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在微观力学行为分析的基础上,对90W合金宏观力学性能及其与微观结构因素(粘结相力学参数)之间的关系进行了计算机数值模拟研究.结果表明:钨合金性能与粘结相力学参数密切相关.随着粘结相弹性模量增加,合金的抗拉强度增加,但延伸率降低.当粘结相屈服强度800MPa时,合金抗拉强度随粘结相屈服强度增加而增大,在粘结相屈服度为800MPa时达到最大值.随粘结相抗拉强度增加,合金抗拉强度和延伸率均呈近似线性规律增加.合金延伸率对粘结相应变硬化模量极为敏感.  相似文献   

2.
碳纤维复合材料在干湿作用下的力学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碳纤维增强塑料(简称CFRP)具有重量轻、强度高、模量高、低膨胀系数和良好的耐疲劳性能,使得该材料在建筑结构加固中得到广泛应用.碳纤维片材自身的力学性能在加固混凝土结构效果上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3组21个片材试样分别在常温、干湿50次、干湿100次作用下的试验研究,得出碳纤维增强塑料(CFRP)在室温、干湿状态下的的抗拉强度、弹性模量、破坏延伸率等力学性能指标,分析不同状态下片材性能指标产生变化的原因.试验结果表明,干湿作用对CFRP的力学性能有一定的影响,对弹性模量和破坏延伸率的影响尤为明显.  相似文献   

3.
内贴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CFRP)加固圆形隧洞时,弧形加固界面的力学性能是影响CFRP与衬砌混凝土两种材料能够变形协调共同承载的重要因素.考虑弧形加固界面的黏结滑移,建立了界面应力理论分析模型,分析了界面曲率变化对界面应力状态的影响;通过建立CFRP加固圆形隧洞数值分析模型,着重研究了胶层的弹性模量和厚度、CFRP的弹性模量和厚度、CFRP的粘贴层数等加固参数变化时,弧形加固界面应力状态的变化规律;最后结合具体工程案例,在兼顾隧洞衬砌满足加固条件的同时,从减小界面应力、防止结构出现剥离破坏的角度对上述参数的选择提出优化方案.计算分析与工程案例研究结果表明:界面曲率的存在使得加固界面上不仅存在环向应力,而且会存在径向应力,界面应力状态相比于加固界面为平面而言更为复杂;界面曲率的变化对界面环向应力无明显影响,但对界面径向应力影响显著,随着界面曲率半径的逐渐降低,界面径向应力水平会显著提高;选择弹性模量较小的胶层,适当减小胶层的涂刷厚度,可以显著降低弧形加固界面的应力水平,从而降低结构发生剥离破坏的潜在风险;在满足结构受力与承载要求的前提条件下,建议选择厚度较薄、弹性模量较小的碳纤维材料对圆...  相似文献   

4.
超高强冷轧板生产中连续退火工艺十分重要,其快冷阶段的冷却速度对产品性能有较大的影响。本文是在实验室条件下对钒钛微合金化超高强冷轧板连退冷却工艺中快冷阶段冷却速度对产品性能影响的研究,实现抗拉强度达到1 000 MPa。实验中将快冷速度设置为20,50,200,500和1 000℃/s,利用光学显微镜、SEM、TEM组织观察和力学性能测试等方法,研究发现:随着快冷速度增加,铁素体和马氏体晶粒细化,马氏体比例增加且趋于板条状;抗拉强度、屈服强度、屈强比均增加,而延伸率和强塑积不断降低。  相似文献   

5.
本文通过对GFRP筋进行基本力学性能试验,测定了GFRP筋的极限抗拉强度,弹性模量,延伸率、应力一应变关系。  相似文献   

6.
分别采用激光快速成型(3D打印)技术、锻造和铸造方法制备了TC4钛合金试样.通过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和X射线衍射仪以及力学性能测试设备分别分析了不同制备方式成型样品的微观组织和力学性能变化规律.结果表明,3D打印成型的钛合金组织和性能有明显的取向性.3D打印横向样品抗拉强度和延伸率分别为1 013 MPa和8%,纵向抗拉强度和延伸率分别为972 MPa和15%;锻造样品抗拉强度和断后延伸率分别为877 MPa和18%;铸造样品的抗拉强度和延伸率分别为836 MPa和4%.不同成型方式样品力学性能的差异来自于其形成的不同微观组织和晶粒大小.3D打印TC4钛合金样品会在其成型快速冷却过程中形成网篮组织,且晶粒非常细小,约为2~3μm.锻造样品成型时形成等轴组织,晶粒尺寸约为10μm,且微观组织比3D打印和铸态合金更加均匀,因而具有更高的延伸率.铸造样品中形成魏氏组织,晶粒尺寸达到20~25μm,组织分布亦不均匀,因而,其具有更低的力学性能指标.  相似文献   

7.
不同软段长度聚醚酯弹性体PEGT/PBT的合成与表征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用熔融缩聚法合成一系列基于聚乙二醇对苯二甲酸酯(PEGT)/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PBT)的聚醚酯热塑性弹性体,以NMR,IR,DSC及力学性能测试等方法表征材料的结构及性能,讨论相同硬段长度下,不同软段长度对材料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组分中段长度增加,其质量分数升高,软,硬段相分离趋势增强,软段熔点及结晶度增加而玻璃化转变温度降低,相反,硬段玻璃化转变温度及熔点则分别保持在326K及459K附近基本不变,其结晶度则随硬段含量降低而降低,材料弹性模量,抗拉强度,屈服应力降低,而断裂延伸率增加。  相似文献   

8.
为明确应力水平及暴露时间对2219铝合金腐蚀损伤力学性能的影响,选择在不同应力水平作用下暴露于EXCO腐蚀溶液中,经不同时间加速腐蚀后的2219铝合金试样,开展表面蚀坑深度测量、力学性能测试、拉伸断口形貌观察试验。结果表明,应力水平、暴露时间都是影响试样应力腐蚀损伤发展从而影响材料力学性能变化的重要因素。在腐蚀的初期阶段,即0.0~1.5 h,应力水平因素的影响有限;当暴露时间大于等于2.0 h,应力水平引起的以蚀坑平均深度为表征的腐蚀损伤更加显著。但在试验时间(2.5 h)内,应力水平对腐蚀损伤所产生的影响小于暴露时间,因而对材料力学性能变化的影响也小于暴露时间。腐蚀损伤造成的点蚀坑、微裂纹破坏了材料的连续性,使试样材料的抗拉强度、延伸率、弹性模量等力学性能指标下降,是促使材料在拉伸试验中没有经过充分的塑性变形阶段就发生瞬间断裂的重要原因。深度大的点蚀坑、微裂纹,可能成为断口主裂纹的起源。  相似文献   

9.
轧制工艺对ZJ400 热轧板带组织和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研究了3种ZJ400 CSP热轧板材工艺规程与组织、力学性能的关系,实验结果表明:当变形量增大时,晶粒组织的不均匀程度增大,含有粗大的铁素体晶粒和残留的热轧织构,引起力学性能的各向异性,导致了抗拉强度和延伸率的降低。  相似文献   

10.
新一代热轧TRIP钢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对热轧后等温淬火的热轧Si-Mn TRIP钢进行了研究,通过对该钢的组织性能检测,讨论了其相变诱发塑性(TRIP)机制.结果表明:热轧Si-Mn TRIP钢中发生了残余奥氏体的应变诱导马氏体相变,表现出抗拉强度和总延伸率的良好配合.残余奥氏体的稳定性随等温保温时间的增加而增加,进一步增加等温时间则又使残余奥氏体稳定性降低.等温25 min时力学性能最佳,抗拉强度、总延伸率和强韧性平衡分别达到了774 MPa,33%和25 542 MPa%的最高值.  相似文献   

11.
程志彦 《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5,15(13):F002-F002,120
分别就初轧机、型钢轧机、带钢连轧机、钢管轧机、线材轧机的现状和发展趋势进行了概述,并对未来轧钢技术发展的重点和方向进行了分析和预测。  相似文献   

12.
研究了热带精轧堆钢的原因 ,采取了有效措施 ,取得了明显效果。  相似文献   

13.
提出了一种可同时快速更换轧辊和导卫装置的高刚度轧机机座,适用于棒材、线材和型材轧制.该机座在机架上安装一个称为卡式箱的装置,卡式箱内可以预装轧辊和导卫,并在轧制线外调整好,可以实现轧辊和导卫一次吊装,快速更换.  相似文献   

14.
15.
螺板异面锥辊轧制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理论分析与生产实践的结合,详尽地讨论螺板轧制工艺参数定量定性的调整方法,将有助于有效控制螺板变形,提高轧机调整效率.  相似文献   

16.
本文用钢塑性有限元方法,对平辊同步和异步薄件轧制进行了计算,求出力能参数、速度场和应力应变场,并对二者加以比较。之后,又对异步轧制的特征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7.
楔横轧多楔成形汽车半轴力能参数的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轧制力和轧制力矩是楔横轧汽车半轴轧机设计中的重要参数,由于楔横轧多楔成形半轴时主楔和侧楔之间相互制约,轧制过程中轧制力和轧制力矩的变化复杂.针对典型汽车半轴,采用LS-DYNA有限元软件,对楔横轧多楔轧制汽车半轴进行了数值模拟,获得了轧制过程中各因素对轧制力和轧制力矩的影响规律.  相似文献   

18.
本文根据三辊轧管的变形特点,在适当简化的基础上,构造滑移线场,推导出了轧制压力的计算公式,并得到实验验证。  相似文献   

19.
控制轧制节奏的优化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针对单机架中厚板轧制过程中,不同轧制及控制轧制方式下轧机的利用率等问题进行分析.在一组组板坯轧制生产方式的基础上,提出了板坯交替轧制的生产方式,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研究了根据不同的轧制时间、待温时间等条件优化控制轧制节奏的方法.该方法可以有效地提高中厚板轧机的利用率.  相似文献   

20.
轧制力、轧制力矩是设计Assel轧管机最为基本的参数,但是目前关于其工艺计算的理论还很不成熟,只能借助于近似工程计算方法求得,结果往往偏差较大.德国的J·kazanecki和国内的一些学者提出了利用金属塑性变形场的上界法求解上述参数,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但其数学计算相当繁杂.作者从轧制工艺实际出发,遵循塑性力学的基本原理,给出了简便易行的计算方法,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