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黔北桑木场背斜位于上扬子地块黔北隆起区毕节弧形褶皱带与赤水克拉通盆地的交汇部位,属于有利的铅锌成矿区带。区内铅锌矿的赋矿层位主要有震旦系灯影组、寒武系清虚洞组、高台组及石冷水组,矿体多产于背斜核部并受断层或裂隙控制。通过对地层岩性特征、地表矿化特征、控容矿构造特征、化探异常特征、物探异常特征等进行综合研究,选择在成矿有利地段进行了工程验证,为进一步开展桑木场背斜铅锌矿深部找矿工作提供了思路。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贵州省习水县桑木场地区铅锌矿开展地质调查,并对区内的铅锌矿床(点)进行分析研究,认为区内铅锌矿体属断裂充填的热液型矿床,矿体的产出受背斜、断层及地层岩性三个因素的控制。在成矿地质背景的基础上,重点剖析区内典型矿床的成矿地质条件,推断桑木场地区具有良好的找矿前景。  相似文献   

3.
贵州习水谢家坝铅锌矿地质特征及成因类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贵州习水谢家坝铅锌矿床的地质特征、矿石特征开展综合分析,并根据"密西西比型"矿床的主要识别标志进行对比分析,探讨谢家坝铅锌矿床成因类型,并总结找矿标志,为下一步找矿勘查提供理论依据.本区铅锌矿体赋存于震旦系上统灯影组上部白云岩地层中,沿着桑木场背斜轴部方向产出,严格受地层、断层裂隙控制,以铅锌矿石为主,伴生重晶石和萤石,围岩蚀变主要为黄铁矿化、弱白云石化、强重晶石化、弱硅化4种类型,其成矿模式主要为流体运移-混合模式,找矿标志主要为地层标志、构造标志、地表露头矿化标志.其地质特征、矿床特征、矿石特征与扬子地块中川滇黔地区灯影组地层铅锌矿床特征进行对比,对比结果显示谢家坝铅锌矿床成因类型为"密西西比型"矿床,即MVT型矿床.  相似文献   

4.
宣恩县埃山铅锌矿产于上寒武统土乐坪组碳酸盐岩中.高罗背斜轴部大断裂为区域导矿构造,背斜转折端断裂破碎带、层间破碎带为配矿构造,裂隙,尤其是顺层裂隙控矿.鲜红色、棕红色闪锌矿脉呈网脉状分布于破碎带中.成矿与燕山期伸展构造密切相关.高罗背斜铅锌矿化带与鄂西南最佳的Pb、Zn异常带相吻合,具有巨大的找矿潜力.  相似文献   

5.
高罗背斜一带分布有7处铅锌矿(床)点,共有三个铅锌矿化层位:第一矿化层为娄山关组二段下亚段,第二矿化层为娄山关组二段上亚段,第三矿化层为南津关组一段。论述高罗背斜铅锌矿的地质特征,对成矿地质环境、控矿因素和矿床成因进行讨论,并总结了铅锌矿的找矿标志。  相似文献   

6.
付青 《现代矿业》2023,(1):50-53
谢圣岭地区在千家村岩体(背斜)的南翼存在规模较大的洞山矿段,上台门铅锌矿、榔槿坞铅锌矿等多金属矿,由于这一成矿带的成矿条件较好,具有形成中型规模以上矿床的潜力。为了进一步开发谢圣岭矿区铅锌矿,对矿区地质特征及矿体特征等进行综合整理和归纳总结,从区域成矿地质条件及控矿地质条件2个方面进行研究分析,得出了本矿床成因。结果表明:谢圣岭矿属热液充填型及矽卡岩型成因矿床,区内北东方向磁异常及石英脉、褐铁矿、磁铁矿充填的F1断裂构造带,花岗闪长岩体中的断裂破碎带以及近岩体的矽卡岩、角岩带为本区重要的找矿标志。  相似文献   

7.
根据威宁县云炉河坝铅锌矿普查(整合)资料,对该矿区铅锌矿地质特征进行总结,并结合已有调查及普查资料,对该矿区所处的大地构造位置、区内出露地层岩性特征、地质构造发育特征等进行综合分析、综合研究,认为该区区域性断层及其旁侧的层间破碎带、泥盆系望城坡组一段细—粗晶白云岩是寻找铅锌矿的有利部位。  相似文献   

8.
安化—桃江地区位于雪峰弧形构造带中东段,结合区内地质工作成果,对区内锑矿床地质特征、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锑地球化学异常特征及控矿因素等进行了综合分析,划分了矿床成因类型,并对找矿标志及找矿方向进行了详细探讨。研究表明:(1)该区锑矿床成因类型有沃溪式层控热液型钨锑金矿、板溪式石英脉型锑矿,矿床主要赋存于前寒武纪冷家溪群、板溪群浅变质岩系内,其次赋存于南华纪—志留纪、泥盆纪—石炭纪碎屑岩及碳酸盐岩中;(2)锑矿多分布于区域性大断裂旁侧次级断裂与背斜交汇处,深断裂控制了金锑成矿带的展布,矿体主要产于NW组、NE组、近EW组、NNW组和NNE组次级断裂中;(3)矿区背斜或背斜倾伏端宏观控制了矿床的定位,背斜中的次级褶皱、断裂、层间破碎带及倾伏端等控制了矿体;(4)工作区浅成且酸性的小岩株、长英质脉岩可作为寻找锑矿的标志,Sb与Hg、As异常成密切正相关时,有利找矿,可利用金矿、砷矿(雄黄、雌黄)、汞矿等进行组合找矿。上述分析对于该区进一步研究成矿规律以及发现新的矿产地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
张译丹  王永春  裴蕾  方磊 《金属矿山》2015,44(10):104-109
北瓦沟地区位于营口-宽甸早元古代、印支-燕山期的Au-Ag-Cu-Pb-Zn-B成矿带内,区内构造发育,岩浆岩广布,成矿地质条件优越,具有较好的找矿前景。通过野外实地调查与室内地质资料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综合分析了区内铅锌矿地质特征及矿化特征,探讨了矿床成因及成矿地质条件,结果表明:①区内铅锌矿床成因类型为同生沉积-变质热液改造型和岩浆期后热液型,矿床的形成受地层、构造活动、岩浆活动共同影响,尤以吕梁时期构造变形作用为主;②吕梁期韧性剪切带构造对铅锌矿有明显的控制作用,为铅锌矿提供热源、动力、运移通道和富集空间;③与矿化有关的剪切带位于倒转褶皱正常翼的条带状大理岩中,总体走向NW。根据区内铅锌矿成矿条件及其外围地区铅锌矿化异常特征、分布规律,认为角砾状铅锌矿是主要找矿对象,早元古代辽吉花岗岩附近的辽河群大石桥组三段地层中的韧性剪切带发育部位是找矿有利部位。根据上述分析,圈定出了恒山里-王家堡子和大卫屯2个成矿远景区,为区内铅锌矿找矿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蒋惠俏  陈远荣  黄祥林  刘奕志 《金属矿山》2013,42(1):104-106,154
烃类气体具有挥发性强、运移距离远、反映深度大,并能在矿化体周围形成异常场等特点,因此将其运用于龙口铅锌矿区的深部找矿预测,通过对烃类组分在不同岩石中的含量特征及烃气异常在空间上与铅锌矿体的对应关系进行分析,结合地质和构造特征,对本区深部的成矿潜力进行了评价,圈出了相关找矿的有利区段。  相似文献   

11.
南厂铅锌矿位于兰坪—思茅中生代坳陷北端,构造格局复杂,成矿条件优越。通过对矿床进行野外地质调查,对成矿地质背景、矿床地质特征、成矿机制和矿床成因进行了分析,发现南厂铅锌矿体主要呈透镜状赋存于第三系云龙组(Eyb)及下白垩统景星组(K1j1)地层中,与围岩接触部位发育微弱褪色蚀变,云龙组下段(Eya)是矿体底板有效的“屏蔽层”;区内发育原生砂岩型矿石、灰岩型矿石和氧化矿石,沉积构造特征明显,局部具有热液、变质作用改造特征;矿区地层、构造是矿床形成的重要因素,断裂构造是主要的容矿、导矿构造,高盐度热卤水沿导矿构造循环至有利层位、构造部位富集成矿,综合分析认为南厂矿床属热卤水为主的多成因层控型铅锌矿床。  相似文献   

12.
佐思孔矿床是云南“山”字型前弧西翼与哀牢山构造带交汇部位的铅锌多金属矿床,由于矿床同时存在多种矿化类型而备受关注,然而针对矿床成矿特征差异性缘由尚未厘定,有关成矿作用的综合研究尚显薄弱,整体成矿模式亟待成立。对区域地质背景、矿床地质特征、矿化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矿(化)体赋存于早元古代大红山群基底地层的石英脉及上三叠统地层与下伏大红山群地层不整合面的层间构造裂隙带中;燕山期末—印支期的构造作用是矿床形成的主导因素,大红山群作为矿源层,为矿床的形成提供了大量成矿物质,成矿元素在构造作用的驱使下得以活化、运移,断裂构造为矿质提供了运移通道和赋矿场所。  相似文献   

13.
程龙 《现代矿业》2020,36(7):1-4
阎庄铁矿位于汶上—东平成矿带北侧,为探讨该矿床成矿标志,通过研究矿床地质特征,分析其成因并总结找矿标志,对区内找矿工作具有借鉴价值。矿体赋存于山草峪组中,其形态受基底背斜控制,呈似层状产出,岩浆岩对矿体的连续性起破坏作用。矿床成因为与新太古代火山活动及区域变质作用有关的沉积变质型铁矿床,泰山岩群变质岩系与磁异常是该类型矿床的找矿标志。  相似文献   

14.
高家岭矿床于2011—2012年被发现并勘查,是以铜金银为主要有用元素的隐伏次火山热液型多金属矿,矿石类型可分为金银铜型矿石和铜银型矿石,不同类型矿石具有垂直和水平分带特征。矿床的形成受基底地层、构造、岩浆岩联合控制。蚀变火山角砾岩筒、次级断裂构造、次火山岩体是成矿有利因素;Au、Ag、Cu、Pb、Zn元素异常套合部位和高磁负异常与激发极化异常套合部位是成矿有利地段;碳酸盐化、硅化、绢云母化及多金属硫化物蚀变是矿(体)化赋存的主要标志。  相似文献   

15.
尚生茂  汤声旺  李世恩  何俊江  张志强 《中州煤炭》2022,(11):107-113,119
研究区大地构造位置地处东昆仑南造山带东,是金、银、铜、钴、镍、铅、锌等成矿的有利地段。矿区内圈定1∶〖KG-*2〗25万水系沉积物测量异常18处,异常元素以Ag、Pb、Co、Ni、Cr为主,各元素间套合性较好,异常区内发现了2条含矿构造蚀变带及4处矿化点,并圈出多条矿体。已发现矿化线索均受北西西向压扭性断裂控制,其中Ⅰ、Ⅳ号含矿蚀变带内的铅、萤石矿体展布受构造控制,其形状规模完全取决于裂隙的空间和形状,Ⅱ、Ⅲ、Ⅳ、Ⅴ矿化点均位于北西西向压扭性断裂主断裂及其近侧次级裂隙中,矿体构造裂隙与矿化关系密切。根据矿床地质特征,总结找矿规律,研究区内有望取得热液型银铅锌萤石矿及金铜钴的找矿突破。  相似文献   

16.
李志斌  李善财  薛长军 《中州煤炭》2022,(9):157-161,169
洛洼铅锌矿床位于松潘—甘孜印支褶皱系青海南山冒地槽褶皱带隆务河凹陷内,该区地质环境复杂,成矿条件优越。矿床赋矿围岩为一套浅海相砂砾岩,成矿受沉积作用、构造运动综合控制,矿体一般产于近东西向构造破碎带中,目前已在该矿区发现银铅锌矿体28条。在讨论了成矿地质背景、矿床地质特征的基础上进行了综合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该区中三叠统中岩组砂砾岩地层为成矿提供了主要矿源物质,构造运动为区内成矿提供了热动力条件,具中低温热液成矿的特征,为中—低温热液型铅锌矿床。  相似文献   

17.
高家岭矿床是2011-2012年发现并勘查的以铜金银为主要有用元素的隐伏次火山热液型多金属矿,矿石类型可分为金银铜型矿石和铜银型矿石,不同类型矿石具有垂直和水平分带特征。矿床的形成受基底地层、构造、岩浆岩联合控制。蚀变火山角砾岩筒、次级断裂构造、次火山岩体是成矿有利因素;Au、Ag、Cu、Pb、Zn元素异常套合部和高磁负异常与激发极化异常套合部是成矿有利地段;碳酸盐化、硅化、绢云母化及多金属硫化物蚀变是矿(体)化赋存的主要标志。  相似文献   

18.
握玛沟金铜多金属矿床位于东昆仑造山带与西秦岭造山带的结合部位,该区地质环境复杂,成矿条件优越。矿床赋矿围岩为一套滨海—浅海相富碳酸盐建造,成矿受构造运动、岩浆活动和沉积作用的联合控制,一般产于褶皱转折端的断裂破碎带内,或复式褶皱背斜构造的层间裂隙、构造裂隙及节理中。目前已在该矿区发现金矿( 化) 体2 条,铜矿( 化) 体10条。在讨论成矿地质背景、矿床地质特征的基础上进行了相关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该区早中三叠世碳酸盐岩地层为成矿提供了主要的矿源物质,华力西晚期—印支期构造造山运动及相应的岩浆侵入活动为区内成矿提供了热动力条件,矿床具有中低温岩浆热液型金铜多金属成矿的特征,为造山型金铜多金属矿床。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在大湖山岩体北缘发现了一些新的找矿线索,岩体周围分布着斯门坳钨矿、梯冲锌矿、羊角埚金矿、周家坪金矿等矿床(点)。为探讨该区域多金属矿成矿规律,通过对4个矿床(点)的成矿地质特征进行简述,从矿床的空间分布特征、控矿因素以及矿床成因等3个方面总结了其成矿规律。认为大湖山岩体与成矿关系密切,为成矿提供了部分物质来源。区内矿床点的展布随着离岩体越远,表现出了从高温元素钨→中温元素锌→低温元素金的一个渐变的过程。  相似文献   

20.
纳米比亚西北部地区朝斯组中赋存大规模铁矿,该铁矿形成于新元古代约730 Ma时期,由于雪球地球的影响,全球在这一时期形成很多大的铁矿。本文通过对朝斯组铁矿岩芯的观察和对岩芯主量元素特征的分析可知朝斯组铁矿主要由Fe_2O_3和SiO_2组成,铁矿中SiO_2含量较高。微量元素特征表明铁矿中富集Co,相对亏损Rb。稀土元素特征表明铁矿中稀土总量均较低,具有相似的REE配分模式,轻稀土相对重稀土亏损,轻微的Eu正异常和明显的Ce负异常。地球化学分析表明铁矿的物质来源兼具陆源沉积物和海相沉积物的特征,Ce的轻微负异常反映了成矿时海水为低氧化环境,而Eu的轻微正异常说明海底低温热液参与了铁矿的成矿过程。朝斯组铁矿石资源量为20亿t,平均品位30%,潜在经济价值为700亿美元。纳米比亚对环境保护严格,采矿的征地成本很高,铁矿所在地区的基础设施非常差,从开采到铁矿运输的成本投入很高,这些都导致纳米比亚铁矿价格优势并不明显。本文认为,如果该地区未来不能发现其他价值更高的共伴生矿产,这些铁矿在目前技术经济条件下开采盈利的前景不明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