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53 毫秒
1.
目的 调查学龄期支气管哮喘患儿自我管理行为,并分析其影响因素,为儿童支气管哮喘的预防干预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选取平顶山市妇幼保健院2020年1月—2021年5月诊治的132例学龄期支气管哮喘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哮喘儿童自我管理量表对其自我管理行为进行调查,并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分析学龄期支气管哮喘患儿自我管理行为的影响因素。结果 132例学龄期支气管哮喘患儿自我管理行为总得分为(119.76±19.32)分,日常生活管理行为得分为(23.13±3.51)分,疾病医学管理行为得分为(62.88±10.27)分,社会心理管理行为得分为(33.75±5.54)分。年龄11~14岁、病程>4年、监护人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患儿的日常生活、疾病医学、社会心理得分及自我管理行为总分均高于年龄7~10岁、病程<2年或2~4年与监护人初中及以下和高中/中专文化程度的患儿(日常生活:t=4.838,F=8.928、8.764;疾病医学:t=3.507,F=9.205、6.514;社会心理:t=3.901,F=12.028、9.635;自我管理行为总分:t=3.865,F=9.9...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哮喘患儿自我管理水平的影响因素及差异性。方法选取2016年6月至2017年10月本院收治的哮喘患儿265例,采用自行编制的儿童自我管理量表进行调查,最终回收有效问卷246份;收集性别、年龄、家庭结构、家长文化程度等可能影响患儿自我管理能力的相关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哮喘患儿自我管理行为总得分为(115.50±15.73)分,其中疾病医学管理得分为(58.39±10.51)分、日常生活管理得分为(23.75±5.51)分、社会心理管理得分为(30.80±7.83)分。家长文化程度、哮喘病程、哮喘家族史3个变量对哮喘患儿自我管理水平有明显影响。自我管理行为总得分及疾病医学管理、日常生活管理、社会心理管理得分在不同家长文化程度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其中大专及以上组的自我管理行为总得分及各分量表得分明显高于小学组、中学/中专组,中学/中专组得分明显高于小学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自我管理行为总得分及疾病医学管理、日常生活管理、社会心理管理得分在不同哮喘病程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其中≥5年组的自我管理行为总得分及各分量表得分明显高于1~2年组、3~4年组,3~4年组得分明显高于1~2年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有哮喘家族史的患儿自我管理行为总得分及疾病医学管理、日常生活管理、社会心理管理得分明显高于无哮喘家族史的患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家长文化程度、哮喘病程、哮喘家族史是影响哮喘患儿自我管理水平的主要因素,应针对以上影响因素制订相应的健康教育方案。  相似文献   

3.
目的 了解哮喘患儿照顾者预防儿童哮喘发作健康信念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为制定干预措施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22年1—12月在杭州市临平区妇幼保健院治疗的294例支气管哮喘患儿的主要照顾者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资料调查问卷、照顾者预防儿童哮喘发作健康信念问卷、中文版疾病不确定感家属量表对其进行问卷调查,Pearson相关分析哮喘患儿主要照顾者疾病不确定感得分与哮喘发作健康信念相关性,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哮喘患儿主要照顾者预防儿童哮喘发作健康信念影响因素。结果 294例哮喘患儿照顾者预防儿童哮喘发作健康信念得分为(129.31±19.51)分,疾病不确定感得分为(74.15±17.02)分;不同患儿年龄、住院次数、哮喘控制水平、照顾者学历、工作状态、家庭人均月收入的哮喘患儿主要照顾者哮喘发作健康信念得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哮喘患儿主要照顾者疾病不确定感总分及各维度得分与哮喘发作健康信念总分及各维度得分均呈负相关(P<0.01);哮喘患儿主要照顾者的学历、疾病不确定感、家庭人均收入及患儿的哮喘控制水平是哮喘患儿主要照顾者哮喘发作健康信念的主要影响因素(P...  相似文献   

4.
摘要:目的 调查照顾者协助脑卒中患者自我管理相关知识与行为现状,并分析两者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脑卒中防治知识问卷和基于疾病自我管理下照顾行为评估问卷对270例脑卒中患者主要照顾者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疾病管理知识得分为(19.53±2.65)分;基于疾病自我管理下照顾者相关照顾行为得分为(38.78±8.10)分,得分率为55.40%。研究对象部分疾病管理知识与照顾行为得分成正相关(P<0.05)。结论 脑卒中患者照顾者疾病管理知识与其协助患者自我管理行为水平均有待提高,医务人员在将来的疾病自我管理健康教育中,应将主要照顾者纳为重要对象,提高其协助患者自我管理疾病的能力。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学龄期1型糖尿病(T1DM)儿童生存质量差异的因素,为制定改善TIDM患儿生存质量的治疗方案提供依据。方法 对2016年6月-2018年6月至西安市中心医院进行治疗的106例学龄期TIDM患儿进行问卷调查,问卷采用郑玲玲等编制的《重庆地区儿童青少年糖尿病患者生存质量调查量表》,观察调查问卷中患儿在影响领域、满意度领域得分,以及总体得分情况。观察不同的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HbA1c)等指标的患儿问卷得分差异,以及影响患儿生存质量的因素。结果 患儿生存质量量表分为影响领域和满意度领域两部分,106名学龄期T1DM患儿影响领域量表得分为(82.37±11.44)分,满意度领域(25.41±5.77)分,总体得分(110.54±18.89)分。空腹血糖≤6.1 mmol/L患儿的生存质量量表得分(105.16±14.88)明显低于空腹血糖>6.1 mmol/L的患儿(142.26±20.61)(t=10.064,P=0.001);HbA1c≤7.6%患儿的生存质量量表得分(103.67±19.26)明显低于HbA1c>7.6%的患儿得分(144.58±22.27)(t=9.572,P<0.001)。不同性别、住址、家庭收入的患儿,其生存质量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糖尿病饮食遵守情况、胰岛素注射方式、注射次数、血糖监测次数以及病程会导致生存质量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1型糖尿病学龄期儿童的生存质量受多种因素影响,因此对此类儿童应制定严格的饮食方案,采用胰岛素泵进行注射,以维持患儿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在较长时间内的稳定。  相似文献   

6.
哮喘儿童对其主要照顾者及家庭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探索哮喘儿童对其主要照顾者及其家庭的影响,为临床干预和健康教育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 运用儿童生存质量量表体系(PedsQLTM)的家庭影响模块对哮喘儿童主要照顾者进行问卷调查,运用协方差分析方法分析不同病情、不同病程、不同家庭经济状况的患病儿童对家庭主要照顾者的生存质量和家庭功能得分的影响。 【结果】 父母生存质量评分中以忧虑维度得分最低,为70分;家庭功能评分中以家庭日常活动得分最低,为66.67分。60%以上的被调查者均表示哮喘儿童对父母的工作和家庭日常生活都带来一定程度的影响。不同病情、病程患儿对家庭的影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家庭经济状况患儿对家庭影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哮喘儿童对其主要照顾者和家庭都带来一定程度的影响。在对哮喘儿童进行治疗时,应重视对家长的心理帮助与支持,结合病情作好解释工作,减轻家长心理负担,树立信心配合治疗,使哮喘病情得到有效的控制,最终提高患儿及其父母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调查学龄期儿童哮喘家庭控制现状并探讨其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20年5月—2022年4月于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规律随访的118例学龄期哮喘儿童为研究对象,包括男性72例,女性46例。使用家庭功能量表(FAD)、家庭环境量表(FFES)及中文修订版Morisliy服药依从性量表(MMAS-8)分别对患儿的家庭功能、家庭环境及药物使用依从性进行评估。采用儿童哮喘控制测试问卷(C-ACT)明确患儿的哮喘控制水平。结果纳入的118例哮喘儿童中有44例哮喘未控制,33例哮喘部分控制,41例哮喘完全控制。3组间患儿父母文化水平和家庭经济收入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未控制组哮喘患儿FAD分量表总分均显著高于部分控制组和完全控制组(20.50±1.97 vs.16.36±1.11 vs.14.05±1.38,P<0.001),而FES总分显著低于部分控制组和完全控制组(46.80±4.51 vs.52.64±4.85 vs.57.83±3.19,P<0.001)。完全控制组患儿依从性高比例显著高于未控制组和部分控制组(6.82%vs.3.03%vs.31.71%,P<0.001)。多因素线性回归提示,FAD总分、FES总分和MMAS-8得分是影响患儿哮喘控制水平的因素(均P<0.05)。结论学龄期儿童哮喘家庭控制情况仍不乐观。患儿家庭功能、家庭环境和药物依从性是影响其家庭控制水平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学龄期哮喘儿童心理行为问题的发生情况,探讨个性特征及自我意识与学龄期哮喘儿童行为问题的关系。方法采用Achenbach儿童行为量表(Child Behavior Checklist,CBCL)、Piers-Harris儿童自我意识量表(Piers-Harris Children's Self-concept Scale,PHCSS)以及艾森克人格问卷-儿童版(Eysenck Personality Questionnaire,EPQ)对213名学龄期哮喘患儿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1)学龄期哮喘患儿的行为问题检出率为24.4%,主要表现为抑郁、分裂样、攻击及交往不良等;2)有行为问题的哮喘患儿在自我意识量表总分(51.28±15.88vs 57.14±13.41,P0.05)及智力与学校情况(9.50±4.42vs 10.93±3.61,P0.05)、躯体外貌属性(6.47±3.62vs 8.14±3.16,P0.01)、合群(7.88±2.64vs 8.78±2.03,P0.05)维度上的得分显著低于无行为问题哮喘儿童。3)Logistic回归分析的结果显示,自我意识中的合群维度能够显著预测行为问题的发生(B=-0.998,SE=0.435,P=0.022)。结论学龄期哮喘儿童的行为问题发生率相对较高,自我意识是影响患儿行为问题的重要心理因素。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知信行健康教育对学龄期哮喘患儿自我管理行为和病情防控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2月至2016年8月本院儿科就诊的慢性持续性哮喘患儿200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100例。对照组患儿接受常规用药、饮食、居家环境指导,研究组患儿接受以知信行理论为基础的自我管理行为健康教育。分别于首次就诊时、随访6个月时进行自我管理行为评分、哮喘控制测试(TRACK)评分、用药依从性指数(CI)评分,检测肺功能指标[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最大呼气流速(PEF)],记录随访6个月期间患儿哮喘急性发作次数。结果随访6个月时两组患儿自我管理行为总得分、慢性病医学管理得分、日常生活管理得分、社会心理管理得分均明显高于首次就诊时,其中研究组患儿得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随访6个月时研究组患儿FEV1、PEF、哮喘控制评分明显高于就诊时和同期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随访6个月期间,研究组与对照组患儿哮喘发作急诊次数分别为(2.50±1.30)次、(5.30±1.50)次,研究组患儿哮喘发作急诊次数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6个月时研究组患儿用药依从性好的比例明显高于首次就诊时和同期对照组,依从性差和不依从的比例明显低于首次就诊时和同期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应用知信行理论对学龄期哮喘患儿进行健康教育可明显提高患儿自我管理行为和用药依从性,改善肺功能,降低哮喘急性发作次数。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绍兴市儿童哮喘的控制状况与管理水平,探索影响绍兴市儿童哮喘控制的因素。方法采用自编的一般情况问卷,哮喘知识问卷,儿童哮喘控制测试问卷和家庭功能量表对绍兴市三级医院的122哮喘患儿进行调查。结果哮喘控制测试得分≤19分的占64.75%,≥23分占13.94%,完全控制型与部分控制型哮喘的比例和为35.25%。哮喘控制状况与哮喘知识、哮喘行为呈显著相关(r值分别为0.192、0.264,均P0.05),母亲文化程度,家庭经济月收入、有无长期诊疗方案、主要照顾者文化程度与儿童哮喘控制状况呈显著相关(χ2值分别为11.520、14.707、8.886和20.760,均P0.05)。结论绍兴市儿童哮喘控制状况不佳,患儿的主要照顾者文化程度、家庭经济月收入、家长的哮喘知识是影响其哮喘控制状况的因素。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新疆石河子市慢性哮喘患者自我管理现状及影响因素,为治疗及患者管理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方法:搜集2018年1月~2018年12月收治的180例慢性哮喘患者,引用胡平等编制的哮喘患者自我管理量表调查患者自我管理现状,对相关因素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180例慢性哮喘患者自我管理水平总分为(125.39±12.54)分,其中日常生活管理得分(22.59±7.48)分,疾病医学管理得分(61.23±10.97)分,社会心理管理得分(33.46±5.87)分。男性患者得分高于女性患者,患者文化程度越高,病程越短得分越高,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女性、文化程度低及病程≤5年均是影响自我管理水平的危险因素。结论:慢性哮喘患者的自我管理水平受诸多因素的影响,临床应当从不同角度分析不断提高患者自我管理水平,促进疾病转归。  相似文献   

12.
目的调查哮喘患儿主观生活质量,探讨影响其生活质量的相关因素。方法选择2013年12月-2014年6月在某三甲医院儿科就诊的182例支气管哮喘患儿作为调查对象,采用儿少主观生活质量问卷(Inventory of Subjective Life Quality,ISLQ)对哮喘患儿一般情况和生活质量进行调查。结果哮喘患儿生活质量平均得分为(152.1±15.54),处于一般满意水平;不同学习成绩、文化程度、住院次数、病程、病情严重程度、家庭类型、家庭成员吸烟情况、照顾者文化程度的患儿主观生活质量的情感成份、认知成份以及总分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哮喘患儿主观生活质量受病情严重程度、住院次数、照顾者文化程度等多种因素影响,需要采取多措并举的方式来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学龄期儿童哮喘行为问题及其相关因素,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 【方法】 随访92例学龄期哮喘患儿,应用自编的一般状况问卷及Rutter儿童行为问卷(父母问卷)调查其行为问题状况。并以相同数量及性别的同年龄组健康儿童为对照组进行Rutter儿童行为问卷(父母问卷)调查。 【结果】 50例学龄期哮喘男生中,22例(44.0%)存在行为问题,其中 19例(38.0%)存在违纪行为,15例(30.00%)存在神经症行为,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5)。42例学龄期哮喘女生中,17例(40.48%)存在行为问题,其中15例(35.71%)存在神经症行为,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女生(P均<0.05),而违纪行为和对照组女生无差异(χ2=0.454,P均>0.500)。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加重学龄期哮喘患儿行为问题的因素有:患儿年龄、发病持续时间、年平均发作次数、年平均发作天数、总复发次数、体重与年龄比、静脉使用激素的天数及静脉使用激素的总量。减轻学龄期哮喘患儿行为问题的因素有:首次发病年龄、患儿坚持学习与应学习时间比例及一天平均户外活动时间。 【结论】 学龄期哮喘儿童均存在比较严重的行为问题,应引起临床医生重视。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了解沈阳地区60岁以下冠心病患者自我管理现状及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方便抽样法对本院2016年6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中青年冠心病患者进行调查,共发放问卷300份,回收有效问卷291份;使用一般情况调查问卷收集患者的人口学特征和疾病情况;使用冠心病自我管理行为量表评估患者自我管理行为水平。结果 291例中青年冠心病患者的自我管理总分(79.05±11.82)分,其中日常生活管理得分(27.18±6.31)分,疾病医学管理得分(40.05±7.23)分,情绪管理得分(13.61±3.83)分。不同年龄、受教育程度、职业类型、居住方式、家庭人均月收入、支付方式、冠心病病程、放入支架情况患者间自我管理总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受教育程度、职业类型、居住方式、家庭人均月收入、冠心病病程是中青年冠心病患者自我管理水平的独立影响因素(均P0.05)。结论 本市60岁以下冠心病患者自我管理行为处于偏低水平,受教育程度、职业类型、居住方式、家庭人均月收入、病程的影响,应给予针对性防控干预。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照顾者负担及影响因素,为减轻COPD患者照顾者负担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7年—2019年1月攀钢集团总医院呼吸内科住院COPD患者的照顾者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照顾者负担量表》(ZBI)、《医院焦虑抑郁量表》、《疲劳评定量表》和《社会支持评定量表》进行问卷调查,分析一般情况、心理状态和社会支持情况与COPD患者照顾者负担的相关性。COPD患者照顾者负担的影响因素采用多重线性回归分析。结果发放问卷248份,收回有效问卷236份,问卷有效率为95.16%。COPD患者照顾者ZBI得分(39.76±8.27)分,其中个人负担维度得分(17.54±7.33)分,责任负担维度得分(9.17±3.81)分。COPD患者照顾者的焦虑、抑郁、疲劳和社会支持得分分别为(10.26±3.19)分、(9.03±3.18)分、(96.77±15.91)分和(36.74±6.37)分。多重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学历、职业、COPD患者严重程度、日均照顾时间、病程、焦虑、疲劳和社会支持均是COPD患者照顾者负担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 COPD患者照顾者负担处于较高水平,有中度以上负担者占51.27%;照顾者负担与学历、职业、COPD患者严重程度、病程、日均照顾时间、焦虑、疲劳和社会支持度均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开展"儿童哮喘健康之家"健康教育活动对学龄期哮喘患儿的干预效果。方法将66例学龄期哮喘患儿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延迟干预组)各33例,干预组患儿于2011.3.12-2011.6.12参加为期3个月的"儿童哮喘健康之家"健康教育活动,对照组患儿延迟到3个月后参加。采用一秒钟用力呼气量(FEV1)和最大呼气峰流速值(PEF)测定患儿的肺功能;Piers-Harris儿童自我意识量表(Children’s self-concept Scale,PHCSS)测评患儿自我概念水平;儿科哮喘生存质量调查问卷(PAQLQ)测评患儿生存质量。比较干预前后两组组内和组间各数值的变化情况。结果 3个月后干预组患儿的FEV1和PEF值有所提高(P<0.05),患儿的肺功能得到改善;干预前后,干预组患儿PHCSS得分和PAQLQ得分组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对照组患儿得分组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治疗后干预组患儿得分明显高于对照组患儿得分(P<0.01),干预组患儿的自我概念水平和生活质量明显提高,优于对照组患儿。结论 "儿童哮喘健康之家"健康教育活动适合学龄期儿童这一特殊群体,有利于改善患儿的肺功能状态,提高自我概念水平和生活质量,更好地控制哮喘发作,利于患儿的成长和自我发展。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沈阳地区7~14岁学龄期哮喘患儿病情防控水平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6年6月至2018年3月在本院儿科门诊就诊的哮喘患儿180例,根据儿童哮喘控制测试问卷C-ACT得分分为未完全控制组(控制不佳、部分控制)和完全控制组。自行设计调查问卷收集患儿基本人口学资料、家长文化水平、家庭月收入、患儿被动吸烟、哮喘家族史、是否规律复诊、是否患有变应性鼻炎、是否伴有其他过敏性疾病、近1年内哮喘发作次数、因哮喘发作急诊治疗次数、因哮喘发作住院治疗次数。分析影响患儿病情防控水平的影响因素。结果 180例哮喘患儿中控制不佳24例(13.33%)、部分控制44例(24.45%)、完全控制112例(62.22%)。将控制不佳和部分控制的患儿归为未完全控制组,完全控制的患儿归为完全控制组。未完全控制组的68例患儿中,近1年内≥3次哮喘发作24例(35.29%),≥5次哮喘发作7例(10.29%),平均发作(2.15±1.28)次;10例(33.82%)患儿有过哮喘发作急性治疗,3例(14.71%)患儿有过哮喘发作住院治疗。单因素分析显示,患儿被动吸烟史、哮喘家族史、规律复诊、变应性鼻炎、其他过敏性疾病在完全控制组和未完全控制组之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患儿被动吸烟、未规律复诊、有变应性鼻炎、有其他过敏性疾病是影响哮喘患儿病情控制水平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结论沈阳地区学龄期哮喘患儿哮喘完全控制率不高,哮喘防控工作仍需加强;应加强对存在被动吸烟、未规律复诊、变应性鼻炎以及其他过敏性疾病的哮喘患儿的防控教育工作。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中年高血压患者自我管理的现状并探讨其影响因素。方法:运用自我管理能力问卷及影响因素问卷,对就诊于成都市某综合性医院心血管内科的200例中年高血压患者进行调查。结果:自我管理各维度得分分别为:日常生活行为管理(12.29±3.89)分,认知症状管理(12.33±2.80)分,疾病管理(18.88±3.88)分,自我管理总分(43.50±7.03)分。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自我效能、对疾病的态度、文化程度是日常生活行为管理的影响因素;文化程度、高血压知识、性别是认知症状管理的影响因素;自我效能、高血压知识、家族史是疾病管理的影响因素;自我效能、对疾病的态度是自我管理总维度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中年高血压患者的自我管理现状不理想,自我效能、高血压知识和态度、文化程度、性别、家族史是主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研究支气管哮喘儿童主要照顾者心理压力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以 2019 年 3 月 至 2020 年 2月在安康市某医院儿科接受治疗的非急性期支气管哮喘儿童的主要照顾者为研究对象开展照顾者压力及其影响因素调查,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并采用单、多因素分析方法对照顾者压力得分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本研究对169名非急性期3~14岁支气管哮喘儿童的主要照顾者进行调查,支气管哮喘儿童中男童占55.03%,女童占44.97%,哮喘症状控制水平以良好为主,占62.13%。主要照顾者中女性占57.99%,年龄20~63岁,文化程度以大专及以上为主,占52.66%,职业状态以全职工作为主,占43.79%,主要为儿童父母和(外)祖父母,占75.74%。照顾者压力得分平均为(53.79±4.25)分,其中照顾者重度负担 51 人,占 30.18% ,中度负担 89 人,占 52.66% ,轻度负担 29 人,占 17.15% 。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儿童年龄越大(β'=-0.223)、哮喘症状控制水平越好(β'=-0.438)、全职工作(β'=-0.136)、家庭月收入越高(β'=-0.346)、支气管哮喘相关知识掌握情况越好(β'=-0.351)的主要照顾者其压力得分越低,每日照顾儿童时间越长(β'=0.456)的主要照顾者其压力得分越高。结论 支气管哮喘儿童主要照顾者心理压力较严重,应重视支气管哮喘儿童主要照顾者的健康管理,对照顾者压力因素进行全面了解,并采取积极的应对措施,缓解支气管哮喘儿童主要照顾者的压力,促进心理健康。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学龄期哮喘儿童急性应激障碍的影响因素。方法 针对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唐山市妇幼保健院住院的学龄期哮喘儿童伴急性应激障碍患者154例和单纯学龄期哮喘儿童270例,采用斯坦福急性应激反应问卷(SASRQ)、儿童哮喘控制测试(C-ACT)、儿童青少年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CA)和一般人口学资料对患儿进行评测。结果 424例学龄期哮喘儿童SASRQ得分为41.25±14.692分,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男性(OR=0.142,95%CI:0.077~0.261)、年龄12~14岁(OR=0.010,95%CI:0.001~0.086)、病情轻(OR=0.139,95%CI:0.049~0.399)、疾病控制良好(OR=0.025,95%CI:0.085~0.851)是学龄期哮喘儿童急性应激障碍的保护因素(P<0.05);小学文化程度(OR=14.866,95%CI:2.837~77.898)、发作诱因感染(OR=4.656,95%CI:1.163~18.638)、社会支持低水平(OR=4.656,95%CI:1.164~15.539)是学龄期哮喘儿童急性应激障碍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 学龄期哮喘儿童存在明显的急性应激障碍,年龄小、病情重、文化程度低、低社会支持水平、疾病控制不佳是学龄期哮喘儿童急性应激障碍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