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高海拔多中段矿山普遍存在受自然风压影响大、风流短路和作业区域风量不匹配等问题。以会东大梁铅锌矿井下通风系统为工程依托,根据矿山通风系统存在的问题,提出了3种通风系统优化方案。对3种方案的通风阻力、设备与运行费用和工程量进行了技术经济对比。得出利用各中段平硐及斜坡道进风、两翼回风的压抽混合式通风方案为最优。研究成果为矿山安全健康发展提供基础。  相似文献   

2.
<正> 一、概述珙县一井设计生产能力45万吨,系高沼气矿井,以主平峒为界,东、西两翼各布置一个采区,平峒开拓,投产时以+416主平峒(杨家沟平峒)为进风巷道,+480东回风平峒和+645西回风平峒分别为东、西翼回风巷道,以此全矿形成两翼对角式通风。  相似文献   

3.
金山金矿采用平硐—斜井联合开拓,中央斜井进风,东、西两翼风井出风的中央对角抽出式通风系统。随着深部开拓工程的实施,现有通风网络、通风设施等存在一些问题,不能满足矿山生产的需求,通过通风系统优化设计,增加了有效风量,完善了通风网络,减少了粉尘污染,为井下安全高效生产提供了保障。  相似文献   

4.
呷村银多金属矿井下通风系统属于高海拔高山采矿通风类型。在当前矿井通风系统现状调查与测定的基础上,分析了通风系统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两种可行的高海拔矿山通风系统的改造方案。从技术、经济角度对方案进行了对比,优选出最佳方案,即中央进风两翼回风对角抽压混合式地温预热通风方案,可供类似高海拔矿山通风系统参考。  相似文献   

5.
针对阳城煤矿中长期生产矿井进回风路线较长,井田边缘用风地点较多的通风特点,提出了蟹爪式通风。并采用双测点同时测定法与逐点测量法相结合的方法对阳城煤矿进行春、夏季通风阻力测定,对比分析不同季节通风状况,提出矿井阻力分布不合理,漏风较大,季节自然风压变化小等特点;结合矿井中长期采掘规划,采用通风网络解算软件模拟5 a规划时期矿井通风状况,并根据5 a规划矿井通风问题,提出了内部挖潜、调整风机叶片角度、规划南翼二号井通风系统合并3个方案;各方案模拟结果表明,方案3的通风阻力由原3467 Pa降至1996.6 Pa,降阻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锯板坑钨矿通风系统现状调查,该矿存在高温季节主进风平硐风流反向等严重通风问题.通过建立矿井通风系统数学模型,确定了双主扇异地并联作业的两翼抽出式矿井通风系统,优化了主要通风井巷断面,合理分配了两翼通风线路的通风阻力,以及形成了独立、稳定的专用回风井巷.通风系统鉴定指标数据和现场作业环境的大大改善,都说明锯板坑钨矿通风系统能够给职工提供一个安全可靠的工作环境.  相似文献   

7.
矿井通风阻力测定数据的综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煤矿井下通风系统各测点的实际测定数据的综合分析,得出矿井通风阻力实际分布情况,为矿井的通风设计、通风系统优化改造、风压调节和矿井火灾治理提供可靠的基础资料.针对南风井通风系统回风段阻力分布较大的特点,提出加强矿井通风系统优化工作、改善矿井通风状况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西石门铁矿北区回风斜井井筒坍塌,中区部分通风巷道被破坏,南区40 m至80 m中段原有的通风巷道全部被破坏,使得各采区通风效果逐渐变差。井下通风不畅,炮烟难以及时有效排出,威胁着工人的生命健康,严重影响矿山的安全生产。在科学测量铁矿现有通风系统的井下风压、风速、温度、湿度及其巷道参数的基础上,对铁矿通风现状进行了具体分析研究,绘制了通风系统图和通风网络图,进行通风参数的计算,确定出通风改造方案。改造方案立足于西石门铁矿目前的采矿生产和巷道布置的实际条件,同时充分考虑了深部开拓的规划,便于深部通风方案与现通风方案的衔接,涉及巷道布置、通风系统、通风设施及设备、开采技术条件、开拓开采方法等现状和矿井总体规划、开拓开采计划、接替计划等因素。  相似文献   

9.
针对王晁煤矿的通风系统现状,采用基点气压计法对选定的测定路线进行了矿井通风阻力测定,并计算了矿井总风阻、自然风压、等积孔和矿井外部漏风率,判断了该煤矿通风的难易程度和矿井通风系统的漏风管理状况,对该煤矿目前的通风系统在进风段、用风段和回风段的通风阻力分布情况及其原因进行了分析,并据此提出了以降低矿井通风阻力为目标的近期和远期矿井通风优化方案。目前,该矿已对-400m集中回风巷进行了整修,在矿井风量不变的情况下,矿井通风阻力减小了约260Pa。  相似文献   

10.
从基建工程量、投资估算和基建工期3个方面分析了斜井平硐联合开拓方案和全平硐溜井开拓方案在老挝爬奔金矿中的应用,结果表明,采用斜井平硐联合开拓方案更适合老挝爬奔金矿,基建工程量为35 740 m~3,同比平硐溜井方案减少9.7%的工程量;总工程造价为2 697万元,同比节省7.5%;总工期为14个月,同比减少了4个月。结果为矿山开拓方案选择提供了指导。  相似文献   

11.
为研究自然风压对北洺河铁矿通风系统的影响,采用理论分析与三维通风网络解算软件模拟的方法,分别计算了该矿冬季与夏季进风井筒与回风井筒之间的自然风压,并对计算结果进行分析与预测。研究结果表明,冬季与夏季北洺河铁矿进风井筒与东风井之间自然风压作用方向相反,冬季自然风压有利于矿井通风,夏季自然风压不利于矿井通风。在夏季通风困难时期,回风主扇运行频率提高至47 Hz,矿井总风量达188 m3/s,能满足矿山安全生产的总风量设计要求,有效提高井下生产效率,对工程实践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杨建立 《煤》2008,17(1):9-11
受风流增温的影响,使用常规算法计算高温矿井的巷道通风参数会产生一定误差,这会直接影响风网解算结果。通过研究空气密度的计算、风流与巷道进行热交换条件下风流温度的分布计算、巷道段的自然风压计算,通过巷道入口风流温度和巷道壁对流传热系数计算,获得高温矿井巷道自然风压的计算方法,利用该方法计算巷道自然风压,参数易于测得、计算结果精确、便于实际应用;通过分析风流增温对巷道风量的影响,为解决节点风量平衡与风流增温风量增加的矛盾,假设巷道风量不变,通过巷道风阻校正,消除保持风量不变对巷道阻力计算的影响。通过自然风压的加入与巷道风阻的校正,可有效提高高温矿井的风网解算精度。  相似文献   

13.
针对孟津煤矿通风总阻力偏大、东翼回风大巷风速超限,矿井采掘部署不合理,风量浪费严重的问题,通过对通风阻力测定和主要风机性能鉴定的结果进行分析,制定了优化方案,主要措施包括:巷道降阻、合理配风、后期通风系统确定,利用VNT软件数据解网,验证了优化方案的效果。并针对矿井后期的生产部署,制定了二水平的通风系统方案,通过评价对比,选择了合理方案。结果表明,对东翼回风大巷断面扩修可有效降低矿井通风阻力,大大降低风机能耗,通风系统稳定、可靠,为矿井安全生产提供了保障。  相似文献   

14.
针对罗山金矿存在的矿井总风量欠缺、系统回风能力不足、主回风机站风机运行性能偏低、污风串联等通风问题,运用通风网络优化技术、机站优化技术以及通风仿真模拟技术拟定了2种技改方案,通过技术经济分析和比较,利用现有进风井巷工程作为系统进风通道,新掘东风井、西风井工程作为系统回风通道,能有效提高矿井的有效风量率,且具有通风方式简单、风流稳定性好、通风运行能耗低等优点。方案实施后,矿井总风量达到189.01 m3/s,系统主扇风机运行效率达到80.5%,井下通风条件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15.
北洺河铁矿是一座地下大型黑色矿山,采用无底柱分段崩落法开采,通风系统采用中央对角式四级机站通风方式,矿体两翼进风,中间回风。随着开采深度不断下移、通风网络不断变化,导致目前通风系统存在总风量不足、中段风量分配不合理、采区污风循环等问题。运用通风系统优化技术以及风量调控技术,提出了增设风门、增设进风侧风机、调整主风机运行频率等通风系统调整优化措施来解决上述问题。通过对3个通风系统调整优化方案的综合比较,最终选择在西风井石门增加进风主扇,并且对进、回风主扇运行工况进行协同匹配的优化方案。运用三维通风系统计算程序对优化方案进行了计算,然后根据计算结果进行现场调试,确定-50 m水平回风机站2台并联风机运行频率为40 Hz/43 Hz;-230 m东、西进风机站4台风机运行频率为30 Hz时,进、回风主扇运行工况协同匹配性较好,系统总风量达到了193 m3/s,满足理论计算的矿井总风量180 m3/s要求,同时采区污风循环问题得到解决,矿井通风效果得到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16.
以果洛龙洼矿井为研究对象,通过Gambit软件建立矿井通风系统的气固耦合模型,并划分网格;编写了关于调热圈半径处原始岩温、气流密度、导热系数、气流粘度的UDF;用Fluent软件模拟出矿井的自然风压,将模拟所得的相关参数与现场测量数据作比较,验证自然风压数值模拟的可行性;进而更改模拟的环境温度及模型边界条件,分别模拟出不同环境温度条件下矿井的自然风压,解释了果洛龙洼矿井巷道风流变化显著的现象;利用Origin软件对多种环境气温条件下的自然风压曲线进行拟合,导出回风竖井中自然风压的经验公式;为高海拔地区矿井通风研究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7.
城山煤矿立井东一采区原通风系统,通风阻力大,不利于采区正常回风,为提高通风能力,形成科学合理的通风系统,对城矿东一采区通风系统进行技术改造,降低通风阻力,增加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8.
保障矿山通风网络可靠是实现矿山采场作业点需风量要求的首要策略之一。首先分析铀矿山通风网络在不同通风参数下巷道内氡浓度分布,估算通风巷道所需总通风量。然后利用路径熵理论,将风流传输路径、网络流量、氡浓度变化结合,推导出表征铀矿通风风力性能的风路熵定义。最后结合最大熵理论,提出考虑网络拓扑的介数中心性对风路熵进行加权的网络可靠性模型,并对模型进行求解分析。结果表明:距离入风口路径长度的增加,使各路径运移氡的概率不均,网络末端节点可靠性降低,增加入风口及回风的巷道有利于提高网络可靠性。  相似文献   

19.
矿井通风系统是一个具有耗散结构属性的地下环境,受外部条件变化而产生的影响非常大,特别是自然风压。通过对流体静力学原理和变频器的学习,建立自然风压的计算模型,掌握矿井通风系统常年自然风压的变化规律及对矿井通风的影响。结合自然风压时时计算模块和六大系统监测终端的运用,分析自然风压与变频器的匹配技术、变频器的节能和自然风压的利用与控制,达到对矿井通风系统主扇运行的有效控制,保持井下恒压供风并节省矿井通风能耗。  相似文献   

20.
程磊  段现军  杨京 《煤矿安全》2012,43(5):89-90,97
中央并列式通风系统,井底车场区域通风网络复杂,由于通风系统中角联巷道的存在,造成自然配风量极为不均衡,导致主井底区域机电硐室和附近巷道风流不稳定。矿井两翼独立通风可靠程度大为降低,存在部分机电硐室温度高、系统不合理等重大隐患,通过对矿井通风网络系统优化改造,达到了降温、降阻、风量分配更趋合理等目的,消除了矿井不安全隐患,确保矿井通风安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