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双膦酸盐类药物引起的下颌骨坏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双膦酸盐药物(bisphosphonates,BPs)日趋广泛的应用,与BPs相关的下颌骨坏死(osteonecrosis of the jaw,ONJ)也逐渐成为广大临床医师和患者关注的焦点、ONJ的发生与BPs药物种类及治疗时间密切相关,其发生率较高.且不能治愈.因此,早期诊断和预防ONJ的发生显得尤为重要。本文综述ONJ的发生机理与BPs的关系、临床表现和防治原则。  相似文献   

2.
李凯  田婷 《国际肿瘤学杂志》2006,33(10):750-752
铂类制剂是建立在一个金属元素基础上的抗癌药物,是临床应用最广泛的抗恶性肿瘤药物之一。但此类药物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周围神经毒性,从而限制了临床应用。现从细胞分子生物学角度对其致周围神经系统毒性靶器官后根神经节(DRG)神经元凋亡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开始应用于肺癌治疗领域。随着此类新药物的广泛应用,药物相互作用风险也在增加,亟需个体化用药。该类药物均为口服给药,吸收受胃液 pH 值影响,体内分布广泛、蛋白结合率高,多为转运体 ATP 结合盒(ABC)B1/G2作用底物,经细胞色素 P450(CYP450)同工酶代谢,同时多个 TKI 为 CYP450同工酶及转运体的抑制剂或诱导剂,存在巨大的药物相互作用风险。  相似文献   

4.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异常活化是多种肿瘤细胞的重要特征,EGFR已成为潜在的肿瘤治疗靶点,但靶向EGFR的药物也会作用到正常细胞的EGFR,限制了此类靶向药物的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5.
颌骨骨肉瘤(附2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颌骨骨肉瘤(附20例临床分析)丁溥训,战忠立天津市肿瘤医院头颈科(天津市300060)颌骨骨肉瘤少见,有关文献报道亦不多。本文对我院收治的颌骨骨肉瘤作回顾性临床分析,旨在探讨本病的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方面的特点。1临床资料1.11957~1988年间...  相似文献   

6.
乳腺癌内分泌治疗现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内分泌治疗是乳腺癌综合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三苯氧胺(TAM)、甲孕酮(MPA)、氨基导眠能(AG)是目前常用的内分泌治疗药物,前者应用更为广泛,也是绝经后雌激素受体阳性乳腺癌患者辅助治疗的常用药物。近来还将此类药物用于化学性预防研究。辅助性TAM与化疗伍用比两种方法单用效果更好,在中度和低度危险患者可单用内分泌治疗或不治疗。晚期乳腺癌的内分泌治疗以及与化疗等的联合治疗为目前研究热点。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分别采用自体骨煮沸回植、异体冻存骨移植、成品钛支架植入及个体定制化钛下颌植入等四种不同方法修复下颌骨缺损病例的外形、功能恢复情况,以及术后并发症情况进行综合评价。为临床合理选择下颌骨修复手段进行探索。方法:收集我院自1997年至2005年期间分别采用自体骨煮沸回植(A组)、异体冻存骨移植(B组)、成品钛支架植入(C组)、个体定制化钛下颌植入(D组)四种不同方法修复下颌骨缺损病例122例,比较外形、功能恢复效果;术后感染、植入体断裂等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A组与D组外形和功能修复效果优于C组和B组(P〈0.05)。C组和B组之间以及A组和D组之间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外形评价达到良好以上者,A组和D组优于B组和C组(P〈0.05)。B组和C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感染率:A组7.5%,B组14.3%,C组11.9%,D组0,各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植入体断裂率:A组5%,B组42.9%,C组19.0%,D组0,各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采用自体骨煮沸回植和定制化钛下颌修复下颌骨缺损的美观、功能效果明显优于采取异体冻存骨移植和成品钛支架的病例。四种方法在术后感染、植入物断裂等并发症的发病率方面无显著性差异。四种修复方法各有优缺点。决定临床下颌骨缺损功能重建疗效的关键,取决于临床适应证的掌握和手术中细节方面的处理。  相似文献   

8.
铂类制剂是建立在一个金属元素基础上的抗癌药物,是临床应用最广泛的抗恶性肿瘤药物之一。但此类药物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周围神经毒性,从而限制了临床应用。现从细胞分子生物学角度对其致周围神经系统毒性靶器官后根神经节(DRG)神经元凋亡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9.
乳腺癌内分泌治疗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内分泌治疗是乳腺癌综合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三苯氧胺(TAM)甲孕酮(MPA)是目前临床最仍效的药物,前者应用要加广泛,并且也是术后辅助治疗的常用药物。本文还介绍了激素治疗中的几种新药以及最近基础研究与临床的热点。  相似文献   

10.
颌骨骨纤维异常增殖症──附66例临床报告张林朴,王永秀天津市口腔医院(天津市300041)骨纤维异常增殖症(Fibrousdysplasia)又称骨纤维结构不良,是一种以增生的纤维组织和其衍生的矿化物代替正常骨组织为特征的类瘤性纤维骨病变。well氏...  相似文献   

11.
IL-6由肿瘤细胞自分泌,与肿瘤侵袭性密切相关;TNF-α在机体肿瘤免疫应答中起到了重要作用,可引起肿瘤细胞坏死,且可诱导IL-6的表达;IFN-γ具有抗病毒,抗肿瘤和免疫调控的作用;IL-10 具有双向免疫调节作用,在肿瘤环境中对免疫应答具有负向调节作用,同时也能发挥刺激作用。上述细胞因子在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iffuse large B cell lymphoma,DLBCL)的发生发展中或起到协同作用,并可能作为DLBCL诊断及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12.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I)的应用开启了肿瘤治疗的新纪元,是现在肿瘤治疗的热门疗法。但ICI在各种癌症的治疗效果上存在着不小的差异,我们需要对其效应机制及存在的缺陷进行进一步探索,来找到对患者的最优治疗方案。ICI引起的免疫效应的增强对肿瘤微环境具体产生何种影响,这些都应该在肿瘤治疗当中被考虑进去。本文将对ICI在肝细胞癌的治疗中可能产生的效应结合临床研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索纳米羟基磷灰石(Nano-HAP)对人骨肉瘤细胞U2OS增殖和凋亡的影响。方法:不同浓度的Nano-HAP处理人骨肉瘤细胞U2OS后,通过FDA染色检测Nano-HAP对细胞黏附的影响;CCK8实验和克隆形成实验检测Nano-HAP对细胞生长增殖的影响;最后利用Annexinv-FITC凋亡检测试剂盒检测Nano-HAP对细胞凋亡的影响。结果:不同浓度的Nano-HAP对U2OS的黏附没有显著影响,但是对U2OS的克隆形成具有显著抑制作用,同时在50 μg/ml 和800 μg/ml时,可以显著抑制骨肉瘤细胞U2OS的增殖。结论:Nano-HAP对骨肉瘤细胞具有显著的抑制增殖促进凋亡作用,但效应与纳米粒子浓度并无直接的线性关系。  相似文献   

14.
现阶段胃癌的主要治疗手段是以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鉴于我国患者仍以进展期胃癌为主,整体疗效及预后依然较差,胃癌治疗研究者还需要探索更多新的诊疗方式。近年来,对胃癌发生发展至关重要的肿瘤免疫微环境逐渐成为人们关注和研究的热点。胸腺基质淋巴细胞生成素(thymic stromal lymphopoietin,TSLP)是一种多功能细胞因子,能够作用于肿瘤微环境中的多种关键成分,促进诱导肿瘤细胞免疫逃逸的肿瘤免疫微环境的形成,有利于肿瘤的发生发展。对TSLP在胃癌免疫微环境中作用的研究可能为提升胃癌治疗效果提供一条新的途径。本文就TSLP对胃癌免疫微环境的影响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免疫疗法在肿瘤治疗中取得了重大进展,但仍只有小部分患者获益。大量基础和临床研究结果表明,恰当的免疫疗法联合化疗较单一疗法的抗肿瘤疗效更佳,成为肿瘤治疗研究新的热点。免疫疗法联合化疗能够获益的机制是多方面的,化疗除了对肿瘤细胞的直接杀伤作用,还可通过改变肿瘤细胞的免疫原性、调节免疫细胞亚群以及肿瘤微环境等机制来增强抗肿瘤免疫应答。本文就化疗对免疫应答的调节机制,以及近期的临床和临床前研究结果进行综述,阐明免疫疗法联合化疗的理论基础及临床应用前景,以期为后续的临床联合治疗提供思路和方向。  相似文献   

16.
徐臣  孙洪赞 《现代肿瘤医学》2018,(23):3855-3859
自噬是在营养缺乏条件下维持细胞代谢的主要途径。这使其成为肿瘤研究的新热点,调控自噬信号通路的机制已经很明确,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机体细胞自噬活性变化对肿瘤治疗的效果具有巨大影响。但缺乏能够重复比较或靶向定位自噬活性的测量技术。正电子示踪剂PET等影像手段通过将相关自噬的信号通路蛋白标记放射性核素进行显像似乎具有解决这些问题的潜力。在本文中,我们综述自噬在肿瘤治疗中的应用,并展望医学影像技术协助自噬治疗肿瘤的前景。  相似文献   

17.
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是一种克隆性浆细胞紊乱所致的恶性疾病,表现为贫血、高钙血症、肾功能衰竭和溶骨性病变等。在过去的十年中,随着免疫调节药物(IMiD)和蛋白酶体抑制剂(PI)不断应用,MM的治疗取得了重要的进展,但其死亡率及复发率仍然很高,故仍需探索新的药物及最佳治疗方案。达雷木单抗(daratumumab,DARA)作为一种以CD38为靶点的IgG1κ型全人源单克隆抗体逐渐得到关注和认可,DARA针对不同的患者亚群都获得了显著而持久的疗效,且疗效随着随访时间的延长而趋明显。  相似文献   

18.
针对新辅助化疗研究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通过查找几年来关于宫颈癌新辅助化疗的相关文献显示,宫颈癌发病率逐年呈上升趋势。其治疗手段目前仍以手术、放疗、化疗为主,治疗效果并无明显提高,尤其中晚期或复发的患者5年生存率更低。新的化疗药物的研究对宫颈癌治疗有一定疗效,宫颈癌的化学治疗越来越受到国内外学者的重视。新辅助化疗(neoadjuvant chemotherapy,NACT)的出现在很大程度上改善了患者的预后,提高了患者存活率。  相似文献   

19.
于静  姜秋颖 《现代肿瘤医学》2018,(17):2804-2807
维生素E琥珀酸酯(vitamin E succinate,VES)是天然维生素E衍生物,具有抑制不同肿瘤细胞生长、增殖和选择性诱导肿瘤细胞凋亡的作用。VES能够有效的抑制乳腺癌细胞增殖作用,其作用机制主要与Fas蛋白及TGF-β1蛋白水平上调有关。VES联合化疗药物后能够使乳腺癌细胞表面的Fas表达上调,显著的抑制细胞增殖,诱导细胞凋亡。VES与他莫西酚(Tamoxifen,TAM)具有协同作用,联合用药后对乳腺癌细胞的凋亡诱导作用增强。因此,这些机制的研究发现可以评价VES的临床应用价值,对肿瘤学的发展及抗肿瘤药物的开发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陈飞  杨云  俸瑞发 《现代肿瘤医学》2021,(10):1784-1787
未分化型甲状腺癌(anaplastic thyroid carcinoma,ATC)是恶性程度最高的甲状腺肿瘤类型,其起病隐匿、进展迅速、侵袭性强、预后极差,目前临床最常用的治疗方案为手术联合化疗,疗效不佳,针对此类型患者亟待探索新的治疗手段。随着医疗技术发展、精准医疗概念的提出,关于ATC的分子机制研究逐步展开,靶向治疗、免疫治疗、基因修复、诱导分化等新的治疗措施逐步应用于临床,并初见疗效,为ATC患者的治疗开辟了新章程,本文就ATC的治疗进展进行系统的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