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本文通过收集近30年鸟类种类及种群数据变化的资料,分析乌梁素海不同鸟类栖息环境的栖息地服务功能,从而评估乌梁素海湿地鸟类栖息地的综合生态服务功能。评估结果表明:乌梁素海湿地鸟类栖息地综合生态服务功能为不好。  相似文献   

2.
乌梁素海湿地鸟类栖息地生态服务功能评估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收集近30年鸟类种类及种群数据变化的资料,分析乌粱素海不同鸟类栖息环境的栖息地服务功能,从而评估鸟梁素海湿地鸟类栖息地的综合生态服务功能。评估结果表明:乌梁素海湿地鸟类栖息地综合生态服务功能为不好。  相似文献   

3.
本文运用地理信息系统软件Supermap Deskpro对1996年和2004年的影像数据进行处理,获得各景观要素的面积,以所获得的数据为基础,运用马尔克夫模型对乌梁素海湿地各景观要素面积变化情况进行预测和分析。结果表明,乌梁素海湿地正在向沼泽化和荒漠化演变。  相似文献   

4.
吉林西部沼泽湿地景观变化及其驱动机制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吉林西部农牧交错生态脆弱区作为研究案例,利用地形图和Landsat MSS、TM 及ETM 遥感数据,借助地理信息系统(GIS)的空间分析和地统计分析功能,研究沼泽湿地的景观格局变化及其驱动因素.结果表明,1954~2000 年沼泽湿地面积呈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1954-1976 年沼泽湿地面积急剧减少,到1996 年以后,随着退耕还林还草政策的不断推进,沼泽湿地面积出现净增加;从景观梯度空间分布可见,该区的沼泽湿地主要分布于河漫滩、牛轭湖、古河道及阶地上的低洼地上,并且1954~2000 年沼泽湿地景观梯度分布变化很大.从沼泽湿地景观格局的驱动因素看,气候暖、干化趋势成为沼泽湿地减少的重要原因之一,但是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人类活动强度的不断加大,人为因素对自然因素的放大作用是不可忽视的.  相似文献   

5.
干旱半干旱区湿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对区域环境具有重要的意义.乌梁素海是世界半荒漠地区极为少见的具有很高生态效益的大型多功能湖泊,为典型的草型水体富营养化湖泊.乌梁素海因其独特的地理位置而具有水质净化、野生动物栖息地、野生动物的食物来源地等重要的生态功能,是优越的栖息繁殖和避难场所,是中亚线路的必经之地.近年来,乌梁素海连续暴发了“黄苔”事件,湖泊生态的健康出现了问题,生态的服务功能让人担忧.文章从乌梁素海的生态健康状况入手,分析了生态健康与生态服务功能的变化,特别关注湿地对鸟类营养供给水平的能力,分析了栖息地鸟类的动态演变,对湖泊生态健康变化中的鸟类生态安全问题进行了诠释.分析认为,虽然乌梁素海水质劣,渔业功能下降,但生物量总量变化小,鸟类的种群及数量均有增加.  相似文献   

6.
东北地区是我国沼泽湿地的主要分布区,了解东北沼泽湿地景观格局及气候变化特征对东北地区沼泽湿地研究及区域沼泽湿地生态系统保护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利用东北地区沼泽湿地分布数据集及1980~2015年东北地区年均气温、年均降水量数据集,分析东北地区沼泽湿地景观格局及气候变化特征。研究结果表明,近36年,东北地区沼泽湿地退化显著,但沼泽湿地斑块数量明显增多。1980~2015年东北沼泽湿地面积减少了30.81%,斑块数量增加了69.76%,景观破碎度指数增加了0.15,沼泽湿地退化特征体现为湿地斑块的破碎化。在东北不同的生态功能区,沼泽湿地退化及斑块破碎化均非常明显,其中,三江平原沼泽湿地面积在1980~2015年减少了高达53.27%,内蒙古东部及大兴安岭沼泽湿地破碎化程度最大,湿地斑块数量在近36年分别增加了163.80%和119.51%。在气候变化方面,东北沼泽湿地年均气温在1980~2015年总体呈现显著升温趋势(P<0.05),气温上升幅度为每十年上升0.29℃。在降水变化方面,东北沼泽湿地年均降水量在1980~2015年总体呈现下降趋势(-5.70 mm/10a),但下降趋势并不显著(P>0.05);在不同生态功能区,辽河平原沼泽湿地年均降水量在1980~2015年呈现显著的下降趋势(-29.50 mm/10a),而其他生态功能区降水变化并不显著。  相似文献   

7.
以野外栖息地要素调查为基础,通过模型定量化分析,研究了三江平原东北部湿地景观破碎化过程及其对东方白鹳栖息地的影响。结果显示:当景观面积占区域面积超过50%,景观连通度高于50时,景观基质处于低度破碎化状态,景观斑块面积丧失对栖息地影响显著;当景观面积占区域面积小于30%,景观连通度低于30时,景观处于高度破碎化状态,景观空间隔离、斑块形状以及景观结构对栖息地影响更为显著。景观破碎化过程中,沼泽湿地主要在面积丧失方面对东方白鹳觅食地产生影响;而湖泡和岛状林湿地在斑块数量丧失和空间隔离方面对东方白鹳筑巢地和觅食地产生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8.
干旱半干旱区湖泊水质改善效果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湖泊及其周边湿地是人类生活、栖息的主要场所,被称为大自然的肾脏,对于面积约占中国国土总面积三分之一的干旱半干旱地区显得更为重要.湖泊作为人们直接利用的自然资源,在开发利用过程中其水体水质将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文章以乌梁素海为例,在分析乌梁素海水环境污染的基础上确定水质改善措施,并运用MIKE3软件对措施实施后乌梁素海水质改善效果进行预测模拟,为乌梁素海开展水污染治理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
本研究于2019-2020年对辽宁滨海(环渤海)湿地开展了春迁徙季、秋迁徙季、繁殖季和越冬季的鸟类多样性调查,共监测到鸟类150种,隶属于16目38科,其中,留鸟25种,夏侯鸟26种,冬侯鸟26种,旅鸟73种;国家一级保护鸟类11种,国家二级保护鸟类20种。调查显示:调查区内鸟类多样性的季节差异明显,春、秋迁徙季,鸟类种类与数量明显高于其他两季,越冬季鸟类的种类数量均最少,丰富度指数、均匀度指数、多样性指数和优势度指数均最低。空间分布显示,盘锦地区鸟类种类和数量均最多,达到78种,473084只;营口地区调查到的鸟类种类最少,为55种;锦州地区鸟类数量最少,只有57723只。从鸟类多样性对比来看,盘锦地区最高,大连地区最低,各地鸟类群落组成的空间差异较为明显,在一定程度上受到该地区鸟类生境种类数量及面积大小的影响。辽宁滨海(环渤海)湿地作为东亚—澳大利西亚候鸟迁徙带上的关键区域,当前正面临气候变化、人类围垦干扰造成的鸟类栖息地减少等不利情况,建议通过扩大保护范围、实施修复和管理对策措施、强化宣传等手段保护鸟类多样性及其栖息生境,巩固渤海综合治理攻坚战的治理成效。  相似文献   

10.
在RS和GIS的支持下,综合集成1954年地形图和2000年TM影像重建黑龙江省1954~2000年沼泽湿地的空间信息矢量数据,结合斑块质心变化模型、景观参数和欧几里德最短距离函数,分析黑龙江省沼泽湿地退缩的区域分异特征,进一步从人类活动对沼泽退缩的影响的角度探讨沼泽退缩的原因.研究结果表明:黑龙江省近50年来,沼泽湿地面积急剧减少,由791.4×104 hm2减少到303.5×104 hm2;沼泽景观趋于破碎化;退缩的焦点区域主要集中在三江平原、大小兴安岭和松嫩平原.导致湿地退缩的人文原因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人口增加和耕地的不断开垦,国家建设国营农场的农业发展政策,与主要公路的空间区位关系.  相似文献   

11.
基于GIS组件的环境影响评价地图系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论述了利用GIS组件开发环境影响评价专题地图应用软件的优点 ,对系统的总体构思及功能进行了详细的说明 ,设计了环境地理信息系统处理模块的软件界面 ,实现了GIS的基本功能 ;对于处理完成的专题地图 ,建立图片数据库应用软件进行保存 ,并通过数据库实现地图库中图片的删除、浏览及打印等功能。本应用软件可广泛应用于环境影响评价领域 ,并对深层次的GIS软件开发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2.
基于ArcObjects的区域环境污染源分析评价系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ComGIS在当今组件式软件技术潮流中应运而生,应用模型以及模型实现技术的研究是当前GIS领域深入研究的热点,基于COM和ArcObjects的区域环境污染源分析评价系统体现了GIS建模技术在地学领域的具体应用.文章探讨了COM和ComGIS 的基本原理以及基于ArcObjects组件库的二次开发技术方法,在分析环境污...  相似文献   

13.
针对滇池流域水环境管理现状及特点整合流域信息资源,探讨利用GIS技术开发流域水环境管理可视化平台的可能性,根据流域地理水文等特点,结合ArcGIS系列开发软件和SQL数据库开发技术,以NET为中间件开发平台,完成系统设计与构建,主要实现流域信息数据管理维护、数据搜索查询和可视化决策功能,利用GIS可视化功能反映流域水环境的特点,为滇池流域水环境管理起到辅助决策作用。  相似文献   

14.
论文以四川省石棉县为例,对空间数据库支持下的树种分布知识的发现进行了研究。利用GIS技术建立相关空间数据库,主要有森林资源二类调查GIS数据库、树种GIS数据库,以及10 m分辨率的DEM、多年平均大于10 ℃的年积温和多年平均年降雨量等栅格数据库。利用GIS的叠加统计分析等方法,发现了各树种分布的的海拔、年平均大于10 ℃的积温、年平均降雨量等带谱知识。利用GIS的拓扑空间分析方法,挖掘了各树种间的空间配置知识。该知识可用于退耕还林、造林绿化中,因地制宜地选择树种,以及配置树种。该知识对于辅助数据协同下的各树种遥感识别也具有重要意义。此外,对其他区域也有示范意义。  相似文献   

15.
2002年,应用RS、GIS高新技术遥感手段和美国大型图像处理软件ERDAS,对全盟生态环境现状进行1996年、2000年、2002年度定量动态对比监测;应用arc/info v8.0建立生态环境现状本底数据库.定量动态对比监测GIS数据结果显示:阿拉善盟沙尘源区域荒漠化问题继续存在,沙漠、戈壁面积在继续增加,草地覆盖度下降,导致地表裸露程度增强,沙尘源物资增多,草场生产力不足;梭梭林面积减少,乔木林演变为灌木林;腾格里沙漠和乌兰布和沙漠扩大速度较快;动态分析表明沙漠治理速度尚赶不上沙漠扩大速度,全盟"握手"沙年度间呈较快扩大趋势.  相似文献   

16.
矿区土地复垦是一项极其综合的系统工程,其整个过程涉及最大量的空间数据与空间信息,利用具有强大的空间分析和数据处理功能的地理信息系统(GIS)对其进行处理必然会提高土地复垦的效率和科学化水平并促进矿区土地复垦技术的发展。本文结合GIS软件ARC/INFO,论述了其在矿区土地复垦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7.
本文首先回顾了GIS在国内外的发展概况,指出GIS逐渐地向WebGIS、ComGIS、OpenGIS、三维GIS系统等方向发展的趋势,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国内外环境地质研究的进展,着重探讨了地理信息系统在地学研究方面的应用。作者系统分析、总结了地理信息系统在美国、加拿大、英国、澳大利亚等发达国家地学领域的应用和成果以及国内GIS在地质制图、数据库建立、矿产资源预测等方面的应用和成果,对GIS在环境地质中的应用前景作了系统性阐述,总结提出了具体发展方向,包括互联网上商业服务、提高数字地质图数据的普及应用、三维可视化研究、WebGIS环境下异地异构地学数据的处理等方面。  相似文献   

18.
深圳市南山区环境管理信息系统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以深圳市南山区为例,分析研究环境管理与分析信息系统的设计、建立与应用,首先,根据结构化程序设计思想,从用户需求分析,数据库设计,基本业务管理,环境评价分析模型和系统定义5个方面论述了环境管理信息系统设计的概念模型,其次,在Windows环境下,以FoxProw为主要支持工具,结合其它GIS软件,建立了全中文界面的深圳市南山区环境管理与分析信息系统,其中有数据库、业务管理、环评模型、统计分析、空间分  相似文献   

19.
1 Introduction1.1 MiyunReservoirandassociatedstudiesTheMiyunReservoir(Fig.1),situatedinMiyunCounty,90kmtothenortheastofBeijingCity,isoneofthemostimportantreservoirsinthesuburbsofBeijing,servingasthesourceofdrinkingwaterforthepeopleofthecapital.Ithasa…  相似文献   

20.
王浩  姚远  张松 《地球与环境》2005,33(Z1):87-90
介绍了水工监测信息管理系统软件的设计思想和功能。系统针对现场监测人员的实际需要,集成了各种与监测有关的信息管理、检索查询、资料整编、统计分析、图形可视化、报表制作、监测数据建模及预测等功能;还讨论了监测软件开发过程中会出现的一些共性问题。系统具有自主版权,功能齐全,数据库及系统架构设计合理,有助于实现水利工程的信息化施工和反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