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介小素  庞勇 《四川中医》2006,24(11):37-39
本文概述了针灸治疗中风后抑郁症的情况,主要从体针治疗、头皮针治疗、电针治疗、针药结合治疗四个方面进行综述,强调针灸治疗中风后抑郁症的有效性、优越性,并对优选治疗中风后抑郁症的针灸疗法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针药结合治疗中风后抑郁症的疗效.方法:采用针刺与中药相结合治疗42例中风后抑郁症患者,并与30例西药对照组进行临床对照.结果:治疗后两组Hamilton抑郁量表积分明显下降,与治疗前比较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针药结合组总有效率与西药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针药结合治疗中风后抑郁症疗效显著,安全、无副作用.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作为中风病重要并发症的中风后抑郁,其发病率越来越高,严重阻碍了中风患者肢体功能恢复及生活自理能力的提高。而中医药在治疗中风后抑郁方面卓有成效,本文对中风后抑郁的中医治疗方法进行综述,包括针灸、中药、针药结合及其他中医方法,并对目前治疗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4.
谢乐  伍大华  曹思佳  刘涵 《中医药导报》2021,27(1):163-166,170
目的:分析历代中医文献中治疗中风后痉挛性瘫痪的用药规律。方法:收集整理历代中医文献中治疗中风后痉挛性瘫痪的方药,对收集到的数据经标准化处理后录入数据库。采用SPSS 20.0对用药进行频数分析、因子分析、聚类分析等统计分析。结果:历代中医治疗中风后痉挛性瘫痪最常用的药物为发散风寒药、息风止痉药、温里药、补气药、补血药、活血化瘀药等,常用治法有祛风散寒、益气养血、温阳祛风、息风通络、养血活血等。结论:历代医家治疗中风后痉挛性瘫痪以发散风寒药为主,辅以息风止痉药、温里药、补气药、补血药、活血化瘀药等。  相似文献   

5.
中风后失语是脑血管病后常见症状,该病具有发病率高和病程长的特点。从中风后失语的病因病机、辨证思路、用药经验、综合治疗、病案举例等方面对谭子虎教授运用加减薯蓣丸结合针灸治疗中风后失语的经验进行探讨分析。整理63例中风后失语的完整病例,并使用EXCEL-office和SPSS 17.0软件对其进行统计分析,用更加科学的方法总结谭子虎教授治疗中风后失语的辨证遣药经验。  相似文献   

6.
收集整理明清时期中风后痉挛性瘫痪的方药,采用SPSS 20.0对所采集的数据进行频数分析、因子分析、聚类分析等数理统计分析。结果显示明清时期医家治疗中风后痉挛性瘫痪最常用的药物是发散风寒药、祛风寒湿药、温里药、祛风湿热药、补血药、活血化瘀药、补气药等,常用治法有祛风散寒,养血祛风,温阳养血,养血活血,化痰活血等。对于中风后痉挛性瘫痪的病机认识并没有像中风病那样形成由“外风”向“内风”学说的演变,而是由“外风”学说逐渐演变为“外风兼血虚”的认识,为中风后痉挛性瘫痪的临床治疗提供了文献参考。  相似文献   

7.
通过回顾总结中风后抑郁的中医诊治近况,探讨针药结合在中风后抑郁治疗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为建立中风后抑郁系统、完善的中医药治疗方案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总结目前治疗中风后失语的多种临床疗法,分析针灸治疗中风后失语的不足及发展前景。方法:收集整理近10年中医治疗中风后失语的相关文献,并对其进行分析总结。结果:在过去10年的临床研究中单纯用一种方式治疗中风后失语逐渐显露出其不足的一面,进而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注重多种医疗手段相结合治疗中风后失语的研究,如针药结合、针灸结合康复以及新疗法等,均取得了满意疗效。结论:针灸治疗中风后失语疗效确切,但单纯针灸治疗中风后失语仍存在不足,针灸与多种医疗措施综合应用将为中风后失语的治疗带来新的进展。  相似文献   

9.
目的:从文献中探寻中风后失语的立方特点,为现代医者治疗本症提供参考。方法:检索并提取《中华医典5.0》系统中古代及近代医籍中治疗中风后失语的中药方剂,利用Excel 2013软件建立"中风后失语方剂"数据库,应用Spss Modeler18.0软件对数据库进行频数和关联分析,生成可视化的网络分析图以直观显示关联分析结果。结果:治疗中风后失语常用药物有甘草、防风、川芎、附子、生姜、肉桂等。最常见的归经为肝、肺、脾、胃、肾、心。药味比的前3位药类为补虚药、解表药、清热药。药物常由温里、补虚、解表、活血之品组成。结论:中风后失语的立方特点独具特色,主要体现为从肺论治、解表清热与适用凉开3个方面。  相似文献   

10.
中风后抑郁是中风病的常见并发症之一,发病率高,持续时间长,并且可导致中风的再次发生。近年来,中医药治疗在改善中风后抑郁的中证症候和抑郁状态方面卓有成效,笔者从中药、针灸、针药结合三方面对近几年中风后抑郁的治疗进行了概述。  相似文献   

11.
针药结合治疗中风后痉挛性瘫痪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针药结合对中风后痉挛性瘫痪的治疗效果.方法将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用针药结合法治疗,对照组予巴氯芬治疗,30 d后两组分别进行临床疗效评定、Ashworth评级变化以及副作用发生率的比较.结果 治疗组疗效及Ashworth评级的改善稍差于对照组,但副作用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针药结合方法可有效治疗中风后痉挛性瘫痪且副作用少.  相似文献   

12.
针刺治疗中风假性球麻痹临床观察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观察针刺配合药物治疗对中风患者假性球麻痹的影响。方法将80例中风后假性球麻痹患者随机分为针药组和药物组,每组40例。药物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针药组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配合针刺治疗。治疗前后分别对两组患者进行吞咽障碍积分评定、构音障碍积分评定。结果针药组治疗假性球麻痹的总有效率及显效率优于药物组,针药组对患者吞咽功能、构音障碍的改善优于药物组。结论针药并用治疗中风假性球麻痹行之有效,疗效优于单纯药物治疗。  相似文献   

13.
收集整理唐宋时期关于中风后痉挛性瘫痪的方药,采用SPSS 20.0对所采集的数据进行频数分析、因子分析、聚类分析等数理统计分析。结果显示唐宋医家治疗中风后痉挛性瘫痪常用的药物是发散风寒药、温里药、祛风寒湿药、熄风止痉药、活血化瘀药、补气药、补血药等,常用治法有温阳益气、祛风散寒、熄风通络等,唐宋时期出现了中风后痉挛性瘫痪“内风”学说的萌芽。  相似文献   

14.
针药结合治疗缺血性中风后抑郁症45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针药结合治疗缺血性中风后抑郁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缺血性中风后抑郁症患者随机单盲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以临床疗效、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和抑郁自评表(SDS)积分法等为观察指标。结果:治疗组的临床症状、两种抑郁量表相关指标均得到改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针药结合治疗缺血性中风后抑郁症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针药结合治疗中风后肩手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均予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另予针刺配合自拟通络活血汤内服.结果 治疗组临床疗效及Fugl-Meyer评分改善优于对照组.结论 针药结合治疗中风后肩手综合征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6.
数据挖掘技术在古代名中医中风医案之应用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探勘古代中医古籍有关中风的医案,并采用数据挖掘(Data Mining)的信息技术,找出古籍背后的隐藏讯息,从而分析出治疗中风的特有数据规则与规律.研究结果显示,提出了一个萃取古代各家名医治疗各种病症的经验的方法与模式,并经由中风病症的验证,证明本模式的可行性.研究结果找出了古代名医治疗中风最常使用的7种中药,并找出了最常用来治疗中风的9个药对,以及最常用的3个三药对.故经由古代中医医案的数据挖掘,的确可以将古代名医的治疗经验萃取出,其探勘后的知识不但可行而且具有临床应用性.  相似文献   

17.
醒脑开窍针法合化痰通络汤治疗缺血性中风疗效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醒脑开窍针法与复方中药结合治疗缺血性中风的疗效。方法:将200例患者随机分为中药加醒脑开窍针法治疗的针药组和单纯中药治疗的中药组,3个疗程后观察两组疗效及症状积分改善情况。结果:针药组疗效优于中药组,针药组治疗后积分下降值显著高于药物组。结论:针药结合治疗缺血性中风疗效优于单纯中药治疗。  相似文献   

18.
中风的发生与瘀血有很大的关系,所以活血化瘀法是治疗中风的有效方法,不论是缺血性中风还是出血性中风在急性期都可选用活血化瘀药来治疗,但在治疗这两种类型中风时要正确地选择活血化瘀药。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采用重灸中脘、天枢治疗中风后便秘的疗效。方法:将90例中风后便秘患者随机分为重灸组,艾灸组与单药组各30例,对比观察临床效果及出现的副作用。结果:重灸组的治疗效果皆优于艾灸组和单药组,所产生副作用与艾灸组没有明显差异,但显著少于药物组。结论:重灸法是治疗中风便秘的良好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基于中医传承辅助系统(V2.0)软件,探讨《中华医典》中收载的所有治疗中风的古方用药规律,包括药性规律、常用药物、药对及新方组合等,以期为中风病的治疗提供思路和方法。方法:收集并筛选《中华医典》光盘中历代治疗中风的内服方剂,录入中医传承辅助系统软件,运用软件的数据挖掘方法,寻找高频药物、药类、药对等,探讨治疗中风病药物配伍规律,以方测证,从中总结古方治疗中风之病因病机。结果:根据方剂纳入与排除标准,共筛选出符合方剂617首,涉及中药320味,数据统计结果显示,在治疗中风的常用药物中,以风药为主,其中排名前10的高频药物为防风、川芎、甘草、肉桂、当归、天麻、附子、麻黄、天南星、羌活;药对以川芎与防风最为常见;关联规则显示"它药-防风"的关联规律,并得出13首治疗中风的新方。结论:根据分析得出古代医家在治疗中风时,重视对风药的配伍使用,并以辨证论治为指导,辅以开窍、活血、化痰之法,可以为临床治疗中风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