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评价抽吸导管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直接经皮冠脉介入治疗(PCI)中的疗效。方法随机入选行急诊PCI的急性STEMI患者80例,其中使用抽吸导管后行支架置人术32例(抽吸导管组),未使用抽吸导管而行球囊扩张及支架置人术48例(直接PCI组)。观察两组术后即刻TIMI血流分级、无复流现象、术后即刻胸痛缓解率、术后1hST段回落≥50%(STR≥50%)发生率和心梗后24h及2周左室舒张末径(LVDD)、左室射血分数(LVEF)。结果抽吸导管组即刻TIMI血流2-3级高于直接PCI组(94%比75%,P〈0.05),抽吸导管组无复流现象低于直接PCI组;抽吸导管组术后1hSTR≥50%、胸痛缓解率均高于急诊PCI组(94%比71%、88%比71%,均P〈0.05);抽吸导管组心梗后24hLVDD低于直接PCI组[(54.2±4.1)mm比(56.2±4.2)mm,P〈0.05],心梗后24hLVEF高于直接PCI组[(57.6+5.24)%比(55.0±4.6)%,P〈0.05],梗后2周LVDD及LVEF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急诊PCI时联合使用抽吸导管可减少无复流发生,改善心肌再灌注及心肌梗死早期心功能。  相似文献   

2.
张海峰  张思宁  杨磊 《内科》2012,7(6):600-602
目的观察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AMI)的急诊介入治疗(PCI)中使用冠脉内血栓抽吸导管联合盐酸替罗非班治疗对发生冠脉无复流的影响。方法选择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急诊入院的急性STEAMI患者共96例,在进行急诊冠状动脉造影结束后,按照就诊顺序分为冠脉内血栓抽吸导管联合盐酸替罗非班治疗的PCI治疗组(研究组)及单纯PcI治疗组(对照组),观察比较两组PCI术后冠状动脉的心肌梗死溶栓试验(TIMI)血流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PCI术后TIMI血流3级100.0%;单纯PCI组患者术后’nMI血流3级75.0%,TIMI血流0—2级25.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肌酸激酶(cK)及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的变化以及术后1周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访2个月两组患者均无主要心血管事件(MACE)发生。结论在急性STEAMI的急诊PcI治疗中,使用冠脉内血栓抽吸导管联合盐酸替罗非班治疗可明显减少患者PcI术后梗死相关冠脉的无复流现象的发生,明显改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年轻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使用血栓抽吸导管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79例年轻急性STEMI患者,根据急诊PCI是否使用血栓抽吸导管分为抽吸组(使用抽吸导管,37例)及常规治疗组(不使用抽吸导管,42例),观察两组的术后冠脉血流 TIMI分级、心绞痛症状、心功能状况、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等指标的差异。结果:与常规治疗组比较,抽吸组在术后 TIMI血流分级[(2.33±0.48)级比(3.00±0.00)级]、2h ST段50%回落率(45.24%比70.27%)、1周时的LVEF值[(47.21±9.28)%比(52.16±7.87)%]显著上升;心绞痛症状(50.00%比27.03%)、随访中心功能分级[(1.52±0.71)级比(1.22±0.42)级]显著减少或降低(P<0.05或 P<0.01)。MACE事件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年轻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 PCI中使用血栓抽吸导管有助于改善冠脉血流,减少心绞痛症状,改善心功能,而且安全。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STEMI)患者在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中应用手动抽吸血栓后经抽吸导管在梗死相关动脉内应用替罗非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择在我院行急诊PCI手术的心肌梗塞溶栓(TIMI)血栓积分3级以上的STEMI患者96例。随机分为血栓抽吸联合梗死相关动脉内注射盐酸替罗非班组(研究组)46例,常规PCI及静脉滴注盐酸替罗非班组(常规治疗对照组)50例。分析术后两组间造影结果、ST段回落率、肌钙蛋白I(TnI)、左室射血分数(LVEF)水平和主要不良心脏事件(MACE)发生率。结果:与常规治疗对照组术后比较,研究组术后校正TIM/血流计帧(CTFC)达到正常血流率(78.0%比93.5%)、心肌染色分级(MBG)达到三级的比例(76.0%比95.7oA)和LVEF[(49.67±7.976)%比(57.01±7.484)%]明显升高(P〈0.05或〈0.01);cTnI峰值[(65.74土27.223)ng/m[比(49.91±19.442)ng/m1]、MACE发生率(22.0%比6.5%)明显降低(P〈O.01,d0.05)。两组住院期间均未发生出血事件。结论:急诊PCI术中应用手动血栓抽吸并在梗死相关动脉内注射替罗非班较常规治疗效果更好,而且安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急诊介入治疗术(PCI)后慢血流发生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年1月至2011年6月于我院诊断为AMI并行急诊PCI治疗的488例患者的临床及冠脉介入治疗影像资料,其中慢血流组(TIMI≤2级)51例,正常血流组(TIMI3级)437例;分析两组临床特点的差别.结果:与正常血流组比较,慢血流组术中血栓抽吸(75.3%比60.8%)、血小板糖蛋白Ⅱb/Ⅲa受体拮抗剂应用(81.7%比68.6%)比例显著减小,植入支架总长度显著增加[(31.8±12.2) mm比(35.7±12.0) mm],P均<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术中血栓抽吸和总支架长度是慢血流发生的独立影响因素(P均<0.05).结论:PCI术中血栓抽吸和总支架长度是慢血流发生的独立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血栓抽吸并替罗非班冠脉内注射用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经皮冠脉介入治疗(PCI)对冠脉心肌梗死溶栓试验(TIMI)血流、心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120例于我院行PCI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随机分为单纯血栓抽吸组(60例)与替罗非班组(60例,血栓抽吸+替非罗班)。观察两组PCI前后TIMI血流分级,心功能,血管内皮功能等指标及3个月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的差异。结果:PCI后,与单纯血栓抽吸组比较,替罗非班组TIMI 3级比例(75.00%比93.33%)、ST段回落≥50%率(78.33%比93.33%)明显提高,心肌肌钙蛋白I(cTnI)峰值[(73.39±7.45)μg/L比(68.78±6.92)μg/L]、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峰值[(252.98±26.71)μg/L比(226.57±24.42)μg/L]、内皮素(ET)-1[(97.95±10.26)ng/L比(88.75±9.06)ng/L]、血管假性血友病因子[vWF,(168.86±17.38)%比(145.86±17.38)%]、左室舒张末期容积指数[LVEDVI,(61.77±6.26)ml/m~2比(57.85±5.38)ml/m~2]、左室收缩末期容积指数[LVESVI,(43.23±4.46)ml/m~2比(39.48±4.14)ml/m~2]明显降低,一氧化氮[NO,(56.37±5.74)μmol/L比(61.95±6.17)μmol/L]、LVEF[(43.56±4.42)%比(39.48±4.14)%]明显提高,P0.05或0.01。替罗非班组MACE发生率明显低于单纯血栓抽吸组(8.33%比21.67%,P=0.042)。结论:血栓抽吸并替罗非班辅治PCI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可有效改善冠脉血流,心功能及血管内皮功能,减少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血栓抽吸导管联合硝普钠预防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中无复流的作用。方法连续人选2009年1月至2012年6月于我院就诊行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的STEMI患者,初始血管造影TIMI血流≤2级,行血栓抽吸之后,随机分配到A组(经血栓抽吸导管先注射固定剂量100ug硝普钠,然后注射替罗非班10I-Lg/kg)和B组(经血栓抽吸导管注射替罗非班10ug/kg)。主要终点为术后校正TIMI计帧数(cTFC)、心肌呈色分级(MBG)、完全sT段回落率(sTR)。二级终点包括TIMI血流分级、CK—MB峰值、6个月随访的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靶血管重建、再次心梗、死亡)和左室射血分数(LVEF)。结果累计人选病例121例,A组60例,B组61例。两组之间的基本临床情况和血管造影特征无明显差异。A组与B组比较:①术后cTFC水平明显低(22~6比28~7,P=-O.01);②STR明显高(75.0%比55.7%,P=O.04);③MBG2~3级比例较高(70.O%比52.6%,P=-O.03);④CK—MB峰值明显低(169±55比208±49,P=0.01);⑤随访6个月LVEF水平明显高(62±4比54±5,P〈0.0001)。胸痛到PCI时间、入门至PCI时间、支架直径、支架长度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应用硝普钠治疗期间无严重并发症。A组6个月的MACE事件发病率显示出降低趋势,但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8)。结论在直接PCI术中经血栓抽吸导管预防性注射硝普钠.不仅改善心肌水平灌注而且减少心梗面积。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冠状动脉内注射替罗非班在老年急性冠脉综合征(ACS)介入治疗中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102例ACS患者根据冠脉介入术中是否冠脉内应用替罗非班分为标准治疗组(50例)和替罗非班组(52例),对比两组介入治疗术后梗塞相关血管的TIMI分级、校正的TIMI计帧数和相关血管支配心肌的Blush分级,观察两组患者住院期间主要心血管事件和出血情况。结果:冠脉介入术后TIMI3级血流获得率替罗非班组明显高于标准治疗组(94.2%:76.0%,P〈O.05),TIMI计帧数显示替罗非班组血流快于标准治疗组[(21.9±8.7)帧:(30.8±3.6)帧],P〈0.05;而替罗非班组心肌Blush分级3级获得率明显高于标准治疗组(75.0%:32.0%,P〈0.01)。两组住院期间主要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替罗非班组出血发生率高于标准治疗组,但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初步研究表明,在老年急性冠脉综合征介入治疗中冠脉内注射替罗非班是安全的,可以明显改善PCI术后的冠脉血流和心肌灌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中联合应用血栓抽吸导管和替罗非班经抽吸导管内注射对心肌组织灌注及临床预后的影响。方法106例急诊PCI治疗的STEMI患者根据治疗情况分为血栓抽吸+替罗非班组(52例)和单独血栓抽吸组(54例),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后即刻梗死相关动脉的心肌梗死溶栓(TIMI)血流、TIMI心肌灌注分级(TMP)。随访30d,比较两组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住院期间主要心脏不良事件和出血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两组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前、术后两组TIMI血流,术前两组TM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血栓抽吸+替罗非班组TMP3级率较单独抽吸组明显高(76.2比68.5,P〈0.05)。两组30d随访主要心脏不良事件、LVEF、出血并发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STEMI急诊PCI中联合使用血栓抽吸导管和抽吸导管内注射替罗非班安全可行,可有效改善心肌组织灌注,且不增加主要心脏不良事件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评价国产替罗非班对老年(≥60岁)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接受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患者近期预后的影响。方法325例患者根据是否使用替罗非班分为替罗非班组(n=210)和对照组(n=115),所有患者术中均植入了药物洗脱支架;替罗非班组在口服阿司匹林+氯吡格雷基础上加用替罗非班,对照组仅口服阿司匹林+氯吡格雷;比较两组基线资料、支架植入即刻心肌梗死溶栓治疗(TIMI)血流3级比率、支架内血栓发生率、轻微出血、大出血和血小板减少发生率、术后30d死亡、心肌梗死(MI)和靶血管血运重建(TVR)率。结果替罗非班组PCI后即刻TIMI血流3级比率高于对照组(99.05%VS94.78%,P〈0.05);支架内血栓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0.47%vs3.47%,P〈0.01);术后30d,替罗非班组死亡、MI和TVR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分别为0.00%VS2.61%、0.47%VS3.47%和0.47%vs1.73%,P〈0.01);替罗非班组轻微出血发生率高于对照组,但无统计学差异(7.14%VS4.35%,P〉0.05),两组大出血发生率和血小板减少发生率均无显著差异(分别为0.00%12S0.00%和0.95%vs0.87%,P〉0.05)。结论国产替罗非班可明显改善老年ACS患者PCI术后即刻TIMI血流状况;有效降低支架内血栓发生率;减少术后30d死亡、MI和TVR发生率,且不增加大出血和血小板减少的发生,从而改善患者的近期预后。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急性心肌梗死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治疗中应用Diver C.E.血栓抽吸导管对改善心肌组织灌注及临床预后的作用。方法 72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按电脑随机数字法分为Diver C.E.+PCI组(36例)和传统PCI治疗组(36例),对两组之间的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心肌梗死溶栓试验(thrombolysis in myocardial infarction,TIMI)血流分级、TIMI心肌灌注(TIMI myocardial perfusion,TMP)血流]、心电图ST段回落百分比(sumSTR)和临床结果(肌酸激酶和肌酸激酶同工酶峰值、术后1周左心室射血分数、12个月主要心血管事件)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Diver C.E.+PCI组与单纯PCI组比较,TIMI分级及TMP分级均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肌酸激酶[(1486.6±73.7)U/L vs.(1835.9±84.5)U/L,P0.01]和肌酸激酶同工酶[(129.6±26.5)U/L vs.(246.8±29.3)U/L,P0.01]峰值明显降低;ST段回落幅度大(66.6%±29.3%vs.41.8%±33.6%,P0.01);近期左心室射血分数增高(57.9%±4.8%vs.52.3%±4.7%,P0.01);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减少[(48.6±5.8)mm vs.(56.6±5.3)mm,P0.01];两组住院期间均无主要心血管事件发生。结论在急性心肌梗死急诊PCI治疗中应用Diver C.E.血栓抽吸导管安全可行,有效的清除冠状动脉内血栓,改善心肌组织灌注及术后心脏功能,并且不增加主要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中血栓抽吸导管(ZEEK导管)联合血小板Ⅱb/Ⅲa受体拮抗剂(GPⅡb/Ⅲa)治疗血栓负荷过重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的效果。方法:人选STEMI患者136例,随机分为常规PCI组(44例)、GPⅡb/Ⅲa组(45例)和GP1Ib/Ⅲa±TA(血栓抽吸)组(47例),分析三组PCI术后即刻梗死相关血管(IRA)的TIMI血流分级、梗死部位心肌灌注水平(TMP)分级、术后72h内出血、输血比例及术后30d、1年内主要心脏不良事件(MACE)等。结果:与常规PCI组比较,GPⅡb/Ⅲa组和GPⅡb/Ⅲa±TA组术后即刻IRA的TIMI血流分级[(2.31±0.50)比(2.52±0.48)比(2.69±0.47)]、TMP分级[(2.03±0.65)比(2.31±0.48)比(2.51±0.54)]明显提高,且GPⅡb/Ⅲa±TA组明显高于GPⅡb/Ⅲa组,P均d0.05;GPⅡb/Ⅲa组和GPⅡb/Ⅲa±TA组术后30d、1年MACE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常规PCI组E30d:(9.6±28.4)%、(7.1±21.7)%比(16.2±37.4)%,1年:(16.3±35.5)%、(12.4±39.3)%比(29.7士46.3)%],P均d0.01。术后72h内出血、输血比例三组间差异无显著性。结论:冠状动脉血栓负荷过重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急诊PCI中联合使用血栓抽吸导管和血小板Ⅱb/Ⅲa受体拮抗剂安全、有效,即刻获得的TIMI血流和心肌灌注优于常规PCI组及单用血小板Ⅱb/Ⅲa受体拮抗剂组。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急性 ST 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患者行急诊冠脉介入治疗(PCI)中使用血栓抽吸的临床疗效及对预后的影响。方法:STEMI 患者105例,其中应用血栓抽吸+PCI 治疗34例(血栓抽吸+PCI 组),接受常规 PCI 治疗71例(常规 PCI 组),比较两组患者术后血流恢复及心功能指标的变化以及术后1年内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及再入院情况。结果:与常规 PCI 治疗组相比,血栓抽吸+PCI 组血流恢复后的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236.62±133.00)ng/ml 比(186.47±69.20)ng/ml]、肌酸激酶(CK)[(2833.39±198.70)ng/ml 比(2129.59±199.40)ng/ml]峰值及 CK-MB [(12.38±6.70)h 比(9.65±3.90)h],CK [(12.80±8.10)h 比(9.68±3.50)h]峰值时间均显著降低(P 均<0.05);随访1年 MACE 事件发生率(19.7%比8.8%)及再入院率(66.2%比50.0%)有下降趋势,但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血流恢复与心功能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急诊 PCI 术中血栓抽吸有助于减轻病情,使酶学水平显著下降,可能还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PercuSurge远端保护装置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中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自2003年12月至2005年12月,共174例接受急诊PCI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纳入研究,根据是否使用PercuSurge远端保护装置分为远端保护装置(DPD)组78例和对照组96例。比较两组间的基础临床状况、造影情况、介入治疗结果。病变血管术后均行TIMI分级、心肌染色分级。结果DPD组78例中72例抽出肉眼可见的红色、白色碎屑或红色血栓条。两组间的基础临床状况、术前造影情况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DPD组PCI术后TIMI分级≥2级(94.9%比79.2%)和心肌染色分级(2.65±0.68比2.22±0.94)明显高于对照组(均为P〈0.05),对照组PCI术后无复流现象发生率(5.1%比16.7%)、远端血管栓塞现象发生率(5.1%比18.8%)和30天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2.6%比7.3%)均明显高于DPD组(均为P〈0.05)。与PCI术前比较,血栓抽吸术后TIMI血流分级(0.43±0.80比2.92±0.28)、心肌染色分级(0.22±0.63比2.27±0.73)和最小管腔直径(0.12±0.23mm比1.97±0.66mm)均明显增加(均为P〈0.0001)。结论在急性心肌梗死等冠状动脉内存在大量血栓的情况下应用PercuSurge远端保护装置行PCI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时,术前静脉注射替罗非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2011年5月至2013年4月在蚌埠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心内科住院并接受急诊PCI的60例急性STEMI患者按入院时间顺序分为术前静脉注射替罗非班(观察组,30例)和术前不用替罗非班(对照组,30例)两组。分析两组患者术前的基本情况,术前、术后梗死相关血管的前向血流、ST段回落、血清心肌标志物及出血并发症等情况。结果两组间基础临床状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梗死相关动脉前向血流比较,观察组与对照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IMI 0-1级13 vs 15,TIMI 2级12 vs 11,TIMI 3级5 vs 4,P>0.05),但术后即刻前向血流,观察组好于对照组,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IMI 0-1级0 vs 2,TIMI 2级2 vs 8,TIMI 3级28 vs 20,P<0.05)。两组ST段回落百分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77.32%±18.36%) vs (71.18±19.22%),P>0.05]。观察组术后6h血清心肌标志物值低于对照组,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118.4±55.8) vs (178.8±63.2)U/L, P<0.05;心肌钙蛋白T(cTnT):(2.18±0.69) vs (3.21±0.46)ng/L,P<0.05]。术后出血并发症比较,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0.00%vs 6.67%,P>0.05)。结论急诊PCI治疗急性STEMI时,在术前静脉应用替罗非班可以改善术后患者的心肌灌注,且不增加出血风险,临床应用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