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 探讨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剂(uPA)和纤溶酶原激活剂抑制物-1(PAI—1)mRNA在卵巢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技术,检测38例卵巢癌、21例卵巢良性上皮性肿瘤及17例正常卵巢组织中uPA及PAI-1 mRNA的表达,并分析其与病理分化程度的相关性。结果 uPA及PAI—1 mRNA在卵巢癌中的表达水平均较卵巢良性上皮性肿瘤、正常卵巢组织显著升高(F=184.51、51.00,q=11.34~26.69,P〈0.05)。在不同分化程度的卵巢癌组织中uPA及PAI-1 mRNA的表达量随肿瘤分化程度的降低而增加(F=110.62、38.43,q=3.10~6.86,P〈0.05)。结论 卵巢癌组织中uPA及PAI—1 mRNA呈高表达,且与卵巢癌的病理分化程度相关。  相似文献   

2.
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剂系统在子宫内膜腺癌中的表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吴翠娇  史玉霞  何蔚林 《华中医学杂志》2001,25(4):190-191,F004
目的:研究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剂(uPA),uPA受体(uPAR)和纤溶酶原激活剂抑制剂(PAI-1)在子宫内膜腺癌中的表达,探讨肿瘤侵袭转移的机制。方法:利用免疫组化方法测定正常子宫内膜,子宫内膜癌癌前病变,子宫内膜腺癌中uPA、uPAR,PAI-1的表达差异,结果:子宫内膜腺癌组uPA,uPAP,API-1的表达明显高于正常子宫内膜及癌前病变组,其定位也不同,而正常子宫内膜与癌前病变的表达无显著差异。结论:uPA,uPAR,PAI-1的表达可以作为诊断和判断子宫内膜腺癌预后的一个新的依据;uPA,uPAR,PAI-1可能与子宫内膜腺癌的侵袭转移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纤溶酶原激活物(uPA)和孕激素受体(PR)在子宫内膜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相关性.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PV-6000二步法,检测15例正常子宫内膜(对照组)、18例子宫内膜增生过长(增生过长组)及108例子宫内膜腺癌组织(内膜癌组)uPA和PR的表达.结果 内膜癌组uPA表达阳性率显著高于增生过长组及对照组, 差异有显著性(χ2=60.632、16.009,P<0.01、0.05);PR表达阳性率显著低于增生过长组及正常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χ2=72.592、4.948,P<0.01、0.05).增生过长组与对照组uPA和PR表达阳性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内膜癌组uPA表达阳性率随着手术病理分期及组织学分级的增高、肌层浸润深度的增加及淋巴结的转移而升高,差异有显著性(χ2=3.863~39.162,P<0.05、0.01).内膜癌组PR表达阳性率随着手术病理分期及组织学分级的增高、肌层浸润深度的增加而降低,差异均有显著意义(χ2=9.134~31.433,P<0.01).内膜癌组uPA和PR蛋白表达阳性率呈负相关(r=-0.713,P<0.01).结论 uPA高表达和PR的缺失表达与子宫内膜癌的恶性程度密切相关,对分析子宫内膜癌的预后和指导临床内分泌治疗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乙酰肝素酶(heparanase,Hpa)与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urokinase-type plasminogen activator,uPA)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与病变的临床分期、癌灶肌层浸润深度、组织病理学分级和淋巴结转移等方面的关系,并分析Hpa与uPA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分别检测Hpa与uPA在46例子宫内膜腺癌、20例不典型增生子宫内膜、18例增生过长子宫内膜、16例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中的表达,并进行分析.结果 Hpa和uPA在正常内膜、增生过长内膜、不典型增生内膜、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的表达阳性率分别为13%(13%)、17%(11%)、25%(25%)和54%(57%).Hpa、uPA在子宫内膜腺癌中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正常子宫内膜、增生过长内膜以及不典型增生子宫内膜中的表达,差异有显著性(P <0.05).Hpa、uPA与子宫内膜腺癌临床分期、癌灶肌层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p<0.05),与病理分级无明显相关性(P>0.05).Hpa与uPA在子宫内膜腺癌组织中的表达亦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 Hpa和uPA可能在子宫内膜癌的发展、浸润和转移中起重要的作用,可作为临床预测子宫内膜癌浸润转移的重要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5.
上皮性卵巢癌组织uPA、uPAR及PAI-1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剂(uPA)、uPA受体(uPAR)及其抑制剂(PAI-1)在上皮性卵巢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PV-9000法检测60例上皮性卵巢癌、30例良性卵巢肿瘤及30例正常卵巢组织中uPA、uPAR及PAI-1蛋白表达,并结合临床病理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uPA、uPAR、PAI-1在上皮性卵巢癌中的表达率(75.0%、65.0%、66.7%)明显高于良性肿瘤(40.0%、33.3%、30.0%)及正常组织(30.0%、26.7%、33.3%),差异均有显著性(χ2=11.779~19.510,P<0.05),而良性肿瘤与正常组织比较无明显差异.uPA、uPAR、PAI-1在上皮性卵巢癌组织表达与手术病理分期、组织分级和有无淋巴结转移有关(χ2=8.242~36.906,P<0.05).结论 uPA、uPAR、PAI-1在上皮性卵巢癌组织高表达,可能与卵巢癌发生、发展及浸润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 通过对人胰腺癌细胞BxPC3转染Smad7基因,观察转染阳性细胞克隆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uPA)及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因子-1(PAI-1)表达的改变,进一步阐明Smad7在胰腺癌侵袭和转移中的作用.方法: 经脂质体介导将含有Smad7重组表达质粒转染BxPC3细胞,用G418筛选及RT-PCR、蛋白质印迹法鉴定;又分别采用RT-PCR与蛋白质印迹法检测转染阳性细胞克隆uPA及PAI-1的表达.结果: 成功建立高表达Smad7的阳性BxPC3克隆(F-16、F-21),并证实其uPA、PAI-1 mRNA及蛋白表达均显著增加.结论: Smad7可能通过增强胰腺癌组织内uPA及PAI-1的生成而起到促进胰腺癌进展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检测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uPA) 、其受体(uPAR)及其抑制剂(PAI-1)mRNA在骨关节炎(OA)滑膜中的表达,探讨uPA、uPAR及PAI-1 基因在OA 细胞外基质降解中的作用. 方法:采用RT-PCR检测了36例骨关节炎(OA) 和21 例正常滑膜组织中uPA、uPAR及PAI-1 mRNA 的表达情况.结果:实验组总共36例,经RT-PCR实验,uPA阳性例数21例,uPAR阳性例数17例,PAI-1阳性例数15例,对照组创伤患者总共21例,uPA、uPAR及PAI-1阳性例数均为2例;再将实验组按年龄及软骨破坏程度分组,三种RNA表达除按年龄分组外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OA滑膜组织存在高水平uPA、uPAR及PAI-1mRNA 的表达,提示在OA的发生发展过程中, uPA、uPAR及PAI-1 基因起着重要作用,为骨关节炎的治疗提供了一个崭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8.
白治苗  卢玉凤  杨眉  年研  哈春芳 《重庆医学》2015,(28):3925-3927
目的:研究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uPA)在子宫内膜异位症(EMs)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分别采用免疫组织化学 SP 法及 RT‐PCR 法检测正常子宫内膜组织30例,EMs 的在位内膜35例,EMs 的异位内膜35例,uPA 蛋白及 mRNA的表达。结果 uPA 蛋白主要定位于子宫内膜腺上皮细胞与间质细胞的细胞质中,极少数表达于血管内皮细胞中,在 EMs 异位内膜中的表达强于在位内膜、正常内膜,在 EMs 在位内膜中的表达强于正常内膜(P <0.05)。 uPA 蛋白在3组内膜的增生期与分泌期中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uPA mRNA 在 EMs 患者异位内膜中的相对表达量高于在位内膜和正常内膜,在内异症在位内膜中的表达高于正常内膜(P<0.05)。结论 uPA 可能在 EMs 异位内膜的黏附、生长等方面起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两种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因子(PAI)在骨关节炎的发生发展中的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滑膜组织中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uPA),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PAI-1,PAI-2的表达。结果骨关节炎滑膜中PAI-1,PAI-2的阳性表达比例高于正常滑膜(P<0.05),骨关节炎滑膜中PAI-1与uPA、tPA蛋白表达阳性细胞百分比呈直线正相关关系。结论 PAI可能与骨关节炎软骨退变表现为长期慢性过程有关。  相似文献   

10.
尿激酶型的纤溶酶原激活物受体:CD_(87)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娟  薛重重 《医学综述》2005,11(10):881-883
尿激酶型的纤溶酶原激活物(uPA)系统uPA:它的表面受体及uPA的抑制剂(PAI-1、PAI-2)共同形成蛋白水解系统,在炎症及肿瘤浸润、转移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现就CD87的信号转导、在炎症及恶性肿瘤中的作用简要综述如下。1 CD87的结构及功能1.1 CD87的结构尿激酶型的纤溶酶原激活物受体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urokinase type plasminogen activator,uPA)和抑制物-1(PA inhibitor.PAI-1)在实验性肺癌的发生、发展及侵袭转移过程中的作用。方法 将Lewis肺癌瘤株腹腔注射C57/BL小鼠.于接种后9、17、13天各处死6只.取瘤、肺组织匀浆.低温离心取上清液.采用酶联免疫吸附(enzyme-liked immunosorbent assav.ELISA)法检测血浆和组织中uPA和PAI-1的含量.按环磷酰胺 刺五加组、环磷酰胺组、刺五加组、肿瘤对照组和正常对照组分别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肿瘤组uPA和PAI-1含量高于正常对照组;环磷酰胺一刺五加组血浆、瘤和肺组织中uPA和pAI-1活性低于肿瘤组。结论 检测实验性肺癌uPA和PAI-1含量可能对其侵袭转移、预后等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对大鼠肾小球系膜细胞(mesangial cell,MsC)转染Smad7基因,观察转染阳性细胞克隆uPA及PAI-1表达的改变,以进一步阐明Smad7阻断组织纤维化过程的作用机制。方法经脂质体介导将含有Smad7重组表达质粒转染大鼠MsC,用G418筛选及PT-PCR、Western blot法鉴定;又分别采用RT-PCR与Western blot法,检测转染阳性细胞克隆uPA及PAI-1表达改变。结果成功建立高表达Smad7的阳性MsC克隆(S-22、S-26),并证实其uPA mRNA及蛋白表达明显增加,而PAI-1 mRNA及其蛋白的表达显著下降。结论Smad7可能通过增强组织内uPA酶的生成和减少PAI-1的合成而减轻组织纤维化进展。  相似文献   

13.
Objective To study the expression and role of plasminogen system in the process of restenosis. Methods We established a double-injury model of atherosclerotic restenosis in rabbit iliac artery mimicking human arterial restenosis. The time course of tissue plaminogen activator ( tPA ), urokinase plasminogen activator ( uPA ), urokinase plasminogen activator receptor (uPAR) and plasminogen activator inhibitor-1 ( PAI-1 ) was investigated by immunohistochemistry. The mRNA expression of uPA and uPAR were detected after vascular procedures by in situ hybridization. Results In uninjured arteries, the weak expression of tPA and PAI-1 was detected in intimal and endothelial cells. The expression of tPA, uPA, uPAR and PAI-1 was significantly induced after double-injury, but after double-injury 14d, the expression of tPA restore to preinjury levels. The expression of uPA and uPAR in intimal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media and maintain high levels in intimal within 42d and 56d. Conclusion Whereas t-PA is primarily involved in clot dissolution and play a limited role in the process of restenosis, in plasminogen system, uPA and uPAR play a prominent role in the process of restenosis.  相似文献   

14.
探查乳腺肿瘤组织中Ⅰ型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PAI-1)的表达,并比较乳腺恶性肿瘤组织与良性纤继腺瘤及正常组织中PAI-1的差异。用免疫组织化学和原位杂交的方法,确定了乳腺癌、乳腺纤维腺瘤及瘤旁正常组织中PAI-1的分布;用发色底物法检测组织提取液中PAI-1的活性;用图象分析的方法对组织切片上的PAI-1进行灰度定量。结果:PAI-1主要分布在乳腺正常腺上皮细胞、瘤上皮细胞和腺癌细胞的胞浆中,但恶性组织中的成纤维细胞、巨噬细胞以及癌旁纤维组织也有染色。癌组织中PAI-1的活性(P<0.001)和含量(P<0.005)均高于良性乳腺纤维腺瘤及瘤旁正常组织。结论:PAI-1在乳腺恶性肿瘤组织中明显升高,PAI-1的检测可能为临床乳腺肿瘤的诊断、预后提供新的指标。  相似文献   

15.
测定40例风心病患者和24例正常人血浆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及其抑制物(PAI-1)活性。结果表明:风心病患者tPA活性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AI-1则明显升高;且风心病合并房颤者tPA活性明显低于无房颤者,PAI-1则明显高于无房颤者。提示风心病患者存在纤溶功能的障碍,合并房颤者尤为严重。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高糖对正常大鼠肾近端小管上皮细胞纤溶酶原激活物(tPA和uPA)及其抑制物-1(PAI-1)表达的影响,并探讨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滞剂氯沙坦对其改善作用.方法 培养大鼠肾近端小管上皮细胞,并分组为正常对照组、甘露醇组(5 mmol/L D-葡萄糖 25 mmol/L 甘露醇)、高糖组(30 mmol/L D-葡萄糖)、氯沙坦组(10-3 mmol/L氯沙坦)、高糖 氯沙坦组(30 mmol/L D-葡萄糖 10-3 mmol/L氯沙坦).RT-PCR法检测各组细胞tPA、uPA及PAI-1 mRNA表达. 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高糖组肾小管上皮细胞tPA和uPA mRNA表达下降(P<0.01), PAI-1 mRNA表达增加(P<0.01);氯沙坦可部分逆转高糖的作用,高糖加氯沙坦组tPA、uPA表达分别是高糖组的2.06倍、1.69倍(P<0.01),PAI-1表达为高糖组的44% (P<0.01). 结论高糖可使肾近端小管上皮细胞PA/PAI-1 mRNA异常表达, 氯沙坦可以在肾小管中通过维持PA/ PAI-1的平衡,对糖尿病肾病防治起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恶性肿瘤患者血液纤溶酶原激活剂与抑制剂检测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检测185例恶性肿瘤患者血液纤溶酶原激活剂(t—PA)、纤溶酶原抑制剂(PAI-1)活性变化,对检测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不同类型的恶性肿瘤患者与正常对照组t—PA及PAI-1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应用全自动血凝仪底物发光法检测恶性肿瘤患者纤溶活性变化具有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高的优点。结论:检测t—PA及PAI-1活性变化,从而判断恶性肿瘤细胞侵润、增殖、转移及出血、血栓形成的原因。  相似文献   

18.
喉鳞癌组织MMP-2和uPA表达与肿瘤侵袭转移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和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剂(uPA)在喉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肿瘤侵袭和转移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染色方法检测50例喉鳞癌癌组织和癌旁正常组织中的MMP-2和uPA的表达.结果 喉鳞癌组织中MMP-2 和uPA的表达量明显高于癌旁正常组织(u=4.478、5.856,P<0.01).MMP-2和uPA的表达与喉鳞癌的T分期及病理分级无相关性(P>0.05),而与区域性淋巴结转移状况明显相关(χ2=4.381、5.452,P<0.05),且二者的表达具有正相关性(χ2=8.186,P<0.01).结论 MMP-2和uPA的表达与喉鳞癌的淋巴侵袭转移关系密切,联合检测MMP-2和uPA对于了解喉鳞癌区域性淋巴结转移的可能性和手术方法的选择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