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有计划的对小麦赤霉病冬季菌源采集、室内培养,并能过手机APP登录小麦赤霉病远程实时监测预警系统,输入初始菌源量、当地小麦抽穗日期等信息,该系统可以在小麦扬花期前7天发出预警信息。该系统对小麦赤霉病发生预测准确,适宜在当地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沿淮地区小麦赤霉病发生特点及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根据气象及农田生态等因素,总结了小麦赤霉病在当地近年来的发生特点,利用多年气象资料和小麦赤霉病发生的病情资料,分析了小麦赤霉病的发生原因,并提出了防治建议,以期为更好地防治小麦赤霉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根据赤霉病发生流行的基本规律,结合沿淮地区小麦生产实际,应用小麦田间赤霉病菌源、病害发生和发展的资料,以及小麦生长发育期间的气象资料,分析和总结出小麦赤霉病长期(菌源发育趋势)、中期(小麦生育期、稻桩带菌率、中期天气预测)、短期(稻桩带菌率变化程度、短期天气预测)预测预报方法。根据预测结论和田间实际防治操作,提出小麦赤霉病的化学防治技术。  相似文献   

4.
谈基于Web的设施农业气象信息监测与预警系统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提出了基于Web的设施农业气象信息监测与预警系统。即实时采集温室中气象数据,通过GPRS无线专网自动传输到服务器上,并且在Internet网络上实时发布实时气象监测信息、监测图片、温室气象预警信息、天气预报等服务。该系统用ASP、ADO、FushionChart等技术将实时资料、历史资料、气象预报信息等以Flash动画的形式显示;方便用户直观地了解温室的实时气象信息、及时掌握温室的气象预警、预报信息。为农户科学管理温室、科学种植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根据福鼎市农业植保部门对赤霉病发病的实地观测调查和福鼎市气象局的历史气象资料,通过气象条件对小麦赤霉病发病的原因进行了资料分析,发现小麦赤霉病是一种气象型病害,可以从气象因素与赤霉病发病程度之间的规律进行预防,以此更好地为气象服务做好工作。  相似文献   

6.
小麦赤霉病气象等级预报模式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目的]准确开展小麦赤霉病流行程度预报,科学合理地防治小麦赤霉病。[方法]对小麦赤霉病发生具有影响的气象因子进行统计分析,确定赤霉病致病日,计算赤霉病感病期间逐日诱发修正系数、赤霉病致病日的持续时间诱发修正系数,建立促病指数模型,判别小麦赤霉病气象条件适宜程度及发生的等级。[结果]经过42年资料的拟合、验证,模型能够准确判别出气象等级为4级(即赤霉病不流行)的年份。拟合的赤霉病发生气象等级在1~3级的年份各地均超过90%,误差1个等级的占24%~38%,误差2个等级的占0~9%。2007年动态试报结果与实况相符。[结论]该方法比较真实地反映了当年的发病程度,可投入实际业务应用。  相似文献   

7.
冬小麦产量预测与气象灾害预警系统研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进行小麦产量预测与气象灾害预警分析,利用C#语言和.NET开发平台,基于Super Map组件式GIS的二次开发技术,设计开发了黄淮海地区冬小麦产量预测与气象灾害预警系统。该系统设置基础地理信息、数据查询与管理、冬小麦长势监测、产量估算、气象灾害预警、数据统计分析、专题图制作和系统帮助八个模块,可实现冬小麦基本农情信息查询、长势分级、产量预测及气象灾害预警等决策分析,同时可输出各类专题图等信息产品,以期为小麦生产管理的定量化、信息化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8.
介绍2012年阜宁县小麦赤霉病的发生概况及当地主要气象因素,并分析气象条件对小麦赤霉病发生流行的影响,以为减轻当地小麦赤霉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本文阐述了2019年合肥市小麦赤霉病的发生特点,并从气象、品种等方面对其发生原因进行了简要分析,以期为小麦赤霉病科学防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湖州2001-2012年共12a小麦赤霉病发生资料与气象资料进行对比分析,选择影响湖州小麦赤霉病发生的气象因子气温、降水、湿度、日照等,考虑前期气象条件,通过统计分析方法,建立了小麦赤霉病发生气象条件等级预报模型。用本地气象台发布的未来10d天气预报结论,结合前期天气实况,对未来10d小麦赤霉病发生气象条件等级进行预报。预报模型紧密联系预报产品特点和预报服务实际,实用性较强。  相似文献   

11.
建立森林火险气象等级发布系统管理平台,以连续天况和后续天气预报为基础,结合雨量数据分析空气湿度、土壤湿度和森林覆盖情况制订森林火险气象等级预报。以采集预报因子,数据库整合分发信息为核心。从PC终端延伸拓展至智能手机、PDA的新一代技术,是基于移动互联网,让管理者、护林防火员利用显示屏、手机随时随地开展各类信息和资料查询活动,从而大量节约森林防火的管理成本和运营成本,组织防火灭火的效能得以大幅度提高。  相似文献   

12.
小麦赤霉病拮抗菌的筛选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探索生物防治赤霉病的方法,本试验利用稀释涂布平板法、平板对峙法从多种植物体内及其土壤中分离、筛选抗小麦赤霉病的拮抗菌,并在盆栽和大田条件下研究拮抗菌对小麦赤霉病的防治效果。研究结果显示:分离获得了300株菌株,其中30株菌株对禾谷镰刀菌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菌株NS-QCT的抑菌活性最强。对NS-QCT菌株PCR扩增获得的16S rDNA基因进行测序、比对,发现NS-QCT菌株与Streptomyces malaysiensisMJM1968菌株相似性为99%,表明其应该是一株链霉菌(S.malaysiensis)。盆栽和田间试验结果表明,NS-QCT菌株对小麦赤霉病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3.
为有效预防安徽省巢湖市小麦赤霉病危害,选取巢湖市2003—2019年平均相对湿度、雨湿日光系数(雨日×降雨量×平均相对湿度/日照时数)、降雨量与日照时数作为预测因子,运用加权列联表分析法,分别对2011年秸秆还田前后小麦赤霉病流行进行预测。利用该方法对2020—2021年安徽省巢湖市小麦赤霉病发生情况进行预测,模型预测结果与小麦赤霉病实际发生情况匹配度较高,准确率为100%,表明该方法可于小麦赤霉病防治适期前50 ~ 60 d(小麦返青期)对小麦赤霉病发生程度进行中长期预测。基于加权列联表分析法建立的小麦赤霉病预测方法提高了安徽省巢湖市小麦赤霉病预测的准确性,为该病害的防治提供了部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4.
鄂尔多斯市农牧业气象预报服务系统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郑玉峰  许彦慧  赵红霞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5):15735-15736,15754
该系统针对鄂尔多斯市生态与农业气象监测评估业务的需求,分析了全市30年气象、粮食产量、牧草产量等农牧业资料,提取影响小麦产量、玉米产量、牧草产量、牧草返青期、小麦适宜播种期、玉米适宜播种期气象因子,应用数理统计方法,利用V isual Basic语言集成建立了鄂尔多斯市农牧业气象预报服务系统,实现了农牧业气象预报定量化和自动化。  相似文献   

15.
为了筛选防治小麦赤霉病和控制毒素的高效杀菌剂,通过田间小区药效试验及小麦样品DON毒素检测,研究了4种杀菌剂对小麦赤霉病的防治效果和控制毒素的能力。结果表明,36%克菌丹·叶菌唑SC、45%戊唑醇·咪鲜胺EW、48%氰稀·戊唑醇SC和40%戊唑·多菌灵SC在小麦抽穗80%,扬花初期施用,对小麦赤霉病均有较好的防治效果,病指防效在84.25%~93.96%,样品DON毒素检测结果在0.12~0.64μg/ml,其中36%克菌丹·叶菌唑SC 900 ml/hm2的病指防效为93.96%,样品平均DON毒素检测结果为0.12μg/ml,控制毒素效果达93.72%。  相似文献   

16.
为了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并建立小麦赤霉病的高效生防技术,从各地小麦赤霉病发病穗部分离筛选到1株对小麦赤霉病具有高拮抗活性的细菌Z54,对该菌株进行菌株鉴定、室内抑菌测定、盆栽防病试验和田间小区防治试验。经分子生物学鉴定结合形态学分析,将该菌株鉴定为枯草芽胞杆菌(Bacillus subtilis)。平板对峙结果显示,Z54菌株对亚洲镰刀菌(Fusarium asiaticum)P2的菌丝抑制率达到70.13%;Z54菌株发酵液与亚洲镰刀菌P2在PDA上共培养结果显示,Z54菌株对P2的抑制率达到100%。盆栽防病试验显示,Z54菌株的菌体和菌株发酵液对小麦赤霉病的防治效果分别为78.57%和77.95%。田间小区试验显示,菌体与菌株发酵液对小麦赤霉病的防治效果分别为73.63%和75.82%。研究结果表明,枯草芽胞杆菌Z54菌株对亚洲镰刀菌引起的小麦赤霉病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开发应用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17.
利用Davis提供的气象数据,依据比利时马铃薯晚疫病Conce记分参数,基于Excel程序的统计、绘图功能,建立了2010年庄浪县马铃薯晚疫病CARAH预报模型,经检验与实际发生拟合程度较高。  相似文献   

18.
小麦赤霉病是一种流行性的毁灭性病害,近年来在我国逐渐由长江中下游地区向黄淮麦区蔓延,给我国的小麦生产和粮食安全带来严重威胁。系统阐述了我国小麦抗赤霉病的遗传机制、外缘抗源的利用及抗赤霉病品种的选育等方面的遗传改良研究进展。分析了小麦抗赤霉病育种的2种技术路线,提出在加强小麦抗赤霉病优秀种质资源搜集的同时,结合分子育种技术与常规育种手段,加快小麦赤霉病抗性改良研究进程。  相似文献   

19.
自1990年以来,瑞士在全国范围内保留了一些不经防治的马铃薯田并设立了晚疫病监测网。商品生产基地马铃薯晚疫病的首次侵染信息被用来指导防治区域性病害。近12年期间,有10年晚疫病始发于5月份,其中9年是保护地扩展到大田的。从2001年起,农民们能够在网络上得到PhytoPRE 2000决策支持系统的服务。系统的核心是国家范围晚疫病发生的实际状态、过去及未来的天气预报资料。用晚疫病菌侵染和产孢所需的关键性气象条件(MISP)来衡量未来天气状况的满足程度。自1996年至2000年,MISP模型被用来指导田间晚疫病的防治。与PhytoPRE 95相比,在多雨年份防治次数未能减少,但是在干旱年份能节省40%以上的药剂使用。在田间试验当中,MISP模型在指导首次用药方面与PhytoPRE 95不相上下,在连续用药方面优于其它决策支持系统。在1999年和2000年,MISP模型被整合到PhytoPRE 2000决策支持系统。为了使信息快速传递,采用了网络技术。PhytoPRE 2000是一个针对特定区域和特定地块并集建议、信息和预警为一体的决策支持系统。每日的实际病害发生图以及通过MISP预测的晚疫病发生预警图能够通过网络显示给瑞士所有马铃薯种植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