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敦煌壁画是传统文化艺术的重要表现,是组成敦煌石窟艺术文化的重要部分,敦煌壁画的艺术风格与世俗的绘画是两种完全不同的艺术表现形式,具有不同的风格特征,将敦煌壁画的装饰元素应用到现代平面设计中,不仅有利于拓展现代平面设计的表现空间,还能够很好的传承和弘扬敦煌壁画中的艺术元素。本文就敦煌装饰图案在现代平面设计中的运用略谈。  相似文献   

2.
敦煌石窟壁画是我国美术艺术瑰宝,也是佛教文化传播的主体。敦煌石窟壁画建筑中的色彩规律与周易中的五行息息相关,也与交替更迭的朝代有密切关联。本文从色彩搭配视角和时间轴视角分别分析了敦煌石窟壁画的色彩规律。色彩搭配视角主要分析了其主色和间色的搭配原理,还讨论了色彩与壁画人物之间的匹配规律。时间轴视角,分析了魏晋、北周和隋代、唐朝、五代和两宋、元朝等各个朝代在壁画建筑色彩运用上的规律。希望本文能够为美术艺术创作人员和敦煌石窟壁画文化研究人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Planning》2013,(4)
敦煌莫高窟(Dunhuang Caves)俗称千佛洞,被誉为20世纪最有价值的文化发现。敦煌壁画是敦煌石窟艺术的主要组成部分,敦煌壁画形象逼真。唐代是敦煌壁画的鼎盛时期,唐代大量优秀的壁画作品代表着我国石窟壁画艺术的最高水平,其内容充分表现了唐代西域的独特风情以及修道者的朴实思想。唐代敦煌壁画与众不同的绘画风格与艺术表现力为现代的平面设计与构图提供了丰富的素材与灵感。笔者根据对唐代敦煌壁画的实际考察与采风,在分析敦煌壁画的创作思想、绘画特点以及艺术表现形式的基础上,探究敦煌画像与现代平面构图之关联,为现代平面构图提供灵感与可供借鉴的艺术表现形式。  相似文献   

4.
《Planning》2019,(13)
敦煌莫高窟以精美的壁画和塑像闻名于世。飞天是敦煌莫高窟的璀璨名片,是敦煌艺术的杰出标志,具有非常高的艺术价值。提及敦煌,人们就会自然地想到神奇的飞天。飞天是善奏乐、能飞舞、满身异香、美丽飘逸的形象。把飞天形象运用到现代舞美设计中,既增强了舞蹈节目演出效果,又弘扬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艺术,增强了人们的文化认同感和归属感。  相似文献   

5.
许涛 《建筑与环境》2012,(4):112-114
通过对高句丽壁画与敦煌壁画中建筑形象的比较研究.在体会高句丽壁画与敦煌壁画辉煌灿烂的文明的同时:领略到丰富的建筑图像内容,经研究能够体现出高句丽壁画中的建筑形象等方面受到了中原王朝的影响。同时。中原王朝也深受高句丽文化的影响。反应了建筑文化传播的互溶性。  相似文献   

6.
万婷 《中国建材科技》2017,26(4):153-154
敦煌壁画具有深厚的文化,其图案、色彩自成体系,它就相当于一个资源丰富的艺术宝库,为设计艺术作品创造了最美的视觉形式,值得现代设计师们研究借鉴。若天水漆艺旅游产品的设计能恰到好处的运用这些元素,对弘扬敦煌石窟文化,繁荣甘肃旅游产品市场,提升当地旅游经济具有极大的价值。  相似文献   

7.
和红星 《华中建筑》1994,12(4):63-69
敦煌壁壁画是世界上十分珍贵的艺术遗迹,有众多研究中国古建筑的形象资料,特别是莫高窟壁画中的建筑内容丰富,作用通过对其考察研究,分析了寺,殿堂,塔等类型建筑以及建体布局和空间处理手法等特点。  相似文献   

8.
孙毅华 《建筑史学刊》2020,1(1):125-135
敦煌石窟中保存了大量的古代建筑图像,将其与宋代《营造法式》结合对比,是研究敦煌石窟古代建筑图像的重要途径。本文通过这一研究方法,对敦煌石窟古代建筑图像中一个容易被忽略的部分——脊头下端瓦作构件进行考证。由于时代变迁,这一构件仅唐一代就有两种形式。第一种形式在敦煌唐代壁画及敦煌周边的西夏石窟建筑图像中都曾经出现,人们依据其形象,称其为“翘头筒瓦”。另一种形式则在邻国日本得以保留。这两种形式的名称目前均不得而知,研究者引用其名称时多有差错。本文通过研究得出结论,今人所谓“翘头筒瓦”者,即为《营造法式》中记载的“瓦头子”,这也是辽代小木作建筑上相似构件的名称。另一种形式是日本文献中的“鸟衾”,该形式在中唐时期出现,也是中国古建筑中曾经流传过的一种瓦作制度。  相似文献   

9.
《Planning》2014,(2)
中国古典文化渊源流长,中国古典舞蹈更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对世界舞蹈文化的发展也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中国古典舞蹈无处不透露着"气韵"之美,其独特的美学特征,运用一种与世界其他舞种所不同的方式,展现着其独特魅力。本文主要探讨的是在中国古典舞中如何表现气韵之美。  相似文献   

10.
《Planning》2015,(10)
敦煌石窟艺术是人类历史上珍贵的文化艺术遗产。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设计师对传统文化的重新认识,敦煌艺术在现代设计中得到了广泛的使用和借鉴,大量的敦煌艺术元素被运用在企业形象设计、建筑设计、产品包装设计等各类设计之中。文章试对敦煌元素在视觉传达设计中的运用进行梳理。  相似文献   

11.
敦煌由于其特殊的地理位置,早在汉代既成为一座重要的边城,并修筑了完备的城池。敦煌石窟的开凿起于十六国前秦时期,以后从没间断的经过了十个朝代的延续开凿,直到元末。明代由于闭关嘉峪关,敦煌随被吐鲁番回教占领,石窟也遭受破坏。因此大多专家认定敦煌石窟艺术的范畴应从公元366年到公元1402年,历经一千多年。在一千多年的敦煌石窟艺术壁画中从始至终都有城的形象,在城的类型上种类繁多,几乎囊括了当时社会生活中所有的城市类型。由于敦煌地处边塞,在城市类型上还反映了与之接壤的西域城市形象。壁画中城防建设与设施也是最完善的,有高大壮观的城门楼、突出的马面(既敌楼)与角楼、蹬城的慢道等,同时在城市的建筑规模及城门前的布置中还能看到城市的等级制度。在城的建筑与装饰上既符合就地取材的要求,也顺应当时的建筑潮流。利用各种花砖将城墙、城门等装饰起来,显现出隋唐城市的繁华富丽,还有城市建设的发展与演变,都在敦煌壁画中得以体现。敦煌壁画中的建筑画是研究中国古代建筑史不可或缺的形象资料库。  相似文献   

12.
魏晋南北朝是山水画与宗教绘画共生并存的时期,这一时期“道释画渐盛”“山水画成立”,尤以南北朝时期佛教画最盛。佛教画与山水画在敦煌相遇。受中国风景审美的影响,敦煌佛教壁画表现出了与印度、中亚不同的形式和风格,更加注重风景、建筑以及世俗生活的表达,是背后这一时期中国古人风景设计与风景文化的真实再现。文章基于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敦煌佛教壁画,系统对比同一时期印度和中亚的佛教美术,从而进一步明确这一时期中国古代的风景审美表达。  相似文献   

13.
正敦煌石窟,即敦煌莫高窟,它位于甘肃省敦煌县城的城东南约25公里处。敦煌莫高窟是我国伟大的艺术瑰宝。我国共有四大石窟,第一个是山西大同的云岗石窟;第二个是河南洛阳的龙门石窟;第三个是甘肃天水的麦积山石窟;第四个就是甘肃敦煌的莫高窟。敦煌莫高窟的声誉之所以远远超过了其它三大石窟,敦煌莫高窟是古建筑、雕塑、壁画三者相结合的石窟,堪称艺术宫殿,尤其是石窟内那些丰富多彩的壁画一直著称于世。  相似文献   

14.
《Planning》2017,(20)
敦煌壁画因其数量规模宏大、艺术技艺高超、内涵意蕴深厚等特点,无愧于"世界艺术史上的伟大奇迹"等称谓。敦煌壁画不可估量的价值体现在两方面:一是作为文化、文明的载体而蕴含的史料价值,二是作为艺术作品所具有的艺术价值。该文从敦煌壁画中的人物形象出发,阐释其所蕴含的史料价值和艺术价值。  相似文献   

15.
林崝 《现代装饰》2014,(11):198-199
<正>敦煌石窟壁画艺术简介敦煌,位于甘肃省河西走廊最西端,自汉以来,就是"华戎所交,一都会也",是古代中西交流交往的要冲。它独特的人文地理条件,以及干燥的气候条件使得位于丝绸之路上的敦煌莫高窟,是中国现存规模最大是佛教石窟寺,是历史延续最长久,保存最完整,内容最丰富,艺术最精美的佛教艺术遗址。敦煌石窟艺术是我国传统的名族文化在外来佛教和佛教艺术刺激下产生出来的一种艺术形态。莫高窟开凿于敦煌市东南25公里的古宕泉(今名大泉)水冲刷而  相似文献   

16.
《Planning》2015,(24)
平遥镇国寺是国务院公布的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平遥世界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山西寺观壁画艺术的重要遗存,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人文价值。平遥镇国寺佛传故事壁画采用连环画构图形式,所表现的山水、人物、建筑既反映了时代的特征,又具有其自身的特点,折射出佛教文化和中国传统文化的融合。  相似文献   

17.
《Planning》2016,(11)
反弹琵琶飞天形象是敦煌壁画中一个重要的艺术形象,其特有的艺术性决定了它在敦煌壁画中的地位。在敦煌这样一个多民族文化交流、融合的地域环境的影响下,反弹琵琶这一艺术形象同样体现了多民族特征。文章在分析反弹琵琶这一艺术形象特点的基础上,剖析了反弹琵琶艺术形象深厚的文化内涵,并探讨它对设计的启发。  相似文献   

18.
佛教石窟艺术是佛教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包含着窟龛形制、题材内容、造像样式、彩绘壁画、装饰艺术及雕刻手法等诸多内容,反映了佛教思想及其发展、演化的过程。由于佛教文化在中国古代文化中的特殊地位,佛教石窟艺术的创作汇聚了当时的文化精英和杰出的能工巧匠,  相似文献   

19.
《Planning》2019,(23)
在文化学与舞蹈身体语言中,传统舞蹈的话语通过对大传统文化下的传统舞蹈话语语境和小传统文化下的传统舞蹈话语语境,以及传统舞蹈身份话语分层进行解析。阐明文化在场的传统舞蹈有其自质的规律性。尤其是小传统文化中的传统舞蹈的传统力量有着不可磨灭的文化认同。  相似文献   

20.
《Planning》2019,(17)
自从新中国建立之后,舞蹈表演艺术不断发展,如今已经形成了系统的舞蹈培育体系,培养了很多优秀的舞者。其中舞蹈演员就是舞蹈的主体,能够通过自身的物质表现向观众传达出舞蹈内容以及各种思想情感。研究舞蹈文化在舞蹈表演中的作用和表现,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舞蹈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