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猴邮:尼日利亚的贝喀萨地区,使用猴子来送信。这种猴子的母猴和子猴形影不离,人们分别把母猴和子猴送到不同的地方,并常常把子猴放出去找母猴,使它们熟悉邮递路线。通过训练后,如果需要同母猴所在地通信,便将信放在竹筒里,让子猴背上竹筒击见母猴。  相似文献   

2.
论中华文化中和谐思想现代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论中华文化中和谐思想现代价值吴来苏一个合理社会,人们必须处理好三个关系,一是人与自然的关系;二是人与社会的关系;三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中华民族在几千年的社会实践中,形成了重视社会和谐与社会道德、强调社会成员之间的秩序关系等方面极为丰富的伦理思想,构成...  相似文献   

3.
如何对待于己有怨的人──“报怨以德”的艺术良言人们生活在社会中,总离不开人与人之间的交往,离不开社会集体形成的各种关系网。整个社会就是人类互相交往的产物。人类为了生存和发展,必须借助于交往活动,发生人与人之间直接的、间接的关系,构成一定的人群集合体而...  相似文献   

4.
王广瑞  燕晓轩 《中华文化论坛》2023,(3):79-89+189-190
社亲是村落之间结为类似亲戚一样友好关系的民间习俗,是中原地区特殊的一种社会文化现象,遗存于晋冀豫边界地区。在田野调查的基础上探究社亲文化的本源,审视社亲的类型及其形成过程,阐释中原村落社会的一种民间交往机制,这既是为了对社亲文化的释读去表层化,也是为了更深刻地理解这一社会现象。追根溯源,社亲的起源可分为感恩型、生计型、玩笑型、祭祀型等类型。作为一种民间习俗,社亲的本源有相似性,其内涵的传承流变存在一个文化再造的过程,同时社亲也是中原地区村与村之间和谐互动的一种生活样态。  相似文献   

5.
黄强  张克 《寻根》2014,(2):128-129
我国在南宋之前,朱姓大多分布在中原地区,即黄河与长江之间广大地域。明、清两代,江南、西北各省区有许多朱氏涌现。从清初开始,东北各地朱姓人越来越多,尤其是北满东部地区。朱姓进入东北,与清初几起大案有关。  相似文献   

6.
考察成都平原文明的起源与形成,首先需要考虑"文明"的定义和定义的途径,根本的问题是,"文明"首先是一种理念,是特指一个与野蛮阶段相区别的较高的人类历史发展阶段.鉴于不同地区、不同文化所存在的差异,这样一个较高的阶段并不一定具有完全相同的特征,因而就"文明"设定出一套普遍的物化的标准显然并不合适.从横向上对成都平原先秦时期各个阶段的文化来探讨文明起源,需要对整个文化和社会的发展作整体考察,才会对各时期各文化的整体面貌以及它的各自所处的社会发展阶段有所了解.而纵向研究则在于考察在不同的阶段中各种社会、文化和经济等方面的因素所发展的变化,并最终获得对文明起源与形成进程的认识.  相似文献   

7.
从中国古代文献和现代考古学所提供的资料表明,中国在进入文明前的原始时代,诸侯万邦,人口渐众,人们共同面临多灾的生存环境的挑战。为了解决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巨大矛盾,古代中国人以同祖同根的理念在幅员广大的地区内建构一种社会管理组织,在社会的公共事务方面发...  相似文献   

8.
宋洁 《世界文化》2005,(7):46-47
在德国东部位于柏林、德累斯顿、易北河与奥德河之间的劳其兹(Lausitz)地区,生活着一个具有大约1400年历史、人口约10万人的德国少数民族——索布族。  相似文献   

9.
关于道德的起源问题,伦理学家历来各执一词,莫衷一是。可删繁就简,无非四说:天赋道德观、先验道德观、社会契约论、社会实践说。由于道德根源的形而上地位,它们使得不同的道德类型体系表现出种种差别和特点,显现出不同的价值取向和文化意蕴。中国人,无论华章或俚语,常以“天”为话题,它已经成为我们的道德生活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10.
长期以来,中外学者围绕美洲大陆印第安人的起源进行了一系列研究和考证,提出了多种理论和假说。其中有中国学者的“殷人东渡”说,有“三千年前的大逃亡大移民”说,也有外国学者的“三次移民浪潮”说等。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对这一问题的研究和论证日益具体、确切。1993年,美国生物化学家道格拉斯·华莱士教授通过对美洲印第安人脱氧核糖核酸(DNA)的分析,以科学的方法证明,现在美洲印第安人的部分DNA与亚洲人、波利尼西亚群岛及美拉尼西亚群岛上的土著人的DNA是相同的,从而说明美洲的土著人循自亚洲。1994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