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本文探讨了语言学家感兴趣的言语行为理论中“以言行事”的行为用意,即语用学上的“言外之力”。指出言外之力的语用翻译应充分考虑语境采取适当的方法,表达原文的语用用意。  相似文献   

2.
英语笑话中充满了适当的且令人开心的言语幽默,是言语幽默极为重要的一种表现形式,为言语幽默研究提供了丰富的语料。关联理论是认知语用学的重要理论之一,本文从关联理论的视角对英语笑话中的言语幽默这一现象进行分析和研究。  相似文献   

3.
幽默是一种言语交际艺术,往往意图深刻,需要受话者付出更多的心智和努力去认知.“乖讹-消解”模式是一个常见的幽默制笑机制.幽默话语离不开语境与言语的蕴涵意义,因而可以利用指称、预设、合作与关联等语用学相关理论来解析,达到赏心悦目的言语成效.  相似文献   

4.
间接言语行为理论极具语用价值 ,但亦存在一定局限性。关联理论能有效阐释间接言语行为的理解过程和心理机制。信息意图与交际意图之间的信息差 ,最大关联与最佳关联之间的平衡度 ,尤其是认知语境的补足与扩充是理解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从语用层面介绍了言语幽默的功能,分析了言语幽默的语用意义,给出了言语幽默的礼貌原则。掌握了言语幽默的工作机制,在交际中使用幽默语言就能如鱼得水、驾轻就熟,就能结交更多的朋友,让生活充满笑声。  相似文献   

6.
王昭力 《甘肃农业》2006,(11):304-305
言语礼貌是语用学研究中一个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特别是随着话语类型的多样化和社会关系的多元化发展,有关言语礼貌的研究越来越受到国内外语言学界的关注。本文以礼貌策略的选择和使用为出发点,通过比较分析了布朗和莱文森的“面子论”以及其他有关礼貌原则的代表性理论。在此基础上,本文重点讨论了言语礼貌策略的运用与交际距离的关系,旨在说明交际距离的两个维度,即社会距离和心理距离在言语交际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以及礼貌策略的运用对这两个维度的影响,从而使读者加深对言语礼貌行为的语境和文化内涵的认识,以便恰当运用礼貌策略进行有效交际。  相似文献   

7.
教师话语(teacher talk)是教师行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指教师在第二语言/外语学习的课堂上为组织和从事教学所使用的语言。言语行为理论(Speech Act Theory)是语用学研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理论。运用该理论分析英语教师话语,不仅能从理论的角度揭示教学中的教师话语存在的问题,并且可以为改进和评价教学提供重要的依据。作者在言语行为理论框架下,对英语教师课堂话语进行分析,以期有助于提高教师课堂效率。  相似文献   

8.
在语用学理论指导的基础上 ,分析了用英语进行跨文化交际时的语用失误现象 ,列举了使用“称谓语”、“招呼语”、“称赞语及回答”等经常出现的语用失误 ,并指出了失误的原因及正确的说法。  相似文献   

9.
如何提高一堂课的讲授效果是每个教师值得关注的问题。运用言语行为理论和合作原则对教师的幽默话语进行研究。研究表明:将幽默话语用于课堂教学是对现有英语教学模式的有益补充,体现其教学的实用性、文化性,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英语语用能力。  相似文献   

10.
高职院校的农业科研人员身兼研发改革农业新技术、新品种和培养高技能型人才的重任,农业现代化和职业教育的发展要求高等职业院校农业科研人员不但要掌握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还应具备较强的英语语用能力。文章从语用学角度阐述了语用能力的含义,分析了高职院校农业科研人员英语语用能力的现状,并且提出了在实践中提高其英语语用能力的措施和对策,以推动高职院校农业教育和科研工作发展,为职业教育和"三农"做出更多服务和贡献。  相似文献   

11.
介绍和评述哈贝马斯的语言哲学普遍语用学的研究任务、基本特征、理论依据及交往理性.哈贝马斯是通过借鉴当代语言学理论和分析哲学的观点,提出了研究言语行为理论的普遍语用学,为其交往行为理论奠定了哲学基础,并由此实现了法兰克福批判理论的语言论转向.  相似文献   

12.
言语行为指人们为实现交际目的而在具体的语境中使用语言的行为,是语用学研究中的重要领域,也是语言学家和哲学家共同关注的一个重要课题。它包括语言和行为两个部分。哲学家从行为研究到语言,重点是行为。语言学家从语言到行为,重点在语言。人们的言语交际是通过实施言语行为而完成的。只有正确领会言语行为所体现的说话人的意图即言外之力,受话者才能做出恰当的回应,从而顺利完成交际活动。而准确理解言语行为,尤其是在跨文化交际的语境下的言语交际行为,则需要言语行为理论作指导。本文将尝试从语言哲学视角对跨文化交际领域中的言语行为进行分析,并剖析和探索西方语言哲学研究成果 (特别是言语行为理论)对跨文化交际活动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3.
语言理据及其研究对外语教学的意义以及语言理据的分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无论是认知心理教育学、二语习得、还是认知语言学的研究都表明,有意义的学习有利于提高外语学习效果。语言理据的产生(理据过程)是一个概念化的过程,是目标语言形式和源头之间产生意义联系的过程。了解理据,就是一种有意义的学习。理据的来源有语言系统、人的认知(主观世界)以及客观世界,除了语言本身,还要考虑文化、社会、认知(狭义)、生理、交际(语用)等因素。理据可以分为语内理据和语外理据,本文讨论4种语内理据和6种语外理据。  相似文献   

14.
吴迪  赵恩铴  钱贵霞 《农业展望》2013,(8):54-58,70
《农业展望》作为中国首份农产品分析与预测的专业期刊,其发展对于反映农产品的市场信息和长期态势具有重要作用。基于中国知网"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数据,采用文献计量方法,对《农业展望》自创刊以来发表的论文、作者和被引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显示,《农业展望》的载文量呈逐年递增态势,栏目设置涉及农业信息的各个领域,其中,"数据信息"栏目载文量最大;在各类基金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研究成果所占比重最大;论文作者主要来自国家各部委、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农业部及其分管中心和中国农业科学院所属研究机构为核心发文机构;高被引论文数量偏少。  相似文献   

15.
采用线性回归和层次分析法,对南京农业大学1993-2004年的科研经费投入、科研后补助费、SCI论文量和SCI论文产出成本进行了统计分析,定量评价了南京农业大学科研投入和科研后补助费与SCI论文量及SCI论文产出成本的关系。结果说明大量的科研经费投入能提高SCI论文量,但同时SCI论文产出成本也在提高,而科研激励机制的实施大大促进了SCI论文的产出,并降低了SCI论文产出成本,提高了科研效率。同时文章还对如何提高我校的SCI论文量提出一些建设性的意见。  相似文献   

16.
首先对模因的概念进行了详细的解释,然后阐述了心理语境在语言模因中的作用;之后,透过模因论中语言模因复合体这一全新的视角来推测语言意义,尤其是相同语言形式背后不同会话含义的认知过程,并初步建立了“语用意义认知三阶段”这一假说;最后,提出了从实验角度提供实证对语用认知理论和模式进行检测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7.
本文主要探讨了象似性理论在语言中的体现,着重对其四原则:数量象似性原则、距离象似性原则、顺序象似性原则、标记象似性原则在语用层面上进行了分析,论述了其在象似性话语中的功能。旨在为语用研究开辟新的视野,也为语言象似与语言功能的结合作出新的尝试  相似文献   

18.
以2002—2006年间中国资源总库中的129篇农民教育研究论文为统计源,运用文献计量学的研究方法,对农民教育论文的第一作者情况进行统计分析,从发文量、合作度、地区和机构分布、年龄和职称情况进行计量分析,透视我国农民教育研究队伍的现状,对我国农民教育研究做出客观评价,为农民教育研究和作者队伍的建设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9.
会话目的是言语交际的一个重要语境要素.会话目的对语用原则的选择起着决定作用.语用原则的灵活运用对会话目的的实现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