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天麻素配合颈椎牵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天麻素注射液配合颈椎牵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临床疗效。方法:将64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2例。治疗组给天麻素注射液配合颈椎牵引,对照组给丹参注射液配合颈椎牵引。均连续治疗2周,观察治疗前后的主要症状与体征及TED的变化和有效者临床症状改善时间。结果:治疗组治疗后眩晕、头痛、旋颈试验记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中有效者临床症状改善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0.01);治疗组椎动脉、椎.基底动脉平均流速的改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天麻素注射液配合颈椎牵引能明显改善椎动脉型颈椎病主症及体征,明显提高椎动脉、基底动脉平均流速,且疗效确切,起效迅速。  相似文献   

2.
摘要目的:观察中药熏蒸配合针刺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70例分为治疗组35例和对照组35例,2组均采用针刺配合治疗,观察组同时结合中药熏蒸治疗。疗程1个月。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88.6%,对照组为68.6%,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结论:采用中药熏蒸配合针刺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能明显改善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的临床症状及体征。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中医骨伤手法联合中药内服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等距随机抽样法将70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颈部牵拉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中医骨伤手法联合中药内服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经过治疗,观察组患者各项临床症状缓解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中医骨伤手法联合中药内服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临床疗效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颈椎疼痛症状,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电针颈夹脊穴为主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莉 《山西中医》2009,25(1):30-30
目的:观察电针颈夹脊穴对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160例,随机分为两组。电针组100例采用电针颈夹脊穴治疗,牵引组60例采取常规坐位枕颌带牵引法治疗,观察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临床症状体征均有明显改善(P〈0.01,P〈0.05),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电针颈夹脊穴可明显改善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中药湿热敷联合颈椎牵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临床收治的40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均采用常用的改善脑供血的药物治疗和颈椎牵引治疗及局部推拿治疗。观察组加用牵引后的颈部中药湿热敷。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0%,对照组总效率为66.7%,经统计学处理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颈椎牵引后即刻行中药湿热敷,治疗或缓解椎动脉型颈椎病症状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6.
席占东 《新中医》2012,(8):120-121
目的:观察骨诊疗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0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100例。对照组予单纯松解手法治疗;治疗组予松解手法及骨诊疗法治疗。观察2组的临床疗效及临床症状体征积分。结果:2组治愈率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2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症状体征积分均下降,分别与本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2组治疗前后积分差值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运用骨诊疗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确切,可有效改善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电针结合推拿改善椎动脉型颈椎病临床症状的优势。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予电针结合推拿治疗,对照组仅予电针治疗,治疗后比较两组疗效、症状体征积分及TCD检测指标。结果:两组疗效、治疗前后症状与功能积分以及椎动脉、基底动脉的平均血流速度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优于对照组。结论:电针结合推拿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疗效以及在改善临床症状与体征、椎-基底动脉血流方面优于单纯电针治疗。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针刺颈夹脊穴和颈第三线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开口治疗机理。方法:将60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颈夹脊穴和颈第三线针刺组、中药组,观察治疗前后临床症状、椎动脉血流情况及血管变化情况。结果:2组均能有效的改善椎动脉的血流量、血流速度以及椎动脉形态。针刺组疗效优于中药组,经统计学处理P〈0.05,二者有显著的差异意义。结论:针刺颈夹脊穴和颈第三线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具有确切的改善椎动脉供血及形态的作用,其椎动脉供血及形态的改善与临床症状、体征的改善相一致。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并探讨中医骨伤手法结合中药内服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4年1月—2017年1月该院收治的100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2组,50例/组,对照组采用单纯颈椎牵引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中药内服治疗、中医骨伤手法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中医证候积分、椎动脉血流情况。结果在临床疗效方面,观察组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其各项中医证候积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椎动脉最大血流速度高于对照组(P0.05),其血流阻力指数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中采用中药内服联合中医骨伤手法治疗可提高其临床疗效,促进其症状缓解,改善其椎动脉血流情况。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中医多途径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00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仅采用中药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中药配合针灸、牵引、针刀等中医多途径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8.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2.0%,组间临床疗效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起效时间、平均治疗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无滞针、血肿、晕针等不良反应。结论:采用中医多途径方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可显著提高治疗效果,缩短病程,改善预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中药颗粒剂对慢性心衰(CHF)患者的心功能和中医证候的影响。方法120例气虚血瘀证的CHF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予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健心颗粒(中药免煎颗粒复方),两组均连续服药21d,比较两组临床症状、体质量、血浆BNP、LVEF和6min步行距离(6MWT)以及中医证候积分改善情况。结果两组临床症状和中医证候积分均显著改善,均能减轻体质量、降低血浆BNP,提高LVEF、6MWT水平,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可以进一步改善气虚血瘀证CHF患者心功能,改善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12.
中医辨证施治与ART协同治疗艾滋病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采用中医辨证施治与ART抗反转录病毒疗法合用治疗艾滋病,探讨其协同作用。方法:ART患者64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2例,治疗组采用中医辨证施治配合艾滋病治疗,对照组仅用ART疗法,1年为1个疗程,治疗2年。分别记录两组治疗前后症状体征积分、T淋巴细胞亚群、安全性指标,治疗组检测HIV-RNA载量。结果:治疗组症状、体征治疗后改善,部分症状、体征(乏力、汗出、纳差、肢麻、皮疹)明显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CD4+T细胞数与治疗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但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检测的病毒载量均在检测线以下。结论:中医辨证施治与ART合用可以改善艾滋病患者临床症状,同时减少ART的某些毒副反应。  相似文献   

13.
毕保洪  李伟  李华 《中国中医急症》2014,(10):1813-1815
目的 观察中医综合治疗方案联合内镜治疗急性胆源性胰腺炎(ABP)的疗效.方法 将ABP患者123例,采用单盲随机分为治疗组61例和对照组62例,两组均给予急诊内镜治疗,治疗组在内镜治疗基础上联合分期辨证中药口服、腹部外敷及穴位针刺和穴位药物注射中医综合治疗方案,采集两组治疗前后症状及阳性体征消失的时间,白细胞、血尿淀粉酶恢复情况,住院时间等指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1.80%,对照组为79.03%;治疗组在临床症状及阳性体征的改善、血液常规生化检查指标的恢复及患者住院时间等方面均优于对照组(均P< 0.05).结论 中医综合治疗方案联合内镜治疗ABP疗效可靠,能够迅速改善临床症状、控制病情进一步发展、减少并发症的出现、缩短病程、提高治愈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清肝泻火法治疗肝火旺盛型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甲亢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两组病例均采用常规西医治疗,口服他巴唑片,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服中药,30 d为1个疗程,治疗3个疗程。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3.33%,对照组总有效率83.33%,两组对比,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可调节甲状腺激素水平,与治疗前相比,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两组对比,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治疗组在改善中医临床症状,减少副反应方面,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清肝泻火法能够调节甲状腺素水平、改善中医症状和体征、减少不良反应,比单纯西药治疗甲亢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炎琥宁联合中药复方治疗手足口病(HFMD)的疗效观察。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8月-2013年8月64例手足口病患儿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2例应用炎琥宁加中药复方治疗,对照组常规给予病毒唑治疗。观察:观察两组治疗前后体温、疱疹、血常规变化等。结果:观察组临床症状和体征消退时间均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0.05)。结论:炎琥宁联合中药复方治疗手足口病疗效确切,见效快,无毒副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中医四联疗法治疗湿热瘀结型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的临床效果。方法:将符合诊断标准的12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各60例。治疗组采用中医四联疗法(中药内服+双柏散贴敷+红外线照射+中药保留灌肠)治疗,对照组采用静滴抗生素治疗,观察2组临床疗效及症状、体征积分。结果:2组临床疗效比较,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治疗后症状积分、体征积分改善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中医四联疗法治疗湿热瘀结型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疗效满意,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对中医药辨证论治功能性子宫出血的效果观察,以期提高临床疗效、降低复发率。方法:按照1:1比例将78例功能性子宫出血者分为中医药辨证论治组(观察组)和西药治疗组(对照组),在给予两组患者相应治疗的同时对临床治疗效果、出血控制时间和复发率等相关内容进行观察与所得数据的统计学处理分析。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达89.74%与对照组无差异(P〉0.05),出血控制、停止时间较对照组缩短(P〈0.05),复发率则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医药辨证论治功能性子宫出血效果显著且复发率较低,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4例患者随机分为中西医结合治疗组38例和西医常规治疗对照组36例,观察两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比较,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比较,血同型半胱氨酸含量比较。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1.5%,对照组总有效率55.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在改善临床症状、降低血同型半胱氨酸含量、改善神经功能缺血等方面优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19.
中医综合疗法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临床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评价中医综合治疗方案对非酒精性脂肪肝临床疗效、肝功能、血脂及脂联素的影响。方法:所有入选患者(72例)随机分成治疗组(36例)和对照组(36例),治疗组采用中医综合治疗方案,对照组采用西医综合治疗方案,治疗2个月。分别观察2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体征、肝功能、血脂、脂联素水平的改变情况。结果:2组患者治疗后其临床症状、体征计分均明显降低,血脂明显下降,肝功能明显改善,脂联素水平明显上升,临床疗效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结论:中医综合治疗方案是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针刺配合中药内服与中药外敷治疗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5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A组(35例)和B组(30例),A组采用针刺配合中药内服与中药外敷及传统理疗治疗,B组采用内服中药及传统理疗治疗,观察两组总体疗效和症状评分。结果:A组总体疗效优于B组(P〈0.05),两组在减少颈椎病的发作持续时间和程度方面,均较治疗前有明显疗效(P〈0.01),并且在颈椎病的治愈率和减少复发率方面,A组优于B组(P〈0.05)。结论:针刺配合中药内服与中药外敷治疗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