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邓宁  董延杰 《现代医药卫生》2008,24(10):1473-1474
目的:探讨可吸收螺钉在股骨头骨折治疗中的应用。方法:将11例股骨头骨折患者,按Pipkin法分型,Ⅱ型7例,Ⅲ型2例,Ⅳ型2例。采用后外侧入路,切开复位可吸收螺钉内固定治疗,Ⅲ型采用空心加压螺钉固定股骨颈骨折,Ⅳ型采用重建钢板同时固定髋臼骨折。结果:11例患者获随访2~3年,平均2.8年,术后1年按Brumback和Kenzora股骨头骨折功能评定标准评定,优6例,良4例,差1例。其中1例患者于术后1.5年出现股骨头坏死,行人工全髋置换术。结论:Ⅱ~Ⅳ型股骨头骨折需手术治疗,可吸收螺钉是股骨头骨折理想内固定材料。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可吸收螺钉治疗髋关节后脱位合并股骨头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2001年1月至2007年12月,采用可吸收螺钉治疗髋关节后脱位合并股骨头骨折患者11例.据Pipkin分型,Ⅰ型2例,Ⅱ型4例,Ⅲ型2例,Ⅳ型3例.结果 股骨头骨折临床愈合时间平均为12个月,股骨头坏死4例(36.36%).结论 股骨头骨折力争早期解剖复位,可吸收螺钉是治疗青壮年股骨头骨折的较好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应用可吸收螺钉治疗髋关节后脱位合并股骨头骨折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择髋后外侧入路,采用可吸收螺钉固定手术治疗12例髋关节后脱位合并股骨头骨折患者。结果12例均获随访,时间5~36个月。依据Thompso-Epstein评分中临床和放射学评价标准,优6例,良4例,可1例,差1例。未出现可吸收螺钉断裂及异物反应现象,无深部感染及创伤性关节炎等并发症发生。结论采用髓后外侧入路可吸收螺钉治疗髋关节后脱位合并股骨头骨折,可获得较理想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4.
股骨头骨折合并髋关节后脱位13例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股骨头骨折合并髋关节后脱位的治疗方法与效果.方法 2000年1月至2007年6月,共收治13例股骨头骨折患者,均合并髋关节后脱位.其中,10例在24 h内行髋关节后脱位手法复位,3例在24 h后闭合复位;采用可吸收螺钉内固定股骨头骨折8例,钛螺钉固定2例,1例骨片较小无法固定给予摘除,2例行保守治疗(胫骨结节牵引或股骨髁上牵引).应用重建钢板固定髋臼骨折2例.结果 随访1~5年,采用Epstein标准进行功能评定,优4例,良6例,可2例,差1例,优良率达76.9%.结论 股骨头骨折合并髋关节后脱位应尽早行闭合复位和骨牵引;根据骨折分型、复位后X线片和CT片选择保守或手术治疗,术中注意手术操作要点;可吸收螺钉是股骨头骨折理想的内固定材料.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股骨头骨折合并髋关节脱位的治疗方法及效果。方法对2000年1月至2005年12月我科收治的19例股骨头骨折合并髋关节脱位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按Pipkin分型[1],Ⅰ型4例,Ⅱ型8例,Ⅲ型3例,Ⅳ型4例。闭合复位后保守治疗1例,切开复位可吸收螺钉固定15例,人工股骨头置换2例,全髋置换1例。结果15例可吸收螺钉固定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1~7年,平均3年6个月。优8例,良5例,可2例,差0例,优良率为86.7%。结论早期诊断,术前对骨折分型,选择合适的手术切口及固定,以及适当扩大切开复位指征,对股骨头骨折合并髋关节脱位患者术后的功能恢复极为重要。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髋关节后脱位合并股骨头骨折的治疗方法及效果。方法本组11例髋关节后脱位合并股骨头骨折患者,根据Pipkin分型,Ⅰ型3例,Ⅱ型5例,Ⅲ型2例,Ⅳ型1例。结果全部病例获随访14~36个月,根据Epstein疗效评价标准,优良率为81.1%。结果治疗效果的关键是早期诊断,按股骨头骨折类型选择合适的治疗方式,可吸收螺钉是治疗股骨头骨折理想的内固定材料。  相似文献   

7.
跟骨骨折的微创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可吸收螺钉微创治疗SandersⅡ型、Ⅲ型跟骨骨折的疗效。方法2004年1月至2006年12月23例(25足)跟骨骨折采用术中C型臂X线机透视,经皮克氏针撬拨复位可吸收螺钉内固定治疗。结果本组病例术后随访6~15月,根据美国足踝骨科协会之足踝临床评分系统标准评价,优良率80%。结论微创可吸收螺钉内固定治疗跟骨骨折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可吸收螺钉内固定治疗内踝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从2003年1月-2009年6月应用可吸收螺钉治疗内踝骨折52例,男30例,女22例;年龄18~65岁。均为外伤所致新鲜骨折,骨折均有不同程度移位,采用切开复位可吸收螺钉内固定术,术后均采取石膏外固定制动。结果本组52例术后随访3~24个月,全部病例骨折均完全骨性愈合,关节功能恢复良好,根据关节功能评定标准,优良率92.31%。结论可吸收螺钉内固定治疗内踝骨折固定可靠,减少了二次手术的再损伤,比其它固定更适合用于内踝骨折,并降低病人的痛苦,最大限度地恢复了关节功能,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丁建忠  罗建  臧峰  胡广  徐为刚 《现代医药卫生》2012,28(18):2782-2783
目的观察髋关节后脱位合并股骨头骨折手术治疗的治疗效果。方法对该院2004年9月至2010年5月通过手术治疗的11例髋关节后脱位合并股骨头骨折的患者进行随访。对治疗效果及并发症等进行评价。结果本组11例患者全部得到随访,随访时间11个月至6年,平均4.1年。根据Epstein等制订治疗后疗效评价:优8例、良2例、可1例、差0例,优良率90.9%。Ⅲ型1例一期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Ⅳ型1例行髋臼骨折内固定联合股骨头可吸收螺钉内固定术。本组病例无感染、骨折固定无失败、无关节积液、无股骨头坏死等并发症发生。结论髋关节后脱位合并股骨头骨折的治疗应尽早手术,并骨牵引治疗。股骨头骨折内固定方式为可吸收螺钉固定。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可吸收螺钉在治疗踝关节骨折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对37例踝关节骨折患者采用国产可吸收螺钉固定并进行疗效分析,术后以石膏辅以托外固定3-4周。结果本组37例患者术后X光片检查显示骨折全部愈合,手术切口愈合良好,关节功能完全恢复,无感染、积液等并发症。随访5-24个月,骨折临床愈合时间为7~13周,平均10周,随访病例中优良34例,优良率达91.8%。结论可吸收螺钉治疗踝关节骨折固定可靠,生物相容性好,对人体无不良反应,是一种较好的内固定材料。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微型钛合金螺钉内固定治疗髋关节后脱位股骨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我科自2004年5月来,共收治髋关节脱位并股骨头骨折病人8例,采用手术切开复位微型钛合金螺钉内固定治疗,并观察其疗效。结果8例患者的均获随访,时间为6个月~2年,优5例,良3例。结论微型钛合金螺钉内固定治疗髋关节后脱位股骨头骨折有确切疗效,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可吸收螺钉治疗骨关节骨折的疗效。方法2010年5月~2012年10月,本院骨科共接诊收治骨关节骨折的患者有100例,骨折患者用可吸收螺钉内固定手术治疗,并对患者进行半年至两年随访。观察患者术后的疗效。结果100例患者,优良率95.0%,同时在术后没有出现感染病例。结论可吸收螺钉属于一种新型骨科内固定材料,有良好的组织相容性,无需再进行二次手术,术后患者恢复好,对骨科骨折患者是一种良好的选择,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总结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75岁以上股骨粗隆间骨折58例,其中,EvansⅡ型3例,Ⅲ型29例,Ⅳ型22例,Ⅴ型4例。平均随访2年8个月,观察术后并发症、下地时间和髋关节功能。结果随访52例,随访率89.7%。无手术死亡、深静脉血栓和褥疮等并发症。无髋关节脱位,平均下地时间8d,Harris髋关节评分:优22例,良24例,可4例,差2例。结论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高龄粗隆间骨折具有术后恢复快、下地早,可早期负重等优点,是可选择的治疗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4.
邓升栋 《中国当代医药》2011,18(19):168+171-168,171
目的:探讨髋关节后脱位合并股骨头骨折的手术治疗方法和临床效果,为该病症的临床诊断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本院2007年10月~2010年10月收治的27例髋关节后脱位合并股骨头骨折患者的临床诊治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钛螺钉固定法6例,可吸收螺钉固定股骨头15例,6例患者因骨片较小不能固定而改为摘除,合并采用重建钢板固定髋臼骨折3例。结果:27例骨折患者愈合情况良好,无股骨头坏死和髋关节骨性关节炎发生。功能评定为优12例,良9例,可6例,优良率为77.8%。结论:对于髋关节后脱位合并股骨头骨折的治疗,应该根据分型选择适当的手术方法,根据患者自身病情选择手术入路。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分析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股骨头骨折合并髋关节后脱位临床效果。方法切开复位,可吸收螺钉和福爱乐医用胶内固定。结果本组16例,其中优8例、良4例、可3例、差1例,优良率75%。结论股骨头骨折合并髋关节后脱位是一种严重的关节内损伤。切开解剖复位内固定和早期功能锻炼可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可吸收螺钉内固定治疗Buechler 2区Bennett骨折的方法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6例Buechler 2区Bennett骨折患者,行两枚可吸收螺钉内固定,术后早期功能锻炼。结果术后切口均获得一期愈合。经随访,按照拇指腕掌关节功能评定标准:优24例,良2例,优良率为100%。结论可吸收螺钉内固定治疗Buechler 2区Bennett骨折,是一种简单易行、疗效确切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分析髋关节脱位伴股骨头骨折的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早期复位,采用Kocher Langenbeck和Smith Peterson入路,可吸收螺钉内固定及功能锻炼。结果本组20例,优10例、良5例、可4例、差1例,优良率75%。结论髋关节脱位伴股骨头骨折的治疗采取早期复位,并行可吸收螺钉内固定术,可以提高优良率,降低创伤性关节炎等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可吸收性螺钉治疗踝关节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应用刚子GRAND FIX(合成树脂人工骨)对48例踝关节骨折切开复位后进行内固定治疗。结果随访42例患者共应用78枚可吸收性螺钉,骨折无移位,均愈合良好。无细菌感染,患者术后平均随访10个月(3~24个月),根据改良W eber评分评价,踝关节骨折的疗效,优良率95.2%。结论可吸收性螺钉治疗踝关节骨折操作简单,效果理想,并发症少,且免除二次取出内固定物。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可吸收螺钉在治疗足踝部骨折中的应用。方法:本科2006年6月~2010年11月治疗20例足踝部骨折患者,行切开复位可吸收螺钉内固定术。结果:术后随访3个月~4年,平均2年4个月。根据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FAS)制定的踝与后足功能评分,优15例,良4例,可0例,差1例,优良率达95%。结论:可吸收螺钉治疗足踝部骨折,具有良好的内固定特性与组织相容性,吸收完全,能早期进行功能锻炼,避免了再次手术的痛苦。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可吸收螺钉治疗关节周围松质骨骨折的疗效。方法 24例关节周围松质骨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采用手术切开复位及可吸收螺钉内固定治疗。术后进行规律的功能锻炼,定期随访及复查。结果 24例患者术后均接受随访,随访时间6~15个月;骨折均完全愈合,临床效果为优18例,良4例,可2例,总优良率为91.7%。结论可吸收螺钉治疗关节周围松质骨骨折临床效果显著,组织相溶性好,安全性好,并发症少,无需二次手术,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