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近日,合肥工业大学成功研制治理柴油机尾气装置-柴油机颗粒物捕集系统DPF,可清除柴油机尾气排放中的颗粒物(PM2.5)成效显著,攻克了城市柴油车辆尾气排放污染难题。该项目使用主动再生技术DPF系统,通过对柴油机排气系统进行改造,以特定材料制成壁流式的过滤通道载体,过滤捕集尾气的颗粒物,当捕集器中的颗粒物充满到设定程度后,通过特殊设计的再生设备,将捕集到的颗粒物氧化,生成二氧化碳排出。捕集器可以一直循环使用。采用该技术装置后,柴油机尾气黑烟消失,噪音降低。  相似文献   

2.
正1尾气后处理控制技术非道路用工程机械柴油机尾气后处理控制技术主要包括DOC(柴油机氧化催化器)、DPF(柴油机颗粒捕集器)、CDPF(催化型柴油颗粒捕集器)、SCR(选择性催化还原)、DPF+SCR。经过市场调查发现,在尾气后处理控制产品设计中,DOC首先要保障DPF主动再生时HC(碳氢化合物)的起燃能力,其次要保障柴油机在常规运行时NO2(二氧化氮)的生成能  相似文献   

3.
当前大气污染问题严重,颗粒物捕集器(DPF)是处理柴油机尾气中所含颗粒物的主要方法。但随着颗粒物捕集器应用时间增长,颗粒物不断堆积,排气阻力不断增加。当排气阻力达到一定值时,柴油机性能会明显受到影响。本文基于GT-Power研究了柴油机排气阻力对柴油机燃油经济性的影响,为颗粒物捕集器的再生时机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4.
柴油机颗粒物捕集器是柴油机颗粒物后处理最有效的方法,长时间使用会使颗粒物堆积造成堵塞,DPF再生的效率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本文通过AVL的方法建立模型,进行仿真,研究柴油机尾气温度和尾气中氧含量对DPF热再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柴油机颗粒捕集技术是降低柴油机颗粒物排放的最有效的手段之一。但是,加装颗粒捕集器后也会对柴油机的性能产生一定影响。对一款满足国Ⅲ排放的高压共轨柴油机加装颗粒捕集器(DPF),通过台架试验研究了颗粒捕集器的捕集效率以及对柴油机排气背压、燃油经济性以及排放特性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发动机加装颗粒捕集器后颗粒物排放降低90%以上,燃油消耗率增加5%左右,排气背压增加约10kPa,这可以为颗粒捕集器的正确开发及再生策略的制定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
颗粒捕集器是净化柴油车尾气中所含微粒的主要方法。随着颗粒捕集器中颗粒的堆积,排气阻力不断增加。当阻力达到一定界值时,发动机性能会明显受到影响。本文运用GT—Power仿真软件模拟了发动机排气阻力对发动机动力性的影响,为颗粒捕集器的再生时机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7.
运用车载排放测试技术和车载远程监测技术,研究催化型DPF系统在实际道路工况条件下的过滤效率、再生特性和耐久性等性能。试验结果表明:催化型DPF系统能有效降低重型柴油车尾气颗粒物排放,颗粒物过滤效率可达90%以上;以商务巴士为代表的长途客车运行工况相对稳定,与催化型DPF系统适配性较好;而以环卫车为代表的市政车辆排气温度较低,不适合加装催化型DPF系统控制尾气颗粒物排放;环境温度会影响催化型DPF系统的再生效率,但适配性好的车辆受影响较小,可以满足柴油车颗粒物排放治理的需求。  相似文献   

8.
为研究排气后处理设备对防爆柴油机性能的影响,以发动机台架试验为平台,对比在防爆柴油机上分别安装氧化型催化转换器(DOC)、催化型颗粒捕集器(CDPF)、催化型连续性再生颗粒捕集器(DOC+CDPF)后对发动机性能的影响。防爆柴油机加装了进排气阻火器和水洗箱,在此基础上,尾气净化装置单独使用DOC时,可使CO、NOx和PM排放分别降低91.2%、37.3%和13%、燃油油耗率减少5.4%、排气压力和温度都降低15.6%;单独使用CDPF时,可使CO、NOx和PM排放分别降低85.3%、2.5%和92.2%、燃油油耗率减少4.5%、排气压力和温度分别增加1.6%和减少7.2%;使用DOC+CDPF时,可使CO、NOx和PM排放分别降低97.1%、25.5%和96.8%、燃油油耗率减少5.5%、排气压力和温度分别降低36.4%和14.2%。使用DOC+CDPF后,防爆柴油机的性能有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9.
DOC+POC对柴油机尾气排放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一台增压四缸柴油机排气管上加装氧化催化转化器(DOC)和微粒氧化催化转化器(POC)前后进行ESC循环测试,研究了DOC+POC对柴油机经济性能和尾气排放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柴油机在加安装DOC+POC后,燃油消耗率在大负荷时略有增大;CO和HC排放基本为零;各个负荷下排放都有下降;由于POC捕集微粒的作用,烟度下降了50%。可以得出DOC+POC对降低柴油机污染物有良好的效果且对柴油机经济性能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0.
基于压降判断柴油机颗粒物捕集器(DPF)再生时机是DPF控制策略关键技术之一。文中采用试验分析和仿真模拟相结合的方式研究了不同碳载量、温度及排气流量对DPF压降特性的影响规律。在DPF加载初期,压降随碳载量迅速增大,随后增长速率减缓。当碳载量小于1g/L时,碳烟捕集处于深床捕集阶段,深床碳烟累积造成总压降迅速上升;当碳载量大于1g/L时,碳烟捕集处于饼层捕集阶段,总压降缓慢增加。在整个捕集过程中深床碳烟层占总压降超过4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