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垃圾焚烧厂渗滤液生化出水混凝处理及其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采用聚合氯化铝、硫酸铝和氯化铁等混凝剂处理焚烧厂垃圾渗滤液生化出水的混凝效果及其模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聚合氯化铝对焚烧厂垃圾渗滤液中CODCr、色度和浊度的去除效果比硫酸铝和氯化铁要好,且投加量相对也较少.在投加量500 mg/L、中性条件下,CODCr、浊度和色度的去除率可分别达到28.9%、91.6%和77.6%.在不同投药量、pH和搅拌速度下,PAC保持了良好的污染物去除效果,而对硫酸铝和氯化铁的处理效果影响较大.各种混凝剂的最佳投药量与起始CODCr浓度之间的关系可采用指数关系式表达.通过对PAC在各条件下混凝效果的统计分析,采用Matlab优化工具软件,建立了垃圾焚烧厂垃圾渗滤液PAC混凝处理的处理效果数学模式方程,其与试验结果的相关系数可达到0.982,表明建立的模型与混凝处理效果较为一致.  相似文献   

2.
曹培 《水泥工程》2022,35(6):15-16
水泥窑协同处置垃圾工艺主要包括破碎、挤压等,产生的渗滤液中CODcr、BOD、氨氮和浊度偏高,如果处理不当,可能会造成地下水污染的风险。目前垃圾渗滤液主要处理工艺包括离子交换、混凝沉淀和催化氧化等。混凝沉淀法是最常用的处理方法,主要通过混凝剂和助凝剂的混凝和絮凝作用污染物去除的效果,混凝剂的作用能使胶体颗粒不稳定从而凝聚,絮凝剂有助于加快絮凝速度形成矾花[1]。聚合氯化铝(PAC)是常用的高分子絮凝剂。聚丙酰胺(PAM) 是一种常用的合成有机高分子絮凝剂,能够提供良好的沉降性能[2]。本研究针对垃圾渗滤液采用PAC和PAM联合预处理。通过单因素试验考察了混凝剂PAC和絮凝剂PAM的最佳投量以及最佳pH条件。  相似文献   

3.
采用煤渣与PAC复合混凝剂对橙黄Ⅱ模拟废水进行脱色处理,考察了煤渣粒径、pH值、煤渣投加量和PAC用量对处理效果的影响,探讨了复合混凝剂的脱色机理。结果表明,采用煤渣/PAC复合混凝剂处理染料废水可获得良好的脱色效果,出水色度和浊度均可达到国家排放标准。  相似文献   

4.
采用煤渣与PAC复合混凝剂对橙黄Ⅱ模拟废水进行脱色处理,考察了煤渣粒径、pH、煤渣投加量和PAC用量对处理效果的影响,探讨了复合混凝剂的脱色机理。结果表明,采用煤渣/PAC复合混凝剂处理染料废水可获得良好脱色效果,出水色度和浊度均达到国家排放标准。主要脱色机理为煤渣对染料分子的吸附,PAC可促进细小煤渣颗粒结成絮体,强化脱色和去浊效果。  相似文献   

5.
徐速标  余文腾 《当代化工》2010,39(4):386-388
针对垃圾渗滤液的高浓度、难降解、具有生物毒性的特点,采用混凝沉降法对其进行处理,以处理出水的CODcr为处理程度的表征指标。通过正交实验,确定最佳复合混凝剂的试剂用量,比较不同反应条件对CODcr去除率的影响,优化操作条件。实验结果表明,最佳复合混凝剂:1 250 mg/LPAC+1 500 mg/LPFS+50 mg/L PAM;最佳条件:pH=7.0,搅拌时间为15 min,沉降时间为20 min;CODcr去除率达到66.9%。  相似文献   

6.
余文腾  许越  张永利 《当代化工》2010,39(6):661-663,705
采用正交试验,对高浓度有毒有害垃圾渗滤液进行混凝预处理。对单组分混凝剂进行筛选,通过处理垃圾液COD去除率进行评价,得出单组分最佳用量为1 250 mg/L(PAC)、1 500 mg/L(PFS)、50 mg/L(PAM)。对3种混凝剂进行双组分及多组分的复配,确定复配的最佳剂量比值为PAC/PFS/PAM=1︰1︰1。实验结果表明,复配的混凝剂比单组分混凝剂的垃圾液预处理效果明显提升。  相似文献   

7.
使用无机矿物材料膨润土(PRT),作为垃圾渗滤液中胶体的颗粒物,采用聚合氯化铝(PAC)絮凝一级强化预处理方法,结合阳离子聚丙烯酰胺(C-PAM)助凝剂对有机污染物的亲和性,调查了PRT、PAC以及C-PAM对垃圾渗滤液絮凝处理的絮凝效果,考察了PRT和PAC的协同效应。实验表明,传统PAC和C-PAM联合使用对垃圾渗滤液具有一定的絮凝效果,在稀释5倍的垃圾渗滤液中,PAC和C-PAM的投加量分别为8 mL和5 mL的情况下,化学需氧量(COD)、浊度、悬浮物(SS)和总磷(TP)去除率分别为23.1%、93.4%、91.1%和96.7%,但除了有部分沉降外,还有更多的絮体上浮,难以分离。而PRT的胶体和颗粒物质量力的作用,打破了垃圾渗滤液的离子平衡,与PAC形成了协同效应,在C-PAM作用下,显现出较高的絮凝效果和沉降速度,当PRT、PAC和C-PAM的投加量分别为2 g、8 mL和5 mL时,上清液中的COD、浊度、SS和总磷的去除率分别达到72.3%、97.6%、93.8%以及97.5%,与传统的方法相比,COD从16 483 mg/L降低到5 941 mg/L,上清液的浊度达到...  相似文献   

8.
混凝对垃圾渗滤液中腐殖质的去除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分别投加混凝剂聚合氯化铝(PAC)、聚合硫酸铁(PFS)和聚合氯化铝铁(PAFC)对垃圾渗滤液进行混凝沉淀处理,考察了3种混凝剂对渗滤液中TOC、CODCr和UV254的去除效果,并且根据单因素试验确定出PAC为最佳混凝剂,最佳投药量为6g/L.对渗滤液腐殖质分离方法进行了简化,并对经3种混凝剂处理后水样内的腐殖酸...  相似文献   

9.
针对垃圾渗滤液经生化处理后出水CODCr和色度偏高,可生化性差(BOD5/CODCr≤0.1)的特点,为进一步去除CODCr,降低色度,采用PAC和PFS两种混凝剂对出水进行处理,并对两者的混凝效果进行比较。试验表明,PFS最佳投加量为0.7 mL.L-1,CODCr去除率达到74.3%,色度去除率88.6%;PAC最佳投加量为1 g.L-1,去除率达到51.9%,色度去除率达到77.8%。无论从CODCr或色度的去除率来看,PFS的混凝效果均优于PAC。  相似文献   

10.
改性硅藻土和PAC进行复配制备成复合混凝剂,用于垃圾渗滤液的预处理。结果表明,复合混凝剂中PAC含量80%,投加量3 g/L的最佳条件下,COD的去除率可达68.1%,并可显著提高渗滤液的可生化性;色度去除率达到90%,同时对氨氮、重金属都有一定的去除效果,具有一定的工程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赵阳丽  赵霞  姜峰  冯辉霞 《应用化工》2011,40(5):782-785
用混凝剂Fe2(SO4)3、PAC、PFSS、PAFC处理马铃薯淀粉废水,研究了混凝剂的种类、投药量、废水pH值、助凝剂PAM的投加量以及沉降时间等对混凝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混凝沉淀法预处理马铃薯淀粉废水优选混凝条件为:pH为7,混凝剂PAFC为1 200 mg/L,助凝剂PAM为5 mg/L,沉降25 m in。在此条件下,废水的浊度、COD去除率分别达97.27%及40.55%。投药量明显减少,而沉积物产量较高,为后续生化处理提供了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12.
利用混凝与光催化处理酸性橙Ⅱ染料水样、碱性嫩黄O染料水样以及酸性橙Ⅱ与碱性嫩黄O复合染料水样,确定最佳的混凝剂投药量和pH。对比分析单一方法与联用技术的脱色性能,判断联用技术是否优于单一方法;并探究pH、光催化时间、盐含量、浊度等对脱色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的染料水样,所需的最佳脱色条件不同。处理复合染料水样时,混凝剂最佳投加量为920mg/L,最佳pH为6,经过120min的光催化脱色率可达到78.92%。混凝与光催化联用技术的脱色性能明显优于单一混凝法或光催化法,这与所处理的染料分子结构密切相关。较高的离子强度及浊度会降低混凝剂对染料的吸附电中和与吸附桥连能力,并对光催化剂的表面效应产生抑制,从而降低混凝与光催化联用技术的脱色性能。复合染料水样的盐含量为1200mg/L时,脱色率降幅可达36.87%;浊度为412.2NTU时,脱色率降幅为19.85%。  相似文献   

13.
三种絮凝剂除藻效果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合肥市环城河为研究对象,采用聚合氯化铝(PAC)、聚合氯化铝铁(PAFC)、聚合硫酸铝铁(PAFS)三种絮凝剂对该含藻水体进行强化混凝除藻、除浊的试验研究,考察了絮凝剂种类及添加量、水样的pH、助凝剂的种类以添加量等因素对强化混凝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相同添加量时,聚合氯化铝的除藻、除浊效果最好,当添加量为27 mg/L时,叶绿素a的去除率为87.46%,浊度的去除率为92.74%,添加高分子助凝剂PAM、HCA对原水的浊度、叶绿素a有一定的去除效果,助凝剂与絮凝剂的配合使用可改善絮凝剂的的混凝去除效果,助凝剂PAM的效果较好,当PAM的投加量为2 mg/L时,叶绿素a的去除率可提高5.91%,浊度的去除率可提高1.70%。  相似文献   

14.
低温低浊河网水的有机高分子助凝处理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用不同特征黏度的聚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PDM)与聚合氯化铝(PAC)、两种市售无机复合聚铝分别复合,用以改进无机混凝剂对低温低浊微污染河网水的混凝脱浊效果。考察了无机混凝剂的种类及其与PDM的复合配比对低温低浊微污染河网水脱浊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对温度为7~10℃,浊度为4.5~8NTU的低温低浊河网水,在与实际生产相近的混凝搅拌强度下,要达到2NTU左右的出水余浊标准,PAC、复合聚铝1、复合聚铝2分别需4.0、3.5、2.8mg/L的投加量。而用特征黏度分别为0.52、1.47、2.46 dL/g的PDM配制的、无机复合聚铝与PDM复合质量比为20:1、10:1、5:1的复合混凝剂PAC/PDM、复合聚铝1/PDM、复合聚铝2/PDM,比单独使用同种无机混凝剂,分别约能减少10%~25%、8.6%~28.6%、7.1%~28.6%的无机药剂投加量,无机复合聚铝与PDM复合比例越低、PDM特征黏度越高,复合混凝剂脱浊效果越好。因此,PDM对低温低浊河网水具有明显的强化混凝脱浊效果。  相似文献   

15.
周鸣  许景明  耿丹丹 《广州化工》2014,(10):80-82,91
利用混凝-Fenton法对中晚期垃圾渗滤液进行预处理研究。首先以PAC为混凝剂,PAM为助凝剂对垃圾渗滤液进行混凝处理,然后对混凝后渗滤液进行Fenton氧化。考察混凝剂用量,起始pH值,H2O2/FeSO4·7H2O投加比,Fenton试剂投药量和搅拌速度对垃圾渗滤液COD去除的影响,并进行正交试验分析。结果表明:混凝法的最佳投药量为1 L渗滤液投加1.5 g PAC和5 mg PAM;Fenton法的最佳条件为:起始pH值为3,H2O2/FeSO4·7H2O投加比为8∶1,Fenton试剂投药量为135 g/L,搅拌速度为150 r/min;各因素对Fenton试验影响大小为:起始pH值Fenton试剂投药量搅拌速度。在最佳条件下,混凝-Fenton法对垃圾渗滤液COD去除率可达91.41%。  相似文献   

16.
采用新型含锆聚合混凝剂对珠江原水进行混凝处理,同时与聚合氯化铝和硫酸铝比较混凝效果。结果表明:新型混凝剂在投加量为0.05 mmol/L时,浊度的去除率达到87%;进一步增大其投加量,浊度的去除率可达到96.3%以上;随着pH值的升高,浊度和UV254的去除率均先升后将;在pH值为4.4左右时,处理效果最优。新型混凝剂具有反应快、形成絮体大而密实、絮体沉降快、浊度去除率高等优点,是一种潜在的高效水处理药剂。  相似文献   

17.
陈尧  王晓  肖璐  贡建桥  刘俊良 《水处理技术》2020,46(1):29-31,37
针对肠衣废水处理过程中气浮池排出的泥渣含水率高、比阻大的特点,以三氯化铁(FeCl3)、聚合氯化铝(PAC)、阳离子聚丙烯酰胺(CPAM)为脱水剂,通过单因素实验预处理肠衣加工生产浮渣,结果表明:无机脱水剂中三氯化铁效果更佳,有机脱水剂为阳离子聚丙烯酰胺,投加量分别为干污泥质量的8%和0.25%,处理后的污泥比阻分别为0.2468×10^9 s^2/g和0.2706×10^9 s^2/g。通过双因素实验预处理肠衣加工生产浮渣,结果表明:当三氯化铁和阳离子聚丙烯酰胺的投加量分别为干污泥质量的4%和0.125%,脱水效果达到最佳,处理后的污泥比阻为0.2468×10^9s^2/g;在此实验加药条件下,某污水处理厂通过板框压滤机对气浮池产生的泥渣进行脱水性能实验,使其处理后肠衣水浮渣的含水率达到60%以下。  相似文献   

18.
针对某催化剂厂全白土车间旋液排放废水中悬浮物含量高的特点,采用分级沉降技术有效分离旋液废水中所含的白土催化剂,催化剂的分离率不低于80%;对分级沉降后的废水利用聚合氯化铝+助剂在废水温度为40~55℃、沉降时间为10min下进行处理,在聚合氯化铝最佳用量为80.0mg/L、助剂最佳用量为6.0mg/L时,悬浮物的平均质量浓度由27120mg/L降到20.0mg/L以下,废水中悬浮物去除率高于99.50%;浊度由1020FTU降到10.0FTU以下。  相似文献   

19.
丙烯酰胺-阳离子瓜尔胶接枝共聚物的絮凝性能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低温合成的高相对分子质量的天然高分子改性絮凝剂--丙烯酰胺-阳离子瓜尔胶接枝共聚物(CGG-g-PAM)对高浊度烟草废水的絮凝效果,以及PAC投加量、CGG-g-PAM投加量、pH和不同相对分子质量CGG-g-PAM等对浊度(》4 500 NTU)、COD和色度去除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pH 5,PAC投加质量浓度为120 mg/L,CGG-g-PAM投加质量浓度为3.6 ms/L时,去浊率达98%,COD去除率达24%,色度去除率达20%,且絮凝性能优于阳离子瓜尔胶(CGG)和阳离子聚丙烯酰胺(CPAM).实验研究表明,产品具有良好的絮凝效果,在工业废水处理中具有一定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