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蛇毒试剂血小板聚集的方法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探讨了从国产蛇毒中分离提取的血小板聚集蛇毒试剂对不同种属的动物血小板聚集功能的影响;研究了可能影响该试剂作用的实验条件和该试剂的稳定性,并与临床最常见的血小板诱聚剂—二磷酸腺苷作了比较。结果表明,血小板聚集蛇毒试剂是一种效价较高、稳定性较好、价廉易得的新型血小板聚集诱导剂。  相似文献   

2.
血小板聚集蛇毒试剂在血小板聚集试验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许浦生 《医学综述》1995,1(4):180-181
<正>血小板聚集功能的测定在临床和医学科研上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我们近两年来用广州蛇毒研究所提供的血小板聚集蛇毒试剂对53例健康成人及107例不同疾病的患者的血小板聚集功能进行了测定,同时用二磷酸腺苷(ADP)和肾上腺素(Adr)等试剂进行比较.另外,我们还探讨了血小板聚集蛇毒试剂水溶液的稳定性,结果表明血小板聚集蛇毒试剂作用较强,性质稳定,灵敏性高,检测范围广,适用于临床应用.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蛇毒试剂检测血小板聚集功能的临床应用湖南医科大学附属湘雅医院血液病研究室(410008)解勤之,陈方平,曹萍血小板聚集诱导剂是检测血小板功能的试剂之一。我室从1991年5月~1993年5月使用广州蛇毒研究所生产的蛇毒试剂(PlateletAggreg...  相似文献   

4.
蛇毒试剂是指从蛇毒中分离提取的,可用于临床诊断的有效成分,主要是诊断蛇酶试剂。我国现有的蛇毒试剂包括中国蝰蛇毒试剂、中国蕲蛇酶试剂、诱导血小板聚集蛇毒试剂和蛇毒因子溶血试剂,均已有科研产品提供临床诊断应用。 1 中国蝰蛇毒试剂 国外利用蝰蛇毒(Russell's viper venom)作为凝血因子缺乏所致出血性疾病的临床诊断试剂由来已久,产品有如stypven,VVR等。因其性能可靠,临床乐于采用。我国《临床检验学》一书早已有“蝰蛇毒时间测定”的记载,但无这种试剂供应,临床上难以开展这项检验。  相似文献   

5.
多种蛇毒蛋白具有与血小板表面整多种蛇毒蛋白具有与血小板表面整合素、膜糖蛋白Ⅰb(GPⅠb)或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相互作用而影响血栓形成的功能。影响血小板血栓形成的蛇毒蛋白目前分为3类:去整合素、VWF调节蛇毒蛋白及GPⅠb结合蛋白。其中,去整合素具有高效抑制血小板聚集的功能;VWF调节蛇毒蛋白具有体外介导VWF依赖型血小板聚集的功能;而GPⅠb结合蛇毒蛋白又分为2组:GPⅠb激动剂和GPⅠb拮抗剂,分别起诱导血小板聚集与抑制VWF介导的血小板聚集的功能。本文将对上述影响血小板血栓形成的蛇毒蛋白的结构、功能及其在临床上的研究与应用进行综述。的结构、功能及其在临床上的研究与应用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6.
蛇毒诱聚剂(血小板聚集蛇毒试剂,PAgVR)是广州医学院蛇毒研究所研制成功的一种新型血小板诱聚剂.本文用比浊法探讨了PAgVR对兔血小板的作用及其影响因素.实验结果表明,PAgVR引起兔血小板聚集有赖于外源性Ca2+的存在,EDTA-Na2能完全抑制PAgVR诱导的血小板聚集,而肝素则无影响,表明PAgVR对血小板的作用与矛头蝮和响尾蛇毒不同,即不通过凝血酶而起作用;阿司匹林阻断环氧化酶和二磷酸腺苷清除剂-磷酸肌酸/磷酸肌酸激酶均不能抑制PAgVR引起的血小板聚集,而磷酸川芎嗪则能显著抑制其作用,表明PAgVR致血小板聚集作用不依赖于TXA2和血小板内源性ADP的释放,而与PAF有着某种共同的途径。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血小板聚集蛇毒试剂(PAgVR)的作用机理。方法用比浊法研究了血小板聚集蛇毒试剂对洗涤人血小板的激活作用及其影响因素。结果显示PAgVR致血小板聚集作用有赖于外源性Ca2+的存在。PAgVR的作用可被EDTA-Na2完全抑制而不受肝素及抗凝血酶Ⅲ(ATⅢ)的影响。此外,磷酸川芎嗪(tertramethylpyrazine,TP)能显著抑制AgVR的作用,但阿司匹林(治疗量)及二磷酸腺苷清除剂磷酸肌酸/磷酸肌酸激酶(CP/CPK)则不能抑制其作用。结论PAgVR致血小板聚集作用不是通过前列腺素环内过氧化物─TXA2途径,也不依赖于血小板内源性ADP的释放,而是与血小板活化园子(plateletactivatefactor,PAF)有着某种共同途径。  相似文献   

8.
中国常见八种蛇毒包括眼镜蛇毒;银环蛇毒;金环蛇毒;眼镜王蛇毒;蝰蛇毒;蝮蛇毒;竹叶青蛇毒;五步蛇毒。在体外前四种蛇毒通过ADP的诱导,抑制家兔血小板的聚集,后四个毒促进家兔血小板聚集。用CM-Sephaex C 50柱层析3.0×65cm。眼镜蛇毒分为9个组份。组份Ⅰ和组份Ⅱ有明显抑制血小板聚集作用。组份I和组份Ⅱ经聚丙烯酰胺凝胶园盘电泳,鉴定为一区带。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中国蝮蛇蛇毒中具有抑制血小板聚集作用的小肽。方法 采用低温离心、Sephadex G-75凝胶层析、高效液相C-18反相层析从蛇毒中分离纯化小肽,并用血小板聚集仪测定分离的小肽在体外对磷酸腺苷(ADP)诱导的兔血小板聚集作用。结果 SV-PP-3是从中国蝮蛇蛇毒中分离出一种相对分子质量为1234.557的新的小肽:SV-PP-3在体外能显著抑制ADP诱导的兔血小板聚集,具有剂量依赖性。结论 SV-PP-3对ADP诱导的兔血小板聚集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中国蝮蛇蛇毒中具有抑制血小板聚集作用的小肽。方法 采用低温离心、SephadexG-75凝胶层析、高效液相C-18反相层析从蛇毒中分离纯化小肽,并用血小板聚集仪测定分离的小肽在体外对磷酸腺苷(ADP)诱导的兔血小板聚集作用。结果 SV-PP-3是从中国蝮蛇蛇毒中分离出一种相对分子质量为1234.557的新的小肽。SV-PP-3在体外能显著抑制ADP诱导的兔血小板聚集,具有剂量依赖性。结论 SV-PP-3对ADP诱导的兔血小板聚集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红景天苷对正常动物血小板聚集的影响.方法:给予红景天苷5 d,观察其对大鼠血小板聚集率、小鼠凝血时间和血小板数的影响;采用体外血小板聚集法,利用不同的诱导剂,观察红景天苷对血小板聚集率的作用.结果:红景天苷各剂量组均能降低大鼠血小板聚集率;对ADP、花生四烯酸和胶原诱导的家兔体外血小板聚集,红景天苷1.85、0.93 m g/mL能显著降低1 min、5 min体外血小板聚集率和最大聚集率;红景天苷48.0、24.0 mg/kg能明显延长小鼠的凝血时间,各剂量组对血小板数目无明显影响.结论:红景天苷明显降低大鼠和家兔血小板聚集率,延长小鼠凝血时间,具有一定的抗凝作用.  相似文献   

12.
全蝎提取液对血液凝固的影响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目的:研究全蝎提取液对血液凝固的影响,方法:采用全蝎提取液给家兔,小鼠静脉注射,并测定其血小板最大聚集率,血栓重量,纤维蛋白原含量及优球蛋白溶解时间的变化。结果:全蝎提取液对血小板最大聚集率有明显抑制作用(P<0.01),使血栓重量明显减轻(P<0.01),纤维蛋白原含量和优球蛋白溶解时间明显减少(P<0.01),结论:全蝎提取液可通过促进纤溶,抑制血小板聚集而抑制血栓形成。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佛香饮方水提取物对寒凝血瘀型痛经模型大鼠的镇痛作用及其对血液流变性的影响,为其临床应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采用冰水浴、皮下注射盐酸肾上腺素,加ip注射缩宫素法建立大鼠寒凝血瘀型痛经模型.以扭体反应次数为指标,探讨佛香饮对痛反应的影响.以凝血时间(CT)、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及血小板聚集率、红细胞压积(HCT)、血沉方程K值、血浆黏度、全血黏度为指标,探讨佛香饮对寒凝血瘀型痛经模型大鼠对凝血及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影响.结果:佛香饮1.8g/kg,3.6g/kg和7.2g/kg剂量组大鼠的CT明显长于模型对照组(P<0.05或P<0.01),PT、TT及APTT均明显高于模型组(P<0.05或P<0.01).佛香饮3.6g/kg和7.2g/kg剂量组的血小板聚集率明显低于模型组(P<0.05或P<0.01),HCT、血沉方程K值均明显低于模型对照组(P<0.05);佛香饮各剂量组血浆黏度、全血黏度均低于模型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佛香饮对寒凝血瘀型痛经模型大鼠的镇痛和改善血液流变性作用是其治疗寒凝血瘀型痛经的主要作用基础.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白芨多糖对大鼠血小板聚集、凝血功能及血浆血栓素B2(TXB2)、6-酮-前列腺素F1α(6-keto-PGF1α)水平的影响,探讨白芨多糖的止血机制.方法:健康SD大鼠60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生理盐水)、白芨多糖高剂量组(12 g/kg)、白芨多糖中剂量组(6 g/kg)、白芨多糖低剂量组(3 g/kg)、云南白药组(0.4g/kg),连续给药14 d;股动脉采血,测定各组大鼠血小板聚集率、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TXB2和6-keto-PGF1α水平.结果:与空白对照组比较,白芨多糖中、高剂量能增加大鼠血小板聚集率,缩短PT、APTT和TT,显著增加FIB、TXB2含量和降低6-keto-PGF1α含量(P<0.05或P<0.01).结论:白芨多糖可能通过激活内源性,外源性凝血系统,促进血小板聚集和调节TXB2、6-ke-to-PGF1α的水平,发挥止血功能.  相似文献   

15.
采用比浊和仿wukk等方法,观察生姜对家兔血小板自发性聚集和二磷酸腺甙(ADP)诱发的血小板聚集作用,结果表明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并能明显延长大鼠断尾时的出血时间。  相似文献   

16.
应用流变使初步探讨了影响血液凝固过程中粘弹性的因素。测定结果,同一标本在不同测定槽内经反复测定,粘性模量(G″)变异系数量最大为7.07%,弹性模量(G′)为7.44%.纤维蛋白凝块G″和G′随纤维蛋白原浓度增高而增大,两者是正相关。血浆凝块的G″和G′与血小板数量呈正相关,血小板聚集功能的抑制,对血浆凝块粘弹性无明显影响。细胞成份可明显增大血浆凝块G″和G′。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心痛安颗粒剂对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血小板和凝血系统的作用。方法 :6 0例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心痛安组 (30例 ,常规西药加心痛安颗粒剂治疗 )与对照组 (30例 ,单用常规西药治疗 ) ,观察治疗前后血小板最大聚集率 (Ma% )血小板 α颗粒膜糖蛋白 (GMP- 140 )和 D-二聚体 (D- D)的变化。结果 :治疗后 ,心痛安颗粒组的 Ma% ,GMP- 140和 D- D经治疗后明显下降 ,下降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结论 :心痛安颗粒剂可能通过抑制血小板聚集、活化和纤维蛋白合成而发挥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息痛颗粒对小鼠出凝血时间及对血瘀型大鼠血小板聚集的影响.方法:小鼠50只,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阳性对照组,息痛颗粒大、中、小剂量组,每组10只,分别以生理盐水,丹参滴丸0.1g/(kg·d),息痛颗粒6.26g/(kg·d)、3.13g/(kg·d)、1.25g/(k·d)灌胃给药,1次/d,连续3 d.于末次灌胃后断尾法测出血时间,用毛细玻管法和玻片法测凝血时间.大鼠60只,随机分成6组,每组10只.血瘀模型组、阳性对照组、息痛颗粒大、中、小剂量组分别以生理盐水,丹参滴丸37.5 mg/(k·d),息痛颗粒5g/(k·d)、2.5g/(k·d)、1.25g/(kg·d)灌胃给药,1次/d,连续3 d.以上5组均于末次给药后1 h用肾上腺素加冷刺激形成大鼠急性"血瘀"模型.以正常大鼠灌服生理盐水作空白对照.第2 d各组分别自颈动脉取血,以比浊法测二磷酸腺苷(ADP)、胶原(COL)、花生四烯酸(AA)诱导的血小板最大聚集率.结果: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息痛颗粒大、中剂量组小鼠出、凝血时间均延长(P均<0.05);息痛颗粒各组血瘀型大鼠ADP、COL、AA诱导的血小板最大聚集率均降低(P均<0.05).结论:息痛颗粒有抗血小板聚集的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