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李友珠  宋丽娟 《现代护理》2006,12(22):2132-2132
目的探讨一次性气囊尿管在内镜鼻胆管引流术中的应用护理。方法经口将十二指肠镜插入胆总管或主胰管,由鼻孔引出至体外,速立胆汁体外引流途径。结果20例患者均未出现鼻黏膜损伤、出血等并发症,成功率达100%,同时加强鼻胆管引流护理,效果满意。结论一次性气囊尿管具有质地柔软、使用方便、对周围组织无损伤等优点,能将鼻胆引流管经口腔由鼻孔引出至体外,并很好的解决了鼻胆引流管经口腔引出时,既不方便固定、严重影响病人进食和讲话、又增加病人恐惧感、不美观等问题,在鼻胆管引流术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一次性气囊尿管在内镜鼻胆管引流术中的应用护理.方法 经口将十二指肠镜插入胆总管或主胰管,由鼻孔引出至体外,速立胆汁体外引流途径.结果 20例患者均未出现鼻黏膜损伤、出血等并发症,成功率达100%,同时加强鼻胆管引流护理,效果满意.结论 一次性气囊尿管具有质地柔软、使用方便、对周围组织无损伤等优点,能将鼻胆引流管经口腔由鼻孔引出至体外,并很好的解决了鼻胆引流管经口腔引出时,既不方便固定、严重影响病人进食和讲话、又增加病人恐惧感、不美观等问题,在鼻胆管引流术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基于短鼻胆管导丝引出法探讨自制引导器在鼻胆管口鼻转换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1年5月-2021年6月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120例行内镜下鼻胆管引流术(ENBD)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引导器的类型分为:A组(乳头扩张球囊导管头端制作引导器,n=60)、B组(取石球囊导管头端制作引导器,n=40)和C组(不...  相似文献   

4.
目的 比较2种鼻胆管口鼻转换法在鼻胆管引流术中的成功率、一次抓取成功率、平均所需时间和并发症的发生率.方法 将2008年3月至2010年3月在我科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诊疗中实施内镜下鼻胆管引流术的60例患者随机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0例,在鼻胆管口鼻转换中采用导丝套取胃管的作为研究组;采用传统方法的为对照组.对2组的胃管套取成功率、一次抓取成功率、平均所需时间、患者出现不良反应情况进行比较.结果 研究组成功率100%,对照组成功率90%,但2组比较无显著差异.研究组一次抓取成功率76.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46.7%.研究组平均所需时间(1.3±0.3)min,显著少于对照组的(5.1±0.7)min.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3.3%,显著低于对照组的93.3%.结论 用导丝套取胃管的方法可提高胃管的一次抓取成功率,缩短胃管抓取时间,明显减轻患者的不适.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导丝在内镜胆管引流操作中的应用技巧。方法:采用导丝新技术推送引流管并与传统导丝技术进行比较。结果:使用导丝新技术后,一次性成功率100.0%,显著高于对照组77.1%(P<0.05);与对照组相比,推送完成时间显著缩短,X光透视次数减少(P均<0.05)。结论:导丝新技术尾端固定法解决了术者与助手配合上的难题,有助于提高内镜胆管引流术的一次性成功率;缩短引流管推送时间;减少X线的辐射次数;优于传统导丝技术。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下导丝引出法在困难性鼻胆管口鼻转换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8年8月-2019年3月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困难性鼻胆管口鼻转换的患者46例,采用DSA下导丝引出法进行鼻胆管口鼻转换,观察该方法在困难性鼻胆管口鼻转换中的总成功率、一次成功率、导丝置入次数、平均操作时间、患者对刺激的反应程度评分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总成功率100.00%(46/46),一次成功率100.00%(46/46),导丝置入(1.33±0.60)次,平均操作时间(37.72±14.04)s,刺激程度评分(1.43±0.69)分;其中,轻度刺激31例、中度刺激10例、重度刺激5例,不良反应发生率15.22%(7/46)。结论DSA下导丝引出法是解决困难性鼻胆管口鼻转换的一种安全、可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自主研发的鼻胆引流管经鼻导出的摄取管对鼻胆管口鼻转换的成功率和操作时间的影响。方法将该院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检查下的118例行鼻胆管引流术(ENBD)的患者随机分为磁铁组和导丝组,磁铁组采用自创的鼻胆引流管经鼻导出的牵引导管和鼻导管,将装有高性磁铁的一端经口腔送至口咽部,顺利导出鼻胆管,导丝组采用导丝从咽后壁牵引拉出胃管或导尿管再将鼻胆管固定。结果磁铁组的用时短,一次成功率明显高于导丝组,咽部刺激减小、并发症减少。结论采用自制鼻胆管导出的磁性导管一次成功率高,简单易行,耗时较短,患者反应轻,避免口腔黏膜的损伤,从而减少患者的痛苦,提高手术效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使用导丝引导进行经鼻气管插管在急性呼衰抢救中的应用。方法 采用自制导丝一根 ,长 6 0cm、直径 5mm ,距顶端 1.0cm处折成 12 0° ,涂抹石蜡油经鼻腔插入 ,在喉镜引导下进入声门 2~ 3cm ,将气管导管套入导丝并沿其插入气管内 ,取出导丝 ,气囊充气。结果  2 7例患者均在 1~ 2min内顺利插管到位 ,即时进行吸痰通畅呼吸道 ,所有患者均达到即时通畅呼吸道进行人工通气目的以及长时间置管的要求 ,无特殊并发症发生 ,耐受及安全性能良好。结论 采用导丝引导经鼻气管插管术能在任何紧急情况下快速、便捷、安全地建立人工气道  相似文献   

9.
一次性气囊尿管在气胸引流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0.
佘周军  杨丽 《医学临床研究》2012,(11):2083-2084
【目的】探讨鼻胆管引流术在内镜下乳头气囊扩张术后的应用价值。【方法】将93例行内镜下乳头气囊扩张术(EPBD)治疗后的胆总管结石患者分为两组,治疗组43例EPBD术后放置鼻胆引流管,对照组50例EPBD术后未放置鼻胆引流管,比较两组术后并发症的情况。【结果】93例无出血及穿孔等并发症,治疗组并发急性胰腺炎2例(4.7%),无一例胆道感染,对照组并发胆道感染6例(12%),并发急性胰腺炎4例(8%),两组对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鼻胆引流术能显著减少EPBD后胆道感染及急性胰腺炎的发生率,宜术后常规放置。  相似文献   

11.
王关芬  秦英  郭玲 《护士进修杂志》2014,(18):1643-1645
目的 探讨血管超声联合反送导丝检查法在中心静脉置管过程中的作用。方法 实验组628例在采取常规方法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的基础上加用血管超声检查联合反送导丝检查法,通过血管超声检查颈内静脉、锁骨下静脉、腋静脉内有无导管影或导管影是否正常,以及检查退出导丝能否顺利反送到预定刻度,来判断导管有无异位和打折;对照组555例只采取常规方法置管,最终通过X线检查有无导管异位和导管打折。结果 实验组发生导管异位5例,异位率0.8%。对照组发生导管异位33例,异位率5.9%。两组患者置管导管异位率进行统计学分析,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结论 血管超声检查联合反送导丝检查法对中心静脉导管异位和导管打折,能早期发现,及时调整,从而起到较好的预防作用。  相似文献   

12.
The exchange of enterostomy feeding catheters may be facilitated by the use of a recently developed hydrophilic polymer guide wire. This has been found especially useful in the insertion of catheters constructed of polyurethane or silastic-type materials.  相似文献   

13.
14.
吸痰作为重要的护理手段,对于及时抢救窒息患者、保证治疗的顺利进行具有重要意义.在实际的医疗过程中,无论是气管切开患者,还是经口插管的患者,都需要利用吸痰管进行吸痰操作.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中心静脉导丝引导支撑硅胶尿管插管在先天性心脏病合并尿道下裂中的应用可行性与价值。方法选取我科2011年3月至2013年8月期间手术的22例先天性心脏病合并尿道下裂患儿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法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1例,观察组应用中心静脉导丝引导支撑硅胶尿管插管,对照组采用常规插尿管方法进行插管,比较两组插管成功率、插管时间、插管后尿道口水肿、出血例数,术中、术后引流通.情况,及拔管后排尿情况。结果两组插管成功率、插管时间、插管后尿道口水肿例数、拔管后排尿情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而插管后尿道口出血例数,术中、术后引流通.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中心静脉导丝引导支撑硅胶尿管插管应用于先天性心脏病合并尿道下裂患儿,明显优于常规插尿管方法,从而有效解决先天性心脏病合并尿道下裂患者的插尿管困难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17.
【】目的 运用导管滑脱危险因素评估、监控表对经内镜鼻胆导管引流术(ENBD)患者进行评估,落实鼻胆导管滑脱防范措施,改进固定方法,以降低鼻胆管拔管发生率。方法 自2010年开始对行ENBD患者留置的鼻胆管,实施导管滑脱危险因素评估和监控,根据患者实际情况落实防范管理的护理措施,并与2009年ENBD患者比较实施导管滑脱危险因素评估、监控表前后鼻胆管拔管情况。结果 实施导管滑脱危险因素评估、监控表评估后,明显提高了护理人员的安全防范意识,ENBD患者鼻胆管拔管的发生率明显降低(P<0.001)。结论 通过导管滑脱危险因素评估、监控表的全面实施和护理安全措施的切实落实,能有效减少鼻胆管滑脱预防工作的盲目性和被动性,降低ENBD患者鼻胆管滑脱的发生率,使防止导管滑脱护理工作常规化、程序化、规范化。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胆道留置导丝取石在胆管大结石治疗中的安全性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2019年12月该院收治的308例胆管大结石(1.2~1.5 cm)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网篮组152例,气囊组42例,联合组38例,导丝组76例,分析不同取石方法的效果。结果 308例患者均成功取石或置入胆道塑料支架。导丝组取石成功率高于其他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导丝组结石嵌顿率较其他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导丝组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为10.5%(8/76),低于其他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其中,术后胰腺炎和高淀粉酶血症低于其他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4组患者术后胆管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网篮组和联合组各有1例术后迟发性出血,经内镜止血后好转,4组患者均未发生穿孔或死亡等严重并发症。导丝组手术时间明显短于其他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住院时间较其他组短,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应用胆道导丝留置...  相似文献   

19.
We developed a new electrode to convert rapidly a previously inserted pulmonary artery or left ventricular catheter into a pacemaker. One method of doing this is by withdrawal of the pulmonary artery catheter from the pulmonary artery to the right ventricle by pressure control, and a Teflon-coated guide wire, stripped of 5 mm of insulation at its tip, is advanced through the catheter to contact the endocardium. In the second method, the pacing electrode is advanced through the distal lumen of the catheter while it is positioned within the pulmonary artery and withdrawn into the right ventricle while pacing. Finally, a third Method involves advancement of the guide wire electrode into the left ventricle through a pigtail catheter. To pace, the guide wire electrode is connected to the cathode of a pacemaker referenced to a skin electrode. We paced 10 of 10 right heart cardiac catheterization, intra- and postoperative surgery patients by methods 1 and 2, and 4 of 4 left heart catheterization patients by method 3. Thresholds (mean ± SEM) for guide wire pacing were: right ventricle 1.52 ± 0.4 mA; left ventricle 1.33 ± 0.1 mA. Guide wire pacing is rapid, reliable, and requires little operator skill. Our indications for guide wire pacing are: 1) emergency right ventricular pacing in operative or intensive care unit patients with unexpected bradyarrhythmias who have an indwelling pulmonary artery catheter; and 2) emergency left ventricular pacing in left heart cardiac catheterization patients with contrast-induced bradyarrhythmia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