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75 毫秒
1.
慢性肾盂肾炎与L型细菌培养的临床价值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慢性肾盂肾炎与高渗增菌肉汤和改良Kagan培养基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01年8月~2002年6月来我院就诊的慢性肾盂肾炎患者216例中段晨尿,采用高渗增菌肉汤和改良Kagan培养基,用Sceptor鉴定系统进行细菌鉴定。结果216例标本中,普通培养阳性者47例,阳性率21.8%。经高渗增菌肉汤→Kagan平板培养→血平板培养阳性者122例,阳性率56.5%。结论L型细菌培养非常有临床价值,因此建议有条件的医院应增加此项目检验。  相似文献   

2.
细菌L型培养,能提高诊断阳性率,指导临床选用抗生素以及进行疗效观察,作者从一九八九年开始作血液标本的细菌L型培养。本文就598份血标本培养结果报导如下。材料及方法高渗增菌肉汤,固体L型平板,(蚌埠医学院配方)。普通增菌肉汤及血平板按常规方法配制,以上培养基于4℃冰箱保存。  相似文献   

3.
改良细菌L型培养基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改良细菌L型培养基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对高渗高糖培养基改良后,用64例尿标本同时接种于3种细菌L型培养基,并对其细菌生长情况进行比较。结果:改良高渗高糖培养基的阳性率最高,为29.1%;高渗高糖培养基的阳性率为14.5%;成品L型细菌培养基的阳性率最低,仅3.6%。细菌L型在改良高渗高糖培养基上生长良好,菌落形态典型,培养时间缩短。结论:改良高渗高糖培养基对细菌L型的检出率明显高于其它培养基。  相似文献   

4.
在非高渗培养基上从两例骨髓标本中分离出伤寒沙门氏菌L型桂炳东,贾坤如,徐建民(第二附属医院检验科南昌330006)细菌L型通常要在高渗低琼脂含血清培养基上生长,我们在普通血培养肉汤增菌培养基及血平板上从两例骨髓标本中分离出伤寒沙门氏菌L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培养志贺氏菌,直接分离法要把平板带到现场,常感到不便;用GN肉汤增菌效果不满意。我们在SS琼脂培养基的基础上配制了一种适合志贺氏菌生长的培养液,简称为改良SS培养液,与GN肉汤对比,其增菌和保菌效果均比GN肉汤好。现将实验结果报导如下。  相似文献   

6.
95例前列腺炎真菌培养阳性结果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研究慢性前列腺炎患者真菌感染情况,探讨改良沙堡氏液体培养基在真菌培养中的应用价值,取慢性前列腺炎患者前列腺液进行病原体检查,采用改良沙堡氏液体培养基与消堡氏脂培养基对照做真菌培养,对真菌培养阳性者进一步做菌种鉴定,结果从1138例前列腺液中真菌培养阳性者,改良沙堡氏液基为95例,占8.35%,沙堡氏琼脂基为30例,占2.64%,95例中白色念珠菌63株,占66.3%,热带念球菌15株,占15.8%,其他念珠菌17株,占17.9%,认为:(1)慢性前列腺炎与真菌感染之间的密切关系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对那些使用抗生素治疗时间长,治疗效果差的慢性前列腺炎患者要考察真菌感染的可能,(2)念珠菌性前列腺炎仍以白色念珠菌感染为主,(3)采用改良沙堡氏液基可提高念珠菌的检出率。  相似文献   

7.
败血症或菌血症是临床儿科的常见病,血液培养对此具有重要意义。现将350例小儿血培养结果报道如下。l材料和方法l.1标本来源我院儿科住院患儿,在寒颤、高热时无菌采用ZInl,注入装有20Inl增菌肉汤的培养基中,轻摇,立即送检。l,2培养基购自河南省临床检验中心,药敏纸片购自杭州微生物试剂厂1.3方法将培养基放置35℃培养,每天观察一次,可疑者转种血平板,若有菌落生长按(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进行鉴定[’7。1.4药敏试验采用扩散法敏感试验,以大肠埃希菌(Any25922)及金黄色葡萄球菌(AThC25923瞄株作质量控制。2结果358份…  相似文献   

8.
慢性肾盂肾炎231例中段尿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分析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检验科徐元宏肾盂肾炎(Pyelonephritis)是常见的尿路感染.我们从1989年至今,收集经临床确诊为慢性肾盂肾炎患者清洁中段尿231份.同时进行合通培养和高渗培养.现就其...  相似文献   

9.
化脓性中耳炎265例分泌物培养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化脓性中耳炎是一种常见病,它不但能使听力下降,而且能引起各种严重的并发症。所以,致病菌的培养结果作为临床诊断此类疾病的依据非常重要。本科对1994年6月~1999年6月5年中我院265例中耳炎患者标本做的细菌及真菌培养结果,分析报告如下。1 标本来源与材料11 标本采集:我院门诊265例中耳炎患者。12 检验材料:均为浙江省军区后勤部卫生防疫检验所提供。2 细菌分离鉴定标本按要求由医生采集耳拭子,接种于肉汤增菌液和沙保氏培养基。24小时后肉汤增菌转种血平板。沙保氏培养基连续培养7天,无真菌生长为阴性。细菌及真菌分离鉴定按常规程序…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建立快速、精准的细菌质谱鉴定方法,以缩短血培养阳性的实验周转时间。方法 共收 集血培养阳性瓶91 个(活性炭吸附瓶),采集培养液分别转种肉汤和血平板增菌培养4 h 后,用基质辅助激光 解吸/ 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LDI-TOF MS)进行菌种鉴定。以血平板培养24 h 的质谱鉴定结果为对照, 比较2 种方法细菌质谱鉴定符合率。结果 91 株细菌包括51 株革兰阴性菌和40 株革兰阳性菌。4 h 肉汤增 菌法和4 h 血平板培养法鉴定到种的符合率分别为46.15% 和89.01%,无鉴定结果率分别为47.25% 和3.30%, 错误鉴定率分别为3.30% 和4.40%。2 种方法鉴定到种的符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4 h 血平 板培养法鉴定到种的符合率高于4 h 肉汤增菌法。2 种方法对革兰阴性菌鉴定到种的符合率分别为58.82% 和 94.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4 h 血平板培养法高于4 h 肉汤增菌法。2 种方法对革兰阳性菌鉴定到 种的符合率分别为30.00% 和82.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4 h 血平板培养法高于4 h 肉汤增菌法。 结论 4 h 血平板培养质谱鉴定法可快速鉴定血培养阳性标本中的病原菌。  相似文献   

11.
1996年1月~1998年9月,我们对我院小儿科的27例新生儿败血症住院病儿的感染病原菌及药物敏感情况进行调查分析,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27例病儿中,男17例,女10例;年龄1h~13d.其中治愈20例,好转5例,无效2例。1.2 方法1.2.1 标本分离鉴定 无菌操作取静脉血2mL,加入血液增菌培养基及L型增菌培养基内,置于37℃二氧化碳培养箱内增菌培养,按文献〔1,2〕鉴定菌种。血液增菌培养基购自浙江军区后勤部卫生防疫检验所,L型增菌培养基则在血液增菌培养基基础上,加入1…  相似文献   

12.
用WCG无血培养基与skirrow(以下简称SK)培养基,同时进行已知幽门螺旋菌(Hp)的培养及胃活检标本中Hp的分离试验。结果表明:32株已知菌在WCG培养基上生长的菌落比SK上生长的丰茂,特点明显,菌体形态及生化反应和耐受试验一致。65份胃活检标本用WCG分离阳性者41例,阳性率为63.1%,用SK分离阳性者39例,阳性率60.0%,分离阳性率WCG与SK无明显差异(X2=0.13,P>0.05)。实验证明WCG无血培养基可代替含血培养基用于Hp分离培养。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了解慢性鼻窦炎(CSS)患者鼻窦脓性分泌物的细菌分布特点及药物敏感性,指导临床用药。方法 采集52例本地区慢性鼻窦炎患者经鼻内镜鼻窦手术所见鼻窦内脓性分泌物,分别进行需氧菌、厌氧菌培养及药敏实验。结果 需氧菌培养阳性者43例,阳性率82.69%,主要致病菌为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和变形杆菌。3种致病菌均对头孢哌酮钠敏感(敏感率为83.35%、91.70%和88.90%)。厌氧菌培养阳性者9例阳性率17.3%。结论 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和变形杆菌为本地区CSS的主要需氧致病菌,三者对头孢哌酮敏感率均较高。厌氧菌在CSS的发病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对我院近4年血液培养同时接种普通血液增菌液及高渗L型增菌液,同时进行普通型细菌(以下简称B型)及L型细菌检测。结果表明:普通型血培养细菌检出率为12.12%;L型细菌的检出率为9.25%(其中纯L型菌生长占5.92%;B+L型混合生长占3.33%)。表明:加作L型细菌鉴定可明显提高阳性率。同时对L型细菌生长与临床病程的迁延不愈、长期不规则发热、婴幼儿多见等临床特点的相关性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海洋微生物的最适生长条件,为海洋微生物监测提供有力保障。方法:用无菌海水采样器采集海水,每份225ml分别加入含有25ml 10倍浓度碱性蛋白胨水、5倍浓度碱性蛋白胨水、原液碱性蛋白胨水、嗜盐菌增菌液、RVS增菌肉汤、营养肉汤六种增菌液,经18℃、25℃、35℃增菌培养,每6h为一个时间段,观察细菌生长情况,并挑取表面培养物接种于相应平板,(部分平板配制采用海水和蒸馏水两种溶剂做对比),并置相应温度下培养6h、12h、18h、24h、36h,在相应时间内长出细菌的分别挑取纯菌落进行鉴定。结果:最适合海洋菌生长的温度为摄氏35℃;增菌时间为6~12h;培养时间为12~24h;在各种稀释度碱性蛋白胨水中以10倍碱性蛋白胨水增菌效果较为理想,且用海水配制的培养基较蒸馏水生长条件好。结论:海水中微生物具有嗜盐性,在35℃下,适宜的含盐培养基有利于海洋菌的生长。  相似文献   

16.
目的:临床结核菌培养多采用改良罗氏培养基,培养阳性率低(30%左右),不能满足临床需要。尝试使用酸性罗氏培养基进行结核菌分离培养,以达到提高培养阳性率的目的。方法:将482例痰标本分为两组,均37℃培养,每周观察一次,至第八周为止。结果:酸性罗氏培养基阳性率53%,改良罗氏培养基阳性率36%,经χ2=1627P<001,有显著性差异。结论:用酸性罗氏培养基和改良罗氏培养基对482例痰标本对比试验结果认为酸性罗氏培养基在培养阳性率方面明显优于改良罗氏培养基,建议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7.
本文采用改良的Kagan氏培养基和血琼脂平板从324例临床上诊断为败血症患者的血液中检出细菌的L型74例(22.83%)。其菌落、革兰氏染色及细胞壁染色均符合细菌L型的特征。以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的L型最多见。在74例细菌L型阳性标本中,同时检出细菌型29株(8.95%),其余45例仅分离出细菌L型。细菌L型培养及药物敏感试验有助于提高病源菌的检出率和细菌L型败血症的治疗。  相似文献   

18.
邱宗文  涂继伟  解晓珍 《重庆医学》2006,35(18):1660-1661
目的通过分析泌尿系统感染患者使用抗生素前后对尿液细菌培养的栓出率,探讨其对细菌培养的影响及其对策。方法选择泌尿系统感染患者176例,其清洁中段尿离心沉渣白细胞数〉10个/HP.在使用抗生素前后1、3、5d进行尿液细菌培养.其中在抗生素使用1d时的尿液另进行基础肉汤增菌。结果176例泌尿系统感染患者在尚未使用抗生素时尿液细菌培养阳性65例.阳性率为36.9%,当使用抗生素后1、3、5d时尿液细菌培养阳性分别为17、9、6例.其阳性率分别为9.7%、5.1%、3.4%,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在抗生素使用1d时的尿液经基础肉汤增菌后细菌培养阳性39例.阳性率为22.1%。与尿液直接接种血平皿的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尿液细菌培养阳性率与感染患者是否服用抗生素密切相关.服用抗生素后细菌培养阳性率明显降低.但尿液经基础肉汤增菌后可明显提高其检出率。  相似文献   

19.
本文就血培养,采用溶血增菌与常规增菌培养进行对比观察,406例血培养标本,常规增菌阳性54例,阳性率为13.3%,溶血增菌阳性93例,阳性率为22.9%,以检出例数最多的表皮葡萄球菌及微球菌为检验依据,进行两种方法比较,经统计学处理有显著性差异,提出溶血增菌培养优于常规增菌培养。  相似文献   

20.
脊柱结核脓液中结核分枝杆菌的培养及菌种鉴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利用脊柱结核术中所取得的脓液进行结核分枝杆菌的培养及菌种鉴定,以了解脊柱结核感染菌种病源学的情况,为其病源学及耐药性方面的进一步研究做工作基础准备。方法:将脊柱结核病灶中的脓液经前处理后接种于改良罗氏培养基上,4~8周后观察结果和脓液涂片检查。结果:1.43份脊柱结核脓液中,应用改良罗氏法培养出临床分离株13株,阳性率为30.1%;2.涂片阳性者培养的阳性率较高;3.化疗时间短、时间在两月以内者,其培养的阳性率较高;结论:脊柱结核感染HIV阴性者的菌种以人型为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