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可溶性还原染料染色方法分亚硝酸钠显色法和硫酸铵热熔显色法,可根据织物纤维含量和结构比例来选择染料和染色工艺。一、染料的选择涤/腈/麻/棉混纺织物中因麻、棉含量大,故选择染料主要从麻、棉纤维染色入手。四种纤维的染色性能差别很大,腈纶纤维不宜在高温热熔条件下上色,而涤纶恰恰相反;腈纶亦不宜带强碱高温汽蒸或培烘,否则会生成带黄色的疵点。为了照顾四种纤维上色,我们进行了系列试验,认为在室温或稍高于室温条件下  相似文献   

2.
前言涤/粘混纺织物,因具有良好的服用性能和较低廉的价格,深为广大消费者所喜爱。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服装的要求也随之而提高,尤其对化学纤维仿毛产品的“毛型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提高涤/粘混纺织物的“毛型感”,必须采用高温加压、间歇、松弛的一浴一步法染整工艺,其中尤以分散/直接染料的一浴一步法染色工艺更具有工艺简便、成本低、重现性好的  相似文献   

3.
蔡玲 《染料与染色》2006,43(2):25-27
天成HN型活性染料是一系列高温染色中性反应固着型具有季胺型吡啶甲酸基团的三嗪型活性染料,具有较高的染色牢度和良好的染色性能。本文研究了HN型活性染料用于涤/棉的一浴一步法染色工艺。工艺宽容性大,染色重现性好。  相似文献   

4.
本文提出染色助剂XFR-1与分散染料中的扩散剂及硫氰酸铵进行合理复配,并采用恰当的配制方法,可使分散与阳离子染料同浴时获得稳定性、分散性好的染液,能适应热熔、高温常压汽蒸、高温高压汽蒸固色工艺的连续染色。文中还对影响因素及实际生产中的有关问题进行了阐述。经生产性扩大试验考验,涤/腈中长织物同浴连续染色效率高、质量稳定、工艺简便、成本低,是一种可取的新工艺。  相似文献   

5.
罗巨涛  徐璀  王敏霞 《染料与染色》2005,42(1):43-44,23
锦/棉混纺织物采用直接混纺/酸性染料一浴法染色的生产成本低,工艺短,且具有可回修性,但由于直接混纺染料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上染锦纶,这对工艺稳定性、织物风格、染色牢度等都造成影响。锦/棉经酸性固色剂TF-506预处理后采用弱酸性条4q-(pH=6)染色,能有效防止直接混纺染料对锦纶的上染,同时棉和锦纶都能获得较高的得色,提高了织物的风格和工艺稳定性,且对酸性染料的缓染性和染色牢度也有所改善。  相似文献   

6.
一、前言涤/棉印花布是一类大众化的衣料,在织物印花中占有相当的比重。但很长一个时期以来,在印染加工中多数是采用直接印花工艺,因此在风格上具有局限性,防拔染印花至今尚无成熟完臻的一种工艺被广为应用。众所周知,涤/棉混纺织物采用防拔染印花,要比纯棉织物或纯涤纶织物的防拔染印花困难得多,这是因为参与两种纤维染色和印花的各类染料在一定工艺条件下所表现的差异程度以及与两种  相似文献   

7.
麻织物具有强力高、光泽好、吸湿散湿快、透气性好、穿着凉爽等特点 ;但因纤维结晶度高、刚性大、抱合力小 ,致使麻织物的染色和加柔难度大大增加。在麻织物的轧染、染色过程中较易出现产品颜色与客户要求的样品不一致的情况 ,这是由于实际染色与小样存在着一定的偏差。近几年麻织物的出口量比较大 ,对产品的要求较高 ,不允许存在这样的偏差。在实际操作中发现 ,色差往往是成品比样品浅。欲解决该问题 ,可将麻织物重新轧染一次 ;这样 ,织物的颜色便可以达到要求。但这样做 ,一方面大大增加加工成本 ,降低效率 ,影响工厂的效益 ;另一方面 ,又…  相似文献   

8.
报道了一种新的Mn-Cu多盐铝染色工艺,该工艺具有色泽均匀,重现性好,染色液成份简单,稳定等特点。  相似文献   

9.
前言为了适应多品种、小批量、快交货、高效益的竞争机制,短流程的染色工艺已提上重要的议事日程,而粗纺毛/粘织物一步染色是其中一个主要组成部分。传统的一步法存在着总体色萎暗,粘胶与羊毛色调不一致(俗称“夹花”)及色牢度差等质量问题,尤其是粘胶含量高于40%的低比例毛混纺,问题更突出。本文以宁波染料化工厂生产的几个直接染料和弱酸性染料新品种为例,  相似文献   

10.
分散/活性一浴一步法染色工艺稳定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涤纶与纤维素纤维染色过去通常采用分散/活性二浴法染色工艺,工艺流程长,设备费用及操作成本高,但染色比较稳定,色光好,牢度高。目前许多厂家采用了一浴一步热熔焙固工艺,此法既简单又经济,效果很好,但常常因分散染料与活料染料在高温条件下与分散剂、碱剂及尿素的互相作用而使染色工艺缺乏稳定性,为此,有必要分析原因并找出相应的措施。  相似文献   

11.
一、前言为使涤/粘中长纤维织物创优赶超国际先进水平,迅速提高国产涤/粘中长纤维织物的“毛型感”等服用性能,上海市经委对化工、纺织下达了一条龙攻关项目。纺织局系统经过多年生产实践和经验,认为要提高涤/粘中长纤维织物的“毛型感”,适应当前小批量多品种的市场需要,必须采用高温高压间歇松驰式的染色工艺,因此要求提供与新工艺相适应的新染料和助剂。国外用于涤/纤维素混纺织物中纤维素染色的染料品种很多,如日本化药的Kayacelon  相似文献   

12.
为了保质保量地增加涤/棉印染产品,我们围绕了印染加工工艺中染色采用一浴法还是两浴法好这个问题,做了一系列小试和大生产试验,探索到底两种染色工艺对实物质量和成本有何差异,试验情况如下: 一、试验方法我们的试验分两步进行,首先采用小样摸索,以深蓝为例,将实际生产的处方进行一浴  相似文献   

13.
笔者研究了真丝绸液体硫化染料染色技术,通过实验探讨确立了有关工艺参数及技术条件。实施结果表明,真丝绸液体硫化染料染色具有染色牢度优良;匀染性及重现性好、染色成本低、工艺流程短等特点。染成品内在及外观质量均扰于常规染色成品。真丝绸液体硫化染料染色,为提高真丝绸印染水平开创了一条新的染色途径。  相似文献   

14.
为了分析涤纶织物练染一浴工艺的可行性,对练染一浴工艺的染色效果进行了分析探讨。结果表明:练染一浴工艺中,弱酸性染色条件比碱性染色条件的染色效果好。练染一浴、弱酸性染色工艺与传统染色工艺相比较,耐皂洗与耐摩擦色牢度相近,染色K/S值、上染百分率、染色提升性等指标有一些差距,均在可接受范围。实验所选三支分散染料中,分散蓝E-R的练染一浴、弱酸性染色工艺的各项染色指标与传统染色工艺较接近,更适合练染一浴染色工艺。  相似文献   

15.
随着人们越来越追求服装面料的舒适、高档,对仿真化和功能性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满足仿真丝、仿麻以及异收缩纤维等的要求,通过进一步优化工艺,研制开发退绕性能和染色性能优异的超细旦POY纤维,利用其细旦多孔丝优良的毛细效应和特有的弯刚性,经后加工生产桃皮绒、超高密、防水透气织物和仿真丝仿麻等织物;利用该纤维生产的织物具有良好的吸水性、吸油性、清洁功能,抗海藻、抗贝类腐蚀特性,以及优异的防水、防汽、抗起皱、抗起毛起绒、好的透气性与耐穿性等特点。因此,熔体直纺30 D/72 f产品的开发生产工艺对于公司开拓市场,拓宽产品结构有着重要的意义。结果表明:采用纺丝温度290~300℃,无风区75 mm,风压15~20 Pa,油架高度700~800 mm,卷绕张力3~5 cN等工艺条件可以达到物性标准及生产稳定。  相似文献   

16.
据法国“纺织工业”1983№12期报导,拜耳公司最近生产了两只新染料。一只为Resolin黄5GL200%,高浓度的分散染料,它适合于涤纶纤维在不同工艺中的染色。由于该染料具有高提升率和高固色性能.还可用于热熔染色。Resolin黄5GL200%匀染性很好,可用于快速染色。另外,用该染料染色可有效地改善染色条花,染出的色泽耐晒牢度、耐热迁移性均好。  相似文献   

17.
化工简讯     
涤纶原液着色剂长期以来,合成纤维中的涤纶纤维采用高温高压的染色工艺,严重地存在着劳动强度大,工序复杂,劳力多,成本高,周期长,染色污水量大,染色质量差等问题。上海染化一厂与上海第四印绸厂、上海合成纤维研究所、上海涤纶厂等十多个单位,开展社会主义大协作,共同试制成功了原液着色剂,为我国颜料填补了空白,为合成纤维染色革除高温高压染色工艺闯出了新途径。  相似文献   

18.
随着经济快速发展,时代在进步,人们的生活变得越来越好。然而化学工业的生产与人类生活、资源利用、环境污染息息相关,使得资源的过度消耗,环境污染越来越严重,由此改善人类的生活环境,提高人类的生活质量变成越来越多的人的追求。所以,绿色化学工艺的开发也倍受关注,从绿色化学工艺的本质及发展入手,分析了绿色化学工艺生产的开发与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9.
活性染料短流程湿蒸染色工艺:一种染色清洁生产工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荣圻 《染料工业》1999,36(6):39-44
活性染料短流程湿蒸染色工艺的特点是流程短、节能、不用盐、固色率高,染色物色泽鲜艳、质量好,是一种染色清洁生产工艺。KN、K、M、ME型及B型活性染料都可用于该工艺,并可实行分散/活性一步法连续轧染。在棉、粘胶和Tenel织物上都有良好的效果,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染色工艺。  相似文献   

20.
活性染料短流程湿蒸染色工艺的特点是流程短、节能、不用盐、固色率高,染色物色泽鲜艳、质量好,是一种染色清洁生产工艺。KN、K、M、ME 型及B 型活性染料都可用于该工艺,并可实行分散/ 活性一步法连续轧染。在棉、粘胶和Tencel 织物上都有良好的效果,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染色工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