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支持最少速率保证的UDP的拥塞控制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虽然目前TCP流量在整个Internet流量中占有主要地位,但随着网络带宽的不断升级改造,基于UDP的间频、视频等实时多媒体流量日益增加,而这些产时流量一般都需要一定的带宽保证,同时又具有TCP友好的端端拥塞控制机制。从端主机和网关队列机制两方面着手,提出了一种支持IETF定义的可控负载服务机制,其实现原理是在端主机方配置基于令牌桶的自适应的支持标记的速率调节机制,在网关采用加强的RED(随机早期检测)队列管理机制对不同的流量进行相应的处理,然后在NS仿真环境下对其公平性、带宽使用效率等方面进行实验,证明了该机制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2.
基于带宽充分利用的TCP友好拥塞控制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大陆  刘畅 《计算机工程》2003,29(9):103-104
当基于TCP的应用和基于UDP的应用共享网络时,由于UDP协议没有拥塞控制机制,为了防止基于UDP的应用占尽所有的带宽,UDP应该具有TCP友好性(TCP_friendly)。提出一种机制以解决该问题。在保证UDP数据流的发送速率不大于TCP数据流的发送速率的基础上,利用剩余可用的带宽发送best_efort数据流,在网关采用改进的支持包标记处理的RED(随机早期检测)队列管理机制对不同流量进行相应的处理。  相似文献   

3.
提出了一种简单实时端到端带宽测量方法。该方法基于TCP协议的应答(ACK)机制和滑动窗口机制,在源端记录每个分组的ACK返州时间,获取时间问隔,计算瞬时测量带宽,为消除时间扩展和压缩对测量值的影响,设计了指数加权移动平均滤波器,获得稳定带宽值,同时记录往返时间最小值并计算往返时间平均值,可为TCP协议拥塞控制,调节发送速率提供依据。该方法克服,基于TCP协议测量方法实现复杂的缺点。  相似文献   

4.
随着Internet上多媒体应用的日益增加,实时多媒体流的TCP友好控制成为当前的研究热点。该机制基于RTP/RTCP协议,以ECN的方式将拥塞状况通知发送端,在路由器中采用RED队列管理策略,在端主机采用TCP友好的速率调节机制。ECNBCC机制具有TCP友好的特性并且可以对网络早期拥塞作出反应,从而降低丢包率和网络延时,该机制也可用于无线网络多媒体流的拥塞控制。  相似文献   

5.
UDP数据流对TCP流影响的分析和模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计算机模拟,说明了无拥塞控制的UDP数据流同TCP流共享带宽时的不公平性,并通过分析TCP的端到端流量控制机制指出了产生不公平的原因。  相似文献   

6.
在UDP业务流逐步占据大部分网络带宽的情况下,如何在网络层对UDP包进行拥塞控制显得尤为重要。在网络拥塞时,由于UDP包本身缺乏反馈机制,将会产生严重的丢包或者UDP抢占TCP带宽的现象。文中提出了基于网络层的发送端缓冲队列管理的拥塞控制机制,可以均衡TCP和UDP的带宽使用,同时通过对路由器ICMP网络拥塞报文的处理,建立了高效的流量调节策略,并进行了网络仿真实验。实验结果表明,基于该机制的拥塞控制可以有效改善网络不同业务流带宽使用的不公平性。  相似文献   

7.
蔡岳平  张文鹏  罗森 《计算机应用》2017,37(7):1825-1829
针对云计算数据中心(DC)网络中多租户间易相互干扰导致应用性能不可预测,预留带宽资源难以保证高网络利用率,从而导致云网络供应商收益损失等问题,提出了基于最小接入保证带宽的数据中心网络带宽分配(MAGBA)机制。MAGBA机制在发送端通过加权公平队列调度租户虚拟机(VM)流量,在接收端基于检测到的接收速率调节TCP流接收窗口,从而为租户VM提供最小接入保证带宽,同时充分利用闲置带宽资源。通过NS2平台仿真,MAGBA机制相比静态资源预留方式能够灵活分配带宽资源,网络吞吐量提升25%。当某些租户产生大量TCP流时,MAGBA机制中其他租户分得的带宽高于现有基于TCP流的带宽分配机制。仿真结果表明,MAGBA机制能够为租户VM提供最小接入带宽保证,避免租户应用受到其他租户通信模式的干扰。  相似文献   

8.
许多基于队列的机制被提出,用于对带宽进行管理控制,以解决带宽分配和流量负载均衡问题。但是,它们在实际应用中没有消除链路层流控对传输层性能的影响,对TCP性 能造成一定的下降,使带宽利用率不够高。本文首先给出基于令牌分配的流量数学模型,设计了一种基于动态分配令牌的优化算法来解决逻辑链路间的流量控制问题,然后 用已有的“公平队列”技术来解决控制带宽资源的使用问题,并给出了相关的产业化研究和讨论。  相似文献   

9.
基于测量的TCP拥塞控制的公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分析传统TCP算法的局限性,讨论TCP Vegas、TCPW两种基于源端实时带宽测量拥塞控制算法的原理以及带宽分配的公平性,结合主动队列管理技术,提出一种基于加权缓存区容量分配RED算法.理论分析和仿真实验表明该算法提高了带宽分配的公平性.保持了网络的高吞吐量,并实现服务QoS保证.  相似文献   

10.
传统的基于流量整形的流量控制算法通常需要建立对应的队列模型,实施起来极为复杂,而且所有数据包都要进入整形队列,加大了网络延时。本文从TCP协议拥塞控制和数据包组包机制出发,提出了基于TCP滑动窗口的串行流量控制算法,通过改变TCP发送端窗口的大小来达到流量控制的目的。本文在Linux内核Netfilter/iptables框架中实现了该流量控制方法,在部署的网络环境中,比较了不同参数设置下的算法效果。与CBQ算法相比,该方法降低了数据包在队列中排队整形的延时。  相似文献   

11.
一种支持优先级标记处理的主动队列管理机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方敏  叶澄清 《软件学报》2002,13(4):846-852
随着Internet流量的日益增加,依赖平均队列长度管理拥塞控制的RED(random early detection)队列管理算法有其内在的缺点,即使结合IETF(Internet engineering task force)明确的拥塞通知ECN(explicit congestion notification)也不能有效地阻止包丢失.在分析比较RED算法和BLUE算法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加强的主动队列管理机制--EBLUE(enhanced BLUE),然后结合EBLUE研究了TCP的拥塞控制机制,  相似文献   

12.
Performance guarantees for congestion control schemes in cognitive radio sensor networks (CRSNs) can be helpful in order to satisfy the quality of service (QoS) in different applications. Because of the high dynamicity of available bandwidth and network resources in CRSNs, it is more effective to use the stochastic guarantees. In this paper, the stochastic backlog and delay bounds of generic rate-based additive increase and multiplicative decrease (AIMD) congestion control scheme are modeled based on stochastic network calculus (SNC). Particularly, the probabilistic bounds are modeled through moment generating function (MGF)-based SNC with regard to the sending rate distribution of CR source sensors. The proposed stochastic bounds are verified through NS2-based simulations.  相似文献   

13.
针对无线传感器网络的拥塞特征,利用跨层设计的思想提出了一种基于定向扩散路由协议的跨层拥塞控制方法。该方法包括局部拥塞控制和全局拥塞控制两部分,在本地节点和Sink节点上进行了基于ACK的拥塞反馈和跨层速率调节。仿真实验表明,该算法不仅能有效地缓解拥塞,降低能耗,而且能保证数据包的完整性,与CODA机制相比能量节省了32.56%,逼真度提高了6%。  相似文献   

14.
随着多播应用在因特网上广泛开发,多播拥塞控制变得越来越重要。本文首先讨论了多播拥塞控制的主要任务,分析和比较了现有各种多播拥塞控制算法,指出了其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一种新的、基于速率的TCP友好多播拥塞控制机制。  相似文献   

15.
视频会议系统中一种基于FLC的流控策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Internet视频会议应用中,必须对注入网络的视频流量进行控制以避免网络拥塞。文中针对H。263视频编码器,提出一种基于模糊逻辑控制(FLC)的速率控制机制,将视频的编码长度信息通过FLC映射至编码器的量化系数,调节下一帧的码流长度,在保证通信的连续性和图像质量的前提下使编码器的输出码率明显地降低,尽可能地避免网络拥塞。文中具体描述了这种拥塞避免机制,最后给出了实验结果,结合与相关拥塞避免策略  相似文献   

16.
TCP/IP拥塞控制研究   总被引:153,自引:1,他引:152  
综述了Internet上TCP/IP拥塞控制研究方面一些最新的工作,分析了拥塞控制的原理、TCP/IP拥塞控制所使用的典型技术,并着重论述了TCP/IP拥塞控制所面临的问题,这包括自相似性问题、效率问题、公平性问题、算法改进、区分服务和多点广播中拥塞控制和TCP/IP在特殊网络(ATM网和卫星网)上拥塞控制等问题,并提出了其进一步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7.
《Computer Networks》2001,35(2-3):97-115
The provision of novel multimedia services in broadband networks through intelligent network (IN) technology is a promising solution that guarantees fast deployment of new services and minimum changes to already operating networks. In this architecture, the broadband service control point (B-SCP) is the main actor in the processing of complex IN service requests. This centralized approach which is reflected in the multiplicity of tasks undertaken by the B-SCP in a broadband IN architecture, can easily lead to network performance degradation. Therefore, the presence of a congestion control mechanism operating at the level of calls is considered essential in order to protect the network nodes from overload conditions and to attain high levels of network performance. In this paper, we propose an adaptive congestion control mechanism (ACCM) which is able to guarantee the desirable quality of service under overload conditions. The proposed mechanism gradually reduces the message transmission rate from the source node to the destination node when overflow conditions have been detected, taking as feedback the buffer capacity state of the destination. Results, obtained by simulation show that the proposed ACCM improves the network performance by maximising the number of established calls and reducing the number of rejected calls.  相似文献   

18.
一种TCP-friendly主动分层组播拥塞控制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Internet多媒体业务的快速发展对组播拥塞控制提出的要求,在对现有分层组播算法存在问题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接收端快速自适应的TCP-Friendly主动分层组播拥塞控制机制ALMCC.它采用主动标记分层,并在接收端根据分组延时,快速的自适应网络带宽.仿真实验表明,ALMCC算法提高了分层组播拥塞控制性能,具有拥塞响应速度快、丢包率低和TCP-Friendly特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