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传统的协作系统存在固有的缺陷:系统可靠性和扩展性差,不能充分利用客户端资源。P2P系统不但架构灵活,有高可扩展性,而且能充分利用计算和网络资源。文章分析了协同工作系统采用P2P架构所具有的优点,并提出一个用于协同工作系统的分组P2P网络的设计与实现方案。  相似文献   

2.
介绍了Windows2000的活动目录及其组策略管理机制、AG(DL)P授权访问机制和磁盘配额管理功能在电视台非编网络中的应用,提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保障非编网络及其所存储节目与素材的安全和共享的技术方法。  相似文献   

3.
PSTN网络演进步伐的加快,接入网的盛行,NGN的逐渐成熟,标志着电信网络已经进入了巨大的变革时期。介绍了上海贝尔的接入网关(AG)设备及阐述了现行PSTN网络改造为AG后的优势,并简单讲解了AG改造的实施方案。  相似文献   

4.
为有效承载P2P型业务,面向PON接入网应用的基于线速报文深度识别和P2P协议报文控制的P2P业务重定向策略(IC-P2PTRD)已提出,但IC-P2PTRD策略存在可能出现重定向失败的问题.在IC-P2PTRD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基于OLT与ONU协作的改进型P2P业务重定向策略(MIC-P2PTRD),并采用网络仿真...  相似文献   

5.
支持随机访问的协作式P2P流媒体分发策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提出一种协作式P2P流媒体分发策略CPSD(collaborative P2P streaming dissemination),采用平衡二叉树将媒体对象进行分布式分段预取缓存,用于媒体流快速定位,利用缓存重叠机制构建非结构化网络,用于节点间常规媒体流分发,对此分别提出媒体预取算法及邻居节点搜索算法,并给出节点失效恢复策略及支持随机访问的协作过程.仿真结果表明,与同类系统相比,在随机访问及网络波动过程中,CPSD更能够提供高平滑质量的P2P媒体流服务.  相似文献   

6.
近几年,各大运营商现网中铺设了大量的接入网关(Access Gateway,AG)设备,用以满足用户语音业务发展的需要,但随着AG设备数量的增多,出现了核心网络侧设备资源不足的问题以及诸多网络安全隐患。如何在尽量少改动现网结构和不增加网络成本的前提下提出一套完美的优化解决方案,成为AG承载网领域迫切需要研究的课题。  相似文献   

7.
结合具体的无线Ad hoc网络,提出了机会性的根据网络实时状况选择最佳中继的协作MAC协议,并在NS-2仿真平台上实现,仿真结果表明,较常规的802.11 DCF协议,协作MAC方案有效地提高了网络的递交率。此外对采用RCPC编码协作的MAC协议进行了数值仿真。这些协议和方案可以直接或修改后应用于现有的Ad hoc等无线网络,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实现跨层的机会协作通信和组网方案。  相似文献   

8.
P2P文件共享系统中对等点发现机制的实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莹  危韧勇 《信息技术》2005,29(10):53-56
由于P2P网络的动态性,如何有效和准确地进行对等点定位成为P2P网络中的关键技术。本文在分析现在P2P网络中几种常见的对等点发现机制的优点与不足的基础上,提出了利用IP多播技术和JXTA平台实现的对等点发现机制,并讨论了其在P2P文件共享系统中的实现方法。  相似文献   

9.
首先对现有的P2P(peer-to-peer)搜索技术进行了研究,并对影响搜索性能的几个要素进行了归纳。最后结合广度优先搜索算法和P2P网络的特点,提出了分布式广度优先的搜索算法,并对分布式广度优先搜索算法进行了详细的阐述。  相似文献   

10.
移动P2P网络的移动节点设备资源短缺,网络动态多变,移动节点间的协作显得越发重要.本 文提出了一种灵活的移动节点间资源协作共享方案,为资源的请求者设计了基于可靠性理论 的请求资源预测算法.依据排队理论为资源的提供者,构建了层次型资源调度模型.数学分析 和仿真结果表明该预测算法提高了节点请求任务执行成功率,层次型资源调度模型则提高了 节点协作共享资源的服务能力,降低了资源请求丢失率.  相似文献   

11.
网格是构筑在互联网上的一种新型分布式计算技术,他能够充分吸纳网上各种计算和信息资源.论述了网格的特点和体系结构,并提出了一种基于校园网格模式的结构的探讨与设计.校园网格是网格普及化的关键一步,文中根据提出的需求分析设计相应的网格模式结构,实现了校园网格环境构建的关键的第一步.  相似文献   

12.
以河海大学校园网格为例,介绍了网格计算平台的特点及其三层架构(资源层、网格层、应用服务层),说明了网格平台数值计算的实现途径。针对具体工程中的可靠度计算,提出基于Monte-Carlo方法随机边界元计算的网格实现;以某大型水电站厂房地下洞室群的可靠度计算,说明了这种网格算法的高效性。  相似文献   

13.
本文通过对国际标准化组织、国内外主流运营商、制造商和著名IT企业对网格技术的关注度进行了全面的调研,总结了网格技术在通信行业中的应用研究状况,如网格技术对传统通信网络的冲击、设备形态影响、业务模式和商业模式的影响。最后结合移动网格和P2P技术,提出了一种面向服务的通信多网融合的演进思路。  相似文献   

14.
测控专业控制类课程群建设与实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根据测控技术及仪器专业特色和人才培养目标以及专业评估标准,对专业控制类课程群建设中的课程涵盖、教学内容的整合与优化、教学手段与方法的改革、实践教学的拓展与深化等问题进行了研究与探讨.我们构建了较为完善的课程群框架体系,并在实践中取得了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5.
苏航 《通信技术》2013,(5):61-63
在当前的计算机网络运行环境中,P2P(Peer-to—Peer)是互联网整体构架的基础。这里介绍了P2PN络的运行环境和在网络运行环境中P2P技术的应用,基于当前P2P网络的应用与发展,分析了P2P网络群发通信机制的特点,提出了P2P网络群发通信算法优化的方式,以更好地达到关于P2PN络群发通信算法优化的目标,同时,需要引入“信用奖励机制”,对于贡献较大的节点可获取数据优先权,这是今后算法优化研究的重要方向。  相似文献   

16.
介绍了自动化专业控制类课程群建设的背景,根据自动化专业的特色对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实践教学、师资队伍建设和教学质量评估体系等方面的改革进行了探讨,为控制类课程群的建设提出了一个较完整的构架体系,在实践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7.
P2P和网格是将来不可避免的两种分布式计算模式。通过对网格计算与P2P计算模式进行分析比较,提出了基于移动代理的网格与P2P融合的方案,并从资源组织与管理、工作调度策略、安全策略三个方面的关键机制进行了研究。最后给出一种融合的应用实例。具体应用表明,两者之间的融合能够有效地推动普适计算的发展,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8.
一体化航天测控软件框架研究与关键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提高测控软件的实时性、可靠性、可重用性和安全性已成为航天测控通信系统研究与发展中的重要研究课题。探讨了目前航天测控软件存在的不良现状,阐述了建立一体化航天测控软件框架的重要意义;介绍了欧空局任务控制软件框架的设计策略、体系框架和研究进展;提出了一体化航天测控软件框架研究的总体目标和软件框架参考模型;分析了软件框架研究在平台无关性设计、组件/构件集成技术、异构系统间互操作技术、安全技术、可靠性技术、协同工作与调度技术和软件总体技术等方面需要突破的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19.
简要介绍了网格的概念、组成及其特征;结合自行研制的分布式骨质疏松治疗系统,对网格技术做了剖析,着重提出了网格技术在分布式医疗仪器中的应用模式和预期效果,指出医疗网格是先进医疗仪器技术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20.
Congestions resp. highly loaded utilities in transmission grids are due to unbalanced regions caused by surplus or deficit of electricity combined with insufficient transmission capacity. In the case of congestion, the transmission system operator has to apply counter measures in order to reduce the bottlenecks. This article describes different possibilities to reduce congestions and illustrates the mode of working on the basis of a simple network model. A distinction is made between congestion measures which are applied by changing the operation of grid devices and those applied by changing generators or loads (market based CM). The application of the described congestion management is shown on the basis of the highly loaded transmission grid of Verbund-Austrian Power Grid AG (APG). To eliminate the congestions in the grid of APG, new 380 kV lines are planned to be put into operation. If the commissioning of these lines is delayed, CM measures which would have to be implemented are described and the disadvantages for the Austrian electricity supply are show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