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究心肺复苏(CPR)成功后亚低温治疗临床效果及氧化应激因子水平变化。方法选择2017年10月至2019年6月新疆医科大学第六附属医院收治的106例心肺复苏患者为研究对象,两组患者心搏骤停(SCA)发生时立即进行CPR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进行阶段式亚低温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各时间段临床指标、血清氧化应激因子水平和并发症情况。结果治疗后3 d,治疗后10d和治疗后28 d,观察组GCS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0)。治疗后10 d和治疗后28 d,观察组SOFA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0)。心肺复苏成功后和治疗后1 d,两组上述血清总抗氧化状态,丙二醛和超氧化物歧化酶水平均明显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观察组各指标变化均较对照组更为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和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分别为26.42%和13.2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肺复苏成功后亚低温治疗能够明显降低患者昏迷和器官衰竭发生,降低血清氧化应激因子水平,同时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究高压氧联合头孢羟氨苄治疗慢性盆腔炎(CPID)的效果及对氧化应激、血清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血红素氧和酶-1(HO-1)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9年10月至2021年3月达州市中心医院收治的124例CPID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n=62)、对照组(n=62)。对照组给予头孢羟氨苄治疗,观察组给予高压氧联合头孢羟氨苄治疗。比较两组疗效、治疗前后症状评分、炎症因子水平、氧化应激、不良反应发生率、复发率。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93.55%较对照组的80.65%高(P<0.05);治疗后观察组症状评分、MCP-1、HO-1、活性氧(ROS)、丙二醛(MDA)较对照组低,TGF-β1、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水平较对照组高(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3个月,观察组复发率较对照组低(P<0.05)。结论 高压氧联合头孢羟氨苄治疗CPID患者效果显著,可有效促使症状改善,减轻机体炎症、氧化应激,降低复发风...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不同人工肝支持系统治疗急性重症肝衰竭伴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4年5月--2019年3月百色市人民医院收治的急性重症肝衰竭伴MODS患者168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84例,对照组予以血浆置换联合血浆胆红素吸附系统(PE+PBA)治疗,观察组采用血浆置换联合双重血浆分子吸附系统(PE+DPMAS)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有效率,分析其治疗前后肝功能[血清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谷.氨酰转肽酶(GGT)]、电解质(K^+,Na^+,Ca^2+,CI)、凝血功能[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原活动度(PTA),纤维蛋白原(FIB),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炎症因子[肿瘤坏死因子-a(TNF-α),白介素-6(IL-6),C反应蛋白(CRP)]、不良反应发生率、临床结局。结果两组治疗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TBIL、DBILALT、AST、GGT均下降,且观察组治疗后TBILDBIL、ALT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K^+、Na^+均升高,而Ca^2+CI水平均下降,且观察组治疗后Ca2+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PT均缩短,PTA、FIB、APTT均上升,且观察组治疗后PT较对照组缩短,观察组FIB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血清TNF-α、IL-6、CRP水平较对照组低(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入院8周后死亡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PE+DPMAS治疗急性重症肝衰竭伴MODS患者可明显改善其肝功能,对凝血功能、电解质水平影响小,能较好下调机体炎症因子水平,改善患者临床结局,且安全可靠,值得在临床推广实践。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复方黄柏液辅助治疗早期梅毒的效果及对快速血浆反应素环状卡片试验(RPR)滴度、Wnt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8年1月至2021年6月南通市中医院收治的86例早期梅毒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给予复方黄柏液辅助常规西医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TRUST)转阴率、临床症状改善情况、治疗前后RPR滴度分布情况、Wnt信号通路相关因子[Wnt1、β-catenin、Dickkopf相关蛋白1(DKK1)]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TRUST转阴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皮损改善时间、皮损痊愈时间、四肢关节疼痛消失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8周后,两组RPR滴度分布情况较治疗前显著改善,观察组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8周后,两组血清Wnt1、DKK1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β-catenin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复方...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乙酰谷酰胺联合腺苷钴胺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临床疗效。方法 42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给予肌注腺苷钴胺1.5mg,1次/d,静滴乙酰谷酰胺500mg/d,1次/d;对照组给予静滴乙酰谷酰胺500mg/d,1次/d。疗程均为2周,两组患者均给予口服吲哚美辛25mg,3次/d,溶菌酶肠溶片100mg,3次/d,维生素B110mg,3次/d。治疗结束时评价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治疗2周后,治疗组有效率80.9%,对照组有效率47.6%,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乙酰谷酰胺联合腺苷钴胺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疗效好。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血液灌流(HP)联合血浆置换(PE)治疗急性重度有机磷农药中毒(AOPP)合并呼吸衰竭的疗效研究。方法选取2016年11月-2018年11月期间中国人民解放军第305医院收治的82例AOPP合并呼吸衰竭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分成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41例。其中对照组患者给予单纯的H P治疗,研究组患者在此基础上联合PE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住院情况和毒物有效清除率,对比患者治疗前后的炎症因子相关指标,并记录两组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的乙酰胆碱恢复至70%时间、昏迷时间、进入EICU的时间、阿托品用量和住院时间均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毒物的有效清除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且血清炎症因子指标Hs-CRP、IL-6和TNF-α均低于对照组(P<0.05);且在阿托品中毒、肺部感染、反跳现象、中间综合征和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的并发症发生率上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HP联合PE治疗急性重度AOPP合并呼吸衰竭患者能有效提高临床疗效,抑制中毒患者炎症因子的产生、加快毒物的清除,且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经阴道超声引导下胚胎抽吸术治疗剖宫产瘢痕妊娠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16年1月至2017年9月西宁市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诊治的76例剖宫产瘢痕妊娠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不同治疗方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40例患者,行甲氨蝶呤(methotrexate,MTX)联合经阴道超声引导下胚胎抽吸术;对照组36例患者,行MTX+子宫动脉栓塞术+清宫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血清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uman chorionic gonadotropin,β-HCG)水平变化、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等。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治疗费用和术后阴道流血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其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β-HCG水平均明显降低,且观察组患者血清β-HCG水平、血清β-HCG恢复正常的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其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其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1周复查B超均显示盆腔低回声包块明显缩小和消失,对照组1例患者有盆腔包块。结论 MTX联合经阴道超声引导下胚胎抽吸术治疗剖宫产瘢痕妊娠是一种简单、有效、安全的治疗方案,可以明显减少治疗费用,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8.
《中国性科学》2019,(12):89-93
目的探讨金刚藤片联合头孢西丁钠注射液治疗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的临床效果,观察其对子宫血流动力学指标、氧化应激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3月至2018年9月无锡市惠山区第二人民医院诊治的140例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7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头孢西丁钠注射液静脉滴注,观察组患者则加用金刚藤片治疗,连续治疗4周。通过盆腔积液量、妇科检查评分变化评价其临床效果,观察症状的恢复时间,测定子宫血流动力学指标、氧化应激指标变化,评价用药安全性。结果观察组患者、对照组患者的有效率分别为91.43%(64/70)、78.57%(55/70),观察组疗效更好,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盆腔积液量较治疗前明显减少,妇科检查评分明显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以观察组患者的盆腔积液量更少,妇科检查评分更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白带、下腹痛、体温恢复正常的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子宫血流动力学指标改善明显,其RI、PI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SV水平明显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氧化应激指标改善明显,其血清中SOD、T-Aoc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升高,MAD水平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服药后不良反应率18.57%高于观察组的4.2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金刚藤片联合头孢西丁钠注射液利于促进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患者临床症状的消退,改善子宫血流动力,减轻氧化应激反应程度,用药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宫角妊娠采用宫腔镜治疗后在受孕率等方面优势性。方法:选取2010年6月至2012年9月40例宫角妊娠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成两组。对照组20例,予B超监测下刮宫治疗;观察组20例,予以宫腔镜治疗,观察治疗后两组患者的受孕率并比较。结果:对照组成功率50%,失败率50%;观察组成功率75%,失败率25%。观察组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两组在住院时间上比较无差异性(P0.05),对照组在手术时间上明显短于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明显高于观察组,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对照组患者没有通气、下床活动、保留尿管的指标,观察组上述时间均在3d以上;两组患者术后随访12个月,对照组妊娠率20%、并发症发生率30%,血清β-HCG转阴时间(4.67±1.11)个月,月经恢复正常时间(3.11±0.67)个月;观察组患者术后12个月内,妊娠率50%、并发症发生率0,血清β-HCG转阴时间(3.13±0.68)个月,月经恢复正常时间(2.01±0.54)个月,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采用宫腔镜治疗宫角妊娠能提高患者妊娠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复发性流产(RA)患者应用补肾养血安胎汤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3月至2017年12月陕西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妇产科收治的94例RA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分成观察组(n=47)与对照组(n=47)。对照组予以常规保胎方案(绒促性素+黄体酮)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内服补肾养血安胎汤治疗,所有患者均治疗至妊娠12周。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妊娠激素[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β-HCG)、孕酮(P)]水平、中医证候总积分及血清辅助性T细胞(Th)1/Th2细胞因子[γ干扰素(IFN-γ)、白介素(IL)-4、IL-10和IFN-γ/IL-4、IFN-γ/IL-10比值]变化,不良反应及妊娠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和妊娠成功率分别为95.7%、85.1%,均明显高于对照组(83.0%、61.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血清β-HCG、P浓度较治疗前均显著增加(P<0.05),证候总积分均显著减少(P<0.05);且观察组改善更显著(P<0.05)。与治疗前对比,两组治疗后血清IFN-γ水平及IFN-γ/IL-4和IFN-γ/IL-10比值均显著下降(P<0.05),血清IL-4、IL-10浓度均显著升高(P<0.05);且观察组改善更显著(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率(8.5%)与对照组(6.4%)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RA患者应用补肾养血安胎汤治疗可有效缓解患者肾虚血亏相关症状,上调体内妊娠激素表达水平,促进血清Th1/Th2细胞因子平衡向Th2方向偏移,保胎效果显著,患者耐受性较好。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动脉灌注并栓塞联合清宫术治疗剖宫产瘢痕妊娠(CSP)的疗效及对子宫内膜容受性和性激素的影响。方法 选取广西壮族自治区妇幼保健院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收治的100例CSP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甲氨蝶呤囊胚内注射联合清宫术,n=50)与观察组(动脉灌注甲氨蝶呤并栓塞联合清宫术,n=50)。比较两组手术情况、瘢痕蜕膜与非瘢痕蜕膜整合素β3及白血病抑制因子(LIF)蛋白表达情况、治疗前后性激素[雌二醇(E2)、黄体生成素(LH)及卵泡刺激素(FSH)]情况、并发症、不良事件情况。结果 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术后阴道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手术时间、阴道出血时间及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瘢痕蜕膜、非瘢痕蜕膜整合素β3及LIF蛋白表达水平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两组治疗后E2、LH、FSH水平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并发症及不良事件总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动脉灌注并栓塞联合清宫术治疗CSP可减少术中出血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益气养阴活血方对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治疗的免疫学基础和临床变化。方法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SLE患者治疗前后外周血单核细胞(PBMC)中Foxp3 mRNA的表达;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SLE患者治疗前后血清中IL-10和TGF-β水平变化;观察SLE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症状和实验室指标的改善情况。治疗组应用糖皮质激素加用益气养阴活血方;对照组应用糖皮质激素。结果治疗组治疗后Foxp3 mRNA和TGF-β表达较对照组上升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IL-10表达较对照组下降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患者皮损、关节痛、乏力的症状较对照组改善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而光敏感和脱发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组治疗后ESR较对照组降低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b,WBC两组治疗后均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但组间比较无差别;补体C3两组治疗前后均无明显变化。患者激素的用量及复发率治疗组均较对照组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和P<0.01)。结论加用益气养阴活血方可通过调节SLE相关的转录因子及细胞因子的分泌,调动了机体免疫系统,发挥其临床治疗效应。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子宫肌瘤患者体内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和表皮生长因子(EGF)水平及意义。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10月湖南省妇幼保健院诊治的80例子宫肌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这80例患者设为观察组,同时选取80例子宫无异常女性作为对照组,检测两组血清MMP-9,TGF-β1和EGF水平。结果观察组患者血清MMP-9、TGF-β1和EGF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黏膜下子宫肌瘤患者血清MMP-9、TGF-β1和EGF明显高于肌壁间子宫肌瘤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直径、分期及数量子宫肌瘤患者血清MMP-9、TGF-β1和EGF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子宫肌瘤患者MMP-9、TGF-β1和EGF呈正相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r=0.5682和0.527,P<0.05),MMP-9和TGF-β1呈正相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r=0.322,P<0.05)。结论子宫肌瘤患者体内MMP-9,TGF-β1和EGF水平明显升高,3者之间存在相关性,同时与子宫肌瘤位置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雷公藤红素联合熊去氧胆酸减轻妊娠肝内胆汁淤积的疗效。方法选择2016年10月至2018年10月深圳市宝安区沙井人民医院诊疗的80例妊娠肝内胆汁淤积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分配原则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患者。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雷公藤片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熊去氧胆酸治疗。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肝功能指标、基质金属蛋白酶水平、不良反应发生率等进行统计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92.5%,37/40)高于对照组患者总有效率(75.0%,30/40),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总胆汁酸(THA)水平值均低于对照组患者,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水平均低于对照组患者,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17.5%,7/40)高于对照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10.0%,4/40),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雷公藤红素联合熊去氧胆酸治疗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的临床疗效良好,能够改善患者的肝功能指标水平,降低患者的基质金属蛋白酶-2、基质金属蛋白酶-9水平,且治疗安全性良好,值得临床推荐。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苄星青霉素治疗梅毒硬下疳的效果及对血清IL-27和IL-33水平影响。方法:选择2013年6月至2015年4月期间在我院进行过梅毒硬下疳治疗的54例患者,并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27例)和观察组(27例),对照组患者行常规梅毒治疗,观察组患者行正规驱梅治疗(苄星青霉素)。比较两组患者皮损愈合情况、疗效、血清IL-27和IL-33水平变化情况以及不良反应,从而探讨苄星青霉素对梅毒硬下疳的治疗效果以及对血清IL-27和IL-33水平变化的影响。结果:治疗14d后,观察组患者皮损愈合例数明显高于对照组皮损愈合例数(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血清IL-27和IL-33浓度比较无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血清IL-27和IL-33浓度下降幅度均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77.78%明显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29.63%(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均出现轻微呕吐、上腹不适等不良反应,且例数比较无差异(P>0.05)。结论:苄星青霉素能够有效地缩短患者皮损愈合时间,提高治愈率,降低血清IL-27和IL-33水平,具有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6.
清热凉血汤治疗银屑病进行期临床及实验室观察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观察清热凉血汤治疗银屑病进行期的临床疗效及血液流变学变化。方法将63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2例用清热凉血汤内服治疗,对照组31例用复方青黛胶囊治疗。结果严重程度指数(PASI)评分:两组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均明显降低(P<0.05),治疗后8周治疗组分值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总有效率治疗组(81.3%)明显优于对照组(51.6%)(P<0.01)。血液流变学检测:治疗组治疗前后各项指标差异均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治疗前后各项指标比较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后各项指标比较差异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清热凉血汤治疗银屑病进行期有较好的临床效果和改善血液黏稠度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泛昔洛韦联合膦甲酸钠对复发性生殖器疱疹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1月—2019年1月我院的82例复发性生殖器疱疹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口服泛昔洛韦治疗,观察组联合静脉滴注膦甲酸钠治疗。比较2组的免疫功能、复发情况和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后的干扰素(IFN)-γ/白细胞介素(IL)-4和IFN-γ明显升高(P<0.05),IL-4明显降低(P<0.05),且观察组的IFN-γ、IL-4和IFN-γ/IL-4改善的更为明显(P<0.05);观察组的皮肤损伤面积、结痂时间和止疱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随访5个月,观察组的复发率为4.88%(2/41),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4.39%(10/41)(P<0.05)。结论泛昔洛韦联合膦甲酸钠对复发性生殖器疱疹的疗效显著,能纠正Th1/Th2失衡,改善免疫功能,降低复发率,且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苍附导痰汤联合穴位埋线对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颗粒细胞凋亡及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结局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9年1月至2022年3月于沧州中西医结合医院就诊的92例拟行IVF-ET的PCOS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6例。对照组给予穴位埋线治疗,观察组在其基础上给予苍附导痰汤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临床疗效、中医证候评分、实验室指标[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血清视黄醇结合蛋白-4(RBP-4)]、颗粒细胞凋亡率、促排情况(获卵率、MⅡ卵率)及IVF-ET结局指标(胚胎种植率、临床妊娠率、活产率)。结果 观察组治疗后总有效率93.3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7.78%(P<0.05);治疗后两组中医证候评分、血清VEGF、RBP-4水平均较治疗前下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促排后的获卵率、MⅡ卵率、胚胎种植率、临床妊娠率、活产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颗粒细胞凋亡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苍附导痰汤联合穴位埋线治疗PCOS患者可降低颗粒细胞凋亡率,改善IV...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高压氧联合瑞舒伐他汀对心源性脑梗死患者的神经功能、血液流变学、氧化相关物质的影响。方法收集本次临床所要求的100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50)与观察组(n=50)。其中对照组给予高压氧+神经内科常规药物+针刺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口服瑞舒伐他汀,两组患者均连续进行3个月治疗。治疗后评估两组血液流变学指标、氧化相关物质(SOD、GSH-Px、ROS、MDA),并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脑卒中量表(NIISS)评估其神经功能,采用Barthel量表评估患者生活自理能力。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均降低(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外周血清SOD、GS1H-Px均高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外周血清ROS、MDA均低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NIHS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Barthel评分均高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高压氧的基础上给予瑞舒伐他汀,能通过改善心源性脑梗死患者的血液流变学与氧化/抗氧化物质浓度来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并探讨枸地氯雷他定治疗慢性荨麻疹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清IgE水平的影响。方法纳入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本院收治100例慢性荨麻疹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予以西替利嗪治疗,观察组予以枸地氯雷他定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情况、复发情况及治疗前后血清IgE水平变化。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相比对照组明显更高(P 0.05);观察组治疗后4周复发率相比对照组明显更低(P 0.05);两组患者治疗前血清IgE指标水平对比无明显差异(P 0.05);观察组治疗后血清IgE指标水平相比对照组明显更低,差异存在统计意义(P 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对比未见明显差异(P 0.05)。结论枸地氯雷他定在治疗慢性荨麻疹的疗效明确,治疗后短期复发率较低,且该治疗方法能有效降低患者血清IgE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