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 毫秒
1.
郭全 《针织工业》2012,(9):62-64
介绍了氨纶的产生、分类、生产工艺、性能特点以及检测方法。氨纶由德国拜耳(Bayer)公司于1937年研制成功;根据氨纶的共聚类型、用途以及亮光度可对氨纶进行分类;其生产工艺包括干法纺丝、熔融纺丝、湿法纺丝以及化学反应法,其中,干法纺丝仍处于主导地位,而熔融纺丝法随着绿色产品的提出逐渐兴起;氨纶纤维产品正在向着功能化方向发展。在氨纶的检测方面,根据国家标准主要可分为手工拆分法和溶解法,分析了溶解法中存在的一些弊端以及检测时的注意事项。最后指出,我国氨纶生产技术较为单一,应注重科研的开发以及检测技术的研发。  相似文献   

2.
熔融纺聚氨酯弹性纤维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阐述了氨纶生产技术的现状及发展趋势,指出熔融纺丝法是氨纶纺织的发展方向,重点对熔融纺丝氨纶生产技术进行了详细介绍和分析讨论,实验表明由辽宁省纺织研究院与沈阳化工研究院联合研制的氨纶切片可用于熔融纺丝;利用国产纺丝设备局部改造后即可生产;所生产的氨纶纤维的性能与国际同类技术所生产的纤维性能相近。  相似文献   

3.
本文论述了氨纶弹性纤维的国内外生产发展概况和市场需求.对氨纶生产的树脂合成和干法纺丝、湿法纺丝、化学反应法纺丝进行了评述,指出了发展氨纶纤维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4.
为扩大氨纶的应用领域,更好地满足人们生活用品消费水准,解决常规氨纶制品无法满足应用要求的问题,有必要针对应用需要开发更多性能优异的功能化氨纶,本文全面阐述了氨纶功能化改性的发展趋势,概述了氨纶功能化对纺织行业的意义,着重以耐热氨纶、抑菌氨纶、耐氯氨纶、导电氨纶和智能氨纶等功能化氨纶为例,综述了国内外氨纶功能化改性的研究...  相似文献   

5.
综述了氨纶的发展现状,分析了其结构与弹性的关系,讨论了其纺丝技术及 产品性能和用途,并对氨纶的发展趋势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6.
浅谈干法氨纶纺丝甬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简述氨纶行业现状,分析纺丝甬道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纺丝甬道使用注意事项和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7.
熔纺氨纶的结构与性能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杨涛锋  陈大俊  李瑶君 《纺织学报》2000,21(2):29-31,13
本文介绍了熔纺氨纶纤维的纺丝工艺、结构和性能及其关系等,阐明了熔纺氨纶纤维的化学组成和微相分离结构决定了其物理机械性能,并对熔纺氨纶的发展提出了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8.
本文系统地阐述了氨纶的生产现状、纺丝过程、纱线种类及生产工艺等,着重分析了氨纶丝和纱线的性能特点和应用范围,并对我国未来氨纶工业发展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9.
丙/氨弹力网络丝的研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氨纶丝以其优良的弹性和保形性被广泛地应用在几乎遍及衣着的各个领域。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各种氨纶弹力织物的需求也越来越大,从而使氨纶丝在织物总产量中所占比例将逐步增加。目前用于织造的氨纶弹力纱主要有裸体氨纶丝、包芯纱、包覆纱和合捻纱这四种形式。裸...  相似文献   

10.
为摆脱氨纶行业低水平技术重复扩张、竞相压价的恶性竞争局面,我公司自主开发了超柔软性氨纶并成功实现工业化,近来又对该技术进行了优化提升。该提升技术是在深入研究氨纶干法纺丝聚合机理的基础上,通过提高PTG分子量、提高PTG/MDI反应的摩尔比、自主研发扩链剂新配方、调整助剂配方,设计并使用与高聚物匹配的新型喷丝板、优化纺丝工艺及油剂等创造性提升工作,使氨纶纤维的弹性伸长率在原有基础上提高了23%,同时应力降低了20%,其技术达到了国内领先的水平。该产品提高了氨纶丝的弹性伸长率,降低了纤维的模量,同时纤度、张力的均一性也有了显著的提升,为后道产品的织造、后整理顺利进行提供了方便,提高了面料手感的舒适度、门幅的稳定性,降低了织物中的氨纶含量,降低了后道用户的使用成本,为企业带来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1.
全自动氨纶卷绕机是氨纶纺丝成套设备中最关键的设备,概述了开发国产化全自动氨纶卷绕机的一些设计要点。  相似文献   

12.
氨纶是弹性纤维中最早开发且应用最广、生产技术最为成熟的品种.但对于市场上的一些消费者来说,莱卡(R)(LYCRA(R))的名气要比氨纶大得多,甚至到了"只识莱卡(R)不识氨纶"的地步.而一些商家在进行产品宣传时也以偏概全,混为一谈.一些"专业人士"干脆将莱卡(R)作为氨纶的俗称,加剧了普通消费者的错误认识.  相似文献   

13.
马晓光  崔河  邢立华 《纺织学报》2001,22(4):249-251
研究熔纺氨纶的化学结构和微相分离程度对其力学性能的影响,分析喷丝头拉伸比对纤维的矛集态结构及性能的影响,表明交联有利于提高硬段微区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4.
聚氨酯弹性纤维是一种含聚氨基甲酸酯大于85%的具有线形链段结构的高分子化合物制成的弹性纤维,用途十分广泛。其主要生产制造厂商及销售市场集中在美国、日本和西欧等一些发达国家和地区。近几年世界氨纶产量增长迅速,亚太地区则是当前氨纶消费激增地区,世界大厂商把氨纶生产中心向亚洲转移,新品种不断涌现,熔融纺丝法将成为未来发展重点。  相似文献   

15.
钱红飞  宋心远 《印染》2003,29(5):8-10
通过一种新型染色助剂的应用,有效地降低了氨纶分散染料的染色温度,使棉/氨纶弹力织物能在较低的温度下实行散/活性一浴法同色性染色,获得满意的染色效果。  相似文献   

16.
氨纶纺丝原液的聚合生产中,要降低二甲基甲酰胺的含水量和含杂率,适当控制单体的摩尔比以及扩链剂的添加速度,以提高氯纶丝的质量。  相似文献   

17.
针对氨纶市场客户成本的需要开发耐高温氨纶丝,通过改变聚合配方及纺丝工艺实现染色温度的提高,经过市场试验及批量长期使用进一步确认了这套方法可以实现染色温度的提高。  相似文献   

18.
为了保证棉/氨纶混纺织物纤维含量测试结果的准确性,提高工作效率,提出了采用3%次氯酸钠法作为一种新的测试方法,并通过对3%次氯酸钠法的测试结果和手工拆分法的测试结果对比分析,得出了3%次氯酸钠法测试棉/氨纶(针织网状)混纺织物纤维含量与手工拆分法测试结果的含量绝对偏差在0~0.6%范围内;测试棉/氨纶(机织两方向)混纺织物时,试验后的氨纶纤维难以收集,造成试验偏差较大。该试验表明:3%次氯酸钠法适用于测试棉/氨纶(针织网状)混纺织物的纤维含量;不适用于测试棉/氨纶(机织两方向)混纺织物的纤维含量。  相似文献   

19.
方方 《针织工业》2013,(11):65-69
为了研究分析纤维素纤维与氨纶交织产品三种定量测试方法间的差异,选取棉+氨纶、黏胶+氨纶、莱赛尔+氨纶和莫代尔+氨纶等7种类型的交织产品,分别采用手工拆分法、二甲基甲酰胺法(DMF法)和二甲基乙酰胺法(DMAC法)进行对比测试。结果表明:手工拆分法结果最为稳定,平行样品测试结果偏差不大于0.2%,试验结果接近真实值;DMF法和DMAC法的测试结果比算术平均值偏大1%~4%,可通过调整修正系数d降低偏差,建议调整棉+氨纶和黏胶+氨纶型交织产品d为1.02,调整莱赛尔+氨纶和莫代尔+氨纶型交织产品d为1.01。  相似文献   

20.
目前现有的检测标准对棉氨纶织物定量分析方法,主要有手工拆分法和二甲基甲酰胺法,但手工拆分法耗时长,效率低,二甲基甲酰胺法对深色织物氨纶定量分析结果偏大。文中采用20.00%盐酸法对棉氨织物进行定量分析,对比了20.00%盐酸法与二甲基甲酰胺法的准确性,并通过计算20.00%盐酸法对纯氨纶纤维定量分析的修正系数优化20.00%盐酸法,测试优化后20.00%盐酸法的准确性。结果表明,优化后的20.00%盐酸法对棉氨织物中氨纶定量分析中氨纶的绝对偏差最大为0.39%,完全符合标准中规定定量的置信区间(1.00%以内);20.00%盐酸法有效地避免了手工拆分法和二甲基甲酰胺法的局限性,对棉氨织物实现准确、快速检测,具有较好的推广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