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筛选灵芝与丹参双向固体发酵菌株,优化发酵工艺参数,获得灵丹菌质最适的发酵组合及工艺参数.方法 由不同灵芝菌株与丹参药性基质组成不同的发酵组合,在一定条件下进行双向固体发酵,以菌丝长势,菌质药效、毒性、化学成分为指标进行发酵菌株筛选及发酵工艺参数优化.结果 灵芝菌株ZL30与丹参双向固体发酵时菌丝长势尤佳、菌质活血化瘀药效显著,为最优发酵菌株,其组合为最适发酵组合,最佳发酵工艺参数为:基质含水量70%、灭菌温度100℃、灭菌时间60 min、发酵终点40 d.结论 以药用真菌双向性固体发酵工程为原理和方法进行灵丹双向固体发酵及灵丹菌质的研发、利用,切实可行.  相似文献   

2.
庄毅  谢小梅 《中国中药杂志》2009,34(16):2083-2087
目的:探索对有毒中药雷公藤缓解毒性保持药效的新技术.方法:应用"约用真菌新型(双向性)固体发酵工程"(双向发酵)的原理和方法,以雷公藤为药性基质、多种药用真菌为发酵菌种,构成多组发酵组合,在一定条件下进行固体发酵,取得不同药性菌质,用所建"发酵组合三层优选法"进行发酵菌种优选,并对当选优秀发酵组合用"发酵过程成分、药效动态比较法"初步建立它的发酵工艺.结果:已筛选出具有解毒并保持免疫抑制作用的2种发酵真菌即灵芝、槐耳和适当的发酵工艺.结论:药用真菌双向性固体发酵工程可用于研究开发解毒持效的雷公藤菌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25种不同食(药)用真菌菌株对板蓝根和大青叶的双向固体发酵的转化作用,得到具有较好抑菌作用的发酵菌质产物。方法经过板蓝根和大青叶平板初筛法和三角瓶复筛法,获得能在大青叶和板蓝根上生长的优势菌株;进一步通过抑菌实验和薄层色谱(TLC)实验,确定发酵得到的菌质产物的抑菌作用。结果复筛得到能够在板蓝根(灵芝11、灵芝13、灵芝7)和大青叶(灵芝2、灵芝11、灵芝3)上生长良好的菌株,其中含灵芝3和灵芝11的发酵液与空白对照相比具有较好的抑菌作用。TLC结果显示,灵芝2发酵大青叶的甲醇提取物有蓝色斑点为发酵后新增成分。结论板蓝根和大青叶经药用真菌进行双向固体发酵后能够有效提高其抑菌作用,而且有新物质产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钩吻发酵解毒的机理。方法运用双向固体发酵原理与技术,将不同药用真菌接种到灭菌的钩吻药性基质上,在特定条件下进行发酵,得到药性菌质;用HPLC法对发酵前后菌质中的钩吻碱甲、钩吻素子、葫蔓藤碱甲、钩吻绿碱、葫蔓藤碱乙含量进行测定。结果相同发酵条件下,不同真菌对钩吻的发酵情况有所不同,灵芝、云芝、赤芝能够正常生长,其生物碱含量与钩吻生品比较呈下降趋势。结论双向固体发酵后菌丝体生长良好的菌质中,钩吻的液相色谱行为发生了质和量的变化。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索甘草渣和11种不同的灵芝菌株的复合型双向发酵,考察灵芝发酵基质中多糖含量的变化。方法:以甘草渣为培养基质进行灵芝菌的新型固体发酵,采用苯酚一硫酸法测定发酵基质中的多糖含量。结果:经过灵芝菌发酵的菌质多糖含量,都比没有经过发酵的纯甘草渣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结论:利用灵芝菌和甘草渣进行的新型复合发酵能够有效提高基质中的药用成分。  相似文献   

6.
《中成药》2019,(3)
目的研究不同炮制工艺对附子生物碱类成分的影响。方法采用酸性染料比色法及高效液相色谱法对附子不同炮制品的生物碱类成分进行分析。结果江油产的生附片质量最优;去皮可以提高附子中有效成分的相对含有量;与传统白附片有胆巴的炮制工艺相比,采用无胆巴炮制工艺得到的白附片,总生物碱、单酯型生物碱、双酯型生物碱含有量均较高,保存药效的同时,去毒能力不足;熟附片的蒸制时间较长,生物碱类成分的含有量低于白附片,可能蒸制时间较长会造成生物碱类成分流失;经对市售的有胆附片与无胆附片检测分析,无胆蒸制或炒制附片去毒存性效果较好,且工艺简单、不易引入无机杂质。结论不同炮制工艺均能不同程度的降低附子的毒性成分双酯型生物碱含有量,增加有效成分单酯型生物碱含有量,达到增效减毒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中药发酵炮制是借助微生物的作用,在适当的温度、湿度、水分等条件下对药物进行发酵,改变其原有的特性,增强或产生新的药效,扩大应用范围,以满足临床用药的中药炮制方法。自古以来,中医就有将药物制成曲剂,从而达到减毒增效的目的。现代发酵技术在传统发酵技术和现代生物学技术的基础上共同发展而来,按发酵形式可分为固体发酵、液体发酵和双向发酵技术。针对不同发酵类型存在的优缺点,和发酵技术在中药炮制领域的应用以及目前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8.
郭丽丽  唐雪春 《新中医》2011,(11):108-109
附子,首载于《神农本草经》,为毛茛科植物乌头的子根加工品,经加后可制成黑顺片、白附片、盐附子、淡附片、炮附片等。其性味辛甘,大热,有毒,归心、肾、脾经。生附子主要功效为散寒、回阳救逆,而经炮制后的制附子主要用于温阳散寒、补虚。附子的临床应用古代文献中已有大量的记载,但附子使用的适应证、炮制、剂量范围、煎煮方法、煎煮时间、配伍规律、应用后可能出现的不适症状以及中毒后的解毒方法等尚未形成较为公认的应用规范。  相似文献   

9.
《中药材》2017,(5)
目的:考察赤芝菌对钩吻双向固体发酵的减毒存效作用及其化学成分变化。方法:选用药用赤芝菌,在一定条件下对钩吻进行双向固体发酵炮制;以钩吻生品为对照,观察发酵前后钩吻对小鼠急性毒性(LD50)的变化情况,并比较它们对醋酸腹腔刺激所致小鼠扭体作用及热板所致小鼠痛阈值的影响,HPLC考察其主要毒性生物碱含量的变化情况。结果:(1)钩吻生品的LD50为0.25 g/kg;经赤芝菌发酵30 d后,LD50为11.04 g/kg,较生品提高了44倍;(2)钩吻发酵后仍然保留镇痛药效,其小鼠最大安全给药量由生品0.08 g/kg,上升到6 g/kg,最大安全剂量提高了75倍。(3)经过双向发酵,钩吻原有毒性生物碱成分含量降低,并有多个新化学成分产生。结论:赤芝菌双向固体发酵对毒性中药钩吻具有减毒、存效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黄芪双向性固体发酵过程中黄芪甲苷的转化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黄芪双向性固体发酵前后黄芪甲苷的转化。方法:采用HPLC测定法、柱色谱分离法、波谱鉴定技术进行发酵前后的成分变化研究;观察转化产物对血管内皮细胞的抗氧化效应。结果:在黄芪发酵过程中,黄芪甲苷转化形成6-O-β-D-葡萄糖基-环黄芪醇,该转化物具有显著的抗氧化效应。结论:黄芪中有效成分黄芪甲苷经药用真菌(灵芝)双向性固体发酵后发生了生物转化,这一转化具有增效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鉴于中药附子传统减毒防腐的胆巴水浸泡漂洗流程工艺导致总生物碱及多种生物活性物质流失(有研究统计流失率高达81.3%)从而降低附子回阳救逆的主要药效之弊端,笔者用泥附子1次洗净常压加热水解进行工艺改革,结果所制生附子颗粒质量稳定,总生物碱含量高于传统工艺所制附片13倍,安全性高于药典要求。药效学试验除保持传统附片的主要药效外,还明显表现部分增效及添效。  相似文献   

12.
中药内的菌物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庄毅  陈建伟  谢小梅  马琳 《中草药》2012,43(8):1457-1461
现代生命科学已确证真菌独立成为真菌界,又以其为主出现了“菌物”(fungi)的概念和名词.因此,以往归属于中药“植物药”内的“真菌类中药”应冠名为“菌物药”,仍归属于中药,这将有助于对其所研发的新药进行合理定位.菌物药具有“药用真菌”和“真菌药物”二类药用方式,前者以真菌自身组织入药(如灵芝、茯苓等),后者是中药所独创也是唯一的一类生物制药工艺(如古代中药神曲和现代槐耳菌质).新创立的基于药性基质的“双向固体发酵”工程取得了良好进展,如具抗病毒作用的“槐芪菌质”及对雷公藤进行解毒持效的“灵雷菌质”等;利用中药药渣作为药性基质,进行中药二次开发并涉及环境保护等研究已引起业内各方的高度重视,对此取得的新进展进行简要概述.  相似文献   

13.
《中药材》2016,(3)
固态发酵炮制是利用微生物及其产生的酶类对中药材成分进行的生化转化过程,具有条件温和、利于下游操作等优点,在中国拥有悠久的应用历史。该文首先介绍固态发酵炮制中药的起源与历史,随后重点阐述固态发酵炮制在中药脱毒、增效、形成复方,活性成分提取及药用真菌等方面的研究,总结固态发酵炮制技术,最后对固态发酵炮制中药材的现代化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14.
不同炮制工艺制首乌对大鼠血虚模型的作用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以药效方法评价何首乌炮制工艺.方法建立大鼠血虚动物模型,比较生首乌和不同清蒸炮制工艺首乌、清蒸和黑豆汁拌蒸制首乌醇提液的药效差异.结果生首乌醇提部位无补血功效;不同炮制工艺制首乌醇提部位补血功效有差异.黑豆汁具有增强何首乌补血功效的作用,但与炮制工艺有关.结论炮制工艺直接影响制首乌补血功效.  相似文献   

15.
胆巴炮制对附子生物碱类成分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有胆附片与无胆附片的成分异同,探讨胆巴炮制与无胆炮制对附子生物碱类成分的影响。方法采用酸性染料比色法及高效液相色谱法对5种附子炮制品(生附片、黑顺片、熟附片、蒸附片、炒附片)的生物碱类成分进行分析。结果江油产生附片质量最优,去皮可以提高附子中有效成分的相对含量;有胆炮制黑顺片、熟附片均能显著降低毒性成分双酯型生物碱的含量,但同时有效成分单酯型生物碱及总生物碱流失严重;无胆蒸制或炒制附片能有效去除毒性成分并保留有效成分,"去毒存性"能力较好。结论不同炮制方法能不同程度地降低附子毒性成分双酯型生物碱含量,增加有效成分单酯型生物碱含量,达到增效减毒的目的;但有胆炮制附片存在炮制过度之嫌,无胆炮制工艺简便易行,不易引入无机杂质,具有推广和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离并鉴定柬埔寨野生灵芝菌株及伴生菌,通过拮抗试验初步评价伴生真菌对灵芝的影响。方法:对64个分离自柬埔寨灵芝的真菌样品进行了ITS序列鉴定,对检出的灵芝菌株与相同子实体中分离到的伴生真菌进行了拮抗试验。结果:检出22株灵芝,占比34.4%,全部鉴定为Ganoderma lingzhi;在非灵芝菌株中最常见的是炭角菌属(Xylaria)及炭团菌属(Hypoxylon),分别占比35.9%及15.6%,另检出灵芝病原真菌1株,鉴定为灵芝腐败木生红曲霉Xylogone ganodermophthora;检出药用真菌1株,鉴定为白囊耙齿菌Irpex lacteus。实验证明灵芝菌株间的拮抗作用更为突出,而灵芝与伴生真菌之间能交织生长,这影响到灵芝的品质。结论:柬埔寨民间习用灵芝的药用特性尚需专业而系统的研究,方可确立为药用灵芝种质与资源的一个新自然分布区与产地;当地炭角菌属真菌以及采后储藏方式是影响柬埔寨灵芝品质或用药道地性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7.
目的:为了比较新法加工附子与附片温阳扶正方面二者有无差异,故进行本实验研究;方法:通过观测二者对小鼠断头后张口呼吸时间,小鼠在低温环境中的存活率和对DNCB所致小鼠耳廓迟发超敏反应的影响及对单核巨噬细胞吞噬功能的影响。结果:附子高、中剂量组有延长其张口呼吸的时间;附子能够提高小鼠在寒冷环境中的存活率;附子、附片均能显著抑制DNCB所制小鼠耳廓迟发超敏反应,且附子高剂量组、附片组与模型组比较肝脾指数差异具有非常显著性;附子、附片均能提高K值,表明其具有提高小鼠巨噬细胞系统的吞噬作用。结论:新法加工附子不但保持了附片的原有药效且在耐缺氧和抗寒冷实验中表现出增效,表明该加工工艺较传统加工工艺简单易控。但其药效的机理和物质基础需要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8.
远志是我国传统中药,具有益智安神、镇咳祛痰之功,其炮制方法多样,但炮制目的均在于减毒增效。笔者对远志古法炮制中的净制、切制、加辅料制与不加辅料制等方法进行了文献概述,对不同版本《中国药典》和各地炮制规范收载的远志炮制方法进行了归纳,并比较了不同炮制方法之间的差异及研究进展情况。在此基础上,以远志炮制品的现代研究为切入点,针对远志去心、甘草制、蜜炙、厚朴汁炙和炆制等不同炮制方法,分别从炮制工艺、炮制前后化学成分变化、药效变化及减毒增效机制等方面进行文献分析。根据远志炮制研究现状,分析了其现存的一些问题:远志古法炮制虽多样,但现代沿用的并不多;炮制工艺缺乏规范化研究;对辅料如甘草、炼蜜或厚朴等炮制远志引入的化学成分研究较少;部分炮制品的减毒增效机制尚不明确。笔者认为,应加强对远志古法炮制研究,并与地方特色制法相结合,在确定其炮制工艺的同时,结合化学成分、药效等方面,对不同远志炮制品种深入开展其炮制机制等方面的研究,为远志炮制的合理性提供科学依据,以确保临床安全用药。  相似文献   

19.
本皿录格式:顺序号(可作索取号)中文题目〔文种〕/文献归类(包括论文、文摘、专利等),页数培养、提取及分析001用固体发酵法繁殖灵芝等真菌〔英]/专利,38002灵芝的基因转化方法[中]/专利,8003灵芝菌发酵培养基的优化及灵芝胞外多楠的 分离、纯化【中〕/论文,3004用超声粉碎、蛋白酶或纤维酶处理,从落菇(灵 芝等)子实体、菌丝体和菌核中提取活性组分 [日]/专利,8005合成天然高分子聚合物(灵芝等)的粉碎技术 [中]/专利,5006食用与药用真菌粉末和真菌多糖(灵芝多箱) 的制造工艺〔中]/专利,17007用液体发酵法同时生产灵芝多糖和灵芝酸的 工艺[中…  相似文献   

20.
目的 通过双向固体发酵技术研制具有活血化淤作用的灵芎菌质.方法 经过川芎平板初筛法和川芎袋料复筛法,获得能在川芎基质上生长的优势菌株;进一步通过测定小鼠凝血时间和出血时间,以及大分子右旋糖酐所致的血淤模型中小鼠耳伊文斯蓝的表达量,确定发酵得到的灵芎菌质的活血化淤作用,同时用ABTS法测定了菌株生长时期漆酶的活性.结果 复筛得到三株能够在川芎基质上生长良好的灵芝菌株,其中ZL-13灵芎菌质具有较好的活血化淤效果,而且作用显著优于中药材川芎;此外,菌株的漆酶活性越高,发酵形成的菌质活血化淤效果越好.结论 通过双向固体发酵技术得到的灵芎菌质能显著提高川芎的活血化瘀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