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研究益母草成分盐酸益母草碱(Leonurine hydrochloride)灌胃(ig)给药的小鼠急性毒性反应。方法经预实验确定按最大给药量法设计实验,小鼠40只,雌雄(♀♂)各半,随机分为给药组和阴性对照组(给药组和阴性对照组小鼠♀♂各10只),给药组以盐酸益母草碱5000 mg·kg-1为最大给药剂量,20m L·kg-1为给药容量,在24h内一次灌胃,阴性对照组给予等容积的0.5%CMC-Na溶液,给药后自由饮食饮水,连续观察14d小鼠体质量、行为活动以及死亡情况。结果给药组♀♂小鼠观察期内体质量、行为活动及实验结束后的系统剖检与阴性对照组比较均无明显异常变化,未见动物死亡。结论盐酸益母草碱灌胃给药对小鼠的LD50和MTD(最大耐受量)均大于5000 mg·kg-1,提示盐酸益母草碱急性毒性甚低。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小鼠急性毒性试验和亚慢性毒性试验评价松茸醇提物的安全性。方法:选取50只小鼠,随机分为4个实验组和1个对照组,按500、1000、2500、5000 mg·kg-1剂量一次性灌胃给药,观察中毒症状,记录死亡数并计算半数致死量(LD50);另取20只小鼠,随机分为两组,以最大给药剂量一次性灌胃给药后连续观察14 d,测定最大给药量;再取80只小鼠随机分为3个实验组和1个对照组,每组20只,雌雄各半,剂量分别为1000、2500、5000 mg·kg-1,连续灌胃90 d。实验末期检查小鼠血常规、生化指标;试验结束时处死动物,称量重要脏器重量,计算脏器指数,并对主要脏器进行病理组织学观察。结果:实验期间,各组小鼠均未见明显中毒体征,也未见死亡。各实验组大鼠的体质量与对照组比较差别无统计学意义。试验末期血液生化和血常规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差别均无统计学意义。各实验组动物的脏器系数与对照组比较差别均无统计学意义,组织病理学未见明显异常。结论:在本实验条件下,松茸提取物无明显亚慢性毒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养胃颗粒灌胃给药对小鼠的急性毒性实验,为临床应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根据中药、天然药物急性毒性实验技术指导原则,将小鼠40只按体质量随机分为养胃颗粒组和空白对照组,禁食不禁水12 h后,养胃颗粒组将养胃颗粒以最大浓度(2.1 g·ml-1),最大体积[0.4 ml·(10 g)-1]灌胃给药,空白对照组以等容积的蒸馏水灌胃给药,连续14d观察小鼠体质量,行为活动以及死亡情况。14 d后处死所有小鼠,观察小鼠心、肝、肾、脑等脏器是否正常。结果养胃颗粒组小鼠无1例死亡,与对照组比较,养胃颗粒组小鼠的体质量变化和进食量无显著差异,行为活动无异常。尸解后未见养胃颗粒组小鼠的脏器异常。结论养胃颗粒对小鼠急性毒性甚低,在规定剂量下服用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十二味穿甲片原料对小鼠的急性毒性及抗急性肝损伤作用。方法取SPF级KM种小鼠40只,按最大给药量法,初步评价十二味穿甲片原料灌胃途径给药的急性毒性;另取小鼠84只,按体重分层随机分为7组,供试药组给予十二味穿甲片原料药粉相当于生药3.4,6.8,13.7,17.1g·kg-1,阳性药对照组给予200mg·kg-1的联苯双酯,阴性对照组和模型对照组给予等体积的0.5%CMC-Na溶液,给药10d后除阴性对照组小鼠ip等容量大豆油外,其余各组小鼠ip 0.1%CCl4的大豆油溶液10ml·kg-11次,检测各组小鼠血清中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和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的水平,并进行肝组织的病理学观察。结果在本实验条件下,以十二味穿甲片药粉相当于生药114g·kg-1(相当于成人推荐临床日用量的600倍)为最大给药量给小鼠灌胃给药,小鼠全部存活,未出现明显的急性毒性反应。十二味穿甲片原料可明显降低CCl4诱导的肝损伤模型小鼠血清ALT、AST的水平,同时能减轻CCl4引起肝损伤病理变化,使肝细胞水肿、气球样变及炎细胞浸润减少。结论在实验条件下,十二味穿甲片毒性甚低,安全性好;十二味穿甲片对CCl4引起肝损伤小鼠具有明显的保肝降酶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小鼠在短时间内灌胃吐泻肚痛胶囊药粉的急性毒性.方法 采用经口给药测定小鼠口服吐泻肚痛胶囊的急性毒性.以36 g·kg-1·d-1剂量的吐泻肚痛胶囊药粉(相当于吐泻肚痛胶囊临床每日用量的480倍)灌胃小鼠,连续14 d,观察服药14 d后其毒性反应和死亡情况.结果 小鼠的一般活动、食欲、精神、大小便等均未见异常,体质量未见下降,也未见动物死亡,与对照组比较,未见明显差异.结论 吐泻肚痛胶囊口服给药无明显急性毒性表现.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四妙勇安汤活性部位(SMAF)灌胃给药的急性毒性。方法通过预实验,未获得动物的半数致死量,进行最大耐受量试验。选取昆明小鼠及Wistar大鼠各40只,雌雄各半,均分为给药组(20只)及对照组(20只),雌雄各半,给药组采用一次最大浓度和最大容积灌胃给药,小鼠灌胃剂量为6.0 g/kg,大鼠灌胃剂量为3.0 g/kg,对照组灌胃等容积0.5%羧甲基纤维素。观察给药14 d内,大、小鼠的行为、体质量、进食量、死亡率及毒性反应,计算药物的最大耐受量。结果给药后14 d内,与对照组相比,给药组雌雄小鼠、大鼠活动、行为、眼睑、分泌物、呼吸、腹形、排便等均无异常,未见因药物引起的死亡。给药组雌雄小鼠、大鼠给药后7、14 d体质量与对照组同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给药组雌雄小鼠、大鼠药后7、14 d进食量与对照组同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给药14 d后,处死各组小、大鼠,与对照组比较,给药组均未见脏器明显的肿大、萎缩、坏死、充血、出血、水肿等异常现象。四妙勇安汤活性部位一次性灌胃给药对小鼠最大耐受量6.0 g/kg(相当于人日推荐量的360倍);对大鼠最大耐受量3.0 g/kg(相当于人日推荐量的180倍)。结论 SMAF灌胃给药没有明显毒性。  相似文献   

7.
芍药苷对利血平诱导抑郁模型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研究芍药苷对利血平诱导小鼠抑郁模型的行为以及脑组织中单胺递质含量的影响。方法:动物随机分为6组,即对照组、模型组、盐酸氯米帕明40 mg·kg-1组、芍药苷(50,100,200 mg·kg-1)组,均按10 mL·kg-1灌胃给药。每日1次,连续给药7 d,利用利血平诱导小鼠抑郁模型,观察芍药苷的抗抑郁作用。采用HPLC检测小鼠脑组织中单胺递质含量变化。结果:芍药苷(100,200 mg·kg-1)连续灌胃给药7 d可显著提高小鼠抑郁模型体温(P<0.05,P<0.01),芍药苷(200 mg·kg-1)可改善眼睑下垂(P<0.01)及运动不能(P<0.05);并可明显升高脑组织中去甲肾上腺素(NE)(P<0.01和P<0.001)和5-羟色胺(5-HT)(P<0.05,P<0.001)含量。结论:芍药苷具有一定的抗抑郁作用,其机制可能与调节单胺递质含量有关。  相似文献   

8.
葛根散的急性毒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考察葛根散对小鼠的急性毒性并初步摸索其毒性靶器官。方法以最大剂量药液灌胃,24 h内给药3次,给药后连续观察7 d。详细记录小鼠体质量、行为活动、状态、饮食、大便、小便、毛色、分泌物及死亡等情况。结果全部动物无死亡,也无明显中毒反应,测得葛根散最大试验药物剂量为403.20 g.kg-1,为酒伤患者拟用量的403.20倍。结论葛根散对实验小鼠无明显急性毒性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白花前胡甲醇提取物对小鼠的急性毒性作用,初步确定其临床给药剂量,为该药安全性评价及体内药动学研究奠定基础,并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从中药饮片白花前胡药材中,用甲醇回流提取,浓缩得甲醇提取物;分别采用灌胃、腹腔注射给药,观察小鼠中毒症状并记录死亡动物数,采用bliss法测定半数致死量(LD50)。结果:灌胃法给药测得半数致死量LD50为3887.0 mg·kg-1,LD50(Feiller校正)95%的可信限为3307.0-4554.3 mg·kg-1,LD5为1831.9 mg·kg-1,LD95为8247.5 mg·kg-1。腹腔注射法给药测得半数致死量LD50为577.28 mg·kg-1,LD50(Feiller校正)95%的可信限为507.06-660.83 mg·kg-1,LD5为349.12 mg·kg-1,LD95为954.53 mg·kg-1。结论:白花前胡甲醇提取物经灌胃毒性较小,腹腔注射毒性较大,应引起临床用药的注意。  相似文献   

10.
目的:建立地黄和胃口服液对小鼠的急性毒性实验。方法:将小鼠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药组,给药组小鼠用1.91g生药·ml-1的地黄和胃口服液灌胃给药,对照组给予等容量蒸馏水,观察给药后7d内动物一般状态。结果:地黄和胃口服液给药组小鼠在7d内一般状态良好,毛色光滑。结论:地黄和胃口服液对小鼠灌胃给药的最大给药量为768g生药·kg-1,相当于成人临床用药的936.6倍,说明该药毒性很小。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麻黄定喘汤和鹿茸大补汤对昆明小鼠灌胃的急性毒性,并评价其安全性。方法:选取昆明鼠种50只,雄雌各半,灌胃给药。通过预实验结果,半数致死量(LD50)足够大,无明确值,采用临床成人药量的100倍,麻黄定喘汤给药组采用23 000 mg·kg~(-1),鹿茸大补汤给药组采用26 000 mg·kg~(-1),并设置生理盐水对照组,按照小鼠体质量10 ml·kg~(-1)的剂量灌胃给药,连续观察7日,并记录小鼠体态、精神状况、体质量、摄食量等。观察7日后,用颈椎脱臼法将小鼠处死,解剖观察,取脑、肝、脾、肺、肾脏器称重,计算脏器系数。对小鼠组织进行生化检查,计算谷草转氨酶活力(U/gprot)和谷丙转氨酶活力(U/gprot)。将麻黄定喘汤给药组和鹿茸大补汤给药组所得数据与生理盐水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经口急性毒性实验未见动物有中毒症状,无动物死亡,外观表现正常。通过统计处理,所得数据与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麻黄定喘汤和鹿茸大补汤安全性较高,临床中可以适量使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七丹胶囊的急性毒性反应。方法采用24h内最大浓度1次灌胃给药,观察2周内小鼠体质量、行为以及死亡等情况。结果给药组小鼠观察期内无明显因药物引起的中毒反应及死亡情况,小鼠一日最大给药剂量为26.0g/kg,相当于临床成人每日常量的108倍。结论七丹胶囊无明显的急性毒性反应。  相似文献   

13.
消积止痛散的急性毒理实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研究消积止痛散对小鼠的急性毒性反应。方法:分别用最大浓度、最大容积1次灌胃给药(剂量为177.9g生药/kg体重)和1d内多次最大量给药(剂量为533.7g生药/kg体重),观察给药后1周内小鼠体重、行为及死亡等情况。结果:给药组小鼠观察期内无体重及行为活动的异常变化,无1例死亡。结论:消积止痛散无明显急性毒理反应。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独一味的急性毒性作用。方法①小鼠尾静脉注射不同剂量的独一味提取物,连续观察14 d,记录小鼠的急性毒性反应,并计算半数致死量(LD50)及LD5095%可信限;②小鼠灌胃给药,测定经口给予独一味的急性毒性反应。结果①静脉注射独一味提取物后,部分小鼠出现中毒反应并死亡,计算LD50为711.0 mg.kg-1,LD50的95%可信限为612.9~824.9 mg.kg-1,死亡动物尸检,其主要脏器肉眼未见明显改变。14 d后各剂量组存活小鼠体质量平均增加29.3%。②小鼠灌胃给予独一味提取物(18.0 g.kg-1,相当于成人一次用量的102倍)后,连续观察14 d,小鼠全部存活,无明显毒性反应,小鼠体质量平均增长35.7%,略高于生理盐水组(29.8%)。结论独一味毒性较小,临床用药比较安全。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建立斑蝥素(cantharidin,CTD)诱导小鼠急性毒性模型,比较CTD急性毒性剂量给药后小鼠各器官损伤情况,探究CTD引起小鼠急性毒性的靶向器官及可能机制。方法:取Balb/c小鼠,CTD梯度剂量(2,3,4 mg·kg-1)一次性灌胃给药,观察小鼠的生存状态,并获得CTD急性毒性剂量和最佳取材时间。根据以上结果,以CTD急性毒性剂量给药,3 h后使用戊巴比妥钠对小鼠进行麻醉后检测心电图,取血清检测丙氨酸氨基转移酶、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尿素氮、乳酸脱氢酶、肌酸激酶、心肌肌钙蛋白的浓度。取心、肝、肾、肠通过苏木素-伊红(HE)染色进行组织病理学观察分析。结果:与正常组小鼠相比,给药组小鼠不同剂量CTD给药后,小鼠的中毒反应随剂量升高而增大,CTD急性毒性剂量为4 mg·kg-1,平均死亡时间为(4.64±1.33)h。与正常组小鼠相比,CTD组急性毒性剂量给药后小鼠心电图出现异常J点上移,心率趋缓。血清中丙氨酸氨基转移酶、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尿素氮、心肌肌钙蛋白均明显升高(P0.05),肌酸激酶、乳酸脱氢酶显著升高(P0.01);HE病理染色显示,与正常组相比,CTD组急性毒性剂量给药后引起小鼠小肠、肝脏、肾脏损伤不明显,心脏出现炎症细胞浸润、心肌纤维结构紊乱,心肌间质充血及点状坏死,损伤严重。结论:心脏是CTD引起小鼠急性毒性关键靶向器官。  相似文献   

16.
目的:在动物上评价香舒丸的急性毒性和长期毒性,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急性毒性试验中,设置对照组和给药组,每组各10只雌性小鼠。给药组以香舒丸能通过灌胃针的最大药液浓度(7.26 g·mL~(-1))、小鼠最大灌胃体积(0.04 mL·g~(-1)),在24 h内2次给予小鼠。观察并记录给药后14 d内的死亡情况、毒性反应、体重、摄食量,观察期结束后,检测血液生化学指标,肉眼检查各主要脏器组织病变情况,计算脏器系数和最大给药量。长期毒性试验中,设置香舒丸11 g·kg~(-1)组、22 g·kg~(-1)组、44 g·kg~(-1)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0只雌性大鼠。连续给药13周及恢复4周,记录大鼠的一般表现、体重、摄食量。给药及恢复期结束后,检测大鼠血液学指标、血液生化学指标,肉眼检查各主要脏器组织病变情况,计算脏器系数,并观察脏器组织病理学变化。结果:急性毒性试验中,给药组小鼠的一般表现正常,体重、摄食量、血液生化学、脏器系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肉眼检查各主要脏器组织无明显病变,小鼠最大给药量为580.8 g·kg~(-1)。长期毒性试验中,香舒丸3个剂量组给药13周后及恢复4周后,大鼠的一般表现正常,体重、摄食量、血液学指标及脏器系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给药13周后,香舒丸44 g·kg~(-1)组Urea显著升高、Crea显著降低(P0.01),但均在本实验室正常生理值范围内,44 g·kg~(-1)组1例肾脏出现轻微矿化;恢复4周,指标恢复正常,其他血生化指标无显著性改变,香舒丸组脏器或组织未发生明显病理改变。结论:香舒丸对雌性小鼠、大鼠未见明显的急性毒性及长期毒性,提示香舒丸在临床推荐剂量下服用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赤雹根总皂苷(TSRT)的镇痛作用部位.方法:昆明种小鼠120只,随机分为福尔马林致痛实验组和改进小鼠酵母致炎性组织疼痛模型实验组,每组60只.各组再分为TSRT 240,120,60 mg· kg-1组,阿司匹林200 mg· kg-1组,吗啡5 mg·kg-1组和空白对照组,每组10只,吗啡组腹腔注射给药,其余各组均灌胃给药.采用小鼠福尔马林致痛实验和改进小鼠炎性组织疼痛模型观察TSRT对痛反应的影响,分析其镇痛作用部位.结果:在福尔马林实验中,TSRT 120,60 mg· kg-1剂量组小鼠第Ⅱ时相痛反应积分显著低于NS组(P<0.01),但对第Ⅰ时相疼痛积分无明显影响;TSRT 240 mg· kg-1剂量组小鼠第Ⅰ时相和第Ⅱ时相痛反应积分均低于NS组(P <0.05,P<0.01).在小鼠炎性组织疼痛模型实验中,TSRT各剂量组炎性足痛阈显著高于NS组(P<0.01),正常足痛阈与NS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结论:TSRT镇痛作用部位主要在外周.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玳玳果降脂提取物小鼠急性毒性,初步评价其用药安全性。方法取40只体质量24~29 g昆明种小鼠,随机分成给药组与空白组各20只,雌雄各半,选用最大耐受量(MTD)法试验。给药组按玳玳果降脂提取物可以灌胃的最大浓度(0.8 018 g/m L)及小鼠可承受的最大体积(0.4 m L/10 g)一次性口服灌胃,空白组蒸馏水(0.4 m L/10 g)灌胃。灌胃给药1次,连续观察14 d,记录小鼠的毒性反应、死亡情况。结果无法得出玳玳果降脂提取物LD50;给药后连续观察14 d,小鼠未见中毒反应,无动物死亡;给药14 d后解剖小鼠,肉眼未见脏器异常;脏器指数评价,2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小鼠灌胃给药最大耐受剂量为32.07 g/kg,相当于临床成人日用量的285.07倍,提示玳玳果降脂提取物口服毒性小,临床剂量下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19.
郭洁  张晓双 《陕西中医》2012,(9):1251-1252
目的:观察特效风湿宁胶囊小鼠灌胃的急性毒性,测定LD50或最大给药量,为临床治疗研究提供重要的依据。方法:在预试验中,将10只小鼠分成两组进行给药,观察1组在以0.4mL/10g单次给予91%(最大浓度,620g生药/100mL)的特效风湿宁胶囊浓缩液,对照1组进行等量的饮用水灌胃,两组10只动物无一死亡,遂进行最大给药量测定。正式试验时,取健康昆明种小鼠20只,雌雄各半,将小鼠以雌雄平均分配的方式分成两组,分别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灌胃给予91%的特效风湿宁胶囊浓缩液,每隔6h给药一次,连续2次;对照组小鼠进行等量的饮用水灌胃,其他的均与观察组相同,两组小鼠在给药后进行观察14d。结果:观察期内未见动物有严重的急性毒性反应。特效风湿宁胶囊小鼠灌胃的最大给药量是72.8g/kg(相当于496g生药/kg),此剂量相当于临床人用量的1055.32倍(人以60kg计,每天的临床剂量为0.47g生药/kg)。结论:特效风湿宁胶囊"的急性毒性较小。  相似文献   

20.
安益国 《河南中医》2013,33(2):193-195
目的:研究牛蒡子苷(ARC)对链脲佐菌素(STZ)所致糖尿病小鼠糖脂代谢的影响.方法:80只雄挂昆明小鼠腹腔注射80mg·kg-1链脲佐菌素(STZ)建立糖尿病小鼠模型,将造模成功的40只小鼠随机分为牛蒡子苷低剂量组(200mg·kg-1)、牛蒡子苷高剂量组(400mg·kg-1)、模型组和二甲双胍(500 mg·kg-1)组各10只,同时设立正常对照组10只.各组灌胃(ig)给药,连续4周.给药结束后测定小鼠体质量、空腹血糖、糖化血清蛋白(GSP)、胰岛素(INS)、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HDL-C)、低密度脂蛋白(LDL-C).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小鼠TC、TG、LDL-C水平显著提高(P<0.05或P<0.01),HDL-C水平降低(P<0.01);牛蒡子苷高剂量组可显著降低糖尿病小鼠血清中TC、TG水平(P<0.05),对血清中HDL-C水平有升高趋势,但无显著性差异(P>0.05),对血清LDL-C水平无明显影响(P>0.05).结论:牛蒡子苷能改善糖尿病小鼠糖脂代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