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刑事诉讼费用制度是商品经济充分发展的产物。它的主要内容是,在刑事诉讼中,由国家、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分担刑事诉讼费用。我国于1979年颁布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没有规定该制度。因此,刑事诉讼费用制度鲜见于各种教科书及论著中,未得到人们的重视。然而,在改革开放十多年后的中国确有必要建立该制度。一、建立刑事诉讼用制度有利于维护诉讼参与人的合法的民事权益,有利于减轻国家不合理的刑事诉讼费用负担。我国由于缺乏刑事诉讼费用制度,长期以来,刑事诉讼中诉讼参与人支出的诉讼费用得不到应有的补偿,损害了…  相似文献   

2.
刑事诉讼中法律援助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法律援助制度,又称法律救助、法律扶助制度,是为世界各国普遍采用的国家对因经济困难无力支付法律服务费用的当事人,或者为待殊案件的当事人减免收费提供法律帮助的一项司法救济制度。在刑事诉讼中,法律援助的意义体现在对辩护制度的保障方面,刑事诉讼是国家追究和惩罚犯罪的司法行为,是对涉嫌犯罪的人生命权、自由权以及政治经济权利等基本人权的法律处理。从国家立法目的上看,这一司法行为的目的有二:追究犯罪与保障人权。(保障人权在这里有两个含义,一是保障无罪的人不受追究;二是追究犯罪必须依法定程序进行,保障被告人的诉…  相似文献   

3.
在公正与效率之间——英国刑事诉讼制度的最新发展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正> 长期以来,我国法律学者习惯上将英国和美国的法律制度统称为“英美法”,对这两个国家的刑事诉讼制度不加细致的区分。但实际上,英国与美国的刑事诉讼制度在不少地方存在着很大差别。  相似文献   

4.
刑事诉讼三个价值目标的实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正、效率、效益是现代法律制度追求的最基本价值目标,是法律的精神实质,刑事诉讼法律制度当然也不例外。新的《刑事诉讼法》(以下称现行《刑事诉讼法》)对传统刑事诉讼制度的改革正体现了这种价值追求。笔者在本文中将以这三大价值目标为标准,对现行刑事诉讼制度略作评价,以期对司法实践有所研益。一、刑事诉讼制度改革与公正目标的实现刑事诉讼实质上是解决刑事纠纷的一种活动,其最终目的是均衡两方面的内容,一方面是惩治犯罪,另一方面是保护无辜。实现了这两方面的内容,刑事诉讼就实现了最大的公正,这也就是刑事诉讼制度中公…  相似文献   

5.
刑事法律援助制度,是指在刑事诉讼中,依照法律规定为贫穷的、无力支付法律服务费用或其他符合法定条件的案件当事人,免费提供辩护或代理的制度。它是一种在刑事诉讼领域中为保持控辩平衡、保障社会弱者获得平等诉讼机会以实现司法正义的制度设计,是现代法治国家实现司法公正和保护基本人权不可替代的重要手段。其主旨在于实现宪法所规定的“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保障每一个进入刑事诉讼的公民均有平等的机会实现实体正义。法律援助制度的产生、发展和国际化法律援助制度起源于15世纪的英国,上世纪60年代,在西方发达国家日臻完善,与此同…  相似文献   

6.
刑事诉讼中被害人法律地位之研讨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被害人在刑事诉讼中的法律地位 ,是被害人法律权利和法律义务的集中体现。由于对刑事诉讼本质、功能、目的认识不同以及法律文化、社会环境等方面的差异 ,在不同历史时期、不同国家的刑事诉讼中 ,被害人处于不同的法律地位。在我国现行刑事诉讼制度中 ,被害人是刑事诉讼的当事人 ,但在公诉案件中 ,被害人的当事人地位受到国家公诉权的限制和制约 ,处于从属性的当事人地位。这一规定 ,整体上是合理的 ,但在一些具体规定上需要加以改进和完善。  相似文献   

7.
一、被害人诉讼地位的比较法研究被害人在程序法上的地位即指被害人在刑事诉讼关系中所处的位置,是被害人依法享有的法律权利和承担法律义务的集中体现。纵观古今中外,不同历史时期、不同法律制度下,被害人在刑事诉讼中的法律地位呈现出不同的样态。(一)古代刑事诉讼被害人的地位就刑事诉讼模式来说,在人类社会早期,实行的是弹劾式刑事诉讼。其特点是国家没有专门的追究犯罪的机构,假如被害人不起诉,那么诉讼便不会发生。这就是"无  相似文献   

8.
辩诉交易是由英美法系发展而来的一项刑事诉讼法律制度。20世纪后期,这一制度在大陆法系一些国家继受下来,反映在其立法与法律实践当中。两大法系在这一制度上的融通,从一个侧面反映出20世纪国际一体化的趋势与进程。  相似文献   

9.
证据是法院审判刑事诉讼案件时的重要依据,刑事诉讼证据制度是一个国家刑事诉讼法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保护犯罪嫌疑人权利的重要途径。我国《刑事诉讼法》对刑事诉讼证据的调查和识别进行了若干规定,这些规定初步构成了我国刑事诉讼证据制度的主体。本文通过对现有刑事诉讼证据制度的研究,结合刑事诉讼证据制度与保护犯罪嫌疑人权利的关系,就如何进一步完善我国刑事诉讼证据制度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0.
沉默权规则探微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邹发云  任来保 《河北法学》2001,19(5):143-146
介绍沉默权制度的渊源、内涵及其模式,阐述这一法律制度在道德领域和诉讼领域的价 值取向。主张我国刑事诉讼立法、司法应移植这一法律制度以有效改善现行刑事诉讼机制, 并就需修改与完善的事项提出了若干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11.
我国宪法和法律赋予了检察机关法律监督的职权,检察机关对刑事诉讼活动进行法律监督,对诉讼环节可能出现的错误进行及时的纠正,以确保国家的法律能够公正有效地实施。刑事诉讼监督权是检察机关诉讼监督权的核心,其中主要包括侦查监督权、刑事审判监督权和刑罚执行监督权。本文主要论述刑事诉讼监督工作中的难点和对策。将刑事诉讼监督工作的难题解决,可以加快刑事诉讼监督目标的实现,完善我国的法律制度,提高法律水平。  相似文献   

12.
安星 《青海检察》2009,(2):37-39
检察机关是国家的法律监督机关,对刑事诉讼活动的监督,是法律监督的重要组成部分。长期以来,在司法实践中对刑事诉讼活动的法律监督一直是一个比较薄弱的环节。其中重要原因就是我国刑事诉讼证据制度还不完善,在证据采信的规则和机制上还有缺陷,导致法律监督不到位。因此,加大司法改革力度,完善刑事证据制度,是增强法律监督能力,提高法律监督水平,保障人权,实现公平正义,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13.
律师提前介入刑事诉讼,提前为犯罪嫌疑人提供法律帮助,是我国刑事诉讼法在修改过程中借鉴西方立法先进经验的一项重大举措,同时也是我国刑事诉讼渐趋民主化的重要标志之一。因此,律师提前介入刑事诉讼制度一经法律确认,即引起社会及传媒的广泛关注。然而,卫997年新年伊始之际,在修改后的刑事诉讼全面实施的过程中,律师提前介入刑事诉讼制度却在现实的司法活动中频频“触礁”。在一些地方,律师提前介入刑事诉讼关隘重重,几近不能,律师依法提前为犯罪嫌疑人提供法律帮助,几乎成为法律“神话”。这一现象已开始同该制度确立时一样…  相似文献   

14.
论刑事庭审法律监督与庭审方式改革的冲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制度设计冲突我国宪法第29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检察院是国家的法律监督机关。”为体现宪法规定的精神,这次修改刑事诉讼法的一个明确的思想就是加强检察监督职能,保证国家法律正确实施。因此,修正后的刑事诉讼法在总则第8条明确地确立了检察机关对刑事诉讼实行法律监督的基本原则。在具体制度设计方面,强化了立案监督(刑事诉讼法第87条)、刑事执行程序中的执行监督(刑事诉讼法第222条和224条),使检察机关对整个刑事诉讼的法律监督逐步走向完善。应当说,检察机关对刑事诉讼实行法律监督,作为刑事诉讼法的一项基本原…  相似文献   

15.
刑事诉讼的实质是国家刑罚权的行使。通过刑罚权的行使,追究犯罪人的犯罪行为。而这个为世所公认的法律和司法制度,却是由中世纪欧洲君主专制时代的纠问主义诉讼制度所确立的。“刑事诉讼”在西方国家法律中通常表述为刑事“程序”(Crimina—Procedure),而在大多数东方国家却被视作“诉讼”。绝不能轻易地认为这仅仅是用词上的不同,正是由于这种不同,而在深层意义上深刻反映了不同的民族历史传统和思维旨趣。由此又可窥见东西方国家法律制度的差异。从功能上说,法文化应该是一个较为宽泛的概念。首先,它直接与立法、法律制度和司法制度密切关联,后者又成为构成法文化系统的渊薮和最基本载体。各个国家和不同时期的诉讼制度有其自身深刻的历史原因  相似文献   

16.
证人证言在刑事诉讼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证人应当出庭作证,这几乎是所有国家的法律和司法实践的要求。如果不能在司法实践中真正建立证人出庭作证制度,将无法对证人证言进行实质意义上的质证,我国刑事诉讼改革的实际效果将大打折扣。  相似文献   

17.
我国司法机关的刑事诉讼费用,一向完全由国库开支,这是不合理的,被判决有罪的被告人应负担刑事诉讼费用。刑事诉讼费用,包括:(1)侦察调查缉拿费用;(2)作证鉴定和翻译费用;(3)保管、寄存和检验物证费用;(4)起诉和审判费用等等。刑事诉讼一般是由被确认有罪的被告人的犯罪行为直接引起的,按照罪责自负原则,一方面,应追究其刑事责任;而另一方面应判令负担刑事诉讼费用,这是合情合理的。犯罪分子的犯罪行为,本来已给社会造成了  相似文献   

18.
法律移植是完善我国刑事诉讼制度的重要方法和途径。在诉讼制度移植的过程中,我们应当摒弃主客两分的心理情结,同时还要认识到“普适性”作为法律移植的逻辑前提难以成立。在理性有限的前提下,我国刑事诉讼法再次修改不能完全以西方国家的刑事诉讼制度为摹本,而应适当考虑法律移植与本土资源的协调。  相似文献   

19.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一百二十九条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检察院是国家的法律监督机关。”1996年3月17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作了重要修正,其中关于刑事诉讼基本原则的修正增加产‘人民检察院依法对刑事诉讼实行法律监督”的专条规定。由此,人民检察院对刑事诉讼的法律监督被具体确定为刑事诉讼中必须遵守的一项基本原则。这也是落实宪法关于人民检察院是国家法律监督机关规定的具体体现和必要措施。这样,人民检察院在刑事诉讼的全过程中,对各项诉讼活动均承担着法律监督职责。因而…  相似文献   

20.
我国刑事诉讼法修改在即,但是关于刑事诉讼制度改革我们始终缺乏一种方法论上的指引。“底限正义”理论是一种指导刑事诉讼制度改革的有效方法和策略,它一方面认可人类社会存在着最低限度的正义要求,从而为以法律移植为主要内容的我国刑事诉讼制度改革提供了理论依据;另一方面又承认正义的相对性和多元性,承认法律制度移植的可选择性,从而为我国当前刑事诉讼制度改革提供了微观操作步骤。同时,“底限正义”理论对我国刑事诉讼法学研究的深入拓展也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