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 毫秒
1.
提出一种可有效降低脱硫系统能耗的双入口喷淋塔烟道布置方案。阐述双入口塔在技术上的可行性与先进性,并从投资成本、运行成本、占地面积等经济指标方面对双入口塔烟道布置方案与单入口塔烟道布置方案进行了对比分析。对于2×660 MW烟气脱硫装置,双入口塔烟道布置方案与单入口塔烟道布置方案相比,可使烟气压降降低400 Pa,年节约电耗500万kW.h,节约占地面积1 500 m2,成本与单入口塔烟道布置方案相当。双入口塔烟道布置方式是一种节能、节约土地资源的烟气脱硫技术,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
燃煤电厂脱硫系统腐蚀分析及防腐措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殷晓红  张金丽  佟瑶  张亮  毕红岩 《黑龙江电力》2012,34(2):128-130,134
阐述了燃煤电厂石灰石-石膏湿法脱硫系统的组成和工艺流程,指出了火力发电厂湿法脱硫系统发生腐蚀的危害,分析了湿法脱硫系统吸收塔入口段、烟气加热器、烟道及烟囱等部位的腐蚀原因,提出了相应的防腐措施,并通过实例验证了所采用方法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3.
取消GGH后湿法烟气脱硫系统设计方案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湿法烟气脱硫系统取消烟气换热器(GGH)后需注意的问题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探讨,主要包括脱硫增压风机压头的确定、吸收塔入口烟道的防腐措施、烟气事故喷淋装置的设置方案、烟囱冷凝水收集措施和计算以及"石膏雨"的预防等。结合工程实例,分析了脱硫增压风机的压头选取、定量地计算了烟气事故喷淋水量和烟囱冷凝水量等,为脱硫系统取消GGH后的设计、运行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600MW机组湿法脱硫装置水耗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聂鹏飞  王洋  吴学民 《热力发电》2012,41(10):35-37,40
基于某600MW机组石灰石-石膏湿法烟气脱硫装置实际满负荷运行参数,对脱硫装置工艺水的用途和消耗进行分析和计算,并建立了水平衡图。分析表明,脱硫系统的水平衡与锅炉烟气量、脱硫装置入口和出口烟气温度等密切相关,吸收塔内蒸发水量占系统水耗的90%以上。对此,提出了降低入口烟气温度、采用低温省煤器、引入输煤冲洗水制浆、收集利用烟囱和烟道内的凝结水等节水措施。  相似文献   

5.
取消烟气脱硫装置(FGD)烟气旁路系统后,考虑到原烟气中油污、高浓度粉尘以及持续高温对FGD的影响,需要在吸收塔前加设除尘、除油装置.湿式烟气预处理装置适用于无烟气-烟气换热器(GGH)的FGD系统,装置运行时,仅考虑锅炉投油阶段所产生的最大烟气量.装置内烟气流速小于5 m/s,装置内液气比不小于0.3.湿式烟气预处理装置包括预洗涤液缓冲箱、预洗涤液循环泵及预洗涤液外排泵等.根据原烟气烟道接口标高的不同,设置在吸收塔前的原烟气烟道处的烟气处理装置分为低位水平走向和高位水平走向2种.低位水平走向设置烟气预热处理装置是将2台引风机出口烟道汇合且自低位水平接出后再垂直上升引至吸收塔入口.此时,可以在吸收塔入口前的原烟气烟道垂直上升段设置烟气预处理装置(图1).  相似文献   

6.
湿法烟气脱硫装置采用湿烟囱排放的探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张爽 《电力建设》2005,26(1):64-0
湿法烟气脱硫装置中 ,烟气换热器的作用是降低进入吸收塔的原烟气温度 ,满足脱硫工艺要求 ;还可减轻烟道和烟囱遭受低温湿烟气的腐蚀。湿法烟气脱硫装置中换热器的设置取决于烟囱出口排烟温度。湿法烟气脱硫装置采用湿烟囱排放可降低工程投资 ,降低电耗、水耗和年运行费。湿法烟气脱硫装置是否采用湿烟囱排放除考虑经济因素外 ,还应考虑烟流扩散、烟羽的黑度测量、烟气携带冷凝物等问题。采用湿烟囱排放对工艺装置的设计具有一定的要求。  相似文献   

7.
张锟 《电气时代》2012,(8):62-63
燃煤电厂脱硫系统配置 烟气脱硫系统由增压风机、吸收塔、烟气换热器及烟道等组成。自锅炉引风机来的烟气进入吸收塔中洗涤脱硫,经脱硫后送回尾部烟道进入烟囱排放。由于烟气经原烟道、烟气换热器、吸收塔及净烟道等阻力设备,烟气压力受到一定损失,需增设增压风机来补偿烟气流动中的压力损失,目前老机组改造均采用锅炉引风机后加装增压风机方式。  相似文献   

8.
李远源  李艾岭 《发电设备》2013,27(3):184-186
针对300MW机组脱硫系统的烟气旁路挡板拆除改造,提出拆除旁路挡板及部分烟道,在原烟道顶部加装4个防爆门,吸收塔入口内部烟道加装喷淋装置;并改变部分控制逻辑,以适应改造后的脱硫系统运行方式。经改造,脱硫系统能安全可靠地连续运行。  相似文献   

9.
针对两炉一塔式石灰石湿法脱硫(WFGD)烟气系统的特点,对烟气阻力、增压风机失速、烟道仪表配置、调试和运行等方面的问题进行了探讨和分析,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可行性方案。介绍了该脱硫系统调试和启动的经验。实践表明,两炉一塔式脱硫系统虽然能降低部分造价,但烟道及其仪表测点的布置难度较大,对调试和运行安全性以及脱硫率控制存有一定风险。  相似文献   

10.
引风机与脱硫增压风机合并方案论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前,大型火电厂烟气脱硫均以石灰石一石膏湿法烟气脱硫工艺为主,已成为我国燃煤电厂烟气脱硫的首选工艺。为克服脱硫烟气系统中烟道、吸收塔、烟道挡板门等带来附加的压力损失,同时为减少脱硫装置运行时烟囱自拔力降低,整个烟囱呈现正压(夏季最大)造成系统阻力增加,为此在引风机后设置增压风机。但布置增压风机必须有足够的布置空间和检修场地,运行电耗大。引风机与脱硫增压风机合并后,能带来显著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1.
湿法烟气脱硫后烟温变化对烟囱运行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以某发电厂125MW机组为例,通过对湿法脱硫装置安装前后烟囱内的温度及压力分布状况的计算,分析了其对烟囱运行和安全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结合某电厂600MW机组湿法烟气脱硫装置(吸收塔为3层喷淋塔),借助FLUENT软件,对多种烟气负荷下不同浆液循环泵组合方式也即不同喷淋层组和方式下的塔内烟气流场进行模拟研究。结果表明,75%及50%烟气负荷下3层喷淋层全部投运时吸收塔内烟气流场最均匀;70%烟气负荷下停运1层喷淋层时,第1层和第3层喷淋层组合时塔内烟气流场相对较均匀;50%烟气负荷下停运1层喷淋层时,第1层和第2层喷淋层组合时塔内烟气流场相对较均匀。  相似文献   

13.
湿法烟气脱硫(WFGD)喷淋塔内烟气流场的数值模拟研究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借助商用Fluent软件,针对300MW机组湿法烟气脱硫(WFGD)系统喷淋塔内烟气流场进行了数值模拟,详细考察了几何结构尺寸和运行参数对喷淋塔内烟气流场的影响。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喷淋塔内烟气流场总体趋势大体上一致,几何结构尺寸和运行参数对塔内烟气流场有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三级过热器烟道烟气温度的测试和试验结果分析,认为对流受热面管壁超温主要是由烟气温度分布不均和管内水动力工况不均所致,而煤种的影响较小。对此,提出了相应的分析结果。  相似文献   

15.
王春昌 《热力发电》2006,35(7):21-23
通过对实际锅炉烟道烟气残余旋转流场的测量及大型切圆燃烧锅炉前、后屏过热器的布置特点分析,研究了切圆燃烧锅炉水平烟道烟气能量的分布规律。研究结果表明:烟道烟气能量分布呈现特有的不平衡规律,且容量超过300MW机组等级的大型切圆燃烧锅炉基本都是如此。  相似文献   

16.
结合华聚能源济东分公司烟气排放连续监测系统(CEMS)的应用实例,介绍CEMS的结构组成和使用情况。与参比方法对比,CEMS对烟气中颗粒物、SO2、NOx的测定结果准确度符合国家相关标准。  相似文献   

17.
烟气酸露点温度的计算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迄今所有的电站锅炉设计计算给出的烟气酸露点与实测值偏差较大.对此,针对某电厂实际燃用煤种和运行工况,通过现场实测数据与计算结果的比较,得出烟气酸露点计算的主要影响因素,并提出修正后的计算公式.研究结果有一定的工程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火电厂湿法烟气脱硫省却气-气换热器(GGH)的可行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脱硫后烟气的腐蚀性,并结合技术、经济等因素论证燃煤电厂湿法脱硫(FGD)装置加装GGH的利与弊。分析认为,燃煤电厂湿法脱硫装置不设GGH是可行性的,建议新建脱硫项目不装设GGH;已安装GGH的脱硫装置,需对其尾部设备采取防腐措施。  相似文献   

19.
介绍烟气脱硫(FGD)系统中回转再生式烟气换热器(GGH)的用途、原理及应达到的要求。针对GGH在运行中经常出现的堵灰问题,分析不同类型GGH的清洗方式及其效果,并介绍3个电厂GGH清洗装置的使用情况。根据已有的运行经验,提出了防止GGH积灰和提高清洗效果的建议。  相似文献   

20.
目前干法和半干法脱硫灰大多闲置堆放,对此提出了利用脱硫灰烧制硫铝酸盐水泥的全新利用途径,并通过试验对这一设想进行了探索性研究.试验结果表明,脱硫灰加上电厂粉煤灰以及其它配料,按照适当的元素配比进行生料配制,在适当的煅烧条件下可烧制成以硫铝酸钙(3CaO·3Al2O3·CaSO4)和硅酸二钙(2CaO·SiO2)为主要矿物组成的水泥熟料,且该水泥熟料的净浆抗压强度性能良好.该利用方式可将脱硫灰等废弃物转化为水硬性产品,具有广阔的应用推广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