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大连市西岗区2000~2002年5岁以下儿童死因分析及干预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掌握5岁以下儿童死亡的动态变化,及时调整降低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的对策.方法对于大连市西岗区2000~2002年5岁以下儿童死亡监测资料进行分析.结果3年来,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呈下降趋势,先心病、其它先天异常、出生窒息、意外始终处于前2位.结论降低婴儿死亡率,关键要降低先心病、其它先天异常、出生窒息、早产儿的死亡率,提高先天畸形的早期诊治水平,进一步加强围产期保健的水平.  相似文献   

2.
大连市西岗区2000~2002年5岁以下儿童死因分析及干预措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掌握5岁以下儿童死亡的动态变化,及时调整降低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的对策。方法:对于大连市西岗区2000~2002年5岁以下儿童死亡监测资料进行分析。结果:3年来,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呈下降趋势,先心病、其它先天异常、出生窒息、意外始终处于前2位。结论:降低婴儿死亡率,关键要降低先心病、其它先天异常、出生窒息、早产儿的死亡率,提高先天畸形的早期诊治水平,进一步加强围产期保健的水平。  相似文献   

3.
淑玲 《中国妇幼保健》2007,22(35):4994-4996
目的:了解辽宁省辽阳市5岁以下儿童死亡状况,制定降低本地区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的干预措施。方法:对辽阳市2001~2005年5岁以下儿童死亡的监测资料进行分析。结果:①辽阳市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婴儿死亡率和新生儿死亡率呈下降趋势;②5岁以下儿童死亡主要发生在婴儿期,婴儿死亡主要发生在新生儿期;③5岁以下儿童和婴儿死亡的前5位死因无明显变化,主要为:早产或低出生体重、出生窒息、肺炎、其它先天异常、先心病;④其它先天异常和先心病的死因顺位在上升,先天畸形的死亡专率有上升趋势。结论:提高围产保健技术,加强高危妊娠的管理,预防早产、出生窒息等的发生,进一步加强出生缺陷三级预防,提高安全意识,是今后降低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4.
通州市5岁以下儿童死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掌握通州市5岁以下儿童死亡情况,分析死亡状况及原因,探讨干预措施,降低死亡率。方法:对通州市2003~2007年278例5岁以下儿童死亡情况、死因构成及相关因素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新生儿死亡率、婴儿死亡率、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分别为3.35‰、5.98‰、8.79‰;5岁以下儿童死因顺位依次为先天性心脏病、溺水、意外窒息、其它先天异常、出生窒息;按病种分类顺位前5位分别是意外和中毒、先天异常、出生异常、感染性疾病、各系统疾病。结论:进一步降低通州市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的关键在于大力宣传妇幼保健知识,加强围产期保健及预防儿童意外死亡是当前妇幼保健的紧急任务,努力提高医疗服务质量是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5.
目的:掌握5岁以下儿童死亡情况,分析死亡原因和死因结构,为制定降低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对建平县2005-2009年5岁以下儿童死亡监测报表及儿童死亡报告卡进行统计分析.结果: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2009年比2005年下降15.6%;死因顺位依次为:早产低体重、出生窒息、先心病、肺炎、颅内出血及其他先天异常.结论: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呈逐年下降趋势.提高围产保健管理质量和住院分娩率,推广"孕中期"胎儿畸形筛查技术及新生儿窒息复苏技术,加大对妇幼保健及医疗机构助产技术服务的投入及管理,是降低建平县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6.
嘉善县5岁以下儿童死亡分析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了解嘉善县儿童的死亡水平,分析儿童死亡原因,提出对策。方法:调查1994~2003年5岁以下儿童死亡水平、死亡年龄构成、主要死因及顺位。结果:新生儿死亡率、婴儿死亡率、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分别为6.43‰、8.68‰、13.55‰,新生儿死亡、婴儿死亡占5岁以下儿童死亡的构成分别为47.46%、64.02%,5岁以下儿童死因顺位依次为溺水、其他先天异常、先天性心脏病、早产和出生低体重、出生窒息、意外窒息。结论:降低新生儿、婴儿死亡率是降低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的关键;降低意外死亡已成为降低5岁以下儿童死亡的当务之急;预防出生缺陷刻不容缓;加强肺炎防治。  相似文献   

7.
王凤华 《中国妇幼保健》2008,23(34):4821-4822
目的:掌握通州区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的变化趋势,提出相应的干预措施。方法:对1997~2004年通州区5岁以下儿童生命监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婴儿死亡率、新生儿死亡率分别由1997年的13.52‰、11.86‰、9.10‰下降到2004年的3.49‰、1.55‰、0.77‰;5岁以下儿童主要死因为:早产和低体重、先心病和其他先天异常、交通意外、出生窒息。结论:加强对孕期致畸因素的防护,减少各种先天异常的发生,加强家长对婴幼儿的看护意识,降低各种意外死亡的发生,是减少5岁以下儿童死亡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8.
密云县2001~2005年5岁以下儿童死亡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掌握北京市密云县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主要死亡原因及动态变化,探索干预措施。【方法】对密云县2001~2005年5岁以下儿童死亡资料进行分析。【结果】5年来,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逐年下降,2001年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为12.85‰,2005年降至4.73‰(χ2=10.62,P<0.005);主要死因依次为:先天异常、意外、早产低体重、出生窒息、肺炎,先天异常一直是5年来的死因之首。婴儿死亡占5岁以下儿童死亡的75%,新生儿死亡占婴儿死亡61.9%,早期新生儿死亡占新生儿死亡的86.5%。【结论】降低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的关键是降低新生儿、婴儿死亡率。采取出生缺陷干预措施,降低先天异常死亡率;重视安全教育,减少意外死亡;加强围产保健、高危妊娠管理,提高产科质量,降低早产低体重、出生窒息死亡率。  相似文献   

9.
五华区2002~2004年5岁以下儿童死亡监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五华区5岁以下儿童死亡原因,提出相应干预措施,以有效降低儿童死亡率。方法:按照《云南省5岁以下儿童死亡监测方案》要求,对五华区2002~2004年出生的活产儿及5岁以下儿童死亡情况进行全面监测。结果:3年来五华区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逐年下降,2002年5岁以下儿童、婴儿及新生儿死亡率分别为:12.57‰、9.93‰、7.94‰,2004年分别降至6.04‰、4.83‰和4.83‰,其中新生儿死亡占5岁以下儿童死亡的70.73%,婴儿占82.93%,死因前4位依次为窒息、早产低体重、肺炎、先天异常。结论:降低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尤其要降低新生儿死亡率及窒息、早产低体重、肺炎死亡率,对能引起先天异常的各种因素要积极干预,提早预防。  相似文献   

10.
孙春玲 《中国妇幼保健》2011,26(26):4040-4041
目的:通过回顾性调查分析,了解青海省2004~2008年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及死亡原因,为降低青海省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提出干预措施。方法:对青海省2004~2008年5岁以下儿童死亡死亡情况进行回顾分析。结果:青海省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呈逐年下降趋势,其死亡前5位死因依次为窒息死亡、早产或低出生体重、肺炎、其他意外和先天异常。结论:降低青海省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关键是降低新生儿死亡率,重点是降低出生窒息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掌握承德市5岁以下儿童死亡情况,探讨死亡原因及发展趋势,提出干预措施.方法 对2001-2007年承德市5岁以下儿童死亡监测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2007年新生儿死亡率为6.69‰,婴儿死亡率为8.07‰,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为9.22‰.与2001年相比,新生儿死亡率下降44.85%,婴儿死亡率下降42.85%,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下降39.91%.5岁以下儿童前5位死因依次为:早产和/或低出生体重、先心病、先天异常、出生窒息和肺炎.结论 加强围产保健工作,是降低儿童死亡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掌握巴彦淖尔市5岁以下儿童死亡变化趋势及主要原因,采取有效干预措施,降低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方法 对2005~2009年巴彦淖尔市5岁以下儿童死亡监测结果进行整理分析。结果 各年龄组死亡率呈下降趋势。5岁以下儿童主要死因为早产或低体重、出生窒息、先心病、先天异常、颅内出血及意外窒息。结论 降低儿童死亡率关键是降低婴儿死亡率,尤其是新生儿死亡率。儿童保健工作的重点是围产儿和新生儿,只有做好围产期保健工作,提高产、儿科质量,推广新生儿窒息复苏技术,加强健康教育,普及科学育儿知识,加强各级产、儿科业务人员技术培训,才能有效降低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了解北京市宣武区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主要死亡原因及动态变化,为制定相应的干预措施提供依据。 【方法】 对2003—2009年宣武区5岁以下儿童死亡资料进行分析。 【结果】 7年来,5岁以下儿童死亡呈波浪式下降趋势,2003年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为9.01‰,2009年降至4.35‰;婴儿死亡占5岁以下儿童死亡的84.78%,新生儿死亡占婴儿死亡75.64%,早期新生儿死亡占新生儿死亡的77.97%。先天异常、出生窒息、早产低体重、其它新生儿疾病、败血症为前五位死亡原因。 【结论】 降低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的关键是降低早期新生儿、新生儿及婴儿死亡率。采取出生缺陷干预措施,降低先天异常死亡率。加强围产保健,高危妊娠管理,提高产科质量,是降低早产低体重、出生窒息死亡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获得沈阳市2008-2012年5岁以下儿童死亡情况及主要死亡原因, 探讨干预措施。方法 对沈阳市2008-2012年5岁以下儿童死亡监测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08-2012年沈阳市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婴儿死亡率和新生儿死亡率呈下降趋势。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城乡差距缩小。早产低出生体重、先天性心脏病、其它先天异常、窒息、肺炎是5岁以下儿童死亡的主要原因。结论 加强健康教育、预防早产低出生体重和出生缺陷发生、提高农村医疗保健水平、降低婴儿特别是新生儿死亡率, 是降低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陈志斌 《中国妇幼保健》2011,26(28):4364-4365
目的:了解彭阳县5岁以下儿童死亡、死因及各年龄组死亡率等基本情况,为进一步决策儿童保健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用流行病学方法对全县范围内的5岁以下儿童健康状况进行监测。结果:全县7年累计死亡558例,死亡率21.85‰。其中新生儿死亡率15.47‰,婴儿死亡率19.50‰,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21.85‰。新生儿死亡395例,占死亡总数的70.97%。新生儿、婴儿和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总体呈下降趋势。5岁以下儿童死因前5位分别为早产及低出生体重、出生窒息、肺炎、先天异常和意外窒息。结论:降低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重点是降低新生儿死亡率。加强孕产期保健,提高产前诊断技术,预防早产、窒息和先天异常等的发生。改善医疗条件,使患儿能得到及时有效救治。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本地区5岁以下儿童医疗保健状况。方法:对2000~2005年银川市5岁以下户籍儿童生命监测上报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005年与2000年比较,3岁以下儿童系统管理率2005年为80.87%,2000年为89.85%,下降了8.98%,与2000年比较,只有1~4岁儿童死亡率上升,其余各年龄组死亡率逐年下降。5岁以下儿童死亡中以婴儿死亡居首位(64.49%),早期新生儿死亡居第2位(54.78%)。围产儿死因前4位分别是出生窒息、肺炎心衰和原因不明、早产低出生体重、出生畸形,出生畸形在近2年上升到第3位。新生儿死因前4位分别是出生窒息、早产低体重和肺炎、先天性畸形,近2年先天性畸形已跃居新生儿死因的第3位。婴儿死因仍以出生窒息居首位,近2年先心病及其它先天异常已跃居到了婴儿死因的第2、第3位。1~4岁儿童死因前4位分别是意外死亡、先天异常、中枢神经系统疾病、肺炎,意外死亡位于第1位,先天异常上升到了第2位。近2年各年龄组死因中出生畸形、先心病、其它先天异常及意外死亡均有上升趋势。结论:本地区儿童保健工作有一定成效,但仍需进一步加强,加强基层产、儿科医护人员培训,提高产前诊断技术。先天发育异常致死比例在逐年上升,需引起相关部门重视。  相似文献   

17.
张华君 《中国妇幼保健》2011,26(35):5552-5553
目的:掌握郫县地区2007~2008年5岁以下儿童死亡状况,探索有效干预措施。方法:对2007~2008年郫县地区5岁以下儿童的死亡原因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两年间新生儿死亡率、婴儿死亡率、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分别为5.06‰、8.93‰、12.23‰,新生儿死亡数、婴儿死亡数、1~4岁儿童死亡数占5岁以下儿童死亡数的构成比分别为41.76%、72.52%、27.47%;5岁以下儿童死因前5位为肺炎、出生窒息和其他先天异常并列、先心病、早产和低出生体重、溺水和意外死亡并列。结论:提高对小儿肺炎诊治能力,加强出生缺陷三级预防,提高产科技术,提高安全意识是降低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8.
2001~2005年大连市5岁以下儿童死亡监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丽  张静 《中国妇幼保健》2008,23(14):1991-1992
目的:了解大连市5岁以下儿童死亡的发生及分布情况,提出降低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的措施。方法:对大连市2001~2005年上报的5岁以下儿童死亡病例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01~2005年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呈逐年下降趋势,城市下降幅度较大,农村下降速度缓慢;年龄越小死亡率越高。前3位死因分别为早产低出生体重、先天性心脏病和其它先天异常。早产低出生体重、肺炎及其它新生儿病死因死亡率下降幅度较大,出生窒息及颅内出血等死因死亡率变化不大。结论:切实做好围产期保健工作,落实出生缺陷的三级预防工作,是降低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5岁以下儿童死亡分析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目的 :为制定降低儿童死亡率的干预措施。方法 :对 2 0 0 3年河南省 12 488名 5岁以下儿童死因进行分析。结果 :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 15 3 0‰ ,婴儿死亡率 13 0 6‰ ,新生儿死亡率 10 48‰ ,7d内死亡率 7 84‰。 5岁以下儿童死亡的前 6位死因为出生窒息、早产和低出生体重、肺炎、先天性心脏病、意外窒息和其他先天异常。结论 :产后 7d是降低儿童死亡的关键时段 ,加强产科质量建设和提高出生窒息的预防及抢救水平是降低儿童死亡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2003-2010年郑州市5岁以下儿童先天异常死亡率的动态变化趋势及流行病学特征,探索未来10年降低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有效措施。方法对2003-2010年郑州市5岁以下儿童先天异常死亡监测数据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郑州市5岁以下儿童先天异常死亡率呈逐年下降趋势;农村死亡率高于城市且下降幅度农村大于城市;5岁以下儿童先天异常死因顺位已逐渐升至5岁以下儿童死亡第一位;先天异常儿童年龄越小死亡比例越高,其中新生儿尤其是早期新生儿死亡最多。结论降低5岁以下儿童先天异常死亡率的重点是做好出生缺陷三级预防,尤其是提高农村基层医院对先天畸形的筛查、产前诊断水平,继续加强农村孕产妇和0岁~3岁儿童保健两个系统管理等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