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人文素质是理工科大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在阐释人文素质教育内涵、分析大学生人文素质现状及理工科高校人文教育现状的基础上,提出加强理工科高校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主要途径与方法:优化资源配置,完善课程体系,营建校园文化,加强人文教育与专业教育的融合,提高教师人文素质。  相似文献   

2.
论当代大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在阐明深刻理解人文素质和人文素质教育意义的基础上 ,提出了 2 1世纪中国大学生应具备的基本人文素质 ,并分析了加强对大学生进行人文素质教育的具体途径和方式 ;加强人文科学知识的学习、在专业课的教学中贯穿人文素质教育、开展各种社会实践活动、改善校园文化氛围等。  相似文献   

3.
高职教育发展中仅仅满足于技术教育而忽视学生的人文素质的培养 ,已成为制约高职发展的一个重要问题 ,因此培养人文素质对高职学生的全面发展意义重大。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提高教师的人文素养 ,增加人文课程的比重 ,培育校园建设的文化氛围 ,将会对学生人文素质的提高起到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4.
《江西社会科学》2014,(5):253-256
人文素质教育是21世纪实施全面素质教育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受功利主义、物质主义等因素的影响,地方高校在应用型人才培养过程中往往只注重专业知识教育和实践能力提高,而忽视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从而影响了地方高校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质量。基于这种现状,地方高校通过转变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强调课程设置中专业教育与人文教育的融合,优化师资队伍学缘结构,建立科学灵活的学生评价体制等四个方面来构建应用型人才培养新模式,将有利于提高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5.
我国目前的高等会计教育片面强调会计技术的传授 ,忽视素质的提高。要培养适应 2 1世纪的高素质会计人才 ,必须实现素质教育与会计技术教育的整合。在培养目标上 ,要确立一种会计技术教育与素质教育相结合的会计教育目标 ,应培养学生毕业时既能成为一名专业人员 ,又具备能在未来一定时期内适应多种工作的素质。即“一专多能”。课程结构上 ,要实现会计专业课和基础课的比例要更加合理 ;处理好必修课和选修课之间的关系 ;实现科学课程与人文课程的整合。在教学方法上 ,应实现“教会”与“学会”的结合 ,“会教”与“会学”的结合 ;讲授法与其它多种教学方法的结合 ;课堂讲授与现代教学媒体使用相结合  相似文献   

6.
在高职教育中对学生进行人文素质教育的必要性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而历史教育的本质就是人文素质教育.因此,探究高职教育中历史教学与学生的人文素质培养自然成为一项重要课题,本文从高职教育呼唤对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历史教育中人文素质教育的价值体现及历史教学中培养和提高学生人文素质的途径三个方面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7.
在当今时代,社会要求中小学校既要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又要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和人文情感。事实上,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深度融合是中小学校落实这一培养目标的有效途径,也是中小学校推进素质教育的必然路径。已有研究表明,实施科学与人文的融合教育包括科学知识与人文知识的互涉、科学方法与人文方法的互补、科学思维和人文思维的互动以及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互渗。基于此,广大中小学校要找到科学教育和人文教育融合的契合点:深化课程改革,推动科学与人文实现知识上的融合;实施探究性教学,促进科学与人文在教学过程中的融合;开展多元化评价,引导科学与人文趋向深度融合;建设融合型校园文化,为科学与人文的融合提供教育生态。  相似文献   

8.
构建“三维”结构的素质教育体系 培养高素质医学人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医学院校的素质教育体系应从三个维度来构建。一是发挥第一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在专业课、思想政治理论课、人文课程的教学中纳入素质教育目标。二是发挥第二课堂的重要作用,开展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三是发挥隐性课堂的促进作用,通过校园人文景观的建设、学习生活环境的美化,体现大学理念和人文精神,怡情养性,陶冶情操。  相似文献   

9.
浅谈高等职业教育中的人文素质培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吴钰 《中州学刊》2004,(4):180-182
人文素质教育是一项旨在培养学生人文精神的系统化、科学化的教育工程,在高等职业教育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以人为本,加强对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是时代赋予高等职业教育的使命之一.加强高等职业教育中的人文素质培养,主要应从以下六个方面入手:从思想观念上真正重视人文素质教育;增强和提高教师的人文素养;开设好人文教育方面的课程;努力把人文教育贯穿到教育的全过程;在第二课堂中进一步开展人文素质教育;充分利用网络教育的开放性.  相似文献   

10.
高校大学生的人文素质培养越来越受到广泛的重视,而文学教育是以文学为载体来培养人的活动。文学教育与人文素质教育中的文化素质教育和审美教育息息相关,文学教育在人文素质教育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通过合理的课程设置和丰富的校园文化活动使文学教育能够真正提高大学生人文素质。在这过程中要注意明确培养目标,避免把文学庸俗化、模式化,并且要提高教师的文化素养与科研能力。  相似文献   

11.
对教学内容和方式不同的两个音乐教学班进行考察,证明强化音乐教育对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不仅必要而且有效。根据教学对象的不同特点和需求开设不同层次的音乐课,是解决当前"素质教育问题"的必要途径。  相似文献   

12.
探讨了在大学英语教学过程中如何通过更新思想观念 ,拓宽教学内容和利用创造课内外英语语言环境教学模式把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和提高素质融为一体 ,从而推进大学英语的素质教育等问题。  相似文献   

13.
立足我国中职教育的发展现状,指出中职教师岗位具有教育对象特殊化、所处环境复杂化、工作内容多元化、社会角色综合化等四个特征。从知识结构、职业态度、素质提升等三个角度,分析了目前中职教师专业化发展所存在的主要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中职教师专业化发展在教育观念、职业道德、业务知识、教学能力和身心素质等五个方面的目标取向。同时,从社会、政府、学校及教师等视角,探讨了中职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推进策略。  相似文献   

14.
教学实效性问题,是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的一个核心问题。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根本说来就是通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能否达到提高大学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和培养对马克思主义理论信仰的目标。增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关键是要发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主导作用。这就要求,教师自身首先应具备扎实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基础,学做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并从思想上解决"真想还是假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谌安荣 《云梦学刊》2009,30(1):127-130
师范院校的课程体系由于学科专业课程与教育专业课程的比例严重失调以及严重的文理分科,导致所培养的教师在知识、能力及价值观等方面难以满足新课程的需求。建立由学科专业课程、教育教学理论课程、教育教学技能课程、实践训练课程以及综合人文课程构成的教师教育课程体系,提高教育专业课程的比例,这既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对师范院校提出的迫切要求.也是师范院校自身发展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16.
小学教育专业不是一个学科教育专业,而是一个职业教育专业,是适应三级师范向二级师范过渡而设置的专业。目前的学制模式有六年制专科模式、五年制专科模式、三年制专科模式、四年制本科模式、二年制研究生教育模式;培养模式有全科模式和分科模式。新世纪以来,各级各类小学教育专业都在积极探索最优化的人才培养方案。有的倾向于全科模式,有的倾向于分科模式。原中等师范学校升格的师范专科学校强调培养规格一专多能,原师范专科学校升格的本科院校强调培养规格学科专业化。县镇小学校长强调多能化,城市小学校长强调专业化。高等学校内部,学科专业教师认为专业化就是学科知识与技能专业化,教育专业教师认为专业化就是教育理论与技能专业化。因此,必须以《小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和《教师教育课程标准(小学)》为指导,保持多元化、特色化的同时,坚持分科培养原则,逐步走向教师教育学科专业化,适应我国未来城市化小班教学和提高教学质量的需要。  相似文献   

17.
全面发展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加强素质教育必须改变过去应试教育下"知"(单纯灌输知识)为教育的哲学定位模式,这也是改变教育现状的迫切需要,是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发展趋势.因此,在新形势下加强对素质教育的研究,提高教育素质,并在教学计划改革中优化课程结构,同时强化教师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传统的神经病学教学模式已经不能满足高校素质教育发展的需要。建立科学的教学内容体系,改革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优化教研室的常规管理,是神经病学精品课程建设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9.
情感教育是素质教育的目标之一。情感因素影响着外语学习的效果。大学英语教学应充分认识到情感教育的重要性。英语教师应创造良好的课堂气氛,增强学习英语的兴趣,树立学习英语的信心,促进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从而达到最佳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20.
大学体育教学以其自身优势,对素质教育完成和发展起极重要的作用,成为实施素质教育的一个突破口。体育教师要树立起适应于现代教育的体育教学新观念,进行体育教学改革,改革体育教学形式和评价方法,发展体育经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