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徐颖  郭增军  谭林  周明哲 《中药材》2008,31(11):1659-1661
目的:分析太白乌头甲醇提取石油醚萃取部分的化学成分。方法:甲醇提取太白乌头后用石油醚萃取,GC-MS法分析和鉴定其化学成分,并采用峰面积归一化法计算各成分相对百分含量。结果:共分离出38个化合物并鉴定出其中的33个,鉴定的成分占流出峰面积的97.28%。大部分为脂肪酸及其酯类、甾类和烯类化合物。含量最高的为棕榈酸(12.083%),其次为豆甾-4-烯-3-酮(10.184%)、1-亚油酸单甘油酯(8.962%)、(顺,顺)9,12-十八二烯酸(8.054%)等。结论:首次报道了太白乌头的非生物碱成分,为太白乌头资源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假蒟地上部分和地下部分化学成分的差异,为其临床应用及研究开发提供参考。方法:采用石油醚和二氯甲烷梯度回流提取法,提取假蒟不同部位的化学成分,采用GC-MS法对其挥发性成分进行分析。结果:从假蒟地上部分共鉴定出36个成分,地下部分共鉴定出32个成分。共有成分有氢化肉桂酸、α-荜澄茄油烯、β-石竹烯、葎草烯、β-细辛脑、α-细辛脑、异榄香素等20种成分,含量分别占地上部分和地下部分总成分含量的85%以上和55%以上,其中含量最高的为α-细辛脑,均占不同部位化学成分总含量的30%以上。地上部分特有成分有白菖油萜、α-蛇床烯、d-杜松萜烯、β-桉叶醇、顺式-橙花叔醇、5-十八烷烯、角鲨烯等16种成分;地下部分特有成分有(1R)-(+)-α蒎烯、β-蒎烯、3-苯基丙酰胺等12种成分。结论:假蒟地上部分和地下部分挥发性成分虽大部分相同,但含量存在明显差异;两部分均含不同特有成分,可能与其不同药用性质相关。  相似文献   

3.
苦皮藤根皮化学成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研究苦皮藤根皮石油醚提取物的化学成分。方法:通过石油醚提取,提取物用80%甲醇水溶解,石油醚反复萃取除杂,80%甲醇水部分采用硅胶柱色谱法、重结晶和半制备HPLC制备等多种方法分离纯化,通过NMR数据解析,参考已知文献,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苦皮藤根皮石油醚提取物中分离到7个化合物,分别为儿茶素[(+)-catechin,1],表儿茶素[(-)-epicatechin,2],9,12-烯-3β-齐墩果烷(9,12-diene-3β-hydroxyolean,3),β-谷甾醇(β-sitosterol,4),油酸(oleic acid,5),triptohypol F(6),wiforsinsine B(7)。结论:化合物5,6,7为首次从苦皮藤根皮中分离得到,化合物6,7为首次从南蛇藤属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4.
虎耳草的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研究虎耳草石油醚萃取部分和乙酸乙酯萃取部分的化学成分.方法:虎耳草全草用80%乙醇提取后,依次用石油醚,乙酸乙酯,正丁醇萃取,对石油醚萃取部分和乙酸乙酯萃取部分采用硅胶柱色谱、凝胶柱色谱等手段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虎耳草的石油醚层和乙酸乙酯层分离得到10个化合物,分别为:β-谷甾醇(1),三十一烷醇(2),十八碳酸单甘油酯(3),胡萝卜苷(4),5α,8α-过氧化麦角甾-6,22-二烯-3β-醇(5),二十四烷酸(6),对-香豆酸(7),没食子酸(8),槲皮素(9),岩白菜素(10).结论:其中化合物2~7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5.
藏药甘扎嘎日二氧化碳超临界流体萃取精油化学成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研究藏药甘扎嘎日二氧化碳超临界流体萃取精油的化学组成及相对含量。方法: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方法分离鉴定甘扎嘎日二氧化碳超临界流体萃取精油化学成分并测定其相对含量。结果:甘扎嘎日二氧化碳超临界流体萃取精油得率为3.08%,分离得到47个色谱峰,鉴定出40种成分,主要成分是四十四烷(30.63%)、三十六烷(20.15%)、二十八烷(16.27%)、DL-α-生育酚(8.39%)、二十七烷(6.29%)、亚麻酰氯(1.87%)和石竹烯(1.64%)等。结论:二氧化碳超临界流体萃取精油是藏药甘扎嘎日的药效组分之一。  相似文献   

6.
五灵脂石油醚部分化学成分的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研究五灵脂石油醚部分的化学成分。方法:乙醇热回流提取五灵脂药材,提取液浓缩后拌硅胶经硅胶柱色谱,依次用石油醚、乙酸乙酯、正丁醇洗脱,回收溶剂得石油醚、乙酸乙酯、正丁醇部分。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技术对石油醚部分化学成分进行分离鉴定,用面积归一化法确定各成分的相对含量。结果:共鉴定21个化合物,均为首次从五灵脂中分离鉴定出。结论:五灵脂石油醚部分的主要成分为正四十一烷醇(21.72%)、香紫苏醇(14.08%)、棕榈酸(9.11%)等,其中醇类化合物占总量的40%以上。  相似文献   

7.
黑苞橐吾挥发油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通过研究黑苞橐吾挥发油的化学成分,为黑苞橐吾的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黑苞橐吾挥发油,用GC毛细管柱进行分析,归一化法测其相对含量,并用气相色谱-质谱法对化学成分进行鉴定。结果:共鉴定出65个化合物,鉴定出的化合物含量占总挥发油的76.75%。结论:黑苞橐吾挥发油主要成分为:[E,E,E]-3,7,11,15-四甲基-1,3,6,10,14-十六碳五烯(相对含量为5.19%);2-[1-环戊-1-烯炔-1-甲基乙基]环戊酮(4.38%);[1S-[1α,3aβ,4α,8aβ]]-4,8,8-三甲基-9-亚甲基-十氢-1,4-甲醇薁(4.10%);D-柠檬烯(4.02%);[2R-[2α,4aα,8aβ]]-十氢-α,α,4a-三甲基-8-亚甲基-2-甲醇基萘(3.93%);正-三十四烷(3.49%);3-[1,1-二甲基丙-2-烯-7-羟基香豆素(3.03%);石竹烯氧化物(2.72%);5β,7β-H,10α-11-桉叶烯-1α-醇(2.66%);4[10]-崖柏烯(2.56%)。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合欢叶、茎挥发油的化学成分。方法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合欢叶、茎中的挥发油,以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法鉴定其化学成分。结果共鉴定出117个化合物,其中合欢叶挥发油主要成分有1,1-二乙氧基乙烷、十六烷酸、三十四烷、二十一烷、叶绿醇;合欢茎挥发油主要成分有水杨酸甲酯、3,7-二甲基-1,6-辛二烯-3-醇、甲基环己烷、甲苯、叶绿醇、2-羟基苯甲酸甲酯、甲氧基苯基肟、乙酸仲丁酯、trans-α,α,5-三甲基-5-乙烯基四氢化呋喃-2-甲醇。结论合欢叶、茎挥发油中共鉴定出117个化合物,共同成分有30种,合欢叶、茎挥发油成分类别和含量差别比较大。  相似文献   

9.
固相微萃取-GC-MS联用分析白芷挥发性成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蔡玲  李爱阳 《中成药》2010,32(7):1179-1182
目的:固相微萃取-GC-MS联用分析白芷挥发性成分.方法:通过实验设计分别考察萃取温度、萃取吸附时间等因素对于固相微萃取白芷挥发性成分的影响,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检测所得白芷挥发性化学成分.结果:实验所得的最佳条件:固相微萃取温度为60℃,吸附时间为30 min,脱附温度为250℃,脱附时间5 min.结论:共鉴定出56种化合物,主要是萜烯类化合物和酯类化合物.其中含量较高的成分有:雪松烯(16.24%)、雪松醇(9.76%)、柏木烯(8.43%)、环十二烷(7.89%)、月桂醇(6.45%)、十六醇(4.73%)、4.乙烯基-4-甲基-3-(1-环己烯)(3.95%)、n-乙酸十二醇酯(2.92%)、罗汉柏木烯(2.43%)、榄香烯(1.93%)、Z-11-肉豆蔻酸(1.83%)、石竹烯(1.42%).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海南砂仁的脂溶性成分。方法:利用溶剂分步萃取,得到各萃取部位;采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技术对其石油醚部位的成分进行测定,并与标准图谱对照,确定化合物成分,经色谱峰面积归一化法确定各成分的相对百分含量。结果:从海南砂仁石油醚萃取部位中共分离出76个组分,鉴定了其中的56种成分,所鉴定的成分占总脂溶性成分的68.81%,其中相对质量分数较高的成分有对苯二酚(7.74%)、Z,E-2,13-十八碳二烯-1-醇(6.86%)、E,E-2,13-十八碳二烯-1-醇(5.44%)、4-十一烷基苯酚(3.71%)、(Z)-9-十八碳烯醛(3.65%)、顺式-异油酸(3.39%)及(E,E)-大牻牛儿-3,7(11),9-三烯-6-酮(3.05%)等。结论:本研究首次对海南砂仁的石油醚部位的化学成分进行了分析,该研究为海南砂仁的进一步开发和利用提供了基础研究数据。  相似文献   

11.
太白乌头提取物抗氧化活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太白乌头提取物的抗氧化活性。方法将太白乌头乙醇提取物采用溶剂萃取法,分成极性不同的五个部分,并采用DPPH法和邻苯三酚自氧化法测定各部分的清除DPPH·(二苯代苦味肼自由基)和·O2^-(超氧阴离子自由基)的能力,以测定其抗氧化活性,并和抗坏血酸进行比较。结果清除DPPH·能力大小为:抗坏血酸〉乙酸乙酯部分〉正丁醇部分〉石油醚部分〉水部分一氯仿部分,清除·O2^-的能力以石油醚部分、乙酸乙酯部分为好,其他部分认为无清除·O2^-的活性。结论太白乌头醇提物乙酸乙酯部分、正丁醇部分和石油醚有较好的抗氧化活性,有进一步分离纯化的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槟榔果实脂溶性化学成分。方法:采用气相色谱一质谱联用法(GC—MS)分析槟榔果实的脂溶性成分。结果:从槟榔果实脂溶性部分鉴定了13个化学成分,占其总量的96.14%,其中主要化学成分为脂肪酸。结论:本次研究为槟榔的进一步开发和利用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3.
川乌氯仿部位的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川乌氯仿部位的化学成分。方法通过硅胶、碱性氧化铝柱色谱进行分离纯化,并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分离得到9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次乌头碱(1)、金色酰胺醇酯(2)、乌头碱(3)、松胞素B2(4)、宋果灵(5)、新乌头碱(6)、多根乌头碱(7)、北乌碱(8)、附子灵(9)。结论化合物2为首次从乌头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4为首次从植物界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毛茛科植物黄花乌头Aconitum coreanum的茎叶进行化学成分研究.方法:黄花乌头茎叶的醇提物用各种柱色谱分离和纯化,根据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和波谱学数据鉴定其结构.结果:分离得到5个化合物,关附壬素(1),关附未素(2),β-谷甾醇(3),D-甘露醇(4),胡萝卜苷(5).结论:化合物2为新化合物,其余化合物皆为首次从黄花乌头茎叶中获得.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龙胆科Gentianaceae花锚属植物椭圆叶花锚Halenia elliptica的干燥全草进行化学成分研究.方法:椭圆叶花锚的干燥全草用90%乙醇提取,依次用石油醚、乙酸乙酯、正丁醇萃取,对乙酸乙酯萃取部分采用各种柱色谱进行分离纯化,通过波谱数据分析(1H-NMR,13C-NMR,MS)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乙酸乙酯萃取部分分离鉴定了12个化合物,其中5个(口山)酮,1个裂环烯醚萜苷,以及6个其他类化合物.分别鉴定为8-羟基-2-甲基色原酮(8-hydroxy-2-methylchromone,1),5-羟基-2-甲基色原酮(5-methoxy-2-methylchromone,2),7-表断马钱子苷半缩醛内酯(7-epi-vogeloside,3),松柏醛(coniferl aldehyde,4),芥子醛(sinapaldehyde,5),norbellidifolin(6),1-羟基-2,3,4,6-四甲氧基(口山)酮(1-hydroxyl-2,3,4,6-tetramethoxyxanthone,7),1-羟基-2,3,4,7-四甲氧基(口山)酮(1-hydroxyl-2,3,4,7-tetramethoxyxanthone,8),1-羟基-2,3,5-三甲氧基(口山)酮(1-hydroxyl-2,3,5-trimethoxyxanthone,9),壬二酸(azelaic acid,10),β-谷甾醇(β-sitosterol,11),齐墩果酸(oleanolic acid,12).结论:其中化合物1,2为新的天然产物,化合物3~6,10为首次从椭圆叶花锚中分离得到,化合物6显示较好的抗HBsAg和HBeAg活性,其IC50分别为0.77 mmol·L-1和<0.62 mmol·L-1.  相似文献   

16.
土庄绣线菊五环三萜类化学成分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目的:研究土庄绣线菊乙醇提取物石油醚和氯仿分离部位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柱色谱和制备液相色谱等手段进行化学成分分离,运用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MS,1H-NMR,13C-NMR和HMBC等)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从土庄绣线菊乙醇提取物石油醚和氯仿分离部位分离得到6个五环三萜类化合物,分别鉴定为羽扇豆酮(1),木栓酮(2),羽扇豆醇(3),β-香树脂醇(4),白桦脂醇(5)和熊果醇(6)。结论:化合物1~5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6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7.
D Min  L Xu  Z Zhang  H Wang  D Huang  D Guo  J Zheng 《中国中药杂志》1998,23(7):416-8, 447
OBJECTIVE: To study the chemical constituents in the root of Rheum wittrochii. METHOD: Chromatography and spectroscopic analysis were used to isolate and elucidate the chemical constituents in the plant. RESULT: Six compounds, namely chrysophanol, physcion, emodin, chrysophanol-8-O-beta-D-glucopyranoside, physcion-8-O-beta-D-glucopyranoside and beta-sitosterol, have been isolated from petroleum ether and ethyl acetate fractions. CONCLUSION: All the above-cited compounds were isolated from the title plant for the first time, and anthraquinone compounds are some of the major constituents of R. wittrochii.  相似文献   

18.
杨金  刘卫  羊晓东  赵静峰  刘富  李良 《中国中药杂志》2009,34(15):1927-1929
目的:研究剑川乌头中的二萜生物碱.方法:用硅胶柱色谱进行分离,用有机波谱学的方法进行结构鉴定.结果:分离鉴定了8个二萜生物碱:acoforine(1),acoforestinine(2),14-O-acetylsachaconitine(3),黄草乌碱丙(vilmorrianine C,4),黄草乌碱丁(vilmorrianine D,5),塔拉萨敏(talatizamine,6),查斯曼宁(chasmanine,7),滇乌碱(yunaconitine,8).结论:以上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9.
藏药甘青乌头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研究藏药甘青乌头Aconitum tanguticum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SephadexLH-20凝胶,ODS,制备液相等多种色谱技术进行化合物的分离纯化,通过多种波谱分析方法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从甘青乌头大极性部位分离鉴定了7个化合物,分别为山柰酚-3-O-[α-L-鼠李糖基-(1→6)-β-D-半乳糖苷]-7-O-α-L-鼠李糖苷(1),山柰酚-3-O-[α-L-鼠李糖基-(1→6)-β-D-葡萄糖苷] -7-O-α-L-鼠李糖苷(2),山柰酚-7-O-α-L-鼠李糖苷(3),龙胆苦苷(4),吐叶醇-9-O-β-D-葡萄糖苷(5),二氢吐叶醇-9-O-β-D-葡萄糖苷(6),3,4-二羟基-苯乙醇-β-D-葡萄糖苷(7).结论:所有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