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目的研究清血通脉颗粒改善微循环作用、抗血栓作用。方法采用小鼠空肠袢局部滴加肾上腺素造成肠系膜微循环障碍模型,观察清血通脉颗粒对毛细血管管径大小、微血流速度和流态的影响;采用电刺激大鼠颈总动脉近心端造成血流减慢并形成血栓,观察清血通脉颗粒对抗血栓形成的作用。结果清血通脉颗粒能显著改善毛细血管管径、微血流速度和流态;能显著降低电刺激大鼠颈动脉引起的血栓堵塞率。结论清血通脉颗粒具有改善微循环、对抗血栓形成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尼莫地平对SAH大鼠脑功能改善作用,并分析相关机制.方法采用枕大池二次注血法建立大鼠SAH模型,通过神经行为学评分,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测基底动脉的平均血流速度,HE染色法观察脑形态学改变,脑含水量检测分析尼莫地平对SAH的治疗机制.结果与假手术组相比,SAH组大鼠出现明显的神经运动功能障碍体征,其神经行为学评分明显降低;与SAH组相比,尼莫地平组大鼠神经运动功能障碍体征明显减轻,神经行为评分明显高于SAH组.颅超声多普勒检测结果表明:SAH组大脑基底动脉血流速度明显加快,而经过尼莫地平治疗后,其血流速度明显降低;HE染色发现:SAH组大鼠脑中可见明显的出血灶,神经元数目减少,神经元及神经胶质出现肿胀,尼莫地平能够明显减轻SAH后的脑损伤;大鼠SAH时,脑水含量明显增加,尼莫地平既能减轻血管源性脑水肿症状,又减轻细胞毒性脑水肿症状.结论尼莫地平能改善神经运动功能障碍,其机制与降低基底动脉血流速度、减轻神经细胞、胶质细胞肿胀及减轻脑水肿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以青蛙肠系膜微循环为观测窗,探讨毛鸡骨草活血化淤作用.方法24R青蛙随机分为三组:空白对照组、毛鸡骨草高剂量组(1.5g/m1)、毛鸡骨草低剂量组(1g/m1),每组8R.采用微循环显微镜及图像分析系统观察毛鸡骨草对青蛙活体肠系膜微循环血管管径、血流速度、血流流态、管袢数目、血管交叉数的影响.结果给予毛鸡骨草后,青蛙肠系膜微循环的上述指标呈正向变化,各数值均有所增加,而对照组上述指标无明显变化,给药组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毛鸡骨草可以改善微循环、具有一定的活血化淤作用.  相似文献   

4.
采用激光散斑成像方法,监测了对去甲肾上腺素作用前后大鼠肠系膜上区域性的微循环血流变化.结果表明:在去甲肾上腺素作用下,3 min后,肠系膜上微循环的血流逐渐减慢,小静脉比小动脉流减慢得更为明显,5 min后部分血管中的血流开始恢复,小动脉恢复速度较快.这些提示,激光散斑成像方法在无需扫描的条件下,可同时获得肠系膜上区域性血流的时空间变化特性,为微循环研究提供一种对区域性流速变化进行监测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是建立一种简易的血管内电刺激致内皮细胞损伤的动物血栓模型。方法:采用血管内电刺激与夹闭动脉结合法,造成动脉栓塞。通过生物信号记录系统,观察血压曲线。从刺激开始到血压曲线变为直线的时间即为栓塞时间。结果:电刺激+夹闭动脉组平均栓塞时间为19.29±2.56min,夹闭动脉组,电刺激+夹闭动脉+肝素组在实验观察的1h内未形成动脉栓塞。结论为该血管内电刺激诱发家兔血栓模型简易可行,适用于急性动物实验。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颈动脉粥样硬化的诊断价值。方法:使用东芝-8000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对85例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双侧颈部血管内-中膜及其硬化斑块进行观察,并对斑块引起的管腔狭窄与血流动力学改变进行检测,与健康组作对照研究。结果:高糖组颈部血管的病变发生率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有不同程度的动脉粥样硬化形成,斑块部位多见于颈动脉分叉处,其次为颈内动脉起始处,与其它部位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管腔狭窄程度与血流速度的相关性分析结果发现:斑块较小者血流速度变化不大;斑块较大者引起管腔狭窄时,血流速度增快。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可以判断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大小与发展进程,对颈血管病变早期发现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丹龙胶囊活血化瘀作用。方法利用肾上腺素加冷刺激造成大鼠急性血瘀模型,观察丹龙胶囊对大鼠血液流变学的影响;利用肾上腺素造成小鼠肠系膜循环障碍,观察丹龙胶囊对小鼠肠系膜微循环的影响。结果丹龙胶囊能降低急性血瘀模型大鼠全血黏度和红细胞聚集指数,缩短红细胞电泳时间;增大肠系膜循环障碍小鼠的肠系膜毛细血管平均管径和流态评分,加快血流速度。结论丹龙胶囊具有活血化瘀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强心颗粒的活血化瘀作用。方法利用肾上腺素造成小鼠肠系膜微循环障碍,观察强心颗粒对小鼠肠系膜微循环的影响;大鼠两次冰水刺激,期间皮下注射盐酸肾上腺素注射液0.08 mL/100 g,造成大鼠血瘀模型,观察药物对大鼠血液流变学的影响。结果强心颗粒低剂量21.5 g/kg、中剂量43 g/kg、高剂量86 g/kg组均能加快小鼠血流速度,改善血流状态,改善小鼠微循环障碍;强心颗粒中剂量30 g/kg、高剂量60 g/kg组能明显降低大鼠高、中、低切状态下的血黏度,其中高剂量组能降低红细胞压积,中剂量组能加快红细胞电泳时间。结论强心颗粒具有明显的活血化瘀作用。  相似文献   

9.
随着电子技术、激光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生物医学仪器亦有了长足的进步,研究无创伤、微型化和智能化的医疗器械已成为国内外学关注的热点.特别是各种无创检测设备的问世,标志着生物医学仪器的发展水平,同样也倍受广大患的青睐.本科研组在长期研究无创伤检测技术的基础上,成功地将激光多普勒血流参数、脉搏血氧和脑血氧饱和度的检测集成于一个系统中.其中的关键是:完成了多功能传感探头的设计,此探头可以根据需要准确地调节光源与接收器之间的距离,能够组成血流检测传感器、脉搏血氧和脑血氧检测传感器等,为医学与生理学研究提供了极大的便利;还明确提出了脑血氧饱和度的实用算法;优化了激光多普勒血流参数的DSP(数字信号处理)算法,即功率谱估算方法;以及尽量采用新型元器件,如用半导体激光器作为光源,达林顿光敏三极管作为信号接收器等.本较详细地阐述了系统的测量原理和软硬件设计。  相似文献   

10.
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Color Doppler Flow Imaging,CDFI),又称二维多普勒,是在频谱多普勒(Spectral Doppler)技术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利用多普勒原理进行血流显像的技术。它把所得的血流信息经相位检测、自相关处理、彩色灰阶编码,把平均血流速度资料以彩色显示,并将其组合,叠加显示在B型灰阶图像上。它较直观地显示血流,对血流的性质和流速在心脏、血管内的分布较脉冲多普勒更快、更直观地显示。对左向右分流血流以及瓣口返流血流的显示有独到的优越性。但对血流的定量不如脉冲波和连续波多普勒。  相似文献   

11.
研究了脑益嗪对受前庭刺激家兔的脑血流图功率谱和眼震颤的影响。脑血流图功率谱的计算机分析表明,有效的前庭刺激可以引起脑血管的紧张,而脑益嗪能够改善前庭刺激下的脑血流状况,并且降低旋转后眼震颤的频率和慢相速度。脑益嗪的药效作用可持续3h,其作用峰值可能在2.5h。实验结果提示:当前庭受过度刺激时脑益嗪可能通过扩张病理收缩状态的脑血管来对抗运动病的发生,同时也不排除其降低前庭器官敏感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脉冲多普勒技术已经成为医学临床无损检测血流的一种有效手段。利用计算机模拟的脉冲多普勒信号。可以为各种脉冲多普勒信号处理方法的研究提供信号源,从而了解各种不同处理方法的性能。文中提出一种脉冲多普勒信号的模拟方法,它可以从信号的平均频率曲线和频谱带宽出发,俣成正常血流和异常血流下的脉冲多普勒信号,为从脉冲多普勒信号研究血流中的滴和涡流提供了便利。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比较高原和平原自然条件下家兔肠系膜微循环的改变,进而了解高原缺氧条件下家兔器官和系统形态和功能的改变,了解高原缺氧条件下家兔器官和系统形态与功能改变的微循环基础,为如何更好的适应高原缺氧环境和提供参考资料。方法:比较高原和平原自然条件下家兔肠系膜微血管开放数目、血管内径、血流速度及血流流态等微循环的改变等情况。结果:高原条件下家兔肠系膜微血管开放数目减少(P〈0.01),血管内径缩小(P〈0.05),血流速度变慢(P〈0.05),血流流态与平原有差异(P〈0.01)。结论高原条件下家兔肠系膜微血管开放数目、血管内径、血流速度及血流流态有改变。  相似文献   

14.
视觉诱发电位提取中闪光刺激的PWM实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视觉诱发电位提取过程中,可以通过闪光刺激获得诱发脑电信号.实验发现,闪光刺激的脉宽、频率和闪光刺激次数对于视觉诱发电位的提取具有关键作用.针对视觉诱发电位的提取特点及其相关因素,探讨了基于脉宽调制(PWM)技术的闪光刺激方法,研究了PWM的软硬件实现方法,同时利用专用集成芯片实现了精确的PWM输出,从而可以根据视觉诱发电位提取过程中的具体条件调整闪光刺激的参数,实现视觉诱发电位的有效提取.实验结果表明利用PWM的精确提取方法控制闪光刺激的发生,对于闪光视觉诱发电位的有效提取具有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5.
摘要: 目的研究大黄牡丹汤组方( RPDP) 对急性胰腺炎( AP) 模型大鼠胰腺早期胰腺微循环的改变,探讨微循环改变在AP 发生发展中的作用,观察RPDP 对胰腺微循环的影响。方法60 只SD 大鼠随机分为药物作用4 h 假手术( SO) 组、模型组和RPDP 组; 药物作用8 h SO 组、模型组和RPDP 组,每组各10 只。模型组和RPDP 组在距离胆胰管开口0. 3 mm 处的胆管,经十二指肠壁浆肌层针刺,用3. 5%牛磺胆酸钠0. 1 mL/100 g 缓慢注射,建立SD 大鼠AP 模型,治疗组用RPDP 40 g /kg 灌胃1 次。分别与给药后4 h 和8 h,麻醉相应组大鼠抽取血液及腹水,检测各组血清和腹水淀粉酶含量。用荧光显微流速测试方法,观察胰腺微血管在造模后4 h 和8 h 的变化。结果模型组大鼠胰腺微循环血流速度存在差异,RPDP 治疗组血流速度则比较一致。与SO 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血清淀粉酶及腹水淀粉酶均显著升高; 与模型组比较,RPDP 组大鼠血清淀粉酶及腹水淀粉酶均显著降低( P < 0. 01) 。结论AP发病与胰腺微循环障碍有关,AP 向重症急性胰腺炎( SAP) 发展也与其有关,AP 时胰腺水肿与坏死同时存在。RPDP 有改善AP 模型大鼠胰腺微循环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小血流信号的检出是长期困扰超声多普勒成像的重要问题,提升该成像技术的检测灵敏度,开发鲁棒的降噪和伪影抑制方法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近年来,基于多角度平面波相干复合发展而来的超快超声多普勒血流成像突破了传统聚焦超声成像的帧率瓶颈,可实现高灵敏度的微血流成像。而且平面波成像模式的发展也对超声降噪算法提出了新的需求。利用平面波发射条件下不同角度回波的血流信号的强相干性,有望实现降噪和伪影抑制。本研究探讨了角度分组互相关方法及其降噪在功能超声成像中的应用:首先将多角度平面波回波信号分为两个子组,信号经杂波滤除后对两子组数据进行时域互相关运算,从而获得降噪后的血流功率多普勒图像(PD)。大鼠脑血流成像和功能成像实验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角度分组互相关降噪方法可提升血流图像信噪比约17~22 dB,有效抑制了图像中的非相干伪影,显著提升了超快超声脑功能成像的灵敏度。  相似文献   

17.
本文论述了测量活体脑微血管中压力的新方法。使用这种方法,配合显微观察脑微循环,获得了脑压、脑微血管中血流速度和脑微血管直径之间的关系,并对此在理论上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对不同专项大学生优势肢体侧肱二头肌、股四头肌皮肤微血管反应性检测,探讨不同专项大学生不同身体部位微血管反应性的变化特点,为微循环功能的检测提供位点参考;方法:以19名篮球专项学生和15名体育舞蹈专项学生为研究对象,所有研究对象专项练习时间均超过一年半.使用具有双通道功能的第六代(最近一代)激光多普勒血流检测仪...  相似文献   

19.
超声脉冲多普勒技术诊断疾病,是以血管内血流动力学的改变为依据的。应该说,凡是与血流变化有关的病变,这种技术都有临床诊断价值。问题的关键是要能找到正常和病变的特征血流频谱。超声脉冲多普勒技术在心脏疾病诊断方面有较多的经验,在其他方面的应用也正在不断扩大。本文着重介绍近几年来超声脉冲多普勒技术在周围血管、腹部疾病和乳腺癌诊断方面的新的应用进展。  相似文献   

20.
为了优化利用超声多普勒技术检测速度波形,频谱宽度和涡流的精度,可利用短时傅里叶变换和频谱宽度校正的方法检测涡流的情况。从对各种包含频谱宽度和信号功率随时间变化及涡流信息的模拟多普勒信号的分析发现,当采用一定频响的低通滤波器时,短时傅里叶变换可有效地估计血流速度波形和涡流信息的波形。因此这种方法为分析涡流信息提供了一种快速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