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要学好一门语言,仅靠语言知识是不行的,还必须有一定的文化知识.因为语言与文化不可分,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本文阐述了文化背景知识对第二语言习得中的听、说、读、写、译等方面的影响,进而阐述文化在第二语言习得中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2.
21世纪,语言习得理论的构建和研究进入了后现代相对主义时代,语言习得社会文化、社会认知、混沌论视角是后现代相对主义的典型代表。社会文化视角认为,语言习得的过程是学习者以语言为中介参与社会交际活动,获得语言和文化知识,并内化为个人思维的过程;社会认知视角认为,语言习得的过程发生在人类赖以生存的、动态的生态环境中,学习者通过与真实环境协同和互动建构意义,获取知识;语言习得混沌论认为,语言习得的过程不是语音、语法、词汇等知识的简单的叠加,也不是简单孤立地从一种语言技能转到另外一种语言技能,而是一个复杂的、动态的、非线性的过程,它具有物理现象中的浑沌特征。  相似文献   

3.
第二语言习得是研究语言习得环境、习得过程和习得规律的科学。它对人类在语言普遍规律、认识发展、语言发展、文化普遍性等问题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对外语教学也有很大影响。课堂教学可以加快语言习得的速度,教师注意加大语言知识“输入”,寓文化教学于语言教学之中,坚持交际法和传统法交互并用的原则,强调学习动机的作用,兼顾行为主义、认知主义和人文主义,创造最佳的外部学习条件,达到与学习者内部动机与心理活动的一致。  相似文献   

4.
词汇作为语言中最活跃的因素,深深地铭刻着它所赖以存在的社会文化的烙印,最忠实地反映了不同民族的社会生活和文化心理的变化历程。文章通过对Dutch一词追本溯源的详尽梳理,旨在说明在语篇阅读的过程中,社会历史和文化背景知识对语篇的理解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学习者需要培养跨文化思维意识,从而更好地理解语篇。文章提示:语言的学习涵盖语言知识的习得和文化知识的习得两个方面,要想掌握英语语言,必须要熟稔英语文化。  相似文献   

5.
语言的学习与文化知识的学习应是同步的。对于一种语言的习得和教学,不能离开对这种语言 所表现的文化内涵的了解。在英语教学中,应注意文化知识的导入。  相似文献   

6.
学习与不同民族文化共有知识之间有着紧密关系.二语习得的过程是一个文化介入、文化矛盾融合和文化解释的过程.在二语习得中,双语的文化因素移植到认知过程中,学习一种语言意味着用这种语言去思维.讨论这些问题可以促进学习者对语言信息的理解和语言能力的提高.  相似文献   

7.
一代语言大师赵元任先生的早年回忆《从家乡到美国》将语言习得作为线索记录了自我的成长经历,其中生动展示了语言习得与文化身份建构的关系,是语言与文化关系的鲜明个案。文章试图运用评价理论分析作品中展现的语言习得过程中所经历的情感体验,语言习得与文化身份的建构中经历的顺应、融合和超越过程,从而为语言习得的研究和教学提供实际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8.
语言与文化密切相关。文章从语言学认知法的角度探讨语言与文化、语言习得与文化习得、第二外语/外语习得与文化习得的关系和英汉文化差异对英语语言习得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第二语言习得中的语言输入与语言输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一门新的学科,第二语言习得系统研究习得的本质和过程。重点剖析母语、语言输入、语言输出、个人差异、以及社会文化环境等变量与第二语言习得结果的关系。在习得过程中,语言输入与输出对学习者最终所能达到的理解和运用第二语言的水平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合理的语言输入能够激活人类与生俱有的语言习得机制,语言输出则能体现人类对新知识的认知心理活动及语言的可塑性和创造性。  相似文献   

10.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文化是语言的内涵。不同的语言反映出不同民族的文化背景。要真正掌握并正确理解和运用一种语言,不仅要学会其语音、词汇与语法知识;而且必须同时学习有关国家和民族的历史文化传统和社会风俗习惯。在二语习得过程中,文化教学通过各种教学手段使外语和相关文化有机融合,通过对比,找出本族语与外语之间在不同层面的异同之处,侧重思维差异的比较,从而促进二语习得,提高学习者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相似文献   

11.
阅读课程是了解英语语言文化习俗的重要渠道,也是学生习得第二语言并加强运用语言能力的重要手段.语言习得是外语语言学习中的一个重要因素,对英语阅读课程的教学也有很大影响.明确语法习得的重要性,及时排除文化干扰,可以明显提高阅读课程的教学质量和学生学习效果,帮助他们全面掌握和运用英语.  相似文献   

12.
浅谈词语的文化信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语言与文化有着密切的关系.它们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相互依存.词汇是语言的基本要素,是语言系统赖以存在的支柱,因此,文化差异在词汇层次上的体现最为突出.在跨文化的语言交际中,不熟悉"语言相对性",有效交际势必受阻,不了解"文化相对性"就难免产生"文化震惊".因此,在学习、使用语言的同时,应注重文化知识的习得,了解并掌握词汇的文化信息,以期达到理想的交际效果.  相似文献   

13.
词汇是当前妨碍我国大学英语学习者语言运用能力提高的主要因素。由于缺乏对目标语社会文化知识的了解,对词汇承载的文化内涵不熟悉,当前我国许多英语学习者还无法达到对语言的深层次理解和运用,学习者的词汇知识及能力还不能满足交际的需要。文章通过剖析我国大学英语词汇教学的现状以及学习者在习得词汇时所遇到的困难,提出将文化图式理论应用在词汇习得过程中并有效解码的几点策略。  相似文献   

14.
词汇是语言的载体,任何一种语言的词汇都反映出使用这一特定语言的民族所特有的语言文化背景。语言受文化的制约,学习者往往容易将本民族的习惯和文化模式套用到所学语言中去,从而产生理解或语用上的失误。从英汉词汇层所反映的文化差异来探讨这种文化内涵现象,旨在加强对学习者文化素质的培养,使语言学习和文化意识结合起来,以减少交际障碍,提高对词文化的敏感性和使用英语的得体性,最终获得较强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相似文献   

15.
人们在文化取向、价值观念、社会规范、思维方式等方面的差异会导致其编译码过程、语言和语篇使用规律、语篇组织结构等的差异。语言的意义离不开语言环境,要理解话语,归根结底要懂得语话人的整个文化背景和生活方式,语言和文化的关系是部分和整体的关系,语言是文化的组成部分。因此,学习英语的过程,就是通过英语这一语言工具了解、导入英语文化的过程。介绍目的语的文化知识,揭示潜在于语言结构中的文化内涵以及语言使用的文化规则应当成为语言教学的一个组织部分。  相似文献   

16.
关于对外汉语教学与文化传播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外汉语教学不仅是语言知识的传授,还包括文化的传播与交流。要在语言教学中有效地实施文化教育,首先应该提高教师的文化素养,除了加强传统文化知识的学习,还应有针对性地学习本地的地域文化,也要有意识地学习世界文化、历史等多方面的知识。其次,应采取恰当的方式方法,才有利于促进文化的有效传播。  相似文献   

17.
从语言与文化的血肉关系看研究跨文化交际的必要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中国人和英美人交际时,有时会语义不通,产生误会,或闹出笑话,其原因是对所使用语言的文化背景知识不了解.因此,学习外国语言必须同时学习该语的民族文化,这是时代提出的挑战.培养跨文化交际的现代人的需要,适应全新国际生活的需要,语言与文化血肉关系的需要,避免跨文化交际中产生障碍、冲突的需要,也是外语教育界师生的共同需要.  相似文献   

18.
在阐述外语教学中引进文化因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的基础上,指出语言结构文化、背景知识文化和与交际有关的文化应是外语教师重点导入内容。按话语场组织教学,不仅可以解决文化因素导入的选择,也可以解决文化教学与语言教学有机结合的问题,文化差异教学的目的才能实现。  相似文献   

19.
语言与文化密不可分。但长期以来 ,大学英语教学对文化的导入重视不够。事实表明 ,文化背景知识的缺乏往往导致“文化休克”。因此 ,应将文化导向型外语教学模式引入外语教学 ,使其成为大学外语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既要传授语言知识 ,更要注重文化知识。通过中西文化异同的比较 ,进行深层次上的文化教学 ,增强学生对文化差异的敏感性 ,提高文化领悟力 ,培养跨文化的交际能力 ,达到预期的大学英语教学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