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探究优质护理在临床脑梗死患者不良心理状态、护理满意度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2月至2016年4月102例在我院脑梗死患者,随机分对照组和观察组,51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51例观察组实施优质护理干预.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对两组患者心理状态进行评估及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对生活质量评估,并统计对护理满意度.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心理状态、生活质量方面均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相比对照组,观察组心理状态SAS、SDS评分及ADL生活质量评分有明显增高优势,且护理满意度评分较高,P<0.05.结论:优质护理对于脑梗死疾病的治疗、预后具有重要作用,可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改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较好缓解不良情绪,促进医患关系融洽.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家庭护理干预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12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按常规治疗护理和电话随访;研究组在此基础上由课题组成员至少每月上门进行家庭干预1次,实施6个月。于干预前后采用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SDSS)和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74(GQOLI-74)评定干预效果。结果干预后两组SDSS量表评分均较干预前下降,(p<0.01),且研究组较对照组下降更显著(p<0.01)。两组GQOLI-74评定问卷中除物质生活无显著性差异(p>0.05),躯体功能、心理、社会功能和生活质量总体评分研究组明显高于照组(p<0.01)。结论家庭护理干预能有效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社会功能,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人性化住院环境及护理干预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将2015年6月-2016年6月肇庆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112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6例。对照组住普通病房,接受精神科常规护理;观察组住人性化环境优化病房,在常规护理基础上接受针对性人性化护理。分别根据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SDSS)、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和自我管理能力测定量表对两组患者进行康复评价,并对比两组护理满意度。结果治疗后观察组SDSS、BPRS、ADL量表评分及各项自我管理能力评分均优于对照组,且观察组护理满意度评分为(89.78±4.89)分,高于对照组的(64.28±6.54)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人性化住院环境及护理能够有效提升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健康功能、日常生活能力和自我管理药物能力,提升护理满意度,有利于患者的康复和预后。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病毒性心肌炎(VMC)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58例在本院心内科确诊为VMC患者为研究对象,每组29例,对照组进行常规药物治疗和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健康教育、生活指导、用药指导、心理干预、康复训练等综合性护理干预。随访1年,采用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和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QOL174),比较两组患者出院时、随访1年ADL评分情况及1年后生活质量情况(包括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物质功能维度)。结果:观察组随访1年ADL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1年后生活质量中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维度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干预可明显提高病毒性心肌炎(VMC)患者生活质量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医院—社区—家庭慢性病管理(HCFM-CD)对老年代谢综合征(MS)患者运动和社会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8年6月—2019年6月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收治的82例MS患者,采用简单随机分组法将其分为对照组41例和观察组41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HCFM-CD管理模式,均持续干预6个月。分别于干预前后,调查患者体重指数(BMI)、收缩压(SBP)、舒张压(DBP)、空腹血糖、甘油三酯(TG)等水平,抑郁自评量表(SDS)和焦虑自评量表(SAS)评估两组抑郁和焦虑情绪,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价睡眠质量,自我管理知信行量表评估自我管理能力,运动依从性量表评估运动依从性,运动自我效能感量表(ESEs)评估自我效能,个体和社会功能量表(PSP)量表评估社会功能。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干预后的SBP和TG水平明显低于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自我管理能力、运动依从性、ESEs和PSP评分明显高于干预前(P0.05),SDS、SAS和PSQI评分明显低于干预前(P0.01);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SDP和TG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自我管理能力、运动依从性、ESEs和PSP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SDS、SAS和PSQI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40)。结论:HCFM-CD管理模式可以提高老年MS患者的运动依从性和自我效能,提升社会功能。  相似文献   

6.
《临床医学工程》2016,(7):899-900
目的评估对慢性精神分裂症病人进行社区综合康复模式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慢性精神分裂症病人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进行社区常规康复模式,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综合康复干预,观察比较两组的各类问卷调查结果,包括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验(WCST)、自知力与治疗态度问卷(ITAQ)、家庭负担会谈量表(FIS)、简明精神病量表(BPRS)、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SDSS)以及日常生活能力(ADL)、社会适应功能、社交技能。结果观察组干预后WCST、ITAQ、FIS、BPRS、SDSS评分以及日常生活能力、社会适应功能、社交技能评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社区综合康复模式可促使慢性精神分裂症病人认知功能康复,促进患者身心早日康复,临床效果确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三合一心理干预应用于低龄脑卒中的临床护理效果。方法选取76例低龄脑卒中患者并平均分为两组,对照组38例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方式,研究组38例患者在常规组的护理模式上加用三合一心理干预,对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抑郁自评量表( SDS)评分、焦虑自评量表( SAS)评分以及日常生活能力量表( ADL)评分进行对照比较。结果对两组患者进行SDS、SAS以及ADL的对照比较后发现,研究组评分均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低龄脑卒中患者采用常规护理与三合一心理干预相结合的护理服务,能够有效提高护理服务的质量,减轻患者抑郁焦虑的负面情绪,加强日常生活的能力,缩短患者住院时间,具有临床应用与推广的价值。  相似文献   

8.
心理干预对中风后遗症患者生活质量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中风后遗症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采用生活质量量表(SF-12)、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SDSS)、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和社会适应性量表对患者分别在入院时和出院前进行测评。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比较,入院时ADL、SDSS、生活质量量表(SF-12)和社会适应性量表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士应加强中风后遗症患者的心理干预,从而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9.
黄伟莲  何泳君 《现代医院》2012,12(7):151-153
目的探讨量化护理干预应用于社区脑卒中患者康复治疗的效果,寻求脑卒中患者有效社区护理办法。方法将84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2例。对照组给予社区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措施基础上,采用社区量化护理干预,即根据个人不同情况制定针对性的量化康复训练计划,包括睡眠肢体摆放、系统功能训练、肘关节屈伸训练、步行训练、日常生活能力训练和肢体按摩、理疗、心理辅导及宣教等。对两组患者进行日常生活能力(ADL)、运动功能、焦虑(SAS)、抑郁(SDS)评定,并评价其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ADL和运动功能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SAS和SDS评分则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差异均具非常显著意义(p均<0.01)。结论量化护理干预可以提高社区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恢复其日常生活能力,降低其焦虑和抑郁程度,促进其身心康复,提高社区护理服务满意度,是社区脑卒中患者有效护理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两种不同的自我管理训练方式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自理行为的影响。方法将住院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与对照组,对照组采用集体自我管理训练方式,干预组在针对患者自我管理能力的基础上实施个体化自我管理训练,时间为6 w。采用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社会功能缺陷量表(SDSS)对其自理行为进行评估。结果干预组患者ADL的躯体生活自理能力和工具性日常生活能力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SDSS的社会功能改善程度也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个体化自我管理训练有助于增进患者自我照顾能力,可减缓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功能衰退,提高其自理行为,有利于患者的全面康复。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基于微信平台的延续性护理干预对双相情感障碍患者认知功能、功能失调性状况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6月至2019年6月我院收治的86例双相情感障碍患者,随机平均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采用基于微信平台的延续性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认知功能、功能失调性状况及社会功能。结果护理后,观察组的即刻记忆、短时记忆、长时记忆及记忆商数评分均高于对照组,且操作智商、语言智商及总智商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 <0.05)。护理后,两组的DAS、 SDSS评分均下降,且观察组的DAS、 SDSS评分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基于微信平台的延续性护理干预可有效提高双相情感障碍患者的社会功能,改善其功能失调性状况,减轻社会功能缺陷。  相似文献   

12.
长期住院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技能训练效果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社会技能训练对长期住院的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功能的影响。方法在山西省荣军精神康宁医院长期住院的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中选取符合入组标准和排除标准的82人,随机分为干预组40人和对照组42人。干预组按顺序实施语言训练、角色训练和职业技能培训,疗程12个月。干预前1个月内和干预后1个月内,采用大体评定量表(GAS)、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简易智力状态检查(MMSE)、住院精神病人社会功能评定量表(SSPI)和阴性症状评定量表(SANS)对两组患者的精神症状、社会功能和生活自理能力进行评估。结果两组患者在年龄、病程、疾病亚型、抗精神病药物、阳性家族史等方面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干预组GAS、ADL、SSPI和SANS得分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MSE得分与对照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自身比较,干预后SSPI、ADL、GAS、SANS量表得分显著优于干预前(P〈0.05)。结论社会技能训练能较好的缓解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精神症状,改善其社会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降低或延缓精神残疾,是较为有效的精神康复措施。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基于微信群的延续护理在稳定期双相情感障碍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3月至2019年3月我院收治的稳定期双相情感障碍患者91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5例予以常规护理,观察组46例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基于微信群的延续护理,比较两组的认知功能(WMS-Ⅳ、 WAIS-RC评分)、社会功能(SDSS评分)及功能失调性状况(DAS评分)。结果护理6个月后,两组的WMS-Ⅳ各项评分及WAIS-RC各项评分均高于护理前,且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护理6个月后,两组的SDSS评分、 DAS评分均低于护理前,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基于微信群的延续护理可有效提高稳定期双相情感障碍患者的认知功能和社会功能,促进其功能失调性状况的改善。  相似文献   

14.
摘要:目的探讨早期康复护理对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ADL)的影响。方法以神经内科住院的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将符合入选条件的脑卒中患者按“不平衡指数最小的原则”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两组患者均接受神经内科常规治疗和护理,在此基础上干预组由康复治疗师和康复护士给予以提高运动功能和ADL能力为目标的系统干预。康复护士以Orem自我护理理论为指导,康复治疗师按Brunnstrom分期对脑卒中患者进行系统干预,分别在入院时和6周后测量运动功能[采用rugl-Meyer(FMA)评分]和ADL[采用Barthel(BI)指数评分]。结果6周后两组患者评分均有提高,干预组FMA评分(55.98±12.52)高于对照组(40.64±11.64),差异有显著性(P〈0.01);干预组BI评分(75.00±13.63)高于对照组(45.20±11.82),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早期康复护理可有效提高脑卒中患者的运动功能和ADL。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医药护人员协作对老年慢性病患者持续性干预的效果,为提高老年患者慢性疾病预后生活质量提供依据。方法将某院老年科和呼吸科收治的老年慢性病患者120例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均接受常规的治疗、护理和药学服务,干预组在上述基础上对患者住院和3个月随访期间提供全程医药护服务,出院后3个月后测评两组患者日常生活自理能力、是否再次入院及用药依从性情况。结果出院3个月后,干预组老年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均值为(21.97±11.24)分,对照组为(27.69±11.6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23,P〈0.05);干预组患者再次入院率(11.86%)较对照组(34.48%)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43,P〈0.01);干预组患者用药依从性好(79.66%)较对照组(48.28%)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83,P〈0.01)。结论实施持续性医药护人员协作干预模式能有效地改善老年慢性病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降低其再次入院率,提高其用药依从性,值得在老年慢性疾病患者的干预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乳腺癌患者护理中应用循证护理干预措施,以分析其对患者康复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7年3月武警浙江省总队医院嘉兴医院收治的乳腺癌患者150例,将其作为研究对象,护理过程中给予所有患者以循证护理干预措施,对护理前后患者焦虑(SAS)评分、抑郁(SDS)评分及生活质量评分情况进行比较,并对患者康复情况进行分析。结果在SAS评分与SDS评分方面,护理干预后各评分均较护理干预前明显降低,差异有显著性(P<0.05);在生活质量各指标(躯体功能、社会活动功能、心理功能及物质生活)评分及康复程度评分方面,护理干预后各评分均较护理干预前明显提高,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对乳腺癌患者护理中应用循证护理干预措施能够明显降低患者不良心理评分,且能够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有助于疾病的快速康复,值得在临床乳腺癌护理中推广与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基于现代护理理念的延续性护理对抑郁症患者心理功能和社会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1月至2019年10月收治的70例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5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延续性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焦虑、抑郁、心理功能、社会功能评分。结果护理后,观察组的SAS、 SD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的心理功能、社会功能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结论延续性护理能够明显改善抑郁症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提升其社会功能和心理功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综合护理对慢阻肺患者肺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2019年1月至2021年3月期间收治的100例慢阻肺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50)和观察组(n=50)。对照组实施常规基础护理,研究组实施综合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肺功能指标(FVC、 PEF、 FEV1/FVC)及生活质量评分。结果 干预后,研究组的FVC、 PEF、 FEV1/FVC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研究组功能、症状及整体健康状况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综合护理可有效改善慢阻肺患者的肺功能,提高其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