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总溶解气体过饱和含沙水体对齐口裂腹鱼影响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高坝泄洪形成总溶解气体(Total Dissolved Gas,TDG)过饱和的含沙水流,由于泥沙的作用,加剧了对高坝下游鱼类的影响。为探讨TDG过饱和含沙水体对鱼类影响的规律,以齐口裂腹鱼幼鱼为实验对象,选取中值粒径为7.4μm的泥沙,对TDG饱和度为100%、120%、125%、130%、135%、140%的水体,分别设置0、20、60、80 mg/L的含沙量实验工况,开展含沙水体TDG过饱和的持续暴露实验。实验结果表明,含沙量不同但TDG饱和度保持为100%不变的实验组中,未出现实验鱼死亡现象。TDG饱和度为130%时,含沙量为0、20、60、80 mg/L的实验组中,实验鱼的半致死时间分别为15.3 h、10.75 h、8.3 h、7.85 h。在TDG饱和度相同时,含沙量越高半致死时间越短,但高含沙量实验组(60 mg/L,80m g/L)的半致死时间相差不大;含沙量相同时,TDG饱和度越高,半致死时间越短。  相似文献   

2.
为探究山区河流TDG过饱和工况鱼类避难所营造的可行性,以半龄齐口裂腹鱼为研究对象,营造了TDG过饱和室内避难模型,定量开展了不同TDG饱和度工况下的室内实验,通过数理统计及显著性分析的方法对实验结果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齐口裂腹鱼的避难趋势随着水流TDG饱和度的升高逐渐增强,在主槽上游TDG饱和度小于等于130%时未出现明显的避难行为,140%时开始出现避难趋势,大于等于150%时的避难效应十分明显;实验结束时,TDG饱和度为150%及以下的各工况组中鱼苗的回避率存在显著差异,TDG饱和度为150%及以上各工况组的回避率极显著高于140%及以下的各工况组。  相似文献   

3.
为探讨高坝泄洪引起的总溶解气体(TDG)过饱和含沙水体对鱼类的影响,以岩原鲤和鲢鱼为研究对象,开展TDG过饱和含沙水体对不同鱼类的急性暴露试验,根据鱼类受TDG过饱和含沙水体胁迫后的异常行为和死亡率、半致死时间等指标来分析不同鱼类受胁迫后的耐受性和差异性。试验结果表明:试验初期,试验用鱼出现较明显异常行为和气泡病症状,且岩原鲤早于鲢鱼;相同TDG饱和度下,随着含沙量的增加,试验用鱼半致死时间缩短,且岩原鲤半致死时间短于鲢鱼,表明鲢鱼比岩原鲤具有更强的适应能力和耐受能力;当TDG饱和度较高时,即使含沙量低,也会造成试验用鱼的大量死亡;过饱和TDG是导致试验用鱼死亡的主要原因,但不能忽略泥沙对试验用鱼死亡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4.
为真实反映水电工程天然河道中总溶解气体(Total Dissolved Gas, TDG)过饱和对鱼类影响的实际情况,选用胭脂鱼幼鱼和成鱼作为研究对象,开展大坝泄洪期间总溶解气体过饱和对鱼类影响的现场暴露试验,探究不同水深条件下鱼类对总溶解气体过饱和的水体耐受性和回避特性。结果表明:天然河道中,TDG饱和度为115%~117%时,胭脂鱼幼鱼在0~0.3,0.3~1.3,1.3~2.3,0~2.3 m 4个水层死亡率分别为42.5%,30%,7.5%,15%;低TDG饱和度水体也可导致胭脂鱼幼鱼死亡。但随着水深的增加,死亡率呈明显下降趋势,说明补偿水深能有效缓解TDG过饱和水体对胭脂鱼幼鱼的伤害。此外,研究结果也表明胭脂鱼幼鱼具有利用补偿水深来回避TDG过饱和伤害的能力;而胭脂鱼成鱼利用补偿水深逃避TDG过饱和伤害的行为并不明显。研究结果可为鱼类保护措施的制定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5.
为研究不同河道形态下泥沙浓度对齐口裂腹鱼生存的影响,在观测水槽试验中不同泥沙浓度和河道形态条件下齐口裂腹鱼位置分布、死亡率、死亡时间等参数的基础上,基于三维雷诺应力模型进行了流场数值模拟,继而分析了齐口裂腹鱼生存状态与各水沙参数的相关性。研究结果表明,齐口裂腹鱼的位置分布主要受流速控制,其次受泥沙浓度影响。随着泥沙浓度升高,齐口裂腹鱼死亡率增大,存活时间缩短。滩地和江心洲具有避难效应,泥沙浓度5.0 kg/m3时,单一河道中试验鱼达到半致死率需9.0 h,而在滩地和江心洲分别为20.0 h和12.0 h。不同避难区的避难效果存在差异,滩地的避难效果优于江心洲,主要与泥沙浓度和避难区尺寸有关。  相似文献   

6.
水体总溶解气体(Total Dissolved Gas,TDG)过饱和经常发生在高坝泄水及渔业养殖中,鱼类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中易患气泡病而死亡。食盐(NaCl)在水产养殖中用途广泛,但是否能够缓解TDG过饱和对鱼类的影响至今少有文献提及,为此,对NaCl能否延长暴露在总溶解气体过饱和水体中鲫鱼鱼苗的死亡时间进行实验,即将2种规格的鲫鱼鱼苗暴露在不同饱和度以及不同NaCl浓度的水体的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在NaCl溶液浓度为50 g/m3时,大鲫鱼鱼苗(体长为6~8 cm,体重为4~6 g)半致死时间明显延长;在NaCl溶液浓度为10 g/m3时,规格较小的鲫鱼鱼苗(体长为3~4 cm,体重为1~2g)半致死时间明显延长;过高的NaCl浓度会加快鲫鱼鱼苗的死亡。因此,水体中加入一定浓度的NaCl能够缓解鱼类受过饱和气体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齐口裂腹鱼属鲤形目、鲤科、裂腹鱼亚科、裂腹鱼属、裂腹鱼亚属,俗称雅鱼、细甲鱼、齐口、剑鱼、白鱼等。其肉肥厚,富含不饱和脂肪酸,味道鲜美,属地方特产,为产区群众所喜食。齐口裂腹鱼对水温的要求介于温水性鱼类和冷水性鱼类之间,其生存地域受到一定限制,近年来,由于水域污染和过度捕捞,齐口裂腹鱼的天然资源量锐减,市场价格节节攀升.为了开发这一野生水产品的人工养殖,既满足群众的消费需求,  相似文献   

8.
汛期长江流域大坝的泄洪可能导致下游水体气体过饱和,干扰或损害下游水生生物的正常生命活动。为了研究水体气体过饱和对长江流域重要经济鱼类鲫的影响,将处于不同早期发育阶段(受精卵、仔鱼、稚鱼和幼鱼)的鲫(Carassius auratus)暴露于气体饱和度分别为110%,120%,130%和140%的水体中,其中受精卵暴露至出膜,仔鱼、稚鱼和幼鱼均暴露96 h。结果表明:受精卵的孵化率变化范围为61.43%~72.86%,实验组与对照组之间孵化率无显著差异;仔鱼、稚鱼和幼鱼实验组均出现不同程度的气泡病症状;实验组死亡率随饱和度和暴露时间的增加而升高;相同饱和度下幼鱼死亡率最高,稚鱼次之,仔鱼最低;随着饱和度的升高,幼鱼的半致死时间显著减少。  相似文献   

9.
为了解齐口裂腹鱼在鱼道中的上溯情况,在大比尺竖缝式鱼道物理模型中开展了以齐口裂腹鱼幼鱼为过鱼对象的过鱼试验研究。试验中对通过时间、通过率和上溯轨迹进行了记录,并运用Spearman秩相关分析对齐口裂腹鱼的上溯轨迹和池室结构的水力因子(流速、紊动能、总水力应变)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试验用鱼通过时间平均值为132.7s,多数鱼倾向于快速通过鱼道完成上溯。试验鱼道通过率为71.9%,过鱼效果良好。多数齐口裂腹鱼上溯过程中会避开高流速区、高紊动能区和高水力应变区,在池室内齐口裂腹鱼上溯轨迹主要分布于上述参数较低的右侧回流区和隔板背水面,竖缝断面处多数齐口裂腹鱼选择上述参数相对较低的隔板侧区域通过。研究结果可为相关竖缝式鱼道设计和实践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掌握齐口裂腹鱼的繁殖习性和生活习性,可为养殖企业(户)提供养殖技术和优质苗种。在群福齐口裂腹鱼养殖专业合作社的繁殖和养殖场水面,进行齐口裂腹鱼人工繁育技术研究。研究表明:只要合理建好养殖池,抓好亲鱼培育,按照齐口裂腹鱼的人工繁殖程序,熟练掌握催产操作技术,养好人工繁殖生产的水花、乌仔、夏花、秋片、冬片鱼种饲养管理等环节,在巴山浅山丘陵地区,开展齐口裂腹鱼的人工繁殖是可行的。实验成果可有效解决齐口裂腹鱼苗种供需问题,为冷流水特种养殖发展奠定基础,为山区实施渔业提质增效,建议在全省有条件的地区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