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5 毫秒
1.
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的CT与MRI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宇 《中国医药指南》2011,9(4):110-111
目的探讨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FNH)的CT及MRI影像特征及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24例FNH的CT和MRI影像表现并进行总结。结果 24例均为单发,病灶直径2.2~6.9cm,平均4.8cm。CT检查15例,平扫均为低密度,12例病灶中心见星芒状更低密度中央瘢痕。增强扫描动脉期病灶均明显强化,中央瘢痕无强化。8例病灶中央或周边可见迂曲增粗血管。静脉期病灶密度迅速减低,但仍维持较高密度。平衡期为等密度或略低密度。4例中央瘢痕延迟扫描呈延迟强化。MRI检查9例,平扫T1WI呈稍低信号,T2WI呈稍高信号,4例可见中央瘢痕,呈条状长T1长T2信号。MRI病灶动态强化方式与CT相似。1例中央瘢痕呈延迟强化。结论 CT和MRI平扫及动态增强检查能显示FNH的典型征象,可提高诊断准确度。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FNH)的CT和MRI表现及鉴别要点,提高影像诊断的准确率。方法回顾性分析16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FNH患者的CT和MRI表现,CT检查12例,MRI检查10例,6例同时行CT和MRI检查。结果CT检查12例,平扫9例病灶呈均匀略低密度,其中8例中央可见更低密度,3例病灶呈等密度;增强扫描动脉期所有病灶均显著强化,中央瘢痕呈低密度,门脉期病灶呈等密度或略低密度;8例病灶的中央瘢痕延时强化呈高密度。MRI检查10例,平扫病灶T1WI等或稍低信号,T2WI稍高或等信号;增强扫描FNH病灶在动脉期快速均匀强化呈高信号,而中央瘢痕呈低信号,门脉期及延迟期肿瘤实质部分强化程度下降,8例病灶中央瘢痕延迟强化。结论CT和MRI对FNH诊断具有特征性,二者结合能提高对FNH诊断正确率。  相似文献   

3.
刘智明 《沈阳部队医药》2005,18(2):88-88,F004
为鉴别低密度肾脏透明细胞癌与单纯性肾囊肿,回顾性总结单纯性肾囊肿21例和肾脏透明细胞癌13例的影像学资料。34例的诊断经手术证实13例,穿刺及临床随访证实21例。结果表明,单纯性肾囊肿超声及螺旋CT均显示为低密度病灶;增强CT检查17例显示无强化囊性病灶;MR检查6例,信号强度均匀,T1WI为低信号,T2WI为高信号。透明细胞癌超声及螺旋CT均显示为低密度病灶;增强CT检查13例,病灶均呈不均匀性强化;MR检查11例,信号强度不均,T1WI为低信号,T2WI为不均匀性高信号。结论:超声及螺旋CT对肾脏透明细胞癌与单纯肾囊肿难以鉴别,增强CT可以发现病灶内不均匀性强化,MR检查T2WI像上可以发现病灶内信号高低不均,二者结合可达到鉴别诊断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肝局灶性结节性增生(FNH)的影像学表征及组织病理学基础。方法:回顾性分析41例术前经CT/MRI检查并经手术病理证实的FNH影像学资料与肝癌、肝腺瘤、肝血管瘤进行对照分析,结合病理重点研究FNH的发生部位、信号特征、强化方式及瘤周水肿等情况。结果:本研究将增强影像学检查能见到星状瘢痕组织的FNH称为典型FNH,否则称为非典型FNH。本组典型者13例,非典型者28例,典型者普通CT/MRI平扫很难区分,增强后动脉期明显强化,与周围肝组织分界清晰,门脉期可见强化程度不同程度减低,延迟期见裂隙状或星芒状强化的中央瘢痕。非典型者除未检出中央瘢痕外,还有以下表现:假包膜、坏死、出血及脂肪变性。结论:肝脏FNH影像学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影像学检查能够提供一定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5.
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的螺旋CT表现及鉴别诊断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分析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FNH)在螺旋CT多期扫描中的表现,以提高CT诊断FNH的准确性。方法10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FNH均进行螺旋CT平扫、增强动脉期、门脉期及延迟期扫描。结果11个病灶平扫低密度者9个,等密度者2个,其中8个病灶中央有条状、裂隙状以及放射状低密度影。增强动脉期扫描所有病灶除中心瘢痕外,均呈明显且均匀一致的强化,其中3例还可见到病灶中心或周边增粗、扭曲的动脉。门脉期扫描7个病灶为略高密度,4个为等密度。延迟期扫描呈等密度或略低于肝实质,而中心瘢痕者6例有延迟强化,2例无强化。结论抓住螺旋CT多期扫描中的特征性表现,可以提高诊断FNH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Focal nodular hyperplasia,FNH)平扫和动态增强的CT、MRI表现,提高FNH诊断符合率。方法回顾性分析近年我院影像中心发现的并经临床和病理证实的FNH病例影像学资料。15例行CT平扫及增强扫查,12例MRI平扫加增强检查。结果 15例病灶均为单发,肝右叶9例,肝左叶4例,肝尾状叶2例,大小1.58.0 cm,平均3.0 cm,均呈圆形或类圆形,CT平扫病灶呈低密度及略低密度8例,等密度5例,高密度及略高密度2例。增强动脉期扫描除6例中心瘢痕外,所有病灶均有明显强化,其中7例可见到病灶中心或周边增粗、扭曲的血管。门脉期扫描8例呈略高密度,5例呈等密度,2例呈低密度。延迟期呈等密度9例,略高密度2例,低密度4例,6例伴有中心瘢痕者均有延迟强化。MRI检查12例,病灶均呈不均匀略长或T1及T2信号,增强动脉期呈明显强化,门脉期及延迟期呈等或略高强化,5例病灶延迟强化。结论 CT及MRI平扫和增强扫查是诊断FNH的有效方法,特征性的影像学表现有助于和其他肝脏疾病鉴别。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肝局灶性结节增生(FNH)的CT影像学表现与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21例经病理证实的FNH的三期螺旋CT影像表现。结果20例为单发病灶,1例为2个病灶。平扫病灶均表现为低密度或略低密度,15个病灶密度欠均匀,中央区可见星芒状更低密度区;动态增强扫描:动脉期表现为明显异常强化(16个)、中等度异常强化(5个),中央星状瘢痕均无异常强化,其中病灶中央或周边见迂曲血管7例,门脉期、延迟期病灶密度有所减低,中央星状瘢痕延迟期均有强化。结论FNH有特征性的CT影像学表现,对其正确诊断有助于拟定正确的治疗方案并避免创伤。  相似文献   

8.
洪强  陈宏山  杨奕 《中国基层医药》2010,17(23):3210-3211,I0002
目的 探讨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FNH)的多层螺旋CT表现和诊断特点. 方法 对16例经多层螺旋CT多期增强扫描并经病理证实为FNH的病例,进行影像学分析. 结果 16例20个病灶13例为单发,3例为多发,CT平扫病灶表现为低密度为17个,等密度为3个,CT强化特点:病灶动脉期快速显著强化而门脉期及延迟扫描为等密度,1例检出疤痕. 结论 多层螺旋CT多期增强扫描能显示FNH的特征性改变.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对颅咽管瘤的CT、MRI表现的分析,评价CT和MRI对颅咽管瘤的影像诊断价值。方法通过对28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颅咽管瘤的CT及MRI影像表现的分析,讨论该肿瘤的临床表现、影像诊断特征及鉴别诊断。结果 28例颅咽管瘤患者中,位于鞍内4例,鞍上17例,同时累及鞍内、鞍上7例;28例患者中,22例肿瘤呈囊性,CT表现为鞍区类圆形低密度灶,灶周伴蛋壳样钙化,MRI有24例表现为长T1WI长T_2WI信号,2例短T1WI长T2WI信号;5例呈囊实性表现,CT平扫为类圆形混杂密度灶,MRI在T1WI表现为低等混杂信号,T_2WI表现为高等混杂信号,增强扫描肿瘤实行部分呈均匀或不均匀强化,囊性部分呈环状强化;1例患者肿瘤为实性,CT表现为等密度或略高密度灶,MRI表现为等T_1WI长T_2WI,增强扫描肿瘤均匀或不均匀强化。结论 CT和MRI在颅咽管瘤的诊断中具有定性、定位及鉴别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0.
AIDS合并弓形体脑病的影像学表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AIDS合并弓形体脑炎的影像学表现及诊断价值。方法:58例HIV抗体活性及弓形体血清学测定阳性病人均行CT检查。5例行双倍剂量造影剂延迟扫描。5例MR检查,并行Gd-DTPA增强扫描。6例治疗后CTB随访。结果:CT无异常发现27例,表现异常31例,共81个病灶,低密度灶17个。等密度灶57个,略高密度灶7个,结节样强化7个,片样强化4个,环样强化35个,不规则环样强化18个,多环化强化14个,无强化3个,5例双倍剂量造影剂延迟扫描,3例发现更多的病灶,MR检查7例,共检出19个病灶,6例为多发结节样或不规则样长T1长T2异常信号,Gd-DTPA增强吉了样或环样强化。1例仅T2WI示异常信号区。结论:AIDS合并形体脑病的CT曲线型表现为脑实质结节样,环样强化灶伴灶周水肿,MR典型表现为结节样或不规则样长T1长2异常信号并结节样或环样强化,双倍剂量延迟扫描或MR优于常规CT检查。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分析颅内原发淋巴瘤的影像表现,以提高诊断水平。方法回顾22例临床确诊的颅内原发淋巴瘤的影像资料,分析病灶的分布、形态、信号特点及强化特征。结果MRI显示14例为单发,8例为多发,主要病灶共40个,均位于幕上,其中位于大脑半球深部14个,灰白质交界区5个,累及胼胝体13个,基底节区及丘脑区8个。其中各有2例累及软脑膜及室管膜。病灶形态多为类圆形、团块或不规则状,边界较清晰,瘤周水肿及占位效应较轻。病灶T1WI呈等或略低信号,T2WI为等或略高信号。CT上病灶表现等密度或稍高密度22个,低密度18个。增强后所有病灶呈团块状或环状显著强化。结论颅内原发淋巴瘤CT、MRI表现及强化形式具有一定特征性,但仍须结合临床才能有效提高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12.
徐晓雷  倪晓明 《江苏医药》2012,38(6):694-696
目的分析肝脏局灶性结节性增生(FNH)的MRI表现及其血液动力学特征。方法病理证实的肝脏FNH 12例,术前均经屏气扰相梯度回波FLASH-T1WI、抑脂快速自旋回波FSFSE-T2WI平扫和True FISP序列,动态增强采用3DVIBE快速扫描序列,共3个回合。仔细复习MRI扫描结果,并和手术病理作回顾性对照分析。结果 12例肝脏FNH中,9例呈类圆形,3例呈分叶状。病灶直径1.8-9.2cm。位于肝右叶11个,左叶1个。平扫T1WI,11个呈稍低信号,1个呈等信号,7个病灶中央可见星状、裂隙状更低信号。T2WI均呈高信号,病灶中央更高信号7个。增强扫描动脉期均明显强化、门脉期及平衡期强化减低;但强化程度仍高于正常肝组织。其中,1例病灶周围见增粗扭曲的血管与之相连。结论动态增强MRI对肝FNH的诊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下丘脑错构瘤的临床及影像表现特征.方法 回顾分析2例经手术和临床证实的下丘脑错构瘤的临床及影像表现,同时复习国内文献报道15例.结果 患者临床主要表现为性早熟及痴笑样癫痫.肿块位于鞍上池,与灰结节及乳头体相连.CT表现为等密度,MRI表现为等皮质信号或T2WI呈稍高信号.CT和MRI增强扫描肿块均不强化.结论 下丘脑错构瘤临床及影像学表现均有明显特征性,根据临床及影像学表现易于与鞍区其它病变鉴别.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腹膜后特发性纤维化的CT及MRI影像学表现和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7例腹膜后纤维化患者的CT及MRI影像检查资料,男5例,女2例,将两种检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7例腹膜后纤维化患者在CT上均表现为后腹膜腹主动脉周围不规则肿块,呈轻中度强化,伴有周围组织的包埋,一侧或双侧输尿管上段扩张,肾积水。在MRI上表现为腹膜后纤维化早期病灶呈稍长T1稍长T2信号,中度强化;腹膜后纤维化晚期呈稍长T1稍短T2信号,延迟期轻度强化。结论腹膜后特发性纤维化起病隐匿,早期临床表现无特征性,CT及MRI检查对腹膜特发性纤维化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腹膜后出现弥漫或肿块样病变合并肾及输尿管积水可作为诊断腹膜后特发性纤维化的依据。  相似文献   

15.
非骨化性纤维瘤的影像学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非骨化性纤维瘤的CR、CT及MRI表现及诊断价值,旨在提高诊断水平。方法回顾分析19例非骨化性纤维瘤的CR、CT及MRI表现,全部经穿刺或手术病理证实。结果非骨化纤维瘤发生在股骨8例,胫骨6例,腓骨与肱骨各2例,髂骨1例。CR及CT表现为囊状骨质缺损,边缘有硬化,内含软组织密度,无钙化。MRI表现为T1WI稍低或低信号,T2WI低信号,少部分T2WI为稍高信号,无软组织肿块。结论CR CT与MRI三者综合分析,对非骨化性纤维瘤有较高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6.
曹卫民 《淮海医药》2002,20(4):276-277
目的 探讨MRI对多发性硬化(MS)的诊断价值及评价其在疗效中的作用。方法 分析符合临床诊断标准的多发性硬化患12例MRI表现。结果 本组病例在侧脑室旁均可见MS病灶,其长轴与侧脑室壁垂直,其中8例病灶出现在两侧半卵圆中心,呈较对称性分布,2例在脑干,1例在胼胝体,1例在颈髓。病灶在T1WI呈低或等信号,T2WI呈高信号。注射GD-DTPA活动性病灶强化。复查病例病灶较前缩小或数目减少。结论 MRI对多发性硬化的诊断及疗效评价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椎管内硬膜外血肿(SEH)的MRI表现特征。方法对11例经手术证实,1例经临床综合治疗复查后SEH进行回顾性分析。12例患者均常规平扫,其中3例同时进行增强扫描。采用ToshibaFLAXART0.5机型及GE1.5T双梯度超导MR扫描仪,采用脊柱相控阵线圈。常规行脊柱矢状为SET1WI、FSET2WI或FRFSET2WI序列,8例加扫矢状、冠状面或横断面脂肪抑制序列T2WI,层厚4.5mm、层间距0.5mm,3例同时行增强扫描,采用钆喷酸葡甲胺(Gd-DTPA)对比剂经静脉团注,注射剂0.1mmol/kg。行矢状、冠状或横断面增强T1WI或脂肪抑制T1WI扫描,层面及参数同平扫。结果颈段2例,胸段5例,胸腰段3例,腰段2例;位于脊膜囊后方11例,脊膜囊前方1例。血肿分别呈长T1长T2信号、长T1短T2信号、等T1短T2信号及短T1长T2信号,其中3例同时行增强扫描,1例见多发斑片状轻-中度强化,1例边缘轻度强化,1例未见强化。结论 SEH的MRI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对其诊断及鉴别诊断有着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对肾上腺间质肿瘤行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T)和磁共振成像(MRI)诊断的价值。方法28例手术病理确诊为肾上腺间质肿瘤患者,均实施CT和MRI诊断。分析患者的病理诊断结果及影像学特征。结果28例患者中,8例为肾上腺髓质脂肪瘤患者,12例为肾上腺囊肿患者,2例为肾上腺脂肪瘤患者,1例为肾上腺畸胎瘤患者,1例为肾上腺淋巴管瘤患者,1例为肾上腺神经鞘瘤患者,3例为肾上腺转移瘤患者。肾上腺髓质脂肪瘤影像学表现为不均质肿块内部存在明显的脂肪组织信号或者密度大多数存在条索状或者片状软组织信号或密度影,实施增强扫描后,肿瘤中软组织部分发生不均匀强化情况;肾上腺脂肪瘤影像学表现为均质脂肪密度或者信号;肾上腺囊肿影像学表现为水样密度,囊壁较薄,可出现钙化情况,增强扫描后未出现强化症状;肾上腺神经鞘瘤CT显示为稍低密度影,密度欠均匀,边界不清晰,增强扫描后,肿瘤表现为渐进性增强,强化程度为轻中度,强化不均匀,行MRI T1WI和T2WI诊断信号呈不均匀状态,强化效果不佳;肾上腺淋巴瘤影像学表现为特殊囊性低密度影,其边缘十分清晰,增强扫描后其囊壁会发生轻度强化;肾上腺转移瘤影像学表现为不规则软组织密度肿块,其肿块较大,极易发生液化坏死情况,增强扫描后会发生不均匀强化情况;肾上腺畸胎瘤表现为不均匀密度肿块,MRI诊断显示多种混杂信号。结论对肾上腺间质肿瘤行CT和MRI诊断,肾上腺囊肿、肾上腺髓质脂肪瘤、脂肪瘤患者均有显著的影像特点,其软组织肿瘤因无显著特点,在临床诊断中需将组织学检查结果相结合,实施诊断。  相似文献   

19.
张燕  刘浩  丁中  张锋  王刚 《淮海医药》2011,29(2):114-116
目的 综合分析肾脏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影像学表现,提高对该病的诊断准确率.方法 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CT、MRI对36例肾脏血管平滑肌脂肪瘤患者进行检查,分析其影像学表现.结果 36例患者中共有51个瘤体,其中单发25例,左肾12例,右肾13例,左右两侧发生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发11例共26个瘤体.51...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胼胝体损伤的CT和MRI表现,评价CT和MRI对其诊断价值。方法搜集16例胼胝体损伤CT和MRI表现作回顾性分析,16例均行CT和MRI检查。结果 16例胼胝体损伤中,5例位于体部,5例位于压部,5例累及体部和压部,1例位于膝部;常规MRI上表现为T2WI均为高信号,T1WI为低、等或略低信号,弥散加权像(DWI)对胼胝体损伤具有敏感性,病灶显示高于常规T2WI,极易发现病灶且均表现为高信号。CT检查胼胝体区未见异常密度。12例还合并颅内多处挫伤和血肿。结论胼胝体损伤少见,CT检查难以发现,MRI是最好的影像检查方法 ,胼胝体损伤大多数合并颅内损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