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于文平  关静 《北方药学》2011,8(9):43-44
药物性肝损伤(DILI)可发生在没有肝脏疾病的人群,或以往有肝脏疾病的患者使用某种药物后发生不同程度的肝损伤。近年来,由于药物种类的不断增加,新药不断涌现及各类保健药物的应用,药物性肝损伤的发病率明显增高。目前,关于药物性肝损伤的研究在两个领域取得了长足进展。  相似文献   

2.
肝脏是药物进入人体后最主要的代谢解毒器官。药物在肝脏内主要通过氧化、还原、水解、结合、转运等方式解毒。药物本身或其代谢产物所引起的肝脏损害,在临床上较为多见。现对我科收治的药物性肝炎38例进行临床分析,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3.
肝脏是药物代谢的主要脏器,也是药物损害的主要靶器官.药物性肝损伤是指在治疗过程中,应用治疗剂量的药物,由药物本身或其代谢产物引起的程度不同的直接或间接肝脏损伤.随着目前药物种类的不断增加,药物性肝损伤的发生率也逐渐增加,在我国占急性肝炎住院患者的10%,在老年肝病患者中可达20%以上.为探讨有关药物性肝损伤的致病药物、临床表现及其有效的治疗方法,对近年来我院药物性肝损伤85例进行分析,以利于临床医师提高对药物性肝损伤的认识.  相似文献   

4.
综述产生药物性肝损伤的主要机制,从而找寻预防或减轻药物造成肝损害的方法。通过查阅近年来国内外相关文献并对其进行总结。结果显示,药物性肝损伤的机制十分复杂,主要包括代谢激活造成肝损伤,线粒体损伤,免疫损伤,遗传易感性,溶酶体损伤,胆汁淤积。通过对从以上方面进行综述,以期对药物性肝损伤的机制做进一步的了解,有助于预防或减轻药物造成的肝损害。  相似文献   

5.
<正>肝脏是人体最大的代谢与解毒器官,是药物损伤的主要靶器官,平时吃的药都必须经过肝脏来代谢和转化,在肝脏内进行聚合,氧化,还原,羟化以及去甲基化等一系列的代谢过程,在全身脏器发挥效应,药物用量过大或时间长时,会导致药物以及代谢物的蓄积,对肝脏造成直接损伤。个别患者体质对药物过于敏感或耐受性降低也会导致肝损伤,药物性肝损害是由各类处方和非处方药物化学药物,生物制剂,中药,天然药,保健品所诱发的,临床上可表现为各种急性或慢性的肝病,轻者  相似文献   

6.
高秋莲  郝峥 《临床医药实践》2009,(1Z):1241-1242
<正>药物性肝病又称药物性肝损害,是指药物在治疗过程中,肝脏由于药物的毒性损害或药物的过敏反应导致的疾病,也称为药物性肝炎。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人口流动,结核病的发病率始终居高临下,抗结核药物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抗结核药物导致的肝损害发病率报道较高。本研究总结了我科2003年至2007年住院治疗的结核病人,应用抗结核药物导致的药物性肝损伤46例,以分析和总结抗结核药致肝功能损伤的临床特点和治疗经验。  相似文献   

7.
肝脏是人体最大最重要的消化腺体,它对外来和代谢产生的毒素具有强大的防御解毒功能。因为进入人体的化学物质大都通过胃肠道门静脉或体循环进入肝脏进行转化,所以,肝脏最容易受到毒性物质损害,造成化学性肝损伤。除此之外,肝脏损伤也是腹部外伤中较常见而严重的损伤,在腹  相似文献   

8.
药物性肝损伤指的是在药物使用过程中,因药物本身及其代谢产物或由于特殊体质对药物的超敏感性或耐受性降低所导致的肝脏损伤。近几年我国药物性肝损伤发病率逐渐增高,临床表现并无统一,病情轻的患者,在停药后即能恢复正常,病情严重的患者,甚至会出现死亡和需要进行肝移植的情况。目前对药物性肝损伤的诊断,主要基于对患者的病史排除法、肝胆影像分析、病例分析、实验室检查,并结合临床评估系统来进行分析,但难以准确判断。另外,肝移植手术后患者因供肝缺血/再灌注出现损伤、排斥反应、原发病复发等各因素导致药物性肝损伤的诊治难上加难。为此,中华医学会肝脏病学分会药物性肝病学组对药物性肝损伤的诊疗操作进行了深入研究,并结合相关的工作经验编写了《药物性肝损伤诊治指南》一书,旨在能够为药物性肝损伤的具体诊疗提供有效的指导。  相似文献   

9.
药物性肝损害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万瑜  杨冬华 《现代医药卫生》2004,20(22):2376-2377
肝脏是人体最大的腺体 ,含有丰富的药酶系统 ,是药物代谢的主要场所。药物性肝损害是指在应用治疗剂量的药物时肝脏受药物毒性损害或发生过敏反应所导致的疾病。据统计 ,药物性肝损害约占所有黄疸住院病人总数的2 %~5 %,占成人肝炎的10 %,约有20 %~30 %的爆发性肝功能衰竭与药物有关 ,其死亡率可高达50 %以上。随着社会进步 ,科学技术发展 ,越来越多的新药问世 ,药物性肝损害发病率也不断增高。1药物性肝损害的发病机制1.1不良反应 :由于药物本身或其代谢产物的直接肝毒导致中毒性肝损伤。大部分药物在肝脏经细胞色素P450(CYP)氧化或还…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药物性肝病的临床特征及诊断,提高临床医师对该病的认识,并给予及时有效的治疗。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我院收治的36例急性药物性肝病患者的临床表现、病因及其治疗转归进行分析,总结药物性肝损伤的常见药物,及保肝药物的应用。结果36例药物性肝病患者在服药过程中起病;药物性肝损伤临床表现特异性不强,各种保肝药物治疗效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药物性肝损伤患者以中药、抗结核药及免疫抑制剂常见,停用相关药物后,预后良好,加强监测是预防药物性肝损伤发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药物肝毒性临床监测及其存在的问题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许建明 《安徽医药》2005,9(3):165-166
肝脏是药物在体内代谢的最主要场所,很多药物在体内发挥防治疾病作用的同时,也会在肝内生物转化过程中引起毒性反应,甚至造成致命性的暴发性肝功能衰竭.在已上市应用的化合性或生物性药物中,有1100种以上的药物具有潜在的肝毒性,很多药物的赋形剂、中草药以及保健药亦有导致肝损伤的可能[1].充分认识药物肝毒性的危险性,密切观察用药后出现的肝脏生化检测异常,采用较为规范的药物性肝损伤的诊断标准,特别注意防止发生重症药物性肝损伤等问题,在药物肝毒性的临床检测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药物引起的肝损伤发病机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沈琴  王晓萍  强磊 《药学研究》2022,41(9):595-599
药物性肝损伤(drug-induced liver injury,DILI)是由药物或其代谢产物乃至辅料所引起的肝损伤,是目前临床上常见的药品不良反应之一。药物性肝损伤在我国的发生率偏高,仅次于病毒性肝炎和脂肪性肝病。在欧美,药物性肝损伤是引发肝衰竭的主要原因。尽管人们早已意识到药物性肝损伤的危害,但由于其病因复杂,临床表现不具有特异性,诊断标记物特异性不强,导致药物性肝损伤患者常常无法及时被确诊,最终发展为肝衰竭甚至死亡。已知目前有超过1 100种药物可以在不同程度上引起肝损伤。因此,本文主要总结了不同类型药物诱发肝损伤的不同作用机制,为日后药物性肝损伤的预防和治疗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3.
药物性肝损伤(DILI)是指各类药物及其代谢产物和辅料等所诱发的肝损伤,是临床药源性疾病之一。在DILI相关研究中,抗菌药物是最为常见的药物类型。随着抗菌药物在临床上日益广泛应用,抗菌药物相关性肝损伤事件发生也不断增加,严重时可危及生命。本文通过对不同类型抗菌药物致肝脏毒性的机制及临床特点等相关研究进行综述,旨在深入了解抗菌药物致肝脏毒性的机制,为加强抗菌药物致肝损伤的防治及临床安全合理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药物性肝病(druginducedliverdiseae,DILD)是指药物疗过程中,肝脏受药物毒性损害或发生过敏反应所致的病。近年来随着药物的不断增加,DILD也不断增加,且无显临床表现的亚临床型药源性肝损伤发生率远高于有临表现者。且影响药物性肝病的因素与药物种类、用药时间、合用药、患者自身健康状况等相关。  相似文献   

15.
醋氨酚(acetaminophen,APAP)为苯胺类解热镇痛药。醋氨酚引起的药物性中毒主要表现为药物性肝炎、急性肝坏死、肝功能衰竭甚至死亡。在药物性肝损伤的动物模型中,醋氨酚是常用药物之一。基因芯片技术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项新技术,是研究药物作用机制的重要工具之一。本研究利用大鼠肝脏基因芯片检测了醋氨酚致大鼠肝脏损伤时不同时间点基因表达谱的变化,从基因表达水平进一步探讨醋氨酚致肝损伤的机制。  相似文献   

16.
药物性肝损伤(DILI)占总药物不良反应(ADRs)的9.5%,由药物引起的肝病占非病毒性肝病的20%~50%,占暴发性肝功能衰竭的15%~30%。在我国肝病中,药物性肝损伤的发病率仅次于病毒性肝炎以及脂肪性肝病(酒精性及非酒精性肝损伤),发病率较高,但由于其临床表现特异性不强或较隐匿,常常不易被发现和确诊。本文通过对药物性肝损伤的症状、发病机制及诊断预防等方面进行总结,旨在减少药物性肝损伤的发生、发展,寻找行之有效的诊断、预防及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7.
265例药物性肝损伤探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药物性肝损伤进行探讨分析。方法对265例药物性肝损伤患者,进行用药时间、引起肝损伤药物种类、药物性肝损伤患者临床分型。结果3d发生药物性肝损伤4例,占1.50%,1~4周171例,占64.95%,5~12周68例,占25.66%,12周以上12例,占4.5%。起肝损伤药物种类13种; 肝细胞损伤型180例,胆汁淤积型68例,混合型17例。结论药物性肝损伤大多是临床上常见和常用的药品,许多药物均可以引起,要掌握药物的性能,药物的代谢机制,毒副作用,对有肝肾疾病患者和老年患者用药须慎重,严密观察其不良反应,以减少药物性肝损伤的发生[5]。做好药物性肝损伤的预防和控制工作,重视药物安全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导致肝损伤的药物种类、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通过"CNKICHKD"中国医院知识仓库,对1994—2012年60种国内公开发表的期刊,进行检索,对患者性别、年龄、原发疾病、导致药物性肝损伤的药物品种及例数、发生时间及给药方式、肝脏损伤情况及治疗转归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男性77例,女性56例,男性多于女性,2040岁年龄段药物性肝损伤发生率最高;原发疾病涉及系统前三位为循环系统、呼吸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病种前三位为冠心病、肺结核、银屑病;发生肝损伤的药品比例有一定的差异,以抗结核药对肝脏的损伤最大,其次为中草药、循环系统用药、解热镇痛药及抗甲状腺药,用药1140岁年龄段药物性肝损伤发生率最高;原发疾病涉及系统前三位为循环系统、呼吸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病种前三位为冠心病、肺结核、银屑病;发生肝损伤的药品比例有一定的差异,以抗结核药对肝脏的损伤最大,其次为中草药、循环系统用药、解热镇痛药及抗甲状腺药,用药1130d发生肝损伤患者最多占30.07%,口服给药发生肝损伤患者最多占73.68%;80.45%的患者停药经保肝治疗后症状完全恢复。结论应该监护药物可能导致的药物性肝损伤,提高用药安全性,减少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马百灵  卢沕  田蒋为  余伯阳 《药学研究》2019,38(3):159-162,178
药物性肝损伤(Drug-induced liver injury, DILI)是一种广泛的药物不良反应,最终可引发急性肝衰竭。目前,药物性肝损伤已逐渐成为一个全球不容忽视的公共医药问题,其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是市场上撤回批准药物最常见的原因。及早确定药物性肝损伤,并尽快停止肝毒性药物的使用可防止进一步的损伤。因此,药物性肝损伤临床诊断是及时治疗药物性肝损伤的关键。本文就以目前临床上常用于药物性肝损伤的诊断方法予以总结评价,以期为防治药物性肝损伤提供新的见解与参考。  相似文献   

20.
<正>药物性肝病是指在使用某种或几种药物后,由于药物本身或其代谢产物而引起的肝脏损害。近几年来,临床用药的种类日渐增多,由于过度医疗,滥用保健品及药物等所导致的药物性肝病发生情况越来越多,甚至少数患者可能会发生危及生命的暴发性或重症肝功能衰竭。药物性肝衰竭是指在药物使用过程中,药物或其活性代谢产物引起的肝细胞大量坏死或肝功能急剧严重损害,肝脏合成、解毒、排泄和生物转化等功能发生障碍或失代偿的严重疾病[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