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患者,女,43岁.因头晕2年,外院发现左房粘液瘤1d,于2001年1月4日入院.既往无任何病史.查体:BP 120/80mm Hg,HR72次,心界不大,P2分裂,心前区可闻及Ⅱ级舒张期吹风样杂音,以胸骨下端最响.超声心动图检查见双房内各探及质软、中等回声团块,附着于房间隔近十字交叉两侧,未见明确蒂带.左房内团块为5.3cm×3.0cm×3.0cm,右房内团块为5.4cm×3.0cm×3.0cm.两团块随心室舒缩运动于双房及房室瓣口,舒张期坠入双心室约1/3.双房及双室均扩大.心包腔内可探及0.6cm的液性带.二、三尖瓣口的舒张期血流速度增高,收缩期可探及少量返流信号.诊断为双心房粘液瘤.予以外科手术.术中切开右心房,见肿物约5.0cm×5.0cm×4.0cm,根部位于房间隔上.切开左心房,见肿物约6.0cm×5.0cm×5.0cm,根部位于二尖瓣前叶根部.切除后病理检查证实为粘液瘤,患者14d后痊愈出院.  相似文献   

2.
超声心动图对左房黏液瘤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俞杉  田翔  梁勤  叶永茂 《实用医技杂志》2003,10(10):1104-1105
目的:探讨二维超声心动图(2DE)、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及连续多普勒(CW)检查对左房黏液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1例经手术证实的左房黏液瘤患者的2DE、CDFI及CW的特点。结果:2DE各切面显示左房黏液瘤多数附于房间隔的卵圆窝处,随心动周期活动,舒张期堵于房室瓣口或进入左室,收缩期瘤体回到左房内。CDFI示舒张期在黏液瘤与二尖瓣之间可见细窄射流束,CW示速度在150cm/s以上。彩超诊断与外科手术病理结果相符。结论:超声心动图可以对左房黏液瘤提供正确的诊断,具有无创、安全、准确及可重复应用等优点,为外科手术提供依据,是确诊左房黏液瘤的首选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3.
图_1示舒张期二维超声心动图左室长轴面,白线为多普勒声束,取样容积置于二尖瓣口左室侧(白箭头)。图_2为M型超声心动图和在二尖瓣口取样容积处所录得的血流多普勒信号,舒张期呈三角状的双峰层流频谱。本例是风湿性心瓣膜病。图_1示舒张期二维超声心动图左室长轴切面,取样容积置于二尖瓣口左室侧,图_2为M型超声心动图和舒张期在二尖瓣口所录得的高速紊乱血流频谱。  相似文献   

4.
患者女性,59岁.因"胸闷、气短1月余"来院就诊.患者多于劳累及上楼时出现胸闷、气短,休息后症状可缓解.查体:血压120/70mmHg,心率76次/min.一般情况可,口唇无紫绀,心界向左下扩大,胸骨左缘三、四肋间可闻及舒张期喷射性杂音.心电图:ST-T改变.二维超声心动图显示:左心扩大,左心室舒张末内径65mm,左心房内径41mm.胸骨旁左心室长轴及心底大动脉短轴切面均可见右冠状动脉明显扩张,起始部内径20mm(图1,见封三).沿右房室沟向左侧走行,于二尖瓣后叶根部开口于左心室,瘘口内径12mm.彩色多普勒显示二尖瓣后叶根部瘘口处可见五彩镶嵌的血流信号(图2,见封三).扩张的冠状动脉内可探及典型的舒张期冠脉血流频谱.脉冲多普勒示瘘口处探及舒张期高速血流频谱,峰值流速227cm/s.主动脉瓣口舒张期可见轻度反流,二尖瓣口收缩期可见轻度反流,左冠状动脉起始部位及内径正常.患者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并成功施行外科手术.  相似文献   

5.
患者男,58岁,主因间断性胸闷、气短3年,加重伴夜间不能平卧3天,于2003年3月3日入院.心脏彩色超声心动图显示左房内径42.5mm,左室舒张末内径83.7mm,射血分数(EF):19%,CDFI:二尖瓣口左房侧可见重度收缩期返流信号.  相似文献   

6.
病人男,52岁。因心悸、气促半年入院。查体:消瘦,心脏不扩大,心尖区闻及收缩期和舒张期杂音,杂音随体位改变。M型超声心动图提示左房粘液瘤。在体外循环下施行左房粘液瘤切除手术。术中切开右房,卵圆窝前纵形切开房间隔,探查左房内分叶胶冻状粘液瘤约8cm×4cm×3cm,痛蒂0.8cm,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急性期脑梗死患者超声心动图的特点。方法选择急性期脑梗死患者79例作为脑梗死组,同期健康志愿者56例作为对照组,分别进行超声心动图检查后进行比较。结果脑梗死组左房内径、A峰、二尖瓣返流率和主动脉瓣返流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主动脉根部径、右室内径、主肺动脉径、室间隔舒张期厚度及运动幅度、左室舒张期及收缩期内径、左室后壁舒张期厚度及运动幅度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二尖瓣E峰、EF、FS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期脑梗死患者超声心动图提示:左房增大,伴有不同程度的左室收缩和舒张功能障碍,且发生二尖瓣返流和主动脉瓣返流的频率相对较高。  相似文献   

8.
张朝晖 《四川医学》2000,21(8):751-752
患者 ,女 ,18岁。因体检发现心脏杂音就医。病人无任何不适。查体 :发育正常 ,双肺 (- )。心界不大 ,胸骨左缘第 3,4肋间可闻及 / 级粗糙的收缩期杂音。临床诊断 :左房粘液瘤。超声心动图所见 :各房室大小正常 ,左室腔各切面均可探及一等回声团块 ,约 3.8cm× 2 .7cm× 2 .5 cm ,与二尖瓣前叶关系密切 ,且随瓣叶运动 ,收缩期突入左室流出道 ,造成轻度狭窄、压差约为 2 .2 6 k Pa。二尖瓣口无梗阻现象。手术所见 :二尖瓣正常 ,瓣叶下见一浅黄色肿块 ,其蒂部位于后乳头肌顶部及前叶腱索始部左后方 ,基部包绕二根附着于后叶的腱索。病理报告 …  相似文献   

9.
我们利用彩色多普勒观察左房粘液瘤血流动力学的变化。168例左房粘液瘤患,男76例,女92例,平均年龄44岁。全部病例均经手术切除治疗。采用左室长轴、左室短轴二尖瓣水平、心尖四腔、大动脉短轴等切面,充分显示肿瘤的瘤蒂部位、长度及肿瘤的大小,观察二尖瓣口血流动力学的变化。结果:左房粘液瘤的瘤蒂越靠近二尖瓣口,对瓣口的血流速度影响就越大;瘤蒂长度越长,活动度就越大,对瓣口的血流速度影响也越大;粘液瘤的体积越大,对瓣口血流速度的影响越大。结论:观察左房粘液瘤血流动力学的改变对诊断及治疗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0.
左房粘液瘤术后两次复发者是罕见的。我院曾见一例左房粘液瘤在术后的7年内,两次复发,分别复发在双侧心房和右心室。特报告如下: 病例报告患者女性,28岁,住院号37956,1979年10月15日入院。平素体健。1978年起,每于劳动时感心慌、胸闷。1979年7月曾被诊为风湿性心脏病。同年8月8日突然晕倒,全身抽搐,随后出现右侧偏瘫。但在短期内恢复,视作中暑处理。超声心动图检查发现左心房内有团状回声存在,入我院诊治。主要体征:心率84,律50心尖区Ⅰ级舒张期滚筒样杂音,Ⅰ级收缩期吹风样杂音。杂音随体位改变而变化。神经系统检查阴性。心电图、胸片、周围血象、粘蛋白及蛋白电泳均系正常。血沉28mm/h,M型超声心动图表现为二区的二尖瓣前叶呈城墙型,其后方呈现云雾状团块回声,后叶活动与形态正常。四区收缩期左房内可见云雾样团块回声。诊断为左房粘液瘤于入院后一周在体外循环下手术摘除,左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快速房颤患者复律前后患者左房血流动力学各项参数的变化。方法:采用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检测52例快速房颤患者复律前后的二尖瓣口血流频谱和肺静脉口血流频谱。结果:复律后即刻、1天时和复律前对比,心率出现不同程度的降低,二尖瓣口血流频谱中的舒张晚期A波流速、积分和肺静脉口血流频谱中的左心房收缩期逆向波流速、积分开始趋向好转(P0.05);复律后1周至1个月时逐步增高(P0.05);收缩期S波流速积分、收缩期和舒张期的流速比值、收缩期充盈分数也都呈现明显的增高趋势(P0.05),而二尖瓣血流频谱舒张晚期A波的流速比值和肺静脉口血流频谱的舒张期D波流速开始降低(P0.05)。1个月时的监测指标与复律后即刻比较,二尖瓣口血流频谱的舒张晚期A波流速、积分与肺静脉口血流频谱的左心房收缩期逆向波流速和积分、收缩期S波流速和积分、流速比值、收缩期充盈分数均有不同程度增高;而二尖瓣口血流频谱的舒张早期E波流速和积分、流速比值有所降低;左心房前后径缩小(P0.05)。结论:房颤时左心房压力增加,复律后1个月时,左房血流动力学基本恢复正常。  相似文献   

12.
例1.女,37岁,因反复心悸、气急5月,进行性加重伴阵发性呼吸困难,咳粉红色泡沫样痰,诊为‘风湿性心脏病”收住院,经用血管扩张剂及利尿剂等治疗,症状好转不明显,病程中无发热及关节痛等。体查:急性面容,BP14/8kPa,心律整,P128次/分,心尖区可闻及3级收缩期杂音及舒张期滚筒样杂音,且随体位变动而改变,P_2>A_2,双下肺可闻及细湿罗音.肝肋下2cm,有压痛,心电图示窦性心动过速,X线胸片:两肺瘀血。ESR38mm/1h,超声心动图检查:左房可见云雾样回声增光图,收缩期位于房内,舒张期可脱人二尖瓣瓣膜口,诊断为左房粘液瘤。心功能改善后转上级医  相似文献   

13.
<正> 患者女,52岁,风湿性心脏病二20余年,心悸半年,近来手脚发凉。查体:营养发育差,血压、体温正常,气管居中,两肺清析,心界向左扩大,心律绝对不整,心前区未闻杂音。心电图示:心房纤颤,右室肥厚。超声心动图检查:左房内径50mm,右室内径23mm,左室内径55mm,二尖瓣回声增加增厚,二失瓣开口面积1.0cm~2,房间隔中部呈弧形突向右房,突出的深度2.0cm,长2.5cm,收缩期和舒张期均向右房膨胀;Doppler探测左房内可见收缩期湍流频谱;超声心动图提示:房间隔瘤,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兼关闭不全。  相似文献   

14.
为了解二尖瓣关闭不全时的血流动力学变化,我们以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研究了55例二尖瓣关闭不全患者,其中31例经手术对照。全部病例均可见蓝色为主的彩色多普勒信号自二尖瓣口返流入左房,返流束喷射方向与瓣膜病变位置有关。多数二尖瓣返流于收缩期二尖瓣关闭后立即开始,持续全收缩期及等容舒张期,偶见发生在舒张中晚期。对返流严重程度的半定量分级,有助于临床估计二尖瓣关闭不全的程度及手术适应证的掌握。  相似文献   

15.
目的:应用经胸超声心动图评价室间隔缺损(VSD)封堵术前、后左心形态及功能变化.方法:室间隔缺损封堵术患者24例,于封堵术前、术后3d、3个月及6个月行超声心动图检查.脉冲多普勒测量收缩期肺动脉瓣口、舒张期二尖瓣口最大血流速度;超声心动图测量左心室舒张末前后径、左心室舒张末容积、左心室收缩末容积、左心室每搏量、左房收缩末期前后径、左心室射血分数、左室缩短率.结果:在VSD封堵术后3d、3个月、6个月脉冲多普勒示收缩期肺动脉瓣口、舒张期二尖瓣口最大血流速度较术前明显降低,且术后各时间段与前一时间段比较均明显降低(P<0.05).超声心动图示左心室舒张末前后径、左房收缩末期前后径、左心室舒张末容积、左心室收缩末容积、左心室每搏量、左心室射血分数、左室缩短率明显降低,且术后各时间段与前一时间段比较均明显降低(P<0.05).结论:超声心动图在室间隔缺损封堵术后左心形态及功能变化观测中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在不同病因大心脏心功能不全时的诊断价值。方法:将大心脏、心功能不全,且常规血流多普勒二尖瓣下舒张期血流峰速E峰/A峰>1患者80例分成缺血性心肌病组和原发性心肌病组。运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常规测量左室舒张期内径,左房、右室内径,左室射血分数(EF),二尖瓣口舒张期早期血流峰速E峰、舒张晚期血流峰速A峰和E/A,二尖瓣环部室间隔侧组织多普勒舒张期运动频谱,舒张早期Em峰、舒张晚期Am峰和Em/Am,对两组测量结果进行比较。结果:在两组左房、左室内径相近,二尖瓣口血流速度E/A均>1的情况下,Em/Am缺血性心肌病组绝大多数患者<1,原发性心肌病组大多数患者>1。结论:组织多普勒对大心脏心功能不全患者病因难以认定可提供诊断帮助。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风心二狭)患者经皮球囊二尖瓣扩张术(PBMV)前后肺静脉血流频谱的改变及其与左房压力的相关性。方法:符合PBMV术适应证的风心二狭患者26例,窦性心律组14例,房颤组12例,于PBMV术前后3d内行经食道超声心动图(TEE)检查,记录肺静脉血流频谱,测量收缩期S波、舒张期D波和心房收缩期AR波的峰值流速和流速积分,并与术中记录到的左房压力进行相关分析。结果:与PBMV术前比较,术后二尖瓣口面积扩大犤(0.86±0.14)cm2vs(1.51±0.32)cm2,P<0.01犦,左房压力明显下降。窦性心律患者肺静脉血流频谱S波峰值流速和流速积分与左房压力呈负相关;房颤患者D波峰值流速和流速积分与左房压力呈负相关。结论:肺静脉血流S波是反映二尖瓣狭窄窦性心律患者左房压力的较好指标;D波是反映二尖瓣狭窄房颤患者左房压力的较好指标。  相似文献   

18.
本文报告了9例左房占位性病变,其中4例左房粘液瘤,5例左房血栓。左房血栓切面超声心动图上为半圆形,无蒂,附着面大,不运动,多位于左房后壁;而左房粘液瘤则为圆形,活动度大,附着面小,多位于房间隔近二尖瓣环处,在舒张期可脱入二尖瓣而变长。通过病例分析认为超声心动图对左房占位性病变的诊断、鉴别诊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9.
几种不同二尖瓣返流的彩色双二超声显像湖北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超声影像科(430060)陈文卫,周立明,姜霞,孙有刚,赵玉荣二尖瓣返流病人基本的血流动力学改变是收缩期左房内可探及到返流信号,不同二尖瓣返流病人具有不同的返流信息。本文对73例二尖瓣返流病...  相似文献   

20.
二尖瓣返流病人基本的血流动力学改变是收缩期左房内可探及到返流信号,不同二尖瓣返流病人具有不同的返流信息。本文对73例二尖瓣返流病人返流形态进行初步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