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秦俭  何俊  刘荣波 《华西医学》2012,(8):1194-1197
目的探讨结核性腹膜炎(TBP)及癌性腹膜炎(CP)的螺旋CT表现,提高其诊断及鉴别诊断水平。方法回顾分析2009年9月-2010年9月经手术病理、穿刺活检或综合手段证实的22例TBP和45例CP患者的CT影像资料,采用χ2检验比较各种CT征象在两种病变中的发生率,结合病理、临床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TBP组及CP组患者大量腹水所占比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6.4%、75.6%,χ2=9.703,P=0.002);两组壁腹膜、肠系膜增厚构成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BP组以壁层腹膜均匀增厚、肠系膜污迹样改变为主,CP组壁层腹膜以结节、块样增厚为主;两组大网膜厚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以壁层腹膜改变为基础,综合大网膜、肠系膜及腹水改变CT征象对两种病变的诊断及鉴别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结核性腹膜炎(TBP)的64排螺旋CT平扫及增强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我院收治的30例TBP患者的腹部CT图像,分析CT平扫及增强表现为腹水、腹膜、大网膜、肠系膜异常及腹腔淋巴结肿大的情况。结果经CT扫描发现,30例患者中存在腹水20例,其中少量积液12例,包裹性积液8例,CT值范围10~30 HU。12例检出腹膜增厚,其中8例壁腹膜增厚,2例结节样不规则增厚,2例合并腹膜结核瘤。大网膜改变共计6例,其中4例呈污垢样增厚、粘连,1例呈饼状增厚,1例呈结节状增厚。肠系膜增厚检出3例。腹腔淋巴结肿大检出4例。结论TBP患者的常见CT特征包括腹水、肠系膜增厚、大网膜受累的污垢样增厚、腹膜光滑的均匀增厚及腹腔淋巴结肿大。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多排螺旋CT鉴别诊断弥漫性恶性腹膜间皮瘤(MPM)、结核性腹膜炎、腹膜转移癌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5年9月—2019年10月就诊的弥漫性MPM、结核性腹膜炎、腹膜转移癌共93例患者临床资料,将患者分为弥漫性MPM组(n=27)、结核性腹膜炎组(n=32)、腹膜转移癌组(n=34),分析3组多排螺旋CT诊断图像的差异,包括病变位置、腹层水密度(CT值大于20 HU提示为高密度腹水)、腹膜增厚程度、强化方式、淋巴结大小等。结果 3组病变分布、腹水量征象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 3组腹水密度、壁层腹膜、淋巴结、病灶边缘征象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多排螺旋CT鉴别诊断弥漫性MPM、结核性腹膜炎、腹膜转移癌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结核性腹膜炎CT诊断要点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结核性腹膜炎(Tuberculous Peritonitis,TBP)的CT表现特点及其病理基础,提高结核性腹膜炎的CT诊断水平.材料与方法:对28例经病理和临床证实的结核性腹膜炎,分析其术前CT表现,观察了解:腹水的性质及分布;系膜、网膜及腹膜病变的CT表现;肿大淋巴结的平扫及其增强后的特点.结果:腹水25例,占本组病例的89.3%(25/28);系膜改变24例.占本组病例的85.7%(24/28),表现为增厚、结节状、污秽状;网膜改变7例,占本组病例的25.0%(7/28),表现为饼状网膜;腹膜增厚14例,占本组病例的50.O%(14/28);淋巴结肿大6例,占本组病例的21.4%(6/28).结论:系膜、网膜及腹膜的改变伴高密度腹水,可伴有肿大淋巴结,并结合其合并肺结核或其它脏器结核等表现,常可高度作出结核性腹膜炎的诊断.  相似文献   

5.
双频超声诊断结核性腹膜炎的价值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结核性腹膜炎的声像图表现,以提高其超声诊断水平。方法用低频与高频超声联合诊断结核性腹膜炎患者126例。并经手术,大网膜穿刺活检,腹水穿刺检查,X-线胸片、腹部平片,子宫输卵管碘油造影及PPD试验等多项检查综合判断。结果126例结核性腹膜炎全部经临床抗痨治疗痊愈证实。超声检出腹膜壁层增厚115例(91.3%);腹水无回声区126例(100%),腹水无回声区间条状或网格状光带118例(93.7%);肠壁浆膜层增厚95例(75.4%);大网膜增厚103例(81.7%)。其中经手术病理证实8例;大网膜穿刺活检证实21例;85例腹水化验细胞数增高,以淋巴细胞为主,未见癌细胞;126例均行X-线胸片检查,检出肺结核48例;39例行X-线腹部平片检查,检出腹腔淋巴结钙化灶3例;16例行X-线子宫输卵管碘油造影,检出子宫输卵管结核9例;126例均行PPD试验,强阳性123例。结论低频与高频超声联合应用,能对结核性腹膜炎进行诊断与鉴别诊断,可作为诊断结核性腹膜炎的一种有效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16排螺旋CT对非创伤性消化道穿孔的可靠CT征象及其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68例经手术证实的非创伤性胃肠穿孔患者的CT图像,其中胃十二指肠穿孔46例,其他位置的穿孔22例。统计分析穿孔的CT征象并估算其灵敏性、特异性和似然比。结果:胃肠穿孔患者中,45例是消化性溃疡引起,1例是胃癌引起。穿孔的最常见CT征象是肠外气体(96%),其次是滞留在胃肠壁的液体或脂肪(89%)、腹水(89%)、壁缺损和/或溃疡(83%)、壁增厚(72%)。CT征象中,壁缺损和/或壁溃疡的似然比占最大(36.8),其次为壁增厚(10.5)。这些CT征象对于穿孔部位的定位诊断,灵敏性为95%,特异性为93%。结论:16排螺旋CT有助于胃十二指肠穿孔的定性和定位诊断。缺损、溃疡、胃肠壁增厚等CT征象对穿孔部位的定位具有更高的阳性预测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肝硬化并结核性腹膜炎(tuberculous peritonitis,TBP)与肝硬化并自发性腹膜炎(spontaneous bacterial peritonitis,SBP)患者间临床特征差异。方法:收集2000年1月至2010年6月间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住院资料完整的肝硬化患者共102例。其中肝硬化并TBP患者28例,肝硬化并SBP患者74例。回顾性比较两组患者间年龄、性别、肝硬化病因、Child-Pugh分级、既往结核病史、实验室检查等。结果:TBP主要发生于病毒性肝硬化患者(57.1%),Child-Pugh分级主要分布在B级(75.0%),既往常有结核病史(71.4%),而SBP患者主要发生于酒精性肝硬化患者(52.7%);Child-Pugh分级主要分布在C级(77.0%);与肝硬化并SBP患者比较:肝硬化并TBP患者肝功能损害较轻,腹水白细胞计数较低,并且以淋巴细胞为主,腹水腺苷脱氨酶水平较高。余指标无差异。结论:肝硬化并TBP患者与肝硬化并SBP患者在年龄、性别分布上无差异,而导致肝硬化的病因、Child-Pugh分级、既往有无结核病史、肝功能、腹水白细胞计数及各种白细胞比例、腺苷脱氨酶可作为鉴别两者的重要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结核性腹膜炎的临床实用性,提高对该病早期诊断的临床水平。方法用彩色超声诊断仪,含有低频(3.5~5.0 MHz)、高频(7.5~10.0 MHz)及彩色血流显像、多普勒频谱等功能,综合检查126例结核性腹膜炎患者。结果彩色超声诊断符合率88.1%(111例),其中超声检出腹水无回声区117例(92.8%),腹膜增厚(包括肠壁、大网膜增厚)104例(82.5%),淋巴结肿大78例(61.9%),实质性团块35例(27.8%),包裹性积液8例(6.3%)。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可作为结核性腹膜炎的首选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结核性腹膜炎的CT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0月-2010年7月22例经手术、病理或抗结核治疗确诊的结核性腹膜炎CT完整资料。主要观察:淋巴结、腹水、腹膜、系膜、网膜改变。结果淋巴结肿大12例,增强后呈"环状"强化改变。腹腔积液15例,少~中量12例,聚集在肠系膜根部、结肠旁沟及盆腔较多,CT值20~28HU。腹膜增厚16例,其中14例均匀光滑增厚,10例明显强化;大网膜增厚15例,其中饼状增厚2例、污垢样增厚9例、结节样4例。肠系膜增厚18例,3例肠袢聚集、粘连。伴有其他脏器结核13例。结论 CT对诊断和鉴别诊断结核性腹膜炎具有较大的临床价值,结合临床多数结核性腹膜炎可作出正确诊断。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结核性和癌性腹腔积液的多层螺旋CT影像特征及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5月至2014年8月行多层螺旋CT扫描的30例结核性和37例癌性腹腔积液的病例影像资料,观察内容包括:腹腔积液的分布、CT值、腹部实质和空腔脏器情况及腹膜、网膜变化和肠系膜血管异常、腹腔淋巴结情况以及腹液定量评估等。结果 (1)本组67例中,右肝周间隙积液35例(52.2%),左肝周间隙积液21例(31.3%),左侧结肠旁沟积液19例(28.4%),右侧结肠旁沟积液25例(37.3%),盆腔积液的50例(74.6%)。(2)两组腹腔积液量、CT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癌性组3例CT值大于20 HU,结核性组6例CT值大于20 HU。(3)壁腹膜不规则或结节状增厚、壁层腹膜均匀增厚的表现,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而大网膜增厚粘连饼状融合、肠系膜小点状污垢样改变、腹腔淋巴结肿大、壁腹膜血管增粗的表现,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多层螺旋CT对明确腹腔积液性质有重要的临床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1.
急性胆囊炎的临床、病理与影像学对照研究(附39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急性胆囊炎的临床、病理、影像学特征,以便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材料与方法:对39例典型病例的临床表现、病理与影像学征象的回顾分析。结果:CT表现为胆囊壁增厚39例(100%),胆囊与肝脏间隙模糊30例(78%),胆囊扩张25例(64%),胆囊周围黏连和积液20例(51%)。39例急性胆囊炎的CT和B超的确诊率分别为92.3%(36/39)、100%(39/39)。结论:熟悉和掌握急性囊炎的影像表现特征,对急性胆囊炎早期诊断、及时治疗有重要意义,B超确诊率高,可用于检查随访。  相似文献   

12.
超细腹腔镜诊断结核性腹膜炎25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超细腹腔镜诊断结核性腹膜炎的价值和安全性.方法:对2006年1月-2008年6月接受超细腹腔镜检查病例中的25例结核性腹膜炎患者的临床资料作回顾分析.结果:25例患者中,1例因腹腔严重粘连造致气腹失败终止检查,余24例经超细腹腔镜检查均可见腹腔内弥漫粟粒样结节,结合临床镜下诊断为结核性腹膜炎(96.0%);其中21例行活检后获得明确的病理诊断(84.0%).25例中,渗出型14例(56.0%),粘连型8例(32.0%),干酪型3例(12.0%).术后发生穿刺部位出血1例(4.0%),皮下气肿1例(4.0%),总并发症发生率8.0%,未出现危及生命的严重并发症.在诊断结核性腹膜炎的敏感性方面,腹腔镜检查优于其它临床常用诊断方法(如PPD试验、腹水LDH、血和腹水CA125、腹水ADA),统计学检验示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超细腹腔镜因其操作简便、安全以及高诊断准确率,在结核性腹膜炎的诊断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3.
结核性腹膜炎CT特征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结核性腹膜炎的CT表现及特点。方法搜集12例经临床证实且CT扫描资料完整的结核性腹膜炎病例作回顾性分析。结果渗出型7例,黏连型4例,干酪型1例。主要表现有:1.壁腹膜增厚:均匀增厚6例,不规则增厚3例,8例增厚的腹膜有强化;2.腹水:大量腹水7例,少量腹水3例;3.大网膜、肠系膜增厚9例,表现为絮状增厚4例,结节样增厚2例,饼状增厚3例;4.淋巴结增大6例;5.肠瘘破渍形成脓腔1例。结论CT对诊断结核性腹膜炎有较大的价值,结合临床,大多数病例可作出正确诊晰。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糖类抗原125(CA125)对结核性腹膜炎、肝硬化、卵巢癌的诊断价值。方法采集146例患者血清样本,其中结核性腹膜炎腹水患者50例,肝硬化腹水患者36例,卵巢癌患者60例。结果结核性腹膜炎组、肝硬化组及卵巢癌组CA125阳性率分别为48.0%、16.7%和56.7%。结核性腹膜炎组与卵巢癌组患者血清CA125阳性病例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肝硬化组与卵巢癌组血清CA125阳性病例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血清CA125浓度升高,除高度警惕卵巢恶性肿瘤外,还要考虑排除结核性腹膜炎。  相似文献   

15.
对我院原发性腹膜炎42例分析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男30例,女12例,年龄20~70(平均48)岁。其中40例为乙型肝炎病毒引起肝硬变,另2例肝硬变病因不详。1.2临床表现本组中20例出现发热(47.6%),体温在37.8~38.0℃,伴有轻度畏寒。12例出现腹痛(33%),多数为轻度腹痛,无固定压痛点。腹胀24例(57%),腹泻12例(22%),每天3~5次为稀薄便。1.3实验室检查肝功能示全部异常,白球蛋白倒置。B超示:本组均伴有不同程度的腹水,38例门脉高压伴脾肿大(90%)。本组均进行腹水常规检查,腹水细胞数(150~200)×106/L,16例>(200~350)×106/L,以多形黑白细胞为…  相似文献   

16.
超声与CT对结核性腹膜炎诊断价值的比较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比较超声与CT对结核性腹膜炎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16例结核性腹膜炎患者的超声及CT检查结果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①对于腹水,CT与超声的显示率无明显区别;②CT对腹水内分隔显示不如超声;③CT对腹膜增厚,肠管壁增厚,肠系膜网膜粘连的显示强于超声,对肠系膜网膜腹膜结节的显示较超声更为直观;④CT对显示脓肿的不规则壁及个数较为敏感。结论 超声对结核性腹膜炎初步诊断可提供较大帮助,由于CT对腹膜增厚和结核性结节的显示更清晰,结合超声和CT可作出更精确的结核性腹膜炎的诊断。  相似文献   

17.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7,(24):4638-4639
探讨低剂量多层螺旋CT在诊断周围囊泡型肺癌中的临床价值。选取我院2014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的59例疑似周围囊泡型肺癌患者,均行胸部低剂量多层螺旋CT检查,统计诊断准确率、特异度、灵敏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及误诊、漏诊率及其影像学表现。59例疑似周围囊泡型肺癌患者经低剂量多层螺旋CT诊断,诊断准确率为89.83%(53/59),灵敏度为88.89%(40/45),特异度为92.86%(13/14),阳性预测值为97.56%(40/41),阴性预测值为72.22%(13/18),误诊率为7.14%(1/14),漏诊率为11.11%(5/45)。CT影像显示囊泡壁厚度不均者40例,囊泡壁结节者21例;囊泡内可见动脉血管穿行者15例,囊泡壁边缘伴短毛刺者36例;12例出现纵膈淋巴结转移;27例出现邻近胸膜凹陷、牵拉。低剂量多层螺旋CT在诊断周围囊泡型肺癌中具有较高鉴别诊断价值,可清晰显示其影像学表现,诊断准确率高,灵敏度、特异度高,误诊、漏诊率低。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结核性腹膜炎的CT表现特点。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经证实的结核性腹膜炎30例,观察:腹水密度及分布;系膜、网膜、腹膜病变的CT表现;肿大淋巴结的平扫及强化特点。结果:腹水常见;系膜改变21例,表现为增厚、结节状(团块状)、污秽状;网膜改变9例,表现为饼状网膜、网膜点条状、污秽样;腹膜增厚15例;淋巴结肿大6例。结论:腹膜、网膜、系膜的改变伴高密度腹水,肿大淋巴结,并结合肺结核或其它脏器结核常常高度揭示结核性腹膜炎的诊断。  相似文献   

19.
涂阴、涂阳活动性肺结核CT征象的对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CT征象在涂阴和涂阳活动性肺结核诊断中的价值。方法搜集2006年1至11月间登记治疗的新发涂阴肺结核92例,涂阳肺结核90例,分别进行CT和HRCT扫描,观察两组CT征象的表现以及检出率的差异,筛选有助于诊断涂阴与涂阳活动性肺结核的有价值CT征象。结果毛玻璃密度影、节段分布小叶中心结节影、小叶样实变、网状及细线影,在涂阴组检出率分别为85.9%、84.8%、69.6%、22.8%;涂阳组分别为92.2%、90.0%、77.8%、30.0%(P>0.05)。空洞征、树芽征、气道壁增厚、段及亚段肺实变征象,涂阴组分别为19.6%、46.7%、69.6%和13.0%;涂阳组为61.1%、63.3%、84.4%、35.6%(P<0.05)。涂阳组气道壁破坏的CT征象明显高于涂阴组(P<0.05)。涂阴肺结核病变以累及单肺叶为主;涂阳组以多叶受累为主(P<0.01)。涂阳组检出的活动性CT征象种类多于涂阴组。结论涂阴与涂阳活动性肺结核的部分CT征象检出率具统计学意义,有助于涂阴活动性肺结核的临床诊断。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头孢噻肟钠联合左氧氟沙星腹腔灌注治疗肝硬化腹水并发细菌性腹膜炎(SBP)的效果。方法选取84例SBP患者,按治疗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2例。对照组予静脉滴注左氧氟沙星治疗,观察组予头孢噻肟钠联合左氧氟沙星腹腔灌注治疗,比较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2.9%(39/42),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6.2%(32/42),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头孢噻肟钠联合左氧氟沙星腹腔灌注治疗SBP疗效确切。更多还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