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0 毫秒
1.
当前,预拌混凝土在建筑工程中的采用是越来越普遍了,这有利于提高工程质量,但随之却出现了一种过去现场搅拌混凝土极少出现的情况,即预拌混凝土的泌水现象比较严重,影响了混凝土的质量。本文试图对混凝土泌水现象进行分析,并提出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2.
预拌商品混凝土经常出现混凝土初始坍落度可达到200mm、初始扩展度达到500mm,此时混凝土不泌水或略显泌水。但该混凝土送达工地或施工完后大约不到2个小时,混凝土出现大量的泌水现象,该泌水现象称之为混凝土滞后泌水。产生混凝土滞后泌水的原因由配比材料的综合因素引起,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及采取的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3.
所谓高性能混凝土是以强度和耐久性为基本要求,能够满足工业化预拌生产,机械化泵送施工的混凝土。按混凝土龄期发展的三个阶段具有以下特点:1.混凝土拌合物有良好的流变学特性,即不泌水、不离析甚至自流密实。2.硬化过程水化热低,体积稳定,无裂缝或少裂缝。3.硬化后结构致密,抗渗性能优良,耐久性大大提高。随着城市高层建筑的迅猛发展,高性能混凝土还以提高施工速度,  相似文献   

4.
预拌混凝土的质量提升对工程质量提升发挥着积极作用,现阶段对高性能混凝土需求日益突显。然而,部分预拌混凝土质量存在问题,相关责任单位质量把关不严,混凝土质量事故或缺陷时有发生。通过剖析预拌混凝土质量存在的问题,从监督管理和混凝土配制技术角度,提出预拌混凝土质量提升对策,以供同行借鉴和探讨。  相似文献   

5.
预拌砂浆和混凝土作为主要的建筑材料广泛应用于工程建设上,如何借助于信息化手段来提高砂浆和预拌混凝土生产过程中的质量控制管理水平以确保工程结构质量和安全,已成为人们普遍关注的问题。本文针对我国目前预拌砂浆和混凝土行业信息化水平较低、质量控制管理较弱的现状,提出了基于物联网技术的预拌砂浆和混凝土质量动态监管信息系统模型,并对信息系统的实际开发和应用实践进行了分析和总结。  相似文献   

6.
朱创荣 《四川建材》2007,33(5):92-94
预拌混凝土是指集中搅拌以商品形式出售给用户使用的新拌混凝土,具有工业化、专业化大生产的特点,质量相对于现场搅拌的混凝土更稳定,有利于采用新技术、新材料,也有利于节约水泥和推广应用散装水泥,加快施工速度,减少粉尘、噪音等环境污染,有利于文明施工和提高工程质量等许多优点,因而,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本文作者从几个方面论述了预拌混凝土的生产质量管理,提高预拌混凝土生产水平的途径及方法。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我国城市建设和房地产业快速发展,预拌混凝土在工程建设中的使用量越来越大。由于生产地点与使用地点不同,在施工中必须掌握影响预拌混凝土质量的主要因素,切实控制拌合质量,进而促进我国预拌混凝土施工技术长远发展。  相似文献   

8.
预拌混凝土的质量对工程结构影响非常大。通过我近年来对集中搅拌站的管理,认为要保证预拌混凝土的质量,减少预拌混凝土的质量波动,使得混凝土的强度、耐久性和使用性能始终满足要求,应当了解分析产生波动的原因,从而确定解决预拌混凝土质量波动的方法与措施。本文通过确定预拌混凝土的原材料控制措施、操作工艺质量控制措施以及计量操作系统的控制措施等,实现与拌混凝土质量的有效控制。  相似文献   

9.
组织开发无锡市预拌混凝土质量信息管理系统,通过信息化手段,运用互联网平台,动态建立全市预拌混凝土生产企业质量信息数据库,实时采集预拌混凝土生产供应质量控制信息,并出具具有唯一性编号、统一格式的出厂质量证明书,为企业提供质量管理信息系统,加强对于预拌混凝土企业质量行为的动态管理。  相似文献   

10.
《门窗》2013,(12)
预拌商品混凝土具有良好的实用性,能够有效的缩短施工时间、减少施工人员的工作量、增加建筑物的使用寿命等。预拌商品混凝土质量直接决定其实用性的高低。对此,本文针对预拌商品混凝土质量控制与监督进行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