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59 毫秒
1.
1病因病机咳嗽是常见的一种呼吸道感染性疾病,其病因不外乎外感和内伤两类,外感多由风寒、风热、燥邪、痰热等邪客肺系,肺系肃降,肺气不宣所致,而内伤多由肺、脾、肾脏腑功能失调而引起,如清·沈金鳌《杂病源流犀烛·咳嗽哮喘源流》在论述咳嗽的病理时说:“盖肺不伤不咳,脾不伤不久咳,肾不伤火不炽,咳不甚,其大较也”。本文重点论述脾虚不生金而引起之咳嗽,脾虚湿停,乘肺而咳,《医碥·杂症·咳嗽》谓:“脾胃先虚,不能制水,水泛为痰,乘肺而嗽”,又有“初虽心火刑金,因服寒凉伤脾,脾虚而嗽”。上述理论充分说明,脾乃肺…  相似文献   

2.
咳嗽为肺系病变的主要症状,但其他脏腑功能失调,累及于肺,亦可引起咳嗽。其中肝与咳嗽关系密切,《素问·咳论》谓:“肝咳之状,咳而两胁下痛,甚则不可以转侧,转则两胁下满。”近贤秦伯未明确指出:“治肺止咳,佐以调肝。”肝咳的辨证论治1.疏肝宣肺法:情志不遂,肝气久郁,木失条达,令肺气不展,宣肃无权,即发生咳嗽。咳嗽常因心情不快而发,伴见心情抑郁,胁肋疼痛,咳嗽难已,痰或多或少,色白质稀,舌苔薄白,脉弦。《素问·六元正纪大论》中有“木郁达之”,故应疏肝解郁为主,佐以宣肺止咳。患者,女,38岁,2002年9月25日初诊。因琐事争吵后出现咳嗽,已…  相似文献   

3.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病因病机及治法探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COPD)包括慢性支气管炎、不可逆性慢性气道阻塞之支气管哮喘、阻塞性肺气肿 ,是一种慢性气道阻塞性疾病 ,临床表现为咳、痰、喘、胸部胀闷等。中医学虽没有本病病名的记载 ,但在“咳嗽”、“痰饮”、“气喘”、“肿胀”等病证的论述中有很多相似之处。特别是“肺胀”与本病的临床症状及病理机制非常接近。1 病因病机1.1 肺脾肾三脏亏虚、气虚气滞是本病的主要病理因素 清代沈金鳌《杂病源流犀烛·咳嗽哮喘源流》说 :“盖肺不伤不咳 ,脾不伤不久咳 ,肾不伤火不炽 ,咳不甚 ,其大较也。”不仅明确提出肺、脾、肾三脏是…  相似文献   

4.
慢性支气管炎为西医病名,中医古籍无此专论,而见诸"咳嗽"、"上气"、"痰饮"等证中的相关论述.咳嗽是其主要症状,与痰浊的关系最为密切,有谓"肺不伤不咳,脾不伤痰不多,肾不伤咳不喘",其辨证关键在于治痰.  相似文献   

5.
咳嗽用药举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咳嗽是肺系疾病的主要症状。其病位在肺 ,发病有外感与内伤之异。外感多由寒邪、热邪或燥邪所引起 ,内伤多由痰浊阻肺 ,或阴虚肺燥所致。本病的治疗 ,不能见咳止咳 ,必须针对不同的病因 ,分别选用清肺、温肺、润肺、敛肺等不同的药物 ,还应与治痰药物相机为用。紫菀———各种咳嗽本品甘润苦泄 ,辛温不燥 ,主入肺经 ,“专能开泄肺郁 ,定咳降逆 ,宣通壅滞”(《本草从新》) ,并能“消痰”《日华子本草》。因其药性平和 ,温而不热 ,柔润有余 ,大凡咳嗽 ,无论新久、虚实、“寒热皆宜 ,无所避忌”(《本草正义》) ,故可视为治咳通用之药。若风寒犯…  相似文献   

6.
喉咳常因肺脾气虚或肺肾阴虚于内,风邪或异气侵袭于外,邪壅咽喉,不得外越而致.气候、饮食、情志、环境等可诱发本病.主要表现为阵发性咽痒及干咳、少痰,久咳不愈,反复发作,甚则咳而作呕,部分患者可伴咽喉异物阻塞感等症状.正如《医碥·咳嗽》云:“火木刑金而肺叶干皱则痒,痒则咳,此不必有痰,故名干咳”.《证治汇补·八卷杂病·咳嗽门》日:“外感风寒,概应温散,不知久则传里,变为郁咳”.《景岳全书·咳嗽》云:“肺苦于燥,肺燥则痒,痒则咳不能已也”,与本证相类似.本科自2003年以来,收治14岁及以上喉咳患者数百例,通过实施中医药特色治疗及辨证施护,取得良好的效果,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7.
清·陈修园云:"肺为气之市,诸气上逆于肺,则呛而咳,是咳嗽不止于肺,亦不离乎肺也",然"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素问·咳论》),说明咳嗽与肺及其他脏腑的关系。历代医家多推崇:脾为生痰之源,肺乃贮痰之器,其标在肺,其制在脾,其本在肾,治疗多从肺脾论治,但临床中咳嗽、两胁疼痛,口苦目眩等患者,通过从肝论治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文中介绍了①气机郁滞,木失条达,令肺气不展,宣肃无权,发生咳嗽,治疗以疏肝理气法,方选四逆散合旋覆代赭汤,柴胡疏肝散等;②肝经热盛,复感风热,木火弄金,肺气上逆所致,治宜清肝凉血法,方选黛蛤散合泻白散;③肝阴不足,所寄相火上逆刑肺而致之咳,治宜养阴柔肝法,滋肝润肺止咳,方选一贯煎或归芍地黄汤加减;④因肝失疏泄,气机郁滞,痰瘀内生,壅阻肺气,宣降失能,而发痰咳,使肺气宣降失常而病,治宜活血理气,方选四逆散合桃红四物汤,血府逐瘀汤等。本文从肝与肺的关系,阐述了咳嗽从肝论治的思路,强调咳嗽的辨治应注意肝的作用,从肝辨治方法进行分析,以期对临床开拓思路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8.
咳嗽别论     
陈明达  许友慧 《时珍国医国药》2007,18(10):2561-2561
咳嗽为临床常见之病,其病因复杂,治疗不易.其不易关键在病因复杂,虽《素问·咳论》中有"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之训,且明确指出有肺咳、心咳、肝咳、脾咳、肾咳等,更有《诸病源候论·咳嗽论》中的十咳之称,除五脏咳外,尚有风咳、寒咳、久咳、胆咳、厥阴咳.但临床上咳嗽还绝不仅只这十咳,故《医学真传》云:"诸病易治,咳嗽难医".笔者结合肤浅的体会,罗列临床上少见的儿种咳嗽,以飨同道,抛砖引玉,并为治疗难治性咳嗽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9.
张敏涛 《光明中医》2011,26(6):1232-1233
从《素问·咳论》"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结合小儿的五脏不足有余之说,阐述五脏咳嗽的病理机制及治法方药。咳嗽是小儿肺系疾病中常见的一个临床症状。因为小儿肺脏娇嫩,形气未充,腠理不密,卫外功能薄弱,故极易感受外邪。因此临床上由外感六淫引起的咳嗽较为多见。治疗多采用宣肺、肃肺、泻肺、疏风、清热等方法。故有"咳不离肺"之说。对于久咳、顽咳,若单从肺论治,往往难以取效。《素问·咳论》称"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提示了咳嗽虽为肺脏之病变,  相似文献   

10.
<内经>对咳嗽已有较深刻认识,<素问·咳论>所云"皮毛者,肺合也.皮毛先受邪气,邪气以从其合也.其寒饮食入胃,从肺脉上至肺则肺寒,肺寒则外内合邪,因而客之,则为肺咳."指出形寒饮冷伤肺为咳.东汉张仲景<金匮要略>中有"肺瘘肺痈咳嗽上气病脉证治"及"痰饮咳嗽病脉证治"两篇,从表里寒热虚实例述咳嗽病证,既体现咳嗽病是肺系疾患的主要症状,也说明凡邪气如疲饮、热邪、燥邪、风邪等伤肺即可致咳,所列诸方如小青龙汤,射干麻黄汤等至今仍为临床所喜用.金元时代,刘完素对咳嗽的病因病理有进一步的研究,<河间六书·咳嗽论>指出"寒暑燥湿风火六气皆令人咳,惟湿病痰饮入胃,留之而行,止于肺则为咳嗽",强调湿在咳嗽发病中的作用,提出"咳嗽者,治痰为先,治痰者,下气为上,是以南星,半夏胜其痰而咳嗽自愈,枳壳,陈皮利其气而痰自下,"很有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慢性干咳治疗之我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慢性干咳也可称为慢性咳嗽。临床通常将以咳嗽为惟一症状或主要症状,时间超过8周,胸部X线检查正常者称为不明原因慢性咳嗽,简称慢性咳嗽。慢性咳嗽涉及多种原因,即《素问·咳论》曰:“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咳嗽虽然是肺系的病变,但其他脏腑的功能失调,都有可能影响到肺,引起肺气宣降不利,肺气上逆而作咳,故有“肝咳”“胃咳”等十咳说。该病患者大多数均表现为干咳无痰或痰少不易咯出而作干咳状。多数医家都把这种咳嗽归属于“燥咳”范畴,认为是燥胜阴虚,肺失滋养所致,常投以清燥润肺或滋阴润燥之品,然多数疗效不佳。现将笔者的初…  相似文献   

12.
冯昌汉主任医师认为,顽固性咳嗽病机复杂,虚实夹杂,寒热错综,外感咳嗽重视风邪,多夹寒、热、燥、湿、食,常按鼻咽、咽喉、气管、肺的病位之不同明辨表里及病势;内伤咳嗽以痰、气、瘀为主,病位主要在肺,与肝、脾、胃等脏腑相关,久则及肾。故可从风治咳、辨痰治咳、论气治咳、从肝治咳、从瘀治咳5方面着手,明辨寒热虚实,临床以祛风、化痰、降气、调肝、化瘀为治咳大法,分型论治,随证加减,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3.
邵长荣治疗慢性支气管炎特色举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张颖  施红 《浙江中医杂志》1998,33(10):440-441
邵长荣教授,从医40余年,擅治呼吸系统疾病,学验具丰,临床精于辨证,衷中参西,思路独特。现将其治疗慢性支气管炎的特色经验初步归纳如下。1久咳木郁,疏肝润肺以达之久咳是慢性支气管炎的主要临床特征。《内经》云:"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在灵活的辩证中,重视从肝治咳是邵师的一大特点。他认为,久咳常为表邪内郁,少阳枢机不利,以致肺失宣肃,气血、津液流通输布受阻,痰饮停聚。其状咳嗽胸闷、两胁胀疼、寒热往来、口苦咽干、面红头昏,舌边红、苔薄白或薄白腻,脉弦。与《医醇剩义》指出的"肝经之咳,痰少、胁痛、易怒、…  相似文献   

14.
<素问·咳论篇>日:"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说明肺脏本身病变和脏腑功能失调均可导致咳嗽.治疗咳嗽应视野开阔,不能单纯治肺,而忽略调治他肺.临床上肝木病变殃及肺金而致咳嗽者,殊不少见.古今医家均十分重视从肝论治咳嗽.<素问·咳论篇>日:"肝咳之状,咳则两胁下痛,甚则不可以转,转则两胁下满."<万病回春>更有"自古咳嗽十八般,只有邪气入于肝"之说.现就肝肺的生理关系、肝咳的病理机制及论治方法作一浅析.  相似文献   

15.
《医学真传·咳嗽》里对咳嗽有过这样一段描述:"诸病易治,咳嗽难医.夫所以难治者,缘咳嗽根由本甚多,不止于肺."自古以来,医家皆感到咳嗽医之不易,难就难在导致咳嗽的原因有多种,辨证困难.咳嗽为病,有自外而入者,有自内而发者,外有风寒暑湿,内有七情饥饱,外邪先自皮毛而入,皮毛乃肺之合,"必先以其舍而为嗽";内有所伤故邪气上逆,肺为邪气出入之道,故"五脏之邪上薰于肺而为嗽"(《秘传证治要诀·诸嗽门》).而"肝脉布两胁,上注于肺","木火刑金"之说亦说明肝脏功能的正常与否与咳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6.
周辉 《山东中医杂志》2003,22(12):756-756
近年来 ,笔者发现每当夏季 ,有大量患者因使用空调导致顽咳不愈。初起咽痒咽干 ,多干咳无痰 ,或咳吐少量白色黏痰 ,咳之不爽 ,咳后暂舒 ,日久不愈。应用各类抗生素及各种镇咳药 ,多效果不佳 ,有时配合一些中药止咳合剂虽获暂时之效 ,但停药即发。笔者应用三拗汤加减治疗之效果颇佳。体会如下。《素问·咳论》云 :“肺之令人咳”、“五脏六腑皆令人咳 ,非独肺也”。特别指出咳与肺关系最大。张仲景《金匮要略·肺痿肺痈咳嗽上气病脉证治第七》云 :“火逆上气 ,咽喉不利 ,上逆下气 ,麦门冬汤主之。”喻嘉言云“咳者 ,肺之本病也”,方用清燥救…  相似文献   

17.
徐登国 《新中医》1989,21(6):1-3
《素问·咳论》谓:“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指出治疗咳嗽应视野开阔,不能专注于肺,而忽略调治其他脏腑。林佩琴在《类证治裁》里说:“肝木性升散,不受遏抑。”又说:“诸病多自肝来。”认为肝经病变常能影响他脏发病。观之临床,肝木病变殃及肺金而致咳嗽者,殊不少见。《素问·咳论》描述肝咳症状谓:“肝咳之状,  相似文献   

18.
慢性支气管炎是一常见病、多发病,可见于中医“咳嗽”、“上气”、“痰饮”等证中的相关论述。咳嗽是其主要症状,其与痰饮的关系最为密切,有谓“肺不伤不咳,脾不伤痰不多,肾不伤咳不喘”。“痰饮阻肺”是其发病机制,辨证关键在治痰。慢性支气管炎的发生,外因是邪,内因是虚,痰饮阻肺是标,肺脾肾功能失调是本。因老年人有其不同的生理、病理  相似文献   

19.
小儿咳嗽,可分外感咳嗽和内伤咳嗽.外感咳嗽发病急,病程短,除咳嗽外,伴有表证;内伤咳嗽多继发于外感咳嗽之后,反复发作,咳久则气阴俱伤,继而出现肺脾肾三脏功能失调的症状.无论感寒伤于肺,或饮冷伤于脾胃,均可波及于肺.肺为娇脏,小儿尤甚,阿胶为补肺要药,治疗久咳确有效验.金@张元素《珍珠囊药性赋》说“阿胶补肺”.宋@杨士瀛《仁斋直指方论》说:“凡治喘嗽,不论肺虚肺实,可下可温,须用阿胶以安肺润肺.  相似文献   

20.
<正> 咳、痰、喘病在《内经》中已有记载。《咳论篇》中对咳嗽的病因病机以及五脏咳六腑咳的证状作了详细的论述。明确指出:“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咳嗽“皆聚于胃关于肺”。但在治疗上“治脏者治其俞,治腑者治其合,浮肿者治其经”,比较原则且又限于针灸治疗而未有具体方药。张仲景继承发展《内经》治疗咳、痰、喘的理论,根据伤寒、六经各个阶段的不同机转,分别辨证施治,使理法方药贯通一体。他在《金匮要略·肺痿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