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9 毫秒
1.
程孝惠  韩宝侠  戴玲 《护士进修杂志》2007,22(21):1971-1972
室上性心动过速(supraventricular tachycardi-a,SVT)是一种常见的快速心律失常,射频消融(ra-diofrequency catheter ablation,RFCA)治疗SVT是以射频作为能量,经导管使消融部位的局部心肌产生高温而发生凝固性坏死,阻断室上速发生的折返环[1],目前为治疗室上速的一种安全而有效的方法。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约占SVT的30%[2]。我院2000年1月~2006年12月对115例AVNRT患者实施RFCA,成功率高,仅11例患者发生并发症,现将其原因及护理介绍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AVNRT患者共115例,均有心动过速发作时心电图,并经食管电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 :评价经食道心房调搏 (TEAP)对室上性心动过速 (SVT)的诊断价值。方法 :分析 65例行射频消融术 (RFCA)患者术前TEAP诱发或终止SVT的心电图情况。并与PFCA时心内电生理检查 (EPS)相应指标进行比较。对诱发窗口、诱发频率、房室结不应期等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统计相对于EPS的TEAP诊断符合率。结果 :TEAP诱发SVT窗口、诱发频率、房室结不应期与EPS结果的相应指标均呈正相关 (P <0 0 1) ,其对SVT的诊断符合率达 94% (61/65 )。病人发生的SVT均能经TEAP终止。结论 :TEAP对SVT的确认、旁道的定位、旁道与双径路的鉴别以及SVT的终止都有一定的价值 ,是RFCA必要的术前准备。  相似文献   

3.
经导管射频消融治疗室上性心动过速(SVT)目前较成熟,成功率高和安全性大,但有时术程较长,X线曝光时间过长,对医、患者均有一定潜在性危害。本文探讨如何将X线解剖定位与电生理标测两者结合起来的重要性和方法学。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应用速度向量成像(VVI)技术对胎儿心律失常时胎儿心肌结构力学及形变学影响的应变与应变率研究,评价胎儿律失常时心肌应激状态、运动传导及功能状态.方法 对检出的54例胎儿心律失常(其中室上性心动过速(SVT)9例、45例为频发性房性早搏(PAC)进行VVI成像技术分析,检测心律失常时胎儿心肌运动速度向量变化及对应变与应变率影响,对照组50例心率正常胎儿.结果 胎儿SVT 9例中4例持续发作48 h者治疗前心室率250~310次/min,均合并心力衰竭并出现水肿,VVI速度向量振幅明显降低,其应变与应变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阵发性SVT 5例VVI速度向量振幅一过性降低,心肌应变与应变率无变化;频发PAC组示早搏时速度向量振幅改变,且运动方向同步,心肌运动三维数据定量可显示早搏及代偿间期的三维模式,应变与应变率与对照组无差异(P>0.05).结论 VVI成像通过心律失常心肌结构力学变化解析胎儿心律失常,特别足对胎儿心动过速时的快速心率可进行实时动态分析.即应用M-型扫描法确认心动周期使胎儿心肌应变与应变率分析成为可行.  相似文献   

5.
心肌声学造影视频法与射频法定量分析方法比较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目的 比较超声组织定征视频法与射频法在心肌声学造影定量分析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8只开胸犬 ,经静脉滴注全氟显进行谐波触发显像 ,分别采用DFY型超声图像定量分析诊断仪和声学密度定量 (AD)技术获得心肌声学造影感兴趣区回声强度 (EI)和背向散射积分 (IBS)值 ,并绘制时间 强度曲线 (TIC)。结果 心肌缺血后 ,峰值回声强度 (PEI)、峰值背向散射积分值 (PIBS)降低 ,P值均 <0 .0 5 ;而达PEI及PIBS所需时间 (PT)延长 ,P值均 <0 .0 1。冠脉闭塞后 ,PEI及PIBS显著降低 ,P值均 <0 .0 1。结论 超声组织定征视频法与射频法均能用于心肌声学造影的定量分析 ,两者均能区分缺血与梗塞心肌。  相似文献   

6.
经导管射频消融术(RFCA)已被证实为阻断房室旁道的有效方法[1-2],对单旁道而言左侧旁道较右侧易做,成功率也比较高.而房室多旁道引起的室上性心动过速(SVT),由于其电生理现象复杂多变,旁道定位较困难,且易复发.  相似文献   

7.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以下简称SVT)是心脏病中最常见的急诊之一。尽管近年来经导管射频消融治疗已成为该病的根治方法,但是在基层医院,尤其在急性发作时,应用药物治疗该病仍为首选方法之一。本文总结我院应用心律平治疗40例SVT患者的体会。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40例SVT均为1995年1月至1997年12月本院急诊求诊者。其中男性24例,女性16例,年龄14~62a,平均43a。3例合并有冠心病,急性发病至就诊时间为20~390min。 1.2 心动过速类型 发作停止间期35例心电图正常,5例为显性预激综合征(4例为A型,1为B型)。SVT急性发作时有3例合并有高血压。表现为血压偏低,四肢冷,恶心、呕吐等。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射频消融治疗儿童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SVT)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38例患儿,男22例,女16例;年龄8~14岁,平均(12.5±2.2)岁,有反复阵发性心悸1~144个月,平均(36.4±32.0)个月.全部患儿均接受心内电生理检查及射频消融治疗.左旁道经主动脉逆行法或经房间隔法,右旁道和双径路经股静脉法.结果左旁路22例、右旁路9例、双径路7例.双径路成功率100%、左旁路100%、右旁路88.9%.术中有Ⅰ°AVB1例,一过性Ⅱ°AVB1例,未发现其它严重并发症.操作时间(91±27)min,X线透视时间(30±12)min.随访10~87个月,1例双径路2周后再发,再次消融获得成功,1例右旁路不成功.结论射频消融治疗儿童SVT是一种有效而安全的方法,但应根据儿童特点严格掌握适应症.  相似文献   

9.
报道1例房室结双径路合并室上性心动过速 (SVT)患者射频消融手术失败后发生迟发效应而成功的病例. 患者,女性,42岁,反复发作SVT 10年.食管电生理检查诊断为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行心内电生理检查及射频消融术.心内电生理检查过程中,导管操作、分级递增刺激及程序刺激均可诱发SVT .并可见A-H跳跃、His递减传导等房室结传导特征,确诊为AVNRT.后位法行慢径消融,以时间滴定法共放电11次,其间有多次交界区心律出现,后因仪器故障中断手术,术毕时,程序刺激仍可诱发SVT.3天后再次手术时,电生理检查:170次/min心房刺激房室呈文氏传导,心室刺激、异丙肾上腺素刺激后再次行心房、心室刺激均未诱发室上速,无A-H跳跃.  相似文献   

10.
正答:射频电流导管消融术是利用射频能量的作用之一,即干燥作用进行导管消融。当射频电流通过导管导入与之密切接触的心脏组织,使组织内温度升高,使细胞内外的水分蒸发产生局部凝固性坏死。由于射频电流导管消融术只产生可控性心肌组织小范围损伤,不破坏周围正常组织,因而它对于治疗小的、孤立性的、引起的心律失常的起源病灶,即自律性心律失常  相似文献   

11.
目的调查冠心病(CHD)合并心力衰竭(HF)患者上肢浅静脉血栓(SVT)的发生率,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1月至2020年2月收治的743例CHD合并HF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的一般资料及临床资料。统计CHD合并HF患者上肢SVT的发生率,并采用单因素与多因素分析影响CHD合并HF患者上肢SVT发生的因素。结果743例CHD合并HF患者经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确诊SVT 376例,确诊率为50.61%(376/743),其中不完全阻塞315例(83.78%),完全阻塞61例(16.22%)。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静脉给药途径、单次留置针留置时间、LDL和ATⅡ是CHD合并HF患者上肢SVT发生的危险因素,SVT预防性护理是CHD合并HF患者上肢SVT发生的保护因素(P<0.05)。结论CHD合并HF患者上肢SVT的发生率较高,且影响因素较多,治疗过程中应重视对高龄、留置针穿刺、高LDL和高ATⅡ水平患者的筛查与护理,严格按照相关指南与规范控制留置针留置时长,以减少上肢SVT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射频消融术(RFA)是治疗室上性心动过速安全、有效的方法之一。1994年9月至1995年10月间我院采用射频消融术治疗35例室上性心动过速(SVT),现就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一、临床资料 35例中男22例,女13例。年龄22—66岁。心悸、胸闷病史4月至45年。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17例。其中1例合并窦房结折返性心动过速(SNRT);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  相似文献   

13.
超声微泡造影剂对心肌组织毛细血管通透性的影响实验研究   总被引:14,自引:3,他引:14  
目的 研究超声破坏微泡造影剂对靶区内心肌组织毛细血管通透性的影响 ;探讨超声微泡造影剂增强基因转染的机制。方法  2 4只健康雄性 Wistar大鼠 ,取 15只分为 3组 ,第 1组经静脉输入含有伊文思蓝 (Evans blue,EB)的微泡造影剂 ,并采用超声波在鼠胸壁辐照约 6 min破坏心肌组织内造影剂 ;第 2组采用超声照射 ,同时经静脉单纯输入 EB溶液 ;第 3组单纯经静脉输入 EB作为对照。照射完毕 2 h后放血处死大鼠 ,使用标准曲线和分光光度法测量各组大鼠心肌组织中 EB含量 (作为反映血管通透性的指标 )。另 9只大鼠随机分为 3组 ,每组 3只。第 1组经静脉输入微泡造影剂 ,并采用超声波在鼠胸壁辐照约 6 min破坏心肌组织内造影剂 ;第 2组单纯采用超声照射 ;第 3组不加任何处理 ,作为对照。照射完毕即刻处死大鼠 ,取心肌组织进行电镜观察毛细血管的改变。结果 采用超声照射 ,并经静脉输入微泡造影剂的大鼠 ,心肌组织中 EB含量为 (75 .33± 16 .80 )μg/ g,比单纯超声照射[(32 .2 1± 9.5 3)μg/ g]及心肌正常组织 EB含量 [(37.16± 7.98)μg/ g]明显增加 (P<0 .0 5 )。电镜结果显示超声破坏微泡后 ,能使毛细血管破裂 ,红细胞溢出于毛细血管外。结论 超声波触发破坏微泡造影剂后能使心肌组织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 ,可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介绍直接溶血比色测定人红细胞膜Ca~(2+)-ATP酶活力的方法,批内变异系数为2.1~14%。30名正常人红细胞膜Ca~(2+)-ATP酶活力为44.1±9.9μmol Pi/gHb/h(±SD).63例SVT(室上性快速型心律失常)病人红细胞膜Ca~(2+)-ATP酶活力为67.5±18.2μmol Pi/gHb/h。本法具有设备要求简单,操作简便,易于普及的特点。本文结果提示SVT病人发病时,红细胞总Ca~(2+)和红细胞膜Ca~(2+)-ATP酶活力均明显高于正常人,推测心肌内可能也有类似的变化,细胞内Ca~(2+)增高可诱发SVT。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患者伴发内脏静脉血栓(SVT)的成因、治疗选择及转归。方法:采集一例26岁以SVT为首发表现的ITP男性患者的临床诊断、治疗及转归资料,结合文献探讨其可能的成因及治疗选择。结果:患者多次血常规提示,血小板(37-38)×109/L,嗜酸粒细胞(EOS) 46.9%-50%。B超和CT检查均提示,肝门静脉及其分支、脾静脉血栓形成,诊断为ITP伴SVT。经积极病因治疗及减低剂量低分子肝素(LMWH)抗凝,患者已痊愈。结论:ITP伴发较大范围SVT实属罕见,治疗难度大。临床上需关注一过性高EOS可能引起的血栓风险,应积极治疗本病,平衡抗凝和出血风险。  相似文献   

16.
吴益明 《临床荟萃》1992,7(9):391-393
广义的室上性心动过速(SVT)指的是异位起搏点或折返环在希氏束分叉以上的心动过速。人类SVT的分类见表1,SVT的机理见表2。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为SVT的常见类型,占SVT的23.5%~63.5%,本文就其解剖基础、发病机理、电生理特点及治疗作一简述。  相似文献   

17.
心肌组织背向散射积分及回声强度与心肌纤维走行的关系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目的 探讨心肌组织超声背向散射积分及回声强度与心肌纤维走行的关系。方法  16只犬 ,随机分为 2组 ,静脉注射高钾、高钙溶液 ,使心脏分别停搏于舒张、收缩状态 ,取胸骨旁乳头肌短轴观方位左心室前壁心肌立方体组织块 ,分别从该组织块垂直矢状切面、垂直冠状切面及侧冠状切面采集超声射频、视频图像 ,用HP5 5 0 0型超声诊断仪声学密度定量 (AD)技术和“DFY型超声图像定量分析诊断仪” ,获得感兴趣区超声背向散射积分 (IBS)及回声强度 (EI)值 ,切取相应位置心肌组织行光镜观察。结果 收缩、舒张状态侧冠状切面心肌中层与垂直矢状切面及垂直冠状切面心肌中层比较 ,其IBS、EI值的差异均具有显著性意义 (均P <0 .0 5 )。病理检查结果可见与胸骨旁乳头肌短轴观相对应切片心肌中层为环行肌纤维纵截面 ;与之相垂直面切片心肌中层为环行肌纤维横截面。中层心肌走行方向在垂直矢状切面、垂直冠状切面与入射声波垂直 ,在侧冠状切面与之平行。结论 心肌组织IBS、EI值与心肌纤维走行方向密切相关。超声束与心肌纤维垂直时IBS、EI值最大 ,平行时最小 ,均表现为各向异性  相似文献   

18.
射频导管消融术(RFCA)作为根治快速心律失常的安全、有效方法已被公认,而且射频电流对心肌损伤作用轻微,不会形成新的心律失常[1].但部分RFCA术后的病人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房性心律失常,个别发作频繁持续,使病人不能耐受.  相似文献   

19.
射频消融术心肌损伤的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叶行舟  智宏  黄玉  许桦  王惠萍  王润民 《临床荟萃》2005,20(23):1347-1348
射频消融术(radiofrequency catheter ablation,RFCA)是目前根治快速性心律失常最有效的方法,它主要是通过射频电流对心肌组织产生热效应引起心肌组织脱水、干燥、凝固、坏死从而破坏心脏内导致快速心律失常的特殊部位或构成心动过速折返通路的关键部位.因此,RFCA不可避免的会对心肌细胞产生一定影响.而RFCA所造成的心肌损伤仅靠常规的临床方法难以诊断.近年来研究发现,血清心肌肌钙蛋白T(cTnT)的浓度比其他心肌酶类对于心肌损伤诊断的敏感性高且特异性强.本研究通过连续动态监测RFCA前后血清cTnT及心肌酶学变化,探讨其诊断心肌微小损伤的灵敏性和特异性,并进一步了解射频消融术所致心肌损伤的程度和相关因素.  相似文献   

20.
随着射频消融(RFCA)治疗室上性心动过速在临床上应用的增多,人们在提高成功率和预防并发症两方面都采取了积极的措施。超声心动图作为一种简便,实用的观察方法,对RF-CA前、后患者的心脏形态和功能的观察也引起人们的注意。本文旨在从超声角度对RFCA治疗室上性心动过速(SVT)患者的观察体会予以总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