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砂岩基质酸化技术是油井增产有效的传统技术,但这一技术也存在问题:一是氢氟酸(HF)对黏土溶蚀的速度过快,酸液作用时间短而最终导致酸液在储层中的穿透距离短;二是氢氟酸与黏土矿物反应会产生二次沉淀而造成地层伤害。而低伤害缓速酸体系为这一技术注入了新的活力,以大量的酸化试验优选出了适合番禺油田古近系珠海组的低伤害缓速酸体系。根据现场的测试情况,采用了分层酸化工艺。现场应用效果证明所选用的酸液体系是十分成功的,这为该地区油气井的稳产、增产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相似文献   

2.
酸化也会产生某些不溶性物质堵塞孔喉,给储层带来新的损害,即产生酸敏反应。储层酸敏性分析可为储层酸化改造及酸液配方研究提供依据。南堡油田1号构造东一段34块岩心酸敏评价结果表明储层土酸酸敏程度为强—极强。酸敏流动评价实验结果与所用岩心的渗透率、黏土总含量、不同黏土矿物含量,测试流体的酸浓度等有关。渗透率高的岩心易发生酸敏损害,黏土含量高的岩心酸敏损害原因复杂。测试流体中HF酸浓度越高,酸敏损害程度越大。高浓度酸液对胶结物的过度溶失,破坏岩石结构,产生微粒,堵塞孔喉,造成渗透率的降低,是造成南堡油田1号构造东一段酸敏强的主要原因。酸敏地层采用合适的酸液浓度或体系,可以采取酸化达到增产目的。  相似文献   

3.
砂岩储层酸化技术是油田生产中一项重要的增产措施。针对层间矛盾突出、近井地带污染较为严重的油层采用常规酸化效果不佳的实际状况,氮气泡沫分流酸化技术能够有效封堵相对较高渗透层,使酸液转向分流进入相对较低渗透层,达到全面酸化的目的。从油藏角度对首次在海洋油田应用的SZ36-1-D27井氮气泡沫分流酸化的效果进行评价。结果表明:SZ36-1-D27井氮气泡沫分流酸化后吸水能力显著增强,达到了常规酸化视吸水指数的要求;酸化解除了高渗层堵塞,并且使得Iu油组和Id油组的吸水剖面得到显著改善,达到了分流及剖面调整效果;酸化后,该井组内的D21油井和F2油井见效明显。现场实践证明,氮气泡沫分流酸化能够有效地增加中低渗透层吸酸量,扩大了酸化范围,提高了酸化效果,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4.
运用族组分、色谱、色谱-质谱等地化测试手段,总结了文昌13—1/2油田原油物性、母质类型及成熟度等地化特征,并分析了原油的来源。认为文昌13一1/2油田原油为典型的低硫、中高蜡陆相油源特征的正常成熟原油,推断原油主要来自文昌B凹陷文昌组滨浅湖相烃源岩。  相似文献   

5.
根据对涠洲11-1-A1井的油层物性、储层特征及敏感性分析,采用醇基酸作为酸化施工主处理液,这样既减少了对开发层位的损害,又保证了处理液对地层有适宜的、较高的溶蚀率,对解除钻井液和固井水泥浆造成的污染堵塞具有明显效果。经过酸液类型及浓度的确定、添加剂的筛选、流动模拟及残酸分析等室内试验研究,确定了适用于该井海上酸化的酸液配方。  相似文献   

6.
《海洋地质译丛》2013,(4):23-23
10月17日,中海油有限公司宣布,文昌19-1北油田和涠洲12.8西油田已于近期成功投产。文吕19—1北油田位于珠江口西部海域,现有3口生产井,该油田为中海油自营油田,拥有100%的权益。  相似文献   

7.
文昌A油田主力油组ZH1-2L油组储层以临滨滩、坝沉积为主,砂岩与泥岩多呈薄互层,砂岩中泥质杂基含量较高,常规方法无法对储层进行有效识别。利用连续小波的时频分解技术,在该区较为准确的圈定了有利储层的发育范围,与已钻井有很好的吻合度,为下一步的勘探开发提供了有利的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8.
冀东南堡油田1、2号构造东一段(Ed1)砂岩储层在钻井过程中,钻井液漏失量较大,对油气层造成了严重污染和堵塞,造成在钻井时有良好油气显示,完井生产时没有油气产量或产能很低。在模拟地层条件下,在室内进行了酸化流动实验研究,对比评价了多种酸液体系。以实验结果为依据,综合考虑储层矿物组成和流体性质,确定多氢酸体系作为钻井液污染酸化解堵处理酸液。  相似文献   

9.
目前南海西部各典型低渗透油气藏普遍存在微观渗流规律认识不清、油气开发潜力模糊的问题,严重制约了低渗油气田的后续开发部署。通过应用恒速压汞技术对珠江口盆地文昌A凹陷珠海组低渗凝析气藏储层孔隙结构及渗流潜力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渗透率不同的岩心样品孔隙半径差别很小,喉道是决定研究区储层渗透率的主要因素,主流喉道半径可以作为评价低渗透储层渗流能力和开发难度的关键物性参数;(2)在渗透率1×10~(-3)μm~2的气藏范围内,文昌A凹陷珠海组开发难度较小;而渗透率在0.1×10~(-3)μm~2附近的特低—极特低渗透油藏范围内,文昌A凹陷珠海组(文昌WC-Y1井ZH3)开发难度很大。  相似文献   

10.
基于壁心、分析化验、测井曲线等资料,对XX21-3油田馆陶组储层岩性特征、孔隙特征和物性特征等储层特征进行分析,结合区域沉积背景认为馆陶组储层为辫状河心滩沉积,水动力条件的不同是导致N1gⅢ上和N1gⅢ下2个亚油组具有不同物性特征的原因,为后期优选开发层位提供依据。M油田与XX21-3油田相邻,是已开发经验较为成熟的油田,且与XX21-3油田在构造、沉积、储层和原油性质等方面具有相似性。为了规避XX21-3油田在储量评价过程中的风险,挖掘潜力,通过类比和借鉴邻近M油田,认为:1XX21-3油田馆陶组块状底水稠油油藏在不考虑油水界面起伏的理想模式下确定的含油面积存在风险;2N1gⅢ上油组探明油底下推到最大圈闭线计算的控制储量潜力很大。  相似文献   

11.
根据低渗油田和特低渗油田的特点,研制出PVDF管式超滤膜,开展室内基础研究,并在江苏台兴油田进行中试和大规模的现场试验。经过处理后,水质标准达到油田回注水A1标准(SY/T5329-1994),满足了低渗油田和特低渗油田的注水要求。  相似文献   

12.
酸化是解除该类储层伤害,恢复、提高油气井产能最主要的手段。对于各种特定的伤害类型若仅采用笼统的酸化措施,往往难以取得理想的增产效果,如何从伤害机理的角度出发对症解除污染是研究者面临的重要课题。NP油田Ed1储层在以往的酸化改造中,由于对钻井泥浆伤害机理认识不够准确,导致酸液选择存在较大的盲目性,严重影响解堵效果。为解决上述问题,提出酸化解堵设计方法,通过泥浆固相粒度和滤液红外波谱分析试验评价,明确了Ed1储层钻井泥浆伤害产生的机理。在此基础上,设计在同一组试验内先模拟泥浆伤害的产生,发现岩心伤害后渗透率降低至基准渗透率的0.12倍,然后比较评价不同类型的酸液解除该类泥浆污染的能力,最终筛选出解堵效果最好的4%多氢酸体系推荐现场施工使用。  相似文献   

13.
室内研制了一种配制W/O型乳化压裂液所需的乳化剂,并讨论了乳化剂加量、油水比、搅拌强度对乳状液稳定性的影响,得到了不同温度(90℃、120℃和130℃)条件下油包水乳化压裂液配方,并对乳化压裂液配方进行耐温耐剪切性能、流变参数、滤失性能及地层伤害性进行了工程评价.实验证明该配方的流变性能满足压裂液对液体的要求,滤失量较小,针对南堡油田东一段储层岩心,与水基压裂液相比,可降低压裂液对地层的伤害率达20%以上.在130℃条件下,170s-1的剪切速率下,剪切120 min后,表观黏度为88 mPa·s,可满足中、高温深井、水敏性储层压裂改造.  相似文献   

14.
通过细胞形态观察和CCK-8法研究HPN对HepG2细胞活力的影响。采用高糖高浓度胰岛素持续作用诱导Hep G2细胞建立胰岛素抵抗细胞模型,用多功能自动生化仪葡萄糖-己糖激酶法检测海普诺(HPN)对正常Hep G2细胞及胰岛素抵抗Hep G2细胞葡萄糖消耗量的影响。实验结果显示,低浓度的HPN对Hep G2细胞增殖没有影响。HPN与胰岛素协同作用Hep G2细胞,低浓度胰岛素对葡萄糖利用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当胰岛素浓度为1×10–6 mol/L时,HPN可明显促进Hep G2细胞葡萄糖消耗。进一步研究表明,HPN在5×10–8~1×10–7 mol/L浓度范围内可明显促进胰岛素抵抗Hep G2细胞的葡萄糖的消耗。HPN可明显改善Hep G2细胞胰岛素抵抗。  相似文献   

15.
锦州油田无碱二元复合驱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锦州油田的条件及开采现状,进行了α烯烃磺酸盐类表面活性剂HDS及SNF聚合物组成的二元复合体系(SIP)提高采收率的室内研究。考查了HDS表面活性剂的界面张力特性以及吸附特征;进行了二元复合体系的界面张力、表观黏度及岩心驱替等实验。结果表明:HDS表面活性剂油水平衡界面张力可以降低到超低数量级(10mN/m),吸附损失小(0.2%浓度HDS≤2.0mg/g);二元复合体系油水平衡界面张力也能达到超低;黏度保持率高(≥90%),配伍性好,相对水驱提高采收率20%以上。故HDS表面活性剂是性能优良的表面活性剂,HDS与SNF聚合物组成的无碱二元复合体系能大大提高锦州油田的采收率,无碱二元复合驱是适合锦州油田开发的新技术。  相似文献   

16.
渤海湾及沿岸盆地的构造格局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李德生 《海洋学报》1980,2(4):93-101
渤海湾及沿岸盆地面积约20万平方公里,包括河北省,山东省北部和西部、辽宁省南部、河南省北部、天津市和北京市等陆地面积约12万7千平方公里,渤海海域面积为7万多平方公里。陆地面积大部被第四纪冲积层所覆盖。渤海最大深度为70米,平均深度为18米。这是一个大型的第三纪断陷-坳陷沉积盆地,是继大庆油田开发之后,在我国东部地区所开发的另一个重要的含油气盆地(图1)。  相似文献   

17.
针对北大港复杂断块油田地质条件复杂,渗透率低,断层发育,断块小,层间差异大,储层低孔、低渗,地层能量不足,层多且薄,压裂过程中易形成窄裂缝,断层性质不清楚,试油具有一定的产能,产量递减快等特点,提出一套具有国内领先水平的复杂断块压裂改造工艺技术。在压裂液方面,研制了新型无残渣压裂液;工艺方面,通过压裂工艺设计优化,采用低起步、大排量、线性加砂压裂工艺,应用测试压裂技术,提高工艺设计适应性,达到改善压裂效果的目的,实际应用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