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观察卡介菌多糖核酸联合高频电离子术及自体疣植入治疗尖锐湿疣的临床疗效。方法121例尖锐湿疣患者随机分成治疗A组(n=41)、治疗B组(n=40)和对照组(n=40),治疗A组给予卡介菌多糖核酸联合高频电离子术及自体疣针剌植入法治疗,治疗B组给予卡介菌多糖核酸联合高频电离子术及自体疣手术植入法治疗,对照组仅给予高频电离子术治疗。分别对其疗效、复发率及不良反应等进行观察,并对针刺植疣法与手术植疣法两种操作方法进行比较。结果总有效率治疗A组为95.1%,治疗B组为92.5%,对照组为70%。治疗A组及B组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针剌植疣法与手术植疣法疗效相近。结论卡介菌多糖核酸联合高频电离子术及自体疣植入治疗尖锐湿疣具有较好的疗效,针刺植疣法与手术植疣法疗效相近,但前者简便易行,创伤小。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派特灵治疗外阴尖锐湿疣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 将116例女性外阴尖锐湿疣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60例,予派特灵治疗:派特灵涂于疣体及其周围2 mm处,每日2次,连用3~4 d,待其脱落愈合为一疗程.必要时重复治疗数个疗程,待其完全脱落后取派特灵50倍的稀释液湿敷原疣体部位及其周围,每天1次,每次10分钟,连用2个月.对照组56例,于微波联合α-2b干扰素治疗:采用国产METI-ZVC多功能微波治疗仪,将疣体及其周围2 mm全部灼除,外涂百多邦软膏促进创面愈合,同时α-2b干扰素300万U,每3天肌注1次,连用2个月.观察两组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组治愈率8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4.14%(P<0.05),并且不良反应轻微.结论 派特灵治疗外阴尖锐湿疣疗效确切,优于微波联合α-2b干扰素治疗.  相似文献   

3.
刘丽菊 《中国基层医药》2013,(24):3764-3765
目的探讨尖锐湿疣电灼治疗后存在的易复发、创面感染、愈合迟缓等问题的解决方法。方法均常规5%的醋酸湿敷,5min或15min后聚维酮碘消毒,2%利多卡因在病灶下行浸润麻醉,然后应用多功能电离子治疗机进行电灼治疗。治疗组在电灼后于创面下及周围注射甘露聚糖肽注射液,每次2mL;对照组在电灼后于创面下及周围注射干扰素,每次100万IU。两组均隔天1次,10次为1个疗程。治疗后3个月随访。结果治疗组30例中复发3例、对照组30例中复发11例,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30例中电灼治疗后创面发生感染2例、创面愈合时间为(9.5±1.4)d,对照组30例中感染13例,愈合时间为(10.7±1.5)d,两组在感染率、愈合时间方面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尖锐湿疣电灼治疗后应用创面下及周围注射甘露聚糖肽,能显著降低尖锐湿疣的复发率、创面感染率,缩短创面愈合时间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吴志平 《中国药业》2004,13(10):70-70
目的:观察α-1b干扰素局部注射联合电灼治疗复发性尖锐湿疣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α-1b干扰素行疣体基底部注射,并联合大范围电灼治疗复发性尖锐湿疣患者30例.结果:治疗后随访6个月,30例中治愈26例(86.7%),复发4例(13.3%).复发病例经同法处理,继续随访6月后未见复发.电灼创面于7~12 d愈合.结论:该方法能有效治愈尖锐湿疣,尤其是复发性尖锐湿疣,而且创面愈合快,无瘢痕形成,无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5.
微波术后局部用药预防女性尖锐湿疣复发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筱华  刘红琳 《江西医药》2009,44(2):164-165
目的评价微波术后应用派特灵局部用药预防女性尖锐湿疣复发的疗效。方法对87例女性尖锐湿疣患者采用单纯微波祛除疣体(A组),微波祛除疣体后局部应用派特灵液1个月(B组),或微波祛除疣体后局部用咪喹莫特乳膏1个月(C组)。随访患者术后第4、8、12周时的复发率及不良反应。结果3组复发率分别为36.66%,13.33%,11.11%。结论微波治疗后局部使用派特灵液或咪喹莫特乳膏能有效预防女性尖锐湿疣复发。  相似文献   

6.
李玲芳 《淮海医药》2009,27(5):403-404
目的观察口服阿维A联合电离子治疗尖锐湿疣的疗效及近期复发情况。方法将71例多发性尖锐湿疣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6例在用电离子祛除疣体基础上加用阿维A,20-30 mg/d,4周后改为10-20 mg/d,共服12周;对照组35例单独使用电离子祛除疣体。所有患者每月复查1次,随访6个月,比较两者的复发率。结果治疗组仅7例复发,复发率16.67%;对照组20例复发,复发率57.14%。治疗组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结论阿维A联合电离子治疗多发性尖锐湿疣疗效满意,复发率低。  相似文献   

7.
牟华光  张洁  董玮  封常霞 《中国药师》2009,12(10):1453-1454
目的:探讨应用电离子手术联合5%咪喹莫特治疗尖锐湿疣的疗效。方法:共有160例病人完成观察,治疗组82例,对照组78例。治疗组局部麻醉后用电离子烧灼术祛除疣体,伤口愈合后,每周3次外用5%咪喹莫特乳膏,共8周。对照组用同样方法祛除疣体至伤口愈合后,外用重组人干扰素α-2b软膏,每日4次,连续应用8周。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2.68%、69.23%,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电离子手术联合5%咪喹莫特治疗尖锐湿疣的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8.
陈道生 《现代医药卫生》2008,24(20):3026-3028
目的:探讨多功能电离子治疗仪与a-2b干扰素联合治疗尖锐湿疣(CA)的疗效.方法:将150例患者随机分为3组:A组用多功能电离子治疗仪单独电灼,B组以电灼联合干扰素肌内注射,C组以电灼联合干扰素皮损部位注射.结果:A组复发率为30%,高于其他两组,但在统计学上差异无显著性(X2=0.46、2.77,P>0.05),C组效果显著,复发率最低为16%.结论:3种方法治疗尖锐湿疣,疗效的差异均无显著性,但用多功能电离子治疗仪电灼联合干扰素疣体基底部注射效果较好,复发率低.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龙珠软膏对尖锐湿疣患者手术后伤口的治疗作用。方法120例肛周及外阴部尖锐湿疣男性患者在门诊局部麻醉下行电灼去疣手术后,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0例。治疗组用龙珠软膏,对照组用红霉素软膏治疗伤口。分别涂药厚2~4 mm,面积>2 cm2的患者,伤口用纱布包扎,每日换药1次。治疗后第7,14,21天分别观察并记录创面愈合时间、创面分泌物及疼痛等指标。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创面愈合时间分别为(9.50±2.50)和(15.60±3.80) d,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治疗组创面疼痛及分泌物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龙珠软膏对尖锐湿疣术后创面的愈合有较好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0.
聂焱  曾宝芳 《海峡药学》2001,13(4):99-100
目的:评价重组α-2b干扰素局部注射治疗尖锐湿疣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首诊病人在高频电刀切除疣体后,第一个月每周在疣体基底部注射α-2b干扰素100万^u,如为泛发,每个疣体注射不少于0.2ml;第二个月每二周1次;第三个月1次,随访1个月未见复发,表示治愈。如有复发,重复治疗3个月。并与单用阿昔洛韦口服作对比,结果:治疗组72例痊愈33例,显效28例,有效率为85.9%,对照组50例,病愈6例,显效17例,有效率为46%,两者比较有非常显著的意义。结论:重组干扰素α-2b局部注射治疗尖锐湿疣抗病毒,增强机体免疫力效果好,在首诊时电刀切除疣体后,重组干扰素α-2b按疗程治疗,抗复发效果明显优于其它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电离子手术联合咪喹莫特乳膏治疗尖锐湿疣的临床效果。方法将65例尖锐湿疣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7例和对照组38例。2组均行电离子手术进行疣体切除,治疗组术后外敷5%咪喹莫特乳膏,对照组外敷西地酸乳膏。结果治疗后,2组疣体均全部消失。治疗组在服用咪喹莫特乳膏过程中,出现糜烂1例,暂停用药后对其实施对症治疗,待患者病症消失后,继续外敷咪喹莫特乳膏;出现灼热瘙痒感2例,症状较轻微,不影响用药;出现红斑6例。治疗后,治疗组第1、2、3个月病症复发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离子手术联合咪喹莫特乳膏治疗尖锐湿疣疗效显著,可抑制尖锐湿疣病症的复发,有效改善患者生命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吴月珠  徐丽美  吴华 《海峡药学》2011,23(3):130-131
目的探讨皮损疣体电灼再结合小剂量低浓度5-FU皮损基底部注射治疗尖锐湿疣的临床疗效。方法治疗组予以皮损疣体电灼加小剂量低浓度5-FU皮损基底部注射治疗;对照组仅予以皮损疣体电灼治疗。结果对照组术后2个月内复发率为30.0%(15/50),术后4个月内复发率为46.0%(23/50),术后6个月内复发率为52.0%(26/50);治疗组术后2个月内复发率为12.0%(6/50),术后4个月内复发率为18.0%(9/50),术后6个月内复发率为20.0%(10/50);术后各时间段比较,对照组复发率均高于治疗组(均为P〈0.05)。对照组术后复发患者复发频数明显多于对照组(P〈0.05)。两组药物不良反应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尖锐湿疣患者进行电灼治疗的同时,同时采用小剂量低浓度5-FU向皮损基底部注射,预防尖锐湿疣术后复发疗效显著,安全可靠,经济实惠,建议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张林 《安徽医药》2011,15(7):889-890
目的 观察电离子手术联合咪喹莫特乳膏治疗尖锐湿疣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治疗组76例用电离子手术清除疣体后外用夫西地酸乳膏7~10 d待伤口愈后外用5%咪喹莫特乳膏,每周3次,共用3个月.对照组70例,用电离子手术清除疣体后仅用夫西地酸乳膏致伤口愈合.两组同时服用转移因子胶囊6 mg Bid,共3个月.结果 治疗组复...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电灼治疗尖锐湿疣后应用干扰素的时机,为临床治疗、护理指导提供依据。方法将电灼治疗外阴尖锐湿疣后应用干扰素的患者91例随机分观察组45例、对照组46例。观察组于电灼后第1天用干扰素局部涂抹;对照组于电灼后1周开始用干扰素涂抹并按摩2—3min。所有患者随访6个月,观察患者创面愈合时间、治愈率和复发率。结果两组创面愈合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愈率(75.6%与78.7%)、复发率(24.4%与21.9%)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电灼治疗外阴尖锐湿疣一周后开始应用干扰素,即不影响创面愈合,又能提高治愈率、降低复发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5-氟尿嘧啶注射液联合贞芪扶正胶囊治疗尖锐湿疣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将92例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予局部外敷5-氟尿嘧啶注射液,每个疗程3~5d,每次治疗1~3个疗程,同时口服贞芪扶正胶囊,疗程3个月;对照组予局部外敷5-氟尿嘧啶注射液,疗程同前.治疗结束后随访6个月.结果 5-氟尿嘧啶注射液局部外敷治疗直径<0.5cm的尖锐湿疣疗效显著,联合使用贞芪扶正胶囊复发率明显降低,优于对照组.结论 5-氟尿嘧啶注射液局部外敷治疗尖锐湿疣疗效显著,副作用较小,联合使用贞芪扶正胶囊复发率低.  相似文献   

16.
何海涛  王远  周群  卞伟伟  李亮 《淮海医药》2008,26(2):145-145
目的探讨尖锐湿疣的有效治疗方法及复发率。方法194例尖锐湿疣患者随机分为3组。A组:单纯性使用电离子手术治疗机治疗;B组:在A组治疗基础上外用疣迪擦剂;C组:在A组治疗基础上外用a-2b干扰素凝胶。结果A、B、C组痊愈率分别为57.6%、84.4%、78.1%;复发率分别为42.4%、15.6%、21.9%;A组和B组痊愈率差异有显著性(P<0.05);A组和C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电离子手术治疗机外用疣迪擦剂及a-2b干扰素凝胶治疗尖锐湿疣疗效较好,明显降低复发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自拟祛疣汤联合卡介菌多糖核酸治疗尖锐湿疣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32例患者随机分为3组,治疗组1(45例),单纯采用电离子治疗机电灼治疗;治疗组2(43例),采用电离子治疗机电灼皮损后,给予卡介菌多糖枋酸1ml肌注,隔日一次,15次为一疗程,共用两个疗程;治疗组3(47例),在治疗组2的基础上外用自拟祛疣汤熏洗坐浴15天为一疗程,共两个疗程。结果单纯采用电灼治疗治愈率51.1%,复发率48.9%;电灼后加用卡介菌多糖核酸的治愈率74.4%,复发率25.6%;电灼后运用自拟祛疣汤联合卡介菌多糖核酸治疗治愈率93.6%,复发率6.4%,三组之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结论自拟祛疣汤联合卡介菌多糖核酸治疗尖锐湿疣治愈率高,复发率低,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8.
李文忠 《现代医药卫生》2006,22(16):2430-2431
目的:探讨中药消疣汤内服配合局部激光治疗尖锐湿疣的疗效。方法:164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82例)内服中药消疣汤,每日1剂,分2次服用,连服30天为1疗程,配合局部激光炭化疣体,1疗程后判断疗效;对照组(82例)单纯采用激光炭化疣体。结果:3个月后两组的复发率分别为23.17%、51.22%,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尖锐湿疣可有效地降低复发率。  相似文献   

19.
高频电灼术是临床上常用的治疗尖锐湿疣的方法,由于该手术是利用高频电流对病变组织进行烧灼破坏,因此会产生一定的手术创面.由于创面所处部位均为外阴或肛周等容易受污染部位,增加了术后感染的机会,因此创面愈合较慢.如何促进创面愈合,减少术后感染,是皮肤科医生一直困惑的问题.自2011年2月~2011年10月,我科应用瑞美科喷剂对60例尖锐湿疣电灼术后创面进行喷洒治疗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微动力负压技术治疗烧伤后慢性难愈合创面的疗效.方法 烧伤后慢性难愈合创面患者80例均分为试验(A)组和对照(B)组,取创面分泌物培养,根据细菌学药敏结果外用莫匹罗星软膏和/或多黏菌素B软膏,培养结果阴性者不予外用抗菌药膏.A组予微动力负压材料覆盖创面,每3~4天更换1次;B组覆盖凡士林纱布包扎,每1~2天更换1次.治疗后对创面大体进行观察,ELISA法检测治疗前和治疗后创面渗液中VEGF水平,比较两组创面治愈率等相关指标.结果 A组创面坏死组织和分泌物均减少,治疗1~3周创面渗液中VEGF水平高于B组(P<0.05).与B组比较,A组创面愈合时间短,换药次数少,VAS疼痛评分低(P<0.01).两组治疗费用和并发症发生率相仿(P>0.05).结论 微动力负压技术可加速创面愈合,是治疗烧伤后慢性难愈合创面较好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