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呃逆古称“哕”、“哕逆”;俗称“打嗝”、“打呃忒”。是指胃气上逆动膈,以气逆上冲,喉间呃呃连声,声短而频,不能自止的病证。现代医学认为,呃逆是各种原因导致迷走神经或膈神经兴奋,反射性引起膈肌痉挛,伴随喉肌痉挛的病症。短者数次或数分钟可止,长者可达数十年不愈。久患呃逆致损伤正气,严重影响健康及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
针灸治疗呃逆症8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呃逆古称“哕”,是以气逆上冲,喉间呃呃连声,气短而频,令人不能自制为主症。轻者几分钟自愈,重者迁延数日或数月不愈,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笔者近1年来采用针灸治疗重症呃逆患者80例,疗效满意,并与单用阿托品治疗的40例进行对照,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呃逆古称"哕"、"哕逆";俗称"打嗝"、"打呃忒".是指胃气上逆动膈,以气逆上冲,喉间呃呃连声,声短而频,不能自止的病证[1].现代医学认为,呃逆是各种原因导致迷走神经或膈神经兴奋,反射性引起膈肌痉挛,伴随喉肌痉挛的病症[2].短者数次或数分钟可止,长者可达数十年不愈.久患呃逆致损伤正气,严重影响健康及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4.
呃逆以气逆上冲,喉间呃呃连声、声短而频、令人不能自制为主证。本证古称“哕”,又称“哕逆”。俗称“打嗝”。本人从1999年~2004年先后在门诊治疗晚期胃癌患者呃逆5例,以针灸治疗,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针刺内关指压翳风穴治疗呃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呃逆俗称“打膈”古称“咳逆”。是以气逆上冲喉间呃呃连声而不能自制为主证。《素问·宣明五气篇》说:“胃为气,逆为哕”。现代医学称“膈肌痉挛”。轻者能持续数分或数小时不治而愈;重者可昼夜不停,甚至间歇发作数月之久,常致病人疲惫不堪,十分痛苦。本人几年来通...  相似文献   

6.
呃逆,古称"哕",又称"哕逆",是以气逆上冲、喉间呃呃连声、声短而频,连续或间断发作、不能自止为主要表现的病症,现代医学称之为膈肌痉挛。其表现轻重差别明显,偶然发作者,症情轻浅,多不治而愈。持续48h以上的呃逆为顽固性呃逆[1],有的或昼夜不停甚至持续数天、数月不愈,严重影响患者的睡眠与进食,可对精神及日常生活造成严重影  相似文献   

7.
辨证治疗老年顽固性呃逆浅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呃逆古称:“哕”,俗称:“打咯”。《景岳全书’呃逆》曰:“因其呃呃连声,故今以呃逆名之”。呃逆持续48h以上不缓解则称之为顽固性呃逆。老年性呃逆属临床常见病;其病情有轻重,治疗有难易,轻者每以常法即可获愈,重者病机复杂,病情顽固,常法难以奏效。笔者在多年临床中采用辨证方法治疗本病取得较好疗效。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8.
指压穴位止呃逆白城市中心医院(137000)薛丽霞【关键词】呃逆,五六间穴,指压法呃逆是临床常见病,以气逆上冲,喉间呃呃连声,声短而频,令人不能自制为主证,古称“哕”,又称“哕逆”。近年来,笔者自选“五六间穴”治疗本病,屡试不殆。治疗方法:患者取坐位...  相似文献   

9.
呃逆的简便穴位按压疗法河南内乡县药检所(474350)李新,吴朝宗,付晓峰呃逆以气逆上冲,喉间呃呃连声,声短而频令人不能自制为主症。“哕”,又称“哕逆”。俗称“打格忒”、“打疙斗”、“打呃”、“打膈儿”。笔者运用穴位按压法治疗呃逆,收到了较为满意的效...  相似文献   

10.
呃逆俗称打嗝,古称“哕”,临床表现为呃呃连声,短促、频繁不能自制。呃逆可单独发生,症状一般轻微,常于较短时间内自愈,也可继发于其它急慢性疾病的过程中,症状多重,且昼夜不停,或呈间歇发作,迁延数日或数月不愈。笔者近年来应用穴位注射疗法治疗呃逆,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1.
<正>呃逆,古称"哕",又称"咳呃",以喉见呃呃连声,声短而烦,令人不能自制为主症,是临床比较常见的症状,轻者持续数分钟或数小时,可不治而愈,持续呃逆48小时以上诊为顽固性呃逆[1],病人极为痛苦。目前,治疗顽固性呃逆方法颇多,近年来,我们在治疗原发病基础上,采用胃复安行足三里穴位注  相似文献   

12.
黎婉荣  陈莉 《陕西中医》2009,30(9):1198-1199
呃逆以气逆上冲,喉间呃呃连声,声短而频,令人不能自制为主证,本证古称“哕”,又称“哕逆”。其病机为胃气上逆,属西医膈肌痉挛,分中枢性和周围性。我科对慢性胃炎伴呃逆患者96例进行临床观察,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3.
呃逆俗称"打嗝",是以气逆上冲,喉间呃呃连声,声短而频,连续或间断发作,令人不能自制为主的一种病症。古称为"哕",又称"哕逆"。此病症可单独出现,其症轻微,持续数分钟至数小时后不治而愈,一般不视为病态。若继发于其它急慢性疾病的过程中,则为病趋严重的征兆。其基本病因,是由于胃气上逆,扰动膈间而成。笔者采用针刺配合中药内服辨证治疗取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14.
利他林穴位注射治疗顽固性呃逆的护理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呃逆俗称“打嗝” ,中医称为“哕症” ,多为神经中枢或膈肌直接受到刺激所致。患者胃气上冲 ,出于喉间而发出呃呃连声 ,声短而频。如偶然发作者 ,不治而愈 ,若发作不止 ,宜采用宽膈和胃 ,降逆调气来治疗。笔者自 1999年 4月以来采用利他林穴位注射治疗顽固性呃逆 4 4例 ,疗效满  相似文献   

15.
深刺睛明穴治疗顽固性呃逆26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深刺睛明穴治疗顽固性呃逆26例(071000)保定市第一中医院王文龙李媛李盈昌呃逆,俗称“打嗝”、“打呃”,古称“哕”。以气逆上冲,喉间呃呃连声,声短而频,令人不能自制为主证。本证可以单独出现,也可在其它病证中以兼证出现。一般的呃逆,预后良好;如果在...  相似文献   

16.
针刺公孙、内关为主治疗呃逆58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玉红 《北京中医》2007,26(7):393-393
呃逆古称“哕”,是患者自觉胸膈气逆、抽掣时喉间发出呃忒声,声短而频,难以自忍,甚则妨碍说话、咀嚼、呼吸和睡眠。笔者经数年临床实践,采用针刺治疗呃逆,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针刺治疗呃逆35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刺治疗呃逆35例(150040)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一院王秀洁吴文红(150040)黑龙江中医药大学于梦先呃逆以气逆上冲,喉间呃呃连声,声短而频,令人不能自制为主证。本证古称:“哕”。又称“哕逆”。《内经》首先提出为中上二焦病。本篇治疗因气机郁滞,...  相似文献   

18.
灸治呃逆6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呃逆又称“呃忒”,古称“哕”。系胃气上逆所致,喉间呃呃连声,偶发者大都不治而愈,然而频频不止,经久不能自制者。则使人苦不堪言。本文所述,皆系因持续不已而来就医者。临床资料:6例中,男5例、女1例。最小年龄36岁,最高65岁.病程最长者1个月,短者1天.6例患者中,属于胃寒型  相似文献   

19.
围刺法配合穴位按压治疗呃逆34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崔润强 《河北中医》2009,31(7):1047-1047
呃逆是气逆上冲,喉间呃呃连声,声短而频,不能自制的一种症状。古代文献称之为“哕”,又称“哕逆”。《内经》首先提出其为中上二焦病。如偶然发作大都可以自愈;如连续不断则需治疗方能渐平。2003-02—2006—07,笔者采用围刺膈俞配合穴位按压治疗呃逆34例,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20.
呃逆,俗称打嗝,古称“哕”,明末以后统称“呃逆”,是指气逆上冲,出于喉间,呃呃连声。声短而频.不能自止的病症,是消化科的常见病。曹志群教授从事临床工作20余年.在辨治呃逆方面经验丰富.临床多采用三焦辨证治疗呃逆.每多效验。现将曹师运用三焦辨证治疗呃逆验案3则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