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蝎毒素Ⅳ的中枢镇痛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东亚钳蝎粗毒中分离纯化出蝎毒素Ⅳ,经套管注入侧脑室,用辐射热测痛和屈肌反射检测两种方法,观察蝎毒素Ⅳ的中枢镇痛作用,结果蝎毒素Ⅳ可以明显延长大鼠缩腿潜伏期,并可显著抑制C纤维诱发的屈肌反射。提示蝎毒素Ⅳ具有显著的中枢镇痛作用。  相似文献   

2.
蛛网膜下腔插管大鼠模型25只,随机等分为A、B、C、D、E5组,分别经插管注入蝎毒素Ⅳ1μg/kg,纳络酮16μg/kg+蝎毒素Ⅳ1μg/kg,吗啡32μg/kg,纳络酮16μg/kg+吗啡32μg/kg,纳络酮16μg/kg。以屈肌反射作为疼痛指标,观察蝎毒素Ⅳ在脊髓的镇痛作用及纳络酮对蝎毒素Ⅳ作用的影响并与吗啡进行对比观察。结果蝎毒素Ⅳ注入5~20min和90~120min内屈肌反射被显著抑制(P<0.01),表现为屈肌反射阈值升高及C波潜伏期延长;此种抑制不能被纳络酮消除。提示蝎毒素Ⅳ在脊髓具有一定的镇痛作用;其发挥镇痛作用的机制不同于吗啡。  相似文献   

3.
蝎毒素Ⅳ尾静脉注入后的镇痛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鼠中脑上端切断模型30只,随机等分为A、B、C3组,经尾静脉分别注入蝎毒素Ⅳ(SVC-Ⅳ)130μg/kg,吗啡600μg/kg及生理盐水,以大鼠缩腿潜伏期和屈肌反射为测痛指标,观察SVC-Ⅳ尾静脉注入后的镇痛作用并与吗啡的作用进行比较。结果:A组SVC-Ⅳ注入后30min之内缩腿潜伏期明显延长,20min左右延长最明显,屈肌反射A波波幅于10~40min内明显受到压抑,20min左右最大A波抑制率为(96.1±8.9)%;B组吗啡注入后A波波幅的压抑限于10~40min,30minA波最大抑制率为(87.4±8.2)%;C组屈肌反射无明显变化。结果提示:SVC-Ⅳ静脉给药具有镇痛作用,其镇痛作用强于吗啡。  相似文献   

4.
蝎毒素Ⅳ尾静脉注入后的镇痛作用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大鼠中脑上端切断模30只,随机等分为A、B、C3组,经尾静脉注入蝎毒素Ⅳ130μg/kg,吗啡600μg/kg及生理盐水,以大鼠缩腿潜伏期和民出反射为测痛指标,观察SVC-Ⅳ尾注入后的镇痛作用并与吗啡的作用进行比较。  相似文献   

5.
东亚钳蝎毒素的镇痛作用与吗啡镇痛作用的比较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用辐射热甩尾反射测定大鼠痛阈的方法,观察并比较了东亚钳蝎毒素和吗啡的镇痛作用。结果表明:向侧脑室内注射2μL或肌肉注射0.05mL、0.01%蝎毒液的镇痛作用分别比相同给药途径、同浓度、同剂量吗啡的镇痛作用强,二者差异非常显著,P〈0.01。侧脑室内注射0.03%蝎毒液2μL的镇痛作用比同浓度、同剂量吗啡的镇痛作用稍强,但无显著差异,P〉0.05。蝎毒经肌肉注射后在较短的时间内即可使大鼠痛阈明显升  相似文献   

6.
用辐射热甩尾反射测定大鼠痛阈的方法,观察并比较了东亚钳蝎毒素和吗啡的镇痛作用。结果表明:向侧脑室内注射2μL或肌肉注射0.05μL、0.01%蝎毒液的镇痛作用分别比相同给药途径、同浓度、同剂量吗啡的镇痛作用强,二者差异非常显著,P<0.0l。侧脑室内注射0.03%蝎毒液2μL的镇痛作用比同浓度、同剂量吗啡的镇痛作用梢强,但无显著差异,P>0.05。蝎毒经肌肉注射后在较短的时间内即可使大鼠痛阈明显升高。证明蝎毒可通过血脑屏障进入中枢神经系统,产生镇痛作用。  相似文献   

7.
辽宁产东亚钳蝎毒对躯体痛作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蝎毒是由蝎尾分泌的一种蛋白质毒素,据《本草纲目》记载,以全蝎或蝎尾入药,主治各种风湿痹痛及惊厥等证。我国蝎毒资源丰富,数量最多的足东哑钳蝎毒(Buthus martensiikarsh,Bmk)。有研究认为蝎毒素是全蝎药理作用的主要有效成分,有很强的中枢镇痛作用,作用强于吗啡4倍以上,对躯体痛也有一定的镇痛作用口J。本实验采用立体定位技术与电生理细胞外微电极记录的方法,以丘脑后核群(posterior nucleus group of thalamus,PO)腓总神经诱发单位放电作为躯体痛指标,观察东亚钳蝎毒镇痛活性肽scorPionAnalgesicPeptide,(SAP)对躯体痛作用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蝎毒素—A中枢镇痛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蝎毒及其提取物的中枢镇痛作用。方法向大鼠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内微量注射蝎毒素,以热辐射甩尾法为指标,观察其中枢镇痛作用效果。结果向大鼠PAG内匀速注射0.0125%-0.05%SV-A0.5μl即出现痕阈升高,20min达峰值,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相似文献   

9.
静脉注射蝎毒素Ⅳ小鼠LD_(50)测定李国栋,郑湘豫,陈秋菊,王成裕,韩雪飞,陈华艳,孔天翰河南医科大学医学实验中心生物毒素研究室郑州450052河南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郑州450052关键词蝎毒;LD_(50);静脉注射;小鼠蝎毒素Ⅳ(Scorpio...  相似文献   

10.
蝎毒素Ⅳ在大鼠脊髓中的镇痛作用及其机理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蛛网膜下腔插管大鼠模型25只,随机等分为A、B、C、D、E5组,分别经插管注入蝎毒素Ⅳ1μg/kg,纳络酮16μg/kg+蝎毒素Ⅳ1μg/kg,吗啡32μg/kg,纳络酮16μg/kg。  相似文献   

11.
蝎毒素Ⅳ对神经损伤康复的促进作用王成裕,雷留根,韩雪飞,王永奎,范天生,孔天翰河南医科大学医学实验中心生物毒素研究室郑州450052河南医科大学人体解剖学教研室郑州450052关键词蝎毒;神经损伤;药物作用全蝎在临床上常用于神经损伤和疼痛性疾病的治疗...  相似文献   

12.
依据坐骨神经钳夹术后不同类别纤维再生速率的不同,观察了粗纤维(A类)和细纤维(C类)与针刺足三里镇痛的关系。实验组大鼠神经钳夹损伤后依次存活10、15、20、25、30d,测定痛阈、屈肌反射检测及HRP逆行束路追踪。结果神经损伤后10d以前,电针刺激足三里痛阈差为0.054mA,在与坐骨神经相连属的脊神经节内均为小圆形HRP标记细胞(=8.7),仅见C类纤维传入所引起的屈肌反射;15d时,电针刺激痛阈差为0.196mA,此时脊神经节内除小圆形细胞外,出现大型HRP标记细胞(=3.3),屈肌反射可见长潜伏期的C类纤维传入反应及短潜伏期的A类纤维传入反应。20d后,痛阈差的恢复与脊神经节内的大型标记细胞呈同步增长趋势。结果提示:针刺足三里主要通过A类纤维发挥镇痛效应,C类纤维不是针刺镇痛的主要传入纤维。  相似文献   

13.
聂宗林 《四川医学》2003,24(5):453-453
患者 ,男 ,36岁。因颈椎屈曲型损伤伴四肢感觉运动障碍 6h入院。查体 :颈部活动障碍 ,颈 4椎体压痛 ,胸式呼吸消失 ,颈 4皮节以下平面针刺觉减退 ,胸4水平以下痛觉、触觉、温度觉消失。腹壁反射 ,提睾反射及四肢反射消失。四肢病理征阳性。双下肢肌力张力略高、髌阵挛、踝阵挛未引出。四肢肌力 :提肩胛肌双侧Ⅳ级 ,三角肌双侧Ⅳ级 ,肱二头肌双侧Ⅲ级 (术后均恢复Ⅴ级 ) ;肱三头肌双侧Ⅱ级 (术后Ⅳ级 ) ,腕屈肌双侧Ⅰ级 (术后Ⅱ级 ) ;腕伸肌双侧 0级 (术后Ⅱ级 )。髂腰肌、股四头肌、股二头肌、小腿三头肌、胫前肌均为0级术后恢复至Ⅲ至Ⅳ级…  相似文献   

14.
本文观察了横断颈髓的大鼠动脉血压、心率、肌紧张和屈肌反射的恢复情况。其结果为:横断颈髓8—9h后,血压可恢复到83.67±3.35mmHg;6h后,平均心率可恢复到427±12次/min;肌紧张和屈肌反射在1h后恢复。  相似文献   

15.
东亚钳蝎ButhusmartensiiKarsch,(简称BmK)即问荆蝎,广泛分布于我国和东亚地区。用电刺激法将其含毒腺的尾末节剪下研磨萃取即可采得蝎毒。蝎毒包括一系列短链多肽(少于40个氨基酸残基)和长链多肽(60~70个氨基酸残基)。其中长链毒素按作用对象可分为三类:抗哺乳动物神经毒素、抗昆虫神经毒素和抗甲壳纲类动物神经毒素。国内对BmK毒素的研究始于80年代初,目前已取得一些进展。不同BmK毒素的功能有着显著差异,因而是研究结构与功能的理想药物;并且抗昆虫毒素有望成为新型生物杀虫剂。另外,蝎还是一种名贵中药,对一系列神经…  相似文献   

16.
P物质在初级传入兴奋传递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P物质是广泛分布于细神经纤维内的一种神经肽。当神经受刺激后,P物质可在中枢端和外周端末梢释放,与NK1受体结合发挥生理作用。在中枢端末梢释放的P物质与痛觉传递有关,其C-末端参与痛觉的传递,N-末端则有能被纳洛酮翻转的镇痛作用。P物质能直接或间接通过促进谷氨酸等的释放参与痛觉传递,其镇痛作用是通过促进脑啡肽的释放引起。逆向电刺激感觉神经或经细传入纤维传出的轴突反射和背根反射冲动可使外周端末稍释放P  相似文献   

17.
中风在所有疾病中属发病率高的一种,中风导致的残疾率、病死率以及再度发生的几率均较高,属脑血管疾病常见病、多发病。中风后个人身体功能出现不同程度的障碍,除了自身会丧失相应的劳动力外,家庭人力、物力支出变大,也会造成一定的社会负担。中风痉挛期偏瘫侧上肢的伸肌肌群处于弛缓性瘫痪状态而屈肌肌群处于痉挛状态;下肢的屈肌肌群处于弛缓性瘫痪状态而伸肌肌群处于痉挛状态。中医学认为脑卒中后肢体痉挛状态的病机是阴阳失调所致的阳缓阴急。现代医学认为中枢运动神经元受损后,对脊髓等低级中枢的抑制作用减弱,脊髓反射活动活跃,进而出现异常运动模式(痉挛)。针刺治疗中风病由来已久,寻求一种有效的针刺方法更显重要。"泻阴补阳"针刺法在阴阳理论的指导下产生,与现代康复理念中协调痉挛肌和拮抗肌的平衡有异曲同工之妙。大量的临床研究及现代研究表明此法疗效肯定,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8.
小儿氯胺酮、异丙嗪复合麻醉临床观察50例报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儿氯胺酮、异丙嗪复合麻醉临床观察50例报道梁惠莲,安允祥阳泉市第一人民医院麻醉科氯胺酮镇痛作用强,维持时间短,但镇静作用弱,喉头反射敏感,可使颅压升高,且无肌松作用,如果和异丙嗪复合,可加强其镇痛作用,减弱或消除其不良反应,我院临床观察50例病人,...  相似文献   

19.
臭牡丹的镇痛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研究臭牡丹的镇痛作用。方法:采用热板法、醋酸扭体法、电刺激致痛法观察药物的镇痛作用。结果:臭牡丹提取液明显抑制冰醋酸引起的小鼠扭体反应;显著提高热板法和电刺激致痛小鼠的痛阈;纳洛酮可拮抗吗啡的镇痛作用,但不能拮抗臭牡丹根提取液的镇痛作用。结论:臭牡丹有镇痛作用,此作用与其激动中枢阿片受体无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电针腰夹脊穴对佐剂性关节炎(AA)大鼠的镇痛效应及中枢β-内啡肽(β-EP)的影响,探讨电针镇痛的部分中枢机制。方法以AA大鼠为疼痛模型,以局部痛阈、足跖容积为指标观察电针的镇痛作用,并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大鼠下丘脑、脊髓β-EP含量。结果电针可显著提高AA大鼠痛阈、降低其足跖容积,并能显著提高其下丘脑、脊髓的β-EP含量。结论电针有良好的镇痛治疗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其调节中枢β-EP的含量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