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对外传播"在中国是一个出现频率很高的词汇,那么这个时常出现在各种著作、媒体或学者口中的"对外传播",究竟是个怎样的概念?本文试图对此概念进行探讨和辨析。一、研究者眼中的"对外传播"概念段连成教授是中国较早研究"对外传播"的学者,他在1988年出版的《对外传播学初探》一书中开创性地使用了"对外传播学"这一名词,他认为,"对外传播学是专门研究以外国人为传播对象的传播学分支"。曾任中国重要外宣媒体《今日中国》副总编辑的沈苏儒在1999年出版了《对外传播学概要》,他认为,"对外传播是跨国的、跨文化的、跨语言的传播,是针对外国人  相似文献   

2.
在全球化传播时代,国家之间的竞争,并不完全取决于国家的经济发展与军事建设。正如"软实力"概念的首创者约瑟夫·奈所说:"胜负还取决于谁讲的故事能够赢得人心。"我国对外传播的研究也正是基于其意义重大而逐渐壮大,如果从大家公认的我国第一本研究对外传播的学术性专著——1988年段连城出版的《对外传播学初探》算起,我国对外传播的理论研究已经走过了24年。  相似文献   

3.
王振南 《东南传播》2016,(4):113-115
在中国加速走向国际中心舞台的背景下,对外传播学的研究在国内取得长足进展,但是基于对外传播学的翻译理论却是空白。由于传统翻译理论的局限性,译者无法为译文提供充分合理的依据。对此,本文运用对外传播学的基本原则,提出了传播翻译理论模式,并运用对外宣传与口笔译教学中的实例,阐释了传播翻译理论的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4.
潘天翠 《网络传播》2009,(12):48-50
全国第一届对外传播理论研讨会于2009年11月26日在北京召开。此次研讨会由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主办,中国外文局和外文局对外传播研究中心承办。这是中国首次在对外传播研究领域召开研讨会,受到了传播学界的高度重视,汇集了业界的精英学者和行业领军人。  相似文献   

5.
对外出版要讲求针对性邵东资深的对外传播专家段连成先生在他的专著《对外传播学初探》一书中说:“对外传播必须遵循的三条基本原则是:实事求是,有的放矢,明白易懂,或者说思想性、针对性、艺术性。非常明确,所谓针对性,就是要做到有的放矢。”对外出版作为对外传播...  相似文献   

6.
赵启正先生做了8年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主任,有“中国政府公关总管”之雅称。他卸任后就职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院长,“向世界说明中国”仍然是他关注的一个重点。近来看到他几次谈话,坦承中国媒体同世界主流媒体的巨大差距,中国对外传播存在着严重的“赤字”。同时,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了我国著名传播学者程曼丽博士的新著《国际传播学教程》,我拜  相似文献   

7.
国内学界在2003-2004年的传播理论研究中,出现了不少回顾传播学研究历程的文章,同时经典理论课题历久弥新,新的理论课题层出不穷。对传播学理论研究进行回顾的文章主要有廖圣清的《20世纪90年代的中国大陆传播学研究》,田中阳的《论中国传播学发展的基本向度》,孙瑞祥的《传播社会学:发展与创新》,黄旦、丁未的《传播学科“知识地图”的绘制和  相似文献   

8.
邵培仁先生作为传播学本土化的倡导者与践行者,近年来与姚锦云博士积极致力于华夏传播研究.他们在《华夏传播理论》一书中,坚持传播学本土化,直面目前华夏传播研究所面临的根本性质疑,并以宽宏的多学科研究视野,阐释华夏传播研究的知识论与方法论问题,进而提出华夏传播理论观与价值传播模式,为华夏传播理论建构作出重要贡献.而本书的另一...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关于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国对外传播问题研究,日益成为新闻学界的热点,从对全球化与本土化的辩证关系的辨析到对外宣传与传播规律的探讨,借助国际政治的社会理论和传播学理论,提出了不少新见解.如必须“树立全球传播的新观念”、“新闻传媒建构国家形象的策略”、“建设高质量的对外传播体系”等观点,对于推动中国对外传播的实践都提供了理论的支持。但是.对于媒体在对外传播中的关键作用及其发展却少有专门的论述。  相似文献   

10.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不断推进,跨文化传播的研究也始终是一个重要话题.电视剧作为中华文化的载体之一,是向世界展示国家形象的重要途径,承载着跨文化传播的重大使命.美版《甄嬛传》作为第一部,也是惟一一部在美国主流媒介平台以付费形式播出的国产电视剧,是中国电视剧对外传播具有标志性意义的事件,对我国电视剧"走出去"有着极大的启发意义.本文从跨文化传播理论出发,试图运用高低语境理论、文化维度理论,从语境、剧情、主题等方面分析美版《甄嬛传》的对外传播策略,并总结出我国电视剧对外传播的几点启示.  相似文献   

11.
邱宝林 《青年记者》2003,(12):17-19
作为国内知名的传播学者,戴元光先生在近20年的学术生涯中硕果累累,32岁时就写了我国大陆第一部传播学著作《传播学原理与应用》,迄今出版《现代宣传学概论》、《传播学笔记》、《大众传播学的定量研究方法》、《撞击下的浮躁与选择》、《传播道德  相似文献   

12.
孙妮娜 《传媒》2021,(18):后插3-后插4
艺术是全世界通行的语言,是世界各国互通的窗口.纵观艺术传播的历程,可以发现国家发展必然伴随艺术革新,艺术的流动性使国际传播成为可能,各国艺术在世界舞台上碰撞,在相互欣赏中实现借鉴经验、优势互补.中国传统造型艺术之所以能够绵延至今,除了在本国范围内的传递与传承外,还离不开对域外各国各民族的传播与交流.中国传统造型艺术包含了书法、篆刻、国画、雕塑、工艺美术、建筑和园林.从传播学的视域出发来思考中国传统造型艺术对外传播的动因、媒介、方式、路径和效果问题,结合古今重要的艺术传播现象和传播事实,对各门类传统造型艺术作综合性的宏观把握,当是研究中国传统造型艺术走向世界的一个崭新视角.我国拥有五千年的文化历史,传统艺术魅力无穷,在对外传播过程中引领时代风尚.为进一步发扬中华传统艺术,拓宽中国艺术的对外传播渠道.由张安华所著的《中国传统造型艺术对外传播研究》一书将着眼点放在中国传统造型艺术上,运用艺术学理论,从不同角度分析中国传统造型艺术的传播现象,为学术研究提供了全新的理论视角.  相似文献   

13.
随着中外跨文化交流和交往日益频繁,跨文化传播的紧迫性正日益凸现出来,跨文化传播理论研究和现实关切正日益成为当前我国新闻传播学研究的前沿话题。针对我国提出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和对外话语体系建设,我国学界掀起了一场新闻媒体跨文化传播能力建构和提升的研究热潮。作者以地方对外传播媒体英文版《深圳日报》(Shenzhen Daily)为个案展开实证研究,介绍该报发展历程和对外传播效果,总结该报在跨文化传播实践中的成功策略,并探查其中存在的问题与制约因素,为我国地方对外传播媒体跨文化传播能力建设提供参考和指导。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从传播学和外交学的角度,探讨了对外传播的重要性。基于受众对象分析,本文结合具体实例,强调对外宣传报道要注重报道角度,并进行有效信息筛选,对外传播宜采用归化语言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从传播学和外交学的角度,探讨了对外传播的重要性.基于受众对象分析,本文结合具体实例,强调对外宣传报道要注重报道角度,并进行有效信息筛选,对外传播宜采用归化语言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16.
本文依据福建海峡电视台《华闻报道》栏目的对外新闻实践,结合传播学奠基人哈罗德·拉斯韦尔的"5W"模式理论,来分析对外新闻栏目提升传播效果的三个基本要素:重建传播者形象,加强传播内容的针对性,改善传播技巧。希望能为中国媒体提升对外传播效果提供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17.
正对外传播概念由我国提出,具有明显的中国特色。一直以来,对外传播和国际传播之间的从属关系一直众说纷纭,难以定义。对外传播的对象是电视、广播、报纸或网站等媒介的受众,受众对传播者的接纳程度又决定了传播效果,在这一点上,二者又十分相似。基于此,笔者关于对外传播做以下思考。一、对外传播的目的对外传播概念由"对外宣传"转变而来。相对于国际传播学,对外传播具有明确的目的性。我国对外传播  相似文献   

18.
《网络传播》2010,(8):1-1
由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主办,中国外文局和外文局对外传播研究中心承办的“全国第二届对外传播理论研讨会”将于2011年召开。  相似文献   

19.
《网络传播》2010,(9):1-1
由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主办,中国外文局和外文局对外传播研究中心承办的“全国第二届对外传播理论研讨会”将于2011年召开。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以广西壮瑶医药文化“走出去”为导向,从传播学的理论视角,以“5W”传播模式为分析框架,厘清各传播要素在壮瑶医药文化对外译介中的具体作用及其相互作用,构建具有可操作性的壮瑶医药文化对外译介体系,探索壮瑶医药文化对外译介传播的可行性路径,为广西壮瑶医药文化乃至全国中医药文化的对外译介传播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