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耗散结构理论认为:一切平衡系统都含有不断起伏着的参量(即子系统)。当系统中某一参量通过“涨落”达到一定的临界值时,便会打破系统原来的平衡结构,使系统进入一种远离平衡的无序状态,同时,该系统也便开始了更高层次上的时间和空间上的物质再组织,从而产生巨大的系统超能,最终系统又将自发地进入一种动态的功能有序的新状态。  相似文献   

2.
耗散结构理论是一种关于非平衡系统的自组织理论。在介绍耗散结构理论内涵的基础上,力图从耗散结构理论的角度阐述思想政治工作,提出了思想政治教育开放之路的设想和建议。  相似文献   

3.
比利时物理学家普里高津创立的耗散结构理论认为:在远离平衡区的非平衡状态下,系统可以通过对外界进行物质和能量交换(不断地吸收和耗散)而形成新的、稳定的有序结构。这种耗散结构理论,不仅适用于自然科学,同样也适用于教育科学。运用耗散结构理论组织地理课堂网络合作教学就是从地理素质教育的实际出发,借助网络环境中丰富的地理教育资源,在教学动态因素的非平衡状态下,通过对班级教学、分组教学、个别教学等教学形式的吸收与耗散而形成的一种凸显独立性、自觉能动性、积极创造性且相对稳定的教学过程结构。一、地理网络合作教学…  相似文献   

4.
文章从耗散结构理论的视角阐述课堂教学系统本质上是一个耗散结构系统,并提出了交往是课堂教学耗散结构的实现途径。  相似文献   

5.
耗散结构理论探讨了一个处于开放状态的系统,到达远离平衡的非线性区时,通过涨落,系统便可能发生突变,由原来无序状态变成一种时间、空间或功能上有序的新的状态。耗散结构同人的发展颇为相似,人的发展首先是知识专业化的基础上达到知识的丰富性和广博性。人自身发展的内部也是一个开放的系统,不断的与外界进行着交换。保证自身发展的同时,要张扬自我,释放个性,在突变的临界点把握好人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陈瑛 《教学月刊》2010,(4):20-22
耗散结构理论认为:一个远离平衡状态的开放系统,只要通过不断交换物质与能量,在外界条件变化达到一定的阈值时,系统可以产生突变(实际上是一次飞跃——质变),从原有的混沌无序状态转变为更高级的有序状态,有序的组织可以通过一个自组织过程从无序和混沌中自发地产生出来,这种在远离平衡情况下形成的新的有序结构,依靠不断地耗散外界的物质和能量来维持,以实现效率的提升.耗散结构理论推出后,  相似文献   

7.
运用耗散结构理论指导化学教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皮武 《化学教学》2001,(1):12-13
1969年比利时学者普利高津首先提出和创立了“耗散结构”概念和理论。耗散结构理论认为:一个远离非平衡状态的开放系统,只要通过不断交换物质与能量,在外界条件变化达到一定的阈值时,系统可以产生突变,从原有的混沌无序状态转变为更高级的有序状态,有序的组织可以通过一个自组织过程从无序和混沌中自发地产生出来,这种在远离平衡情况下形成的新的有序结构,依靠不断地耗散外界的物质和能量来维持,即为耗散结构。现代教育科学研究认为,人脑系统是一个耗散结构,伴随着负熵的输入,就会导致系统处于非平衡态,进而能有效地吸纳新知识,解决新问题,…  相似文献   

8.
耗散结构理论证明一个开放系统通过与外界交换物质和能量,可以在远离平衡态的区域形成稳定有序的结构。以耗散理论为视角,考试系统具有耗散结构所具有的开放性、追求有序性等特征。遵循耗散结构规律,实现考试秩序的有序转变,是一种现实的选择。  相似文献   

9.
耗散结构理论是比利时自由大学教授普鲁塞尔学派领导人伊里亚·普利高津(Dr·IIya·prigogine)一九六九年提出的。这一理论认为:一个远离平衡态的开放系统,当系统的某个参量变化达到一定的阈值时,通过“涨落”发生突变——即非平衡相变,系统就有可能从原来混沌无序状态转变为一种时间、空间或功能有序的新状态。因为这种新的有序结构的形成和维持,需要不断的能量耗散,所以普利高津把它称之为耗散结构。这一  相似文献   

10.
林凯 《时代教育》2012,(1):28-29,35
耗散结构理论作为非平衡系统的自组织理论,具有重要和普遍的方法论意义。高校战略后备人才培养是一种创新的高校与政府、企业合作"订单式"培养大学生的人才培养模式。本文试以耗散结构理论为依据,分析其对高校战略后备人才培养的启示意义和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1.
耗散结构理论作为非平衡系统的自组织理论,具有普遍的方法论意义。文章以耗散结构理论为依据,揭示了职业能力的形成机制,并从职业教育学的角度,提出职业教育教学的开放性是职业能力培养的前提,通过远离平衡态教学来增加教学的活力,促进职业能力培养的非线性作用,以有效性涨落来触发职业能力的提升,从而推动职业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12.
耗散结构理论是研究系统比较科学的前沿理论,目前该理论已被运用到旅游领域的研究之中。文化旅游系统是一个耗散结构系统,它的发展遵循耗散结构理论的一般规律。运用耗散结构理论的相关知识来优化该系统,将有助于文化旅游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油田产量预测模型很多,但不同的模型预测的结果相差很大,原因是模型的理论依据一经典力学和量子力学的基本定律:时间是不变因素。将耗散结构理论引入到油田产量预测中,正是充分考虑到油田动态系统是一个与外界不断进行物质和能量的交换、非平衡的、非线性的系统,是耗散结构体系。将时间变量作为重要因素引入预测模型中,认为油田动态系统是一个时间单方向的、不可逆过程,为油田产量预测提供了新的科学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从耗散结构理论看思想政治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耗散结构理论认为,一个开放的系统,通过与外界交换物质和能量,可以在远离平衡态的区域形成稳定有序的结构。人的思想系统是一种耗散结构,具有耗散结构所具有的开放性、追求有序性和发展不确定性等特征。思想政治教育应当遵循耗散结构规律,坚持有选择的开放原则、目标合理原则、理论彻底原则、生成发展原则、时机效率原则和“耗”“散”和谐原则,从而取得良好的思想政治教育效果。  相似文献   

15.
普里高京与耗散结构理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普通物理学语言阐述了现代非平衡热力学和非平衡统计物理中的一门新理论--耗散结构理论,指出了耗散结论理论给予我们的启示,并介绍了普里高京对耗散结构理论的杰出贡献.  相似文献   

16.
“耗散结构论”与“协同学”、“突变论”被誉为当代的“新三论”,它是由诺贝尔奖金获得者比利时的普利津在1996年提出的。这一理论被广泛地应用在各个领域中,它的基本观点是:一个远离非平衡态的开放系统,当系统处于稳态时,非平衡系统进入了一种有序的结构。有序的结构要通过一个自组织过程从无序和混饨中产生出来。其特征是,必须从外界给体系输入能  相似文献   

17.
自组织是指系统在演化过程中、在没有外部力量强行驱使的情况下,内部各要素协调运作,导致空间的、时间的或功能上的联合行动,出现有序的、活的结构。自组织理论由耗散结构理论、协同学理论和超循环理论组成,揭示了系统要实现从无序到有序的进化,必须要具备四个条件:开放系统、远离平衡、微小涨落以及将微小涨落放大的非线性相互作用机制。该理论虽然产生于自然科学,但在社会科学领域里得到了广泛应用,用自组织理论进行创新互动分析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耗散结构理论研究开放系统在远离平衡和非线性机制下由无序转向有序的规律,作为现代系统科学的一个重要理论分支,对于研究很多复杂系统具有重要意义。民办高校师资队伍系统始终处于与外界环境交流、互动的开放状态,内部由诸多呈现明显非线性相关作用的因素构成,通过不断引入外界负熵流实现远离平衡态的稳定有序发展。  相似文献   

19.
以耗散结构理论为依据,文章首先分析了虚拟企业耗散结构形成的条件;通过对虚拟企业进行熵流分析,建立了虚拟企业耗散结构模型;最后,从耗散结构的本质上说明了虚拟企业应该如何进行管理。  相似文献   

20.
后现代课程理论的耗散结构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Ilya Prigogine提出的耗散结构理论认为远离平衡态的开放系统,在一定的控制条件下,由于系统内部非线性的相互作用,通过涨落可以形成稳定的有序结构。教育是一个复杂的巨系统,这一系统的多种特征是可以运用耗散结构理论给予表征和分析的,系统的多种参量也能得到。从耗散结构理论的视角,审视教育系统,构建新颖的模型,揭示学习的本质与规律,从而阐释与建构课程理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