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目的探讨脑电联合肌电生物反馈治疗对痉挛型脑瘫儿童的脑功能与上下肢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9月至2019年8月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巢湖医院收治的痉挛型脑瘫患儿9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肌电组、脑电组与联合组4个组,各2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训练,肌电组、脑电组及联合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分别采用肌电、脑电及脑电+肌电生物反馈治疗,疗程为3个月。治疗前后采集患儿脑电波(θ波、β波、θ/β波、α波、SMR波与α/SMR波),治疗前与治疗3个月、治疗后1年,采用精细运动能力测试量表(FMFM)评估患儿精细运动,采用粗大运动功能量表(GMFM)评估患儿粗大运动,并进行组间比较。结果各组FMFM评分和GMFM评分分组效应、时间效应以及分组和时间交互效应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θ波分组、时间与分组和时间交互效应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β波、θ/β波值、α波、SMR波分组、时间与分组和时间交互效应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α波/SMR波值分组与时间交互效应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组和时间交互效应交互无统计学意义(P>0...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联合生物反馈综合治疗痉挛性脑瘫患儿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在本院接受治疗的痉挛性脑瘫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患儿单纯使用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观察组使用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联合生物反馈综合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脑电功率、粗大运动功能评分、肌张力及关节活动度。结果:(1)治疗后,两组患者0波值及θ/β比值均低于治疗前,G波值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患者的0波值及θ/β比值低于对照组,G波值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2)治疗后,两组患者的粗大运动功能量表(GMFM)66项评分值均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患者的GMFM一66项评分值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3)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腓肠肌肌张力及足背屈角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患者的腓肠肌肌张力及足背屈角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O.05)。结论: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联合生物反馈综合治疗可以有效改善痉挛性脑瘫患儿的脑功能,增强粗大运动功能,同时降低患儿肌张力,增加关节活动度。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肌电生物反馈疗法+MOTOmed虚拟情景训练治疗脑瘫患儿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82例脑瘫患儿临床资料,给予肌电生物反馈疗法的为对照组,给予肌电生物反馈疗法+MOTOmed虚拟情景训练的为观察组;比较2组一般情况、粗大运动功能测量量表( GMFM)-88评分、精细运动能力量表( FMFM)评分及神经发育状况(...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曲克芦丁脑蛋白水解物对小儿痉挛型脑性瘫痪康复治疗的效果。方法 选取2021年12月—2022年3月武汉市第一医院收治的痉挛型脑性瘫痪患儿72例,采用数字奇偶法分为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训练)和观察组(给予常规康复训练+曲克芦丁脑蛋白水解物),每组36例。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前后运动功能评分[粗大运动功能测试量表(GMFM)、精细运动能力测试量表(FMFM)评分]、步行能力、血清神经细胞因子水平[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脑源性神经细胞营养因子(BDNF)]、脑功能及不良反应。结果 观察组治疗前后GMFM、FMFM评分差值高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治疗前后10 m步行速度、6 min步行距离差值高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治疗前后NSE、BDN差值高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治疗前后θ波、β波及θ/β差值高于对照组(P <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曲克芦丁脑蛋白水解物用于治疗小儿痉挛型脑性瘫痪可提高运动功能、步行能力及神经功能,改善脑功能,且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虚拟现实技术结合常规康复治疗对痉挛型脑性瘫痪(以下简称脑瘫)患儿的尖足、粗大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1日—2022年12月31日在扬州大学附属淮安市妇幼保健院儿童康复科门诊康复治疗的痉挛型脑瘫患儿8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物理治疗、生物反馈等常规康复治疗;治疗组在常规康复治疗基础上加用虚拟现实技术。两组均康复治疗3个月,康复治疗前后采用改良Tardieu量表(MTS)、粗大运动功能量表88项(GMFM-88)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ADL)进行评定。结果 经3个月康复治疗,治疗组康复治疗前后踝关节MTS角度R1、R2差值均高于对照组(P <0.05);治疗组康复治疗前后GMFM量表D区、E区得分及ADL得分差值均高于对照组(P <0.05)。结论 在常规康复治疗基础上联合虚拟现实技术能够明显改善痉挛型脑瘫患儿的尖足症状,提高粗大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肌电生物反馈疗法在痉挛型脑瘫患儿治疗中的有效性。方法将76例脑瘫患儿分成两组,对照组37例采用常规综合康复治疗,观察组39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予肌电生物反馈疗法。治疗前后采用小儿脑瘫粗大运动功评定量表(gross motor function measure-88,GMFM-88)对患儿站立与步行能力进行评定。结果两组患儿治疗后GMFM的D、E区功能评分均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的D、E区功能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肌电生物反馈疗法对改善痉挛型脑瘫患儿站立与步行能力的治疗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脑电仿生电治疗小儿痉挛型脑瘫的疗效。方法:对在本院治疗的50例小儿痉挛型脑瘫患者进行分组治疗,其中26例患儿作为对照组采用运动疗法治疗,24例患儿为观察组采用运动治疗的同时结合脑电仿生电治疗,于治疗前及治疗后3、6个月,对两组患儿进行Wee FIM,GMFM,FMFM评分,比较组间差异。结果:治疗后3、6个月两组的Wee FIM,GMFM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6个月,观察组Wee FIM,GMFM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6个月两组FMFM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脑电仿生电治疗结合传统运动疗法治疗小儿痉挛型脑瘫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132例多动型注意缺陷多动障碍( ADHD )患儿经脑电生物反馈治疗后的脑电波变化情况。方法采用VBFB3000脑电生物反馈诊疗系统对患儿进行脑电生物反馈治疗。运用Thompson脑电波量化评价系统对患儿的脑电波变化情况进行评估。结果治疗后,ADHD患儿的多动因子和多动指数有了明显地改善。α波和SMR波在训练40次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β波、θ波和θ/β训练30次后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1);α/β在训练60次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1)。结论多动型ADHD患儿进行脑电生物反馈训练40次后最为有效。  相似文献   

9.
李晶莹 《中国民康医学》2008,20(21):2478-2479
目的:了解ADHD患儿经脑电生物反馈治疗40次后的疗效。方法:48例符合诊断标准的患儿进行脑电生物反馈治疗,治疗前后进行数字脑电图、韦氏记忆、韦氏智力测试,对各项指标用两样本t检验分析。结果:所有研究对象治疗后脑电波左右脑θ波、左右脑θ/β波均有明显下降(P〈0.01);左右脑B波、SMR波均有明显提高(P〈0.01);记忆商(MQ)、操作智商(pIQ)、总智商(IQ),注意因子商数(CIQ)均有明显提高(P〈0.01);言语智商(VIQ)也提高(P〈0.05)。结论:脑电生物反馈治疗确能改善患儿的脑电波及认知功能。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脑电生物反馈对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的诊断价值和治疗效果。方法:对121例符合美国精神病学会出版的《精神病诊断统计手册》第4版DSM-Ⅳ诊断标准的ADHD患儿用脑电生物反馈诊断治疗仪进行诊断和训练治疗,增强16~21Hz的β波,抑制4~8Hz的θ,观察θ/β比值的变化;并选用有关神经心理测试量表对其ADHD表现的症状行为进行测评,主要方法为Achenbach儿童行为量表(CBL)、Conners教师评定量表(TRS)及美国简化康奈尔儿童行为量表(简称康氏表)评定。结果:121例ADHD儿童脑电θ/β比值的均值为4.5,与常用的指标5.0相比有所降低。所有患儿经1~4个疗程后作自身治疗前后比较,各疗程与治疗前相比脑电θ/β值均显著下降(P〈0.01),治疗2个疗程以上,CBL、TRS及康氏表评定分值有显著降低(P〈0.05);治疗4个疗程后,三种量表评分与治疗1个疗程相比也有明显下降(P〈0.05)。经脑电生物反馈治疗后ADHD患儿的注意力、认知功能有所提高,多动症状明显减少。结论:脑电生物反馈仪所测得的θ/β值对ADHD患儿有辅助诊断价值,在临床应用中可适当降低此值,以减少漏诊;经治疗后注意力、行为问题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治疗效果显著,以规范治疗4个疗程为宜。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奥氮平联合氟西汀治疗伴自杀意念抑郁症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80例伴自杀意念抑郁症住院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氟西汀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奥氮平治疗。比较两组的抑郁量表(HAMD-17)评分、自杀意念(BSSI量表)评分、认识功能(MoCA量表)评分、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2周、4周、8周后,两组HAMD-17评分和BSSI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研究组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8周后,两组MoCA总分均高于治疗前,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0.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5.00%,与对照组的42.5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奥氮平联合氟西汀治疗伴自杀意念抑郁症患者,可降低抑郁评分和自杀意念评分,提高认识功能和治疗总有效率,效果优于单纯氟西汀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超声乳化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86例(95眼)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43例(47眼)与观察组43例(48眼)。对照组采用小梁切除术联合丝裂霉素C治疗,观察组采用超声乳化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比较两组手术前后视力水平、眼压水平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术后1、6个月视力水平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1、6个月眼压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乳化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可提高视力水平,降低眼压水平和并发症发生率,其效果优于小梁切除术联合丝裂霉素C治疗。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抑酸药对小儿消化性溃疡合并出血的治疗效果。方法 将 4 2例消化性溃疡合并出血患儿分成 3组 ,分别以西米替丁、雷尼替丁、洛赛克静脉滴注治疗。结果  3种药物的显效率分别为 4 0 .0 %、4 6 1%、77.8% ,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χ2 =3.6 5 4 ,P >0 .0 5 ) ;总有效率分别为 90 .0 %、92 .3%、88.9% ,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χ2 =4 .372 ,P >0 .0 5 )。结论 抑酸药对小儿消化性溃疡伴出血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4.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院心内科自1995年10月--2005年10月,采用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HF)52例,取得了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5.
本应用抗入CD20,CD3及其亚群单克隆抗体,检测了43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及27例正常月经周期妇女的CD20,CD3,CD4,CD8百分率。其中24例中,重度子宫内膜异位症患用参合剂保留灌肠加他莫西芬治疗,并观察了其治疗前及治疗两个疗程后CD20,CD3,CD4,CD8,CD4/CD8比值的变化。结果表明:本病患机体存在明显的免疫功能紊乱,其紊乱程度随着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病理变化程度而上升;丹参合剂加他莫西芬治疗对调整机体免疫功能,改善了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症状起了良好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17.
随着现代工业的发展,环境中致癌物质越来越多,以及人们一些不良生活方式等许多因素,使恶性肿瘤发病率逐年增加。由于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治疗癌症的药物品种亦不断增加,使患者的生存率及生存质量均明显提高,新药艾恒(即注射用奥沙利铂,OXA)自2003年3月在本科室应用观察,对治疗应用5-氟脲嘧啶(5-Fu)失效的大肠癌患者取得一定的效果。本品是1、2-二氨基环已烷铂类的水溶性衍生物,与其他铂类一样,艾恒通过产生烷化结合物作用于DNA,形成链内链间交联,从而抑制DNA的合成及复制,一些对顺铂耐药的细胞系,艾恒治疗均有效,癌胚抗原持续下降,通过对临床33例患者用药的观察及护理,现将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8.
干扰素治疗丙型肝炎效果随访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丙型肝炎病毒(HCV)基因型与干扰素治疗后HCVRNA阴转远期效果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反转录PCR(RT-PCR)方法。结果:干扰素治疗后,经过18mo-26mo的随访,Ⅱ-1b型HCVRNA持续阴转率为20.0%;Ⅲ/2a型为70.0%,两型疗效相差非常显。结论;干扰素治疗丙型肝炎的疗效与丙型肝炎病毒基因型有关,对Ⅲ/2a型的疗效优于Ⅱ/1b。  相似文献   

19.
手法加针刺治疗颈性眩晕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手法加针刺治疗颈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探求颈性眩晕的病因,确立治疗颈性眩晕的有效手法、针刺穴位.方法将60例颈性眩晕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以手法加针刺治疗,对照组口服颈复康颗粒,每10 d为1个疗程,疗程之间休息1周,共治疗3个疗程,随访6个月.结果治疗组临床痊愈率70%,总有效率100%,与对照组30%和60%相比,差异显著(P<0.01、P<0.05).结论寰枢关节紊乱引起的椎动脉痉挛是颈性眩晕的主要原因,手法加针刺是治疗颈性眩晕的首选疗法.  相似文献   

20.
樊文龙  王春岐  汪清  杨建昆 《西部医学》2011,23(2):324-325,327
目的探讨体外冲击波碎石术(ESWL)治疗泌尿系结石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ESWL治疗的886例泌尿系结石的临床资料。结果 621例泌尿系结石在2个月内排尽;149例6个月内排尽;20例未排尽;12例无效,无效者在最后一次ESWL治疗后1月行开放性手术。结论 ESWL是治疗泌尿系结石的首选方法,安全有效,易被患者接受,但需注意病例的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